审美价值取向论文-周旭

审美价值取向论文-周旭

导读:本文包含了审美价值取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油画山水,审美意境,民族化,写意性

审美价值取向论文文献综述

周旭[1](2019)在《析“油画山水”中的审美价值取向》一文中研究指出早在20世纪初,中国美术就开始了各种油画民族化的研究,特别是在二、叁十年代,中国留学生大量归国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绘画艺术在发展方向上,自觉地进行了中西文化的融合。"油画山水"就是在中西绘画交流融合的时代背景下诞生的一种新兴绘画形式,是西方风景油画本土化的标志性产物,具有独立的精神内涵与独特的表现形式。文章从西方风景油画与中国传统山水融合现象入手,通过对"油画山水"发展脉络的梳理,以及对当代"油画山水"代表画家表现特征的分析,认为"油画山水"继承和发扬了传统审美观,是以写意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传统山水审美为价值取向,具有中国风格与民族精神的绘画形式。(本文来源于《四川民族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汤海涛[2](2019)在《从“秘境”到“艺境”——云南油画创作中民族题材嬗变及其审美价值取向》一文中研究指出云南的地理、气候、人文和物产决定了地域文化的多样及多元。在相当长的时日里,云南作为政治和文化上"边徼"存在,一直与"中原文化"或"主流文化"若即若离。在文化观照的伊始,云南地域美术中的民族题材,一直是绘画创作中的"秘境"。对于民族题材如何甄选,以及其嬗变的历史脉络,决定了这个地域美术创作具有区别于其它地域的特定的审美价值取向。经由持续近百年的引进、消化、发展和繁荣,云南油画创作中民族题材的嬗变及其审美价值取向,完成了从"秘境"到"艺境"的转换。(本文来源于《云南艺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郭世轩[3](2019)在《否定蕴真情——论《聊斋志异·林氏》的审美价值取向》一文中研究指出《林氏》是《聊斋志异》中一篇较为着名的短篇小说。作者塑造了一位极具"贤德"的理想女性。这篇小说最突出的语言特征是高频率地使用否定副词,其中包孕着很多值得深究的信息,隐藏着作者巨大的心理张力和情理冲突。(本文来源于《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王黎明[4](2019)在《油画教学中审美价值取向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油画艺术作为人类表达思想和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虽然源于欧洲,但并不意味着我国油画的艺术表现语言应该沿袭西方的固有模式。各民族在接受油画艺术形式的同时,可以根据本民族的审美等需要加以选择、吸收和改造。(本文来源于《美术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15期)

蔡敏[5](2019)在《解读石涛山水画的审美价值取向》一文中研究指出石涛是明末清初时期独创主义大师,由于身世影响以及外部环境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审美理解,形成一套独特的审美体系,在绘画创作上体现为奇特多样的艺术风格特点,因而再次解读石涛山水画的审美价值取向,为当代山水画的创作提供思想借鉴。本文以石涛山水画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与数理统计的方法,以假设、推导的理性思维方式对石涛山水画的绘画语言进行分析,来解读石涛山水画在各个时期的审美价值取向。在宣城时期,因受黄山文化的影响,石涛山水画呈现浪漫闲逸的风格特征;而在南京与北京时期,由于遗民情怀的加深以及正统画派的排挤,石涛山水画呈现出一种苦闷沉郁的审美价值取向;到扬州时期,因书画市场的繁荣以及广泛的包容性,使石涛创作思想径情直遂,艺术创作呈现奔放旷达的境界,成为石涛山水画创作的高峰期。而对于石涛山水画的审美价值取向,后世一直存有争议,因而本文另外从解构中国传统绘画之说、开创中国新画风之势,以及对当代绘画的影响等方面再次进行深入的探讨,使本文的研究更为丰富。(本文来源于《渤海大学》期刊2019-06-01)

石竹青,赵婷婷[6](2019)在《收视率是电视主持审美价值取向准确程度的晴雨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媒体时代,收视率越来越成为电视节目影响力的测评标准,电视必须通过收视率标准提升自己的收视效果,并赢得生存权力。收视率与电视节目主持人审美标准的关系越来越与电视受众的接受状况相关,已成为业界与学界日益重视的问题。审美取向,即主持人的审美感知觉,他们敏感于哪一种类型的美,直接影响着节目的受众定位。审美特色,即主持人审美指向的特点,它是风格性的东西,又叫形式特色。审美表现,即审美细节的展示。它们共同作用于电视主持人的审美标准,对节目收视率产生关注性影响、延续性影响、知名度影响。(本文来源于《视听》期刊2019年03期)

蒋志华[7](2018)在《高校音乐教学的审美价值取向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深刻变革,审美教育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教育重新回归到"教书育人"上。本文主要通过音乐审美教育和审美价值取向,分析新时期高校音乐教学如何适应和转变审美价值取向,深刻思考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及审美价值。(本文来源于《陕西教育(高教)》期刊2018年07期)

陈汝娟[8](2018)在《中国画艺术的审美价值取向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画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在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中不断成长,经过上千年的发展中国形成了独特的绘画语言与艺术表现形式。本文对中国画艺术的审美价值取向进行了研究分析,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8年14期)

李学斌[9](2018)在《从“中国式童年”到“中国童年精神”》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式童年”并非指涉当下现实的单向度中国童年生活图景,而是立足于民族、时代、环境等要素,并携带着中华文化丰富信息,鲜明印记的全方位、整体性、复合性童年文化存在。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式童年”理应成为原创儿童文学未来发展所倚重的丰饶精神资源。(本文来源于《文艺报》期刊2018-03-12)

杨丽丽,潘勋[10](2018)在《流行音乐歌友会的审美价值取向》一文中研究指出流行音乐发展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经过百年历史的磨砺,流行音乐的形式已越来越成熟,种类也越来越丰富,反映的内容也越来越广泛,在当代文化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流行音乐是大众的音乐,大众是消费者和参与者。它反映的是来自平民阶层的生活和情感,具有鲜明的亲民化立场。本文从流行音乐歌友会这一具体对象入手,在吸取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审美文化角度,对流行音乐所独具的文化价值与美学价值进行简单的分析研究,旨在使人们进一步认识流行音乐的本质,促进流行音乐的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当代音乐》期刊2018年03期)

审美价值取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云南的地理、气候、人文和物产决定了地域文化的多样及多元。在相当长的时日里,云南作为政治和文化上"边徼"存在,一直与"中原文化"或"主流文化"若即若离。在文化观照的伊始,云南地域美术中的民族题材,一直是绘画创作中的"秘境"。对于民族题材如何甄选,以及其嬗变的历史脉络,决定了这个地域美术创作具有区别于其它地域的特定的审美价值取向。经由持续近百年的引进、消化、发展和繁荣,云南油画创作中民族题材的嬗变及其审美价值取向,完成了从"秘境"到"艺境"的转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审美价值取向论文参考文献

[1].周旭.析“油画山水”中的审美价值取向[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9

[2].汤海涛.从“秘境”到“艺境”——云南油画创作中民族题材嬗变及其审美价值取向[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9

[3].郭世轩.否定蕴真情——论《聊斋志异·林氏》的审美价值取向[J].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2019

[4].王黎明.油画教学中审美价值取向的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9

[5].蔡敏.解读石涛山水画的审美价值取向[D].渤海大学.2019

[6].石竹青,赵婷婷.收视率是电视主持审美价值取向准确程度的晴雨表[J].视听.2019

[7].蒋志华.高校音乐教学的审美价值取向问题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8

[8].陈汝娟.中国画艺术的审美价值取向分析[J].艺术品鉴.2018

[9].李学斌.从“中国式童年”到“中国童年精神”[N].文艺报.2018

[10].杨丽丽,潘勋.流行音乐歌友会的审美价值取向[J].当代音乐.2018

标签:;  ;  ;  ;  

审美价值取向论文-周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