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南下支队,又称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独立第一游击支队,是抗日战争转入战略反攻后组建而成,在进入湖南后还一度改称“国民革命军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这支部队系由八路军第三五九旅部队主力、需要护送南下的南方干部,以及中共中央组织部选调南下工作的干部组成;王震任司令员,王首道任政治委员,郭鹏任副司令员,王恩茂任副政治委员;南下目的在于由北向南打通华北、华中和华南的联系,凭借五岭山脉建立新的根据地,以为抗日大反攻乃至应对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内战做好准备。
南下支队1944年11月9日由延安出发时共计5000余人,1946年8月29日胜利返回延安时仅剩下1414人,其间转战于陕、晋、豫、鄂、湘、赣、粤、陇等八省,途经100多个县,行程7900余公里,堪称悲壮的血染之旅。对于南下支队的此番远征,毛泽东更是高度评价为“我党历史上的第二次长征”。
隧道开挖过程中稳定分析一直是岩土工程界研究的重点之一,隧道是个非常复杂的非线性系统,围岩等级,开挖方式,施工工艺等因素都会对隧道稳定产生影响。隧道在发生破坏前都会发生较为明显的位移变化,因此准确对隧道开挖过程中位移变化进行预测,就显得尤为重要。
血染之旅
1944年11月9日,南下支队在司令员王震、政治委员王首道的率领下告别延安,开始了南征。11月20日,南下支队自绥德转而东进,并于21日到达黄河西岸的螅蜊峪一带,之后渡过黄河,通过山西省离(石)临(县)公路,进入晋绥抗日根据地的吕梁山区。到达吕梁山区后,南下支队继续东进,并打算通过陇海铁路转而南进。
1945年1月29日,南下支队和新四军第五师举行了会师大会,李先念和王震都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2月14日,南下支队告别新四军第五师战友和边区人民向鄂南挺进。向鄂南挺进的最大障碍是跨越长江天险。当时的情况是,武汉三镇以东的大江两岸大小城镇都被日伪军占领,江北岸大别山一带则被国民党桂系第六十五军和鄂东挺进第十六纵队控制。而且,在有些地区,日伪军和国民党军往往是互相穿插,犬牙交错。在这种情况下,南下支队南下渡江不可避免地要同时穿过日伪军和国民党军占领区。国民党顽军获悉南下支队南下,如同芒刺在背,立即和日伪军暗地勾结,调集3个师的兵力,严密封锁这一带渡口,妄图把南下支队消灭在长江北岸。考虑到这一复杂形势,新四军第五师特派第十四旅旅长、第四军分区司令员张体学率领两个团护送南下支队一起渡江,挺进鄂南。同时,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王震和王首道等决定把整个部队分为三批前进,并充分利用日伪军和国民党顽军之间的矛盾,出其不意,从蕲春的田家镇渡江到阳新地区。在渡江过程中,南下支队不仅遭受了沿途国民党顽军的围追堵截,还遭到日军的飞机轰炸和快艇巡查,但这些困难都被一一克服。2月24日拂晓,南下支队全部踏上长江南岸,进入了鄂南。
之后,在中共中央统一部署下,南下支队挺进湖南。为了更好地排除国民党顽军的干扰,王震派小部队先到湘阴地区开展敌后工作,并以桃花山为中心建立起湘东抗日根据地和湘东军分区;同时报请中共中央批准,将部队番号“南下支队”改为“国民革命军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为了叙述方便,以下仍称南下支队),将南下支队下属各大队全部改为支队,组织领导一概不变。1945年3月26日,王震率领南下支队主力几经周折进入湘北重镇平江县城。
该模块还提供查询功能,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实现单条件查询、模糊查询、组合条件查询模式。系统功能界面如图11所示。
这一地区的敌情非常严重,日伪军不仅占领了11个县市,还在粤汉铁路和几条公路沿线构筑了大量碉堡工事,建立了许多据点。而广大山区和偏僻乡村,又大都被汉奸、土匪和国民党顽固派势力所盘踞。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鼓舞当地人民群众的抗战热情,南下支队决定和日军来一次正面交锋。
受国民党大军压迫影响,南下支队在前进至安仁县境后不得不经常改变行军路线。1945年8月17日,为了更好地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南下支队忍受着炎热和饥饿进入桂东以西八面山中。得知此情后,国民党顽固派又调动其第四军、暂二军和第四十四军等共8个团的兵力,重重包围,步步进逼,企图一举将南下支队歼灭在八面山中。从1945年8月中旬进入八面山,到8月20日冲出重围,短短几天时间,南下支队经受了一次严峻的生死考验。连日奔波,连续作战,缺衣少食,再加上南方8月份的炎热天气,南下支队疲劳到极点,每天都有人中暑晕倒,伤病员日渐增多,减员较多。
1945年7月7日,南下支队主力从咸宁县茶地铺地区出发,忍受着38摄氏度以上的炎热高温,连续行军10天,到达平江的两开堂和金岗坪。之后,部队又几经波折于7月27日进抵宁乡所属之新田湾。在新田湾作短暂停留后,南下支队即继续前进,穿过湘潭和宝庆之间的公路,徒步涉涟水,到达湘潭附近的石潭、上桥一线。1945年8月1日,中共湖南省工委书记周里等和王震、王首道举行联席会议,决定将第四支队留在湘潭地区开展游击战争,主力则于8月6日从湘潭与衡山间的龙船港冒雨抢渡湘江。8月10日,南下支队沿粤汉路继续南下,当走到衡山附近的南湾一带时,得知了日本即将投降的消息。得知这一喜讯后,全体指战员欣喜若狂,并加快了向南挺进的步伐。
本文提出的智能物联云计算平台架构图如图1所示。平台以MySQL和Hadoop为数据库基础,采用设计的双向控制调度方法实现智能电网中的各类应用,包括数据获取层、数据存储层、云计算层和最终应用层。
1945年2月25日,南下支队在向大幕山进军通过阳新、大冶之间的公路时,与3辆载有数十名日军的汽车相遇。在我众敌寡的情况下,南下支队充分把握战机,一举击溃敌人。翌日,日军五六百名、伪军七八百名和一队日军炮兵前来报复。对此,王震早有预料,指挥南下支队积极应对,与报复之敌在大田畈展开激战。此次战斗持续了30多个小时,不仅打退了敌人无数次冲锋,还主动向敌人连续发起猛烈冲锋,最终敌人因伤亡惨重而狼狈溃逃。大田畈战斗,是南下支队渡江后打的第一场大仗。这一仗,打出了我军的军威,有力地打击了日军在鄂南的力量,极大地鼓舞了鄂南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适时北返
王震将军
对于南下支队迅速挺进华南,国民党早就视为心腹之患。日本投降之后,这种心理焦虑更是急剧发展。为了更好地阻击南下支队继续南进,蒋介石电令第七、第九两个战区司令长官余汉谋和薛岳组成联军,妄图从三面包抄夹击,将南下支队消灭在湘粤边境。
1945年6月下旬,在南下支队与国民党顽军迂回周旋的胶着状态下,王震率领南下支队主力从湘北再次返回鄂南。就在王震认真思考如何打开局面的关键时刻,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在短短十天内接连发来3份电报,一方面肯定南下支队“数月来在湘鄂边的行动是有成绩的”,另一方面则指出了南下支队接下来的行动方针,即希望王震和王首道率领主力大部以3个月左右时间南进到达湘粤边区,与广东部队直接配合,发展南方局面。接到这一指示后,王震决定留下少数部队协同张体学部继续巩固鄂南、发展湘北,自己则和王首道率领主力部队继续向南挺进。
南下支队冲出八面山后,形势并未因之改观,国民党顽军很快就又从几个方向追了上来。在这种情况下,南下支队只得继续前进,途经梧桐港、聂都圩走到沙村,之后进入大庾岭,并于8月26日到达湘粤赣边境五岭山区。为了摆脱尾追的国民党顽军,南下支队广大指战员以极大的毅力,忍受着饥饿和疲惫,英勇地朝广东方向疾进,并在越过五岭山帽子峰进入粤北南雄县境的北乡后,设法尽快和东江纵队会合。
赵玉墨是十三个女人中唯一活下来的,也是她证实了那次日本中高层军官如何分享了她和另外十二个“女学生”。其中有两个企图用牛排刀反抗,(从威尔逊教堂餐厅里带走的牛排刀)但反抗未遂,当场被杀害。其余十一个女人在日本军官享用够了后,又被发放到刚刚建立的慰安所,两三年内,相继死去,有的是试图逃亡时被击毙的,有的是染病而死,个别的自杀了。赵玉墨的幸存大概应该归她出众的相貌和格调,享受她的都是中下层军官,因此对她把守渐渐放松,使她终于逃跑成功。大概她是在做了四年慰安妇之后逃出来的,至于她为什么要整容,我姨妈一直找不到答案,我也找不到答案。
1945年8月27日,国民党薛岳所部追兵和余汉谋的一个军切断了南下支队与东江纵队会师的道路,南下支队再次遭遇了国民党的重兵包围。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摆脱国民党军前堵后追的不利态势,最大限度地减少我军伤亡,成为南下支队广大指战员都在思考的重要问题。经与王首道、王恩茂等商量,王震决定从尚未被国民党军封锁的西北方向上山,并命部队机关和直属的警卫队等首先突围,以减轻战斗部队的压力。考虑到敌数倍于我的严峻形势,并为了维护和平团结,避免过早爆发内战,1945年8月29日,中共中央电令南下支队回师北返。
南下支队,自1944年11月9日从延安出发,至1945年8月29日奉命北归,整个南下的征途历时近一年。在远征过程中,南下支队克服了严寒酷暑和山河险阻,冲过敌人的100多道封锁线,时刻都处于战斗的紧张状态,其中较大的战斗就达74次之多,不仅大大打击了日伪军,还多次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围攻和阻拦。后来,由于形势发生根本变化,南下支队虽然到达了目的地,却未能实现创建五岭山根据地的战略意图。这虽与中共中央的战略规划有些许差距,但其在南下过程中,在宣传抗日、策反伪军、伏击日军等方面的战绩是辉煌的,也是中共中央颇感欣慰的。★
题图 朱德(中)、王震(左)和关向应(右)在陕北合影
(本刊编辑部摘自《文史精华》)
责任编辑/陈 洪
标签:支队论文; 国民党论文; 伪军论文; 部队论文; 日军论文; 政治论文; 法律论文; 中国共产党论文; 党史论文;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论文; 《党史文苑》2019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