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工作站论文_张况

导读:本文包含了心电工作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心电,工作站,心电图,变异性,信号,心率,波形。

心电工作站论文文献综述

张况[1](2016)在《基于LabVIEW的心电工作站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心电图。常规的心电图机由于平台的局限性,不能满足更多高级心电分析功能的实现,因此出现了心电采集卡加PC机模式的心电工作站设备。由于进口心电工作站的价格昂贵,而国产心电工作站采集精度不够高,开发高精度的国产心电工作站产品意义重大。本文基于理论探索的需要和现实市场的需求,开展了基于LabVIEW的心电工作站系统的研制工作。本系统主要由24位高精度心电采集卡和一台装有LabVIEW平台下开发的心电工作站软件的计算机组成,实现了12导联心电采集、12导联心电分析和心率变异性分析功能,具体进行了以下开发工作:(1)12导联心电采集功能的开发包含了以下部分:与心电采集卡之间的USB通信,对已采数据的拼接还原,8通道—12导联的转换及波形显示,数字滤波,将数据存储成TDMS文件,计算实时心率以及回放心电波形。(2)12导联心电分析功能的开发包含了:读取心电数据,心电信号预处理,显示心电波形,检测心电信号的特征点,计算及显示心电信号的相关参数,开发交互式的诊断意见模块,生成心电诊断报告及打印。(3)心率变异性分析功能的开发包括了:显示波形,计算及显示心率变异性各参数以及生成R-R间期—心搏趋势图。经测试,本系统不仅实现了心电波形的正常采集显示,而且实现了心电波形各特征点的正确检测和心率变异性分析中各参数的正确计算,同时系统的其它功能也得到了验证。(本文来源于《中南民族大学》期刊2016-04-01)

吴叶挺[2](2015)在《面向十二导联心电工作站的技术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心脏类疾病已成为继肺癌后又一个发病死亡率很高的健康杀手,世界上每年有近叁分之一的死于心脏类疾病。在目前临床应用上,心电图检查是诊治心脏类疾病必不可少的手段。如何从硬件角度提高采样率,从软件角度来提高算法检测的精度一直是许多科研工作者热衷的课题和研究方向。对采集到心电信号进行QRS波群的检测,在定位好R波波峰好以后,计算R-R间期,QRS间期等参数,以此来进行心率变异性分析。本课题针对上述描述设计了一个采样率可调,传输速率较快的心电数据采集系统。本文的具体研究成果如下:1、硬件上采用模块设计理念,将采集系统分为A/D转换,FPGA数据采集处理以及USB2.0数据传输等模块。在前端数据采集模块中,使用TI公司ADS1298进行采集,该芯片8通道,24位模拟前端,同步采样并且采样速率在250 S/s-32 kS/s之间可调,内置有兼容的SPI接口与外界进行数据通信。2、在FPGA数据处理模块中,使用了 XILINX公司Spartan-6系列中的XC6SLX9-TQG144,该芯片工作在20MHz的时钟下,把处理好的数据通过数据传输可达到40MB/s的USB2.0转换芯片FT232H,传送到PC端。由于FT232H时钟为60MHz,所以在FPGA中设置了一个8K大小的FIFO进行数据同步。3、在PC端,上下位机通过USB2.0进行数据通信,将采集的心电数据显示出来,并用MIT-BIH心电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算法的验证。此外还对QRS波群的检测,以此来计算心率,R-R间期,QRS间期等参数。(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5-05-26)

贺伟,任胜兵,邱四海[3](2015)在《基于DICOM的心电工作站集成的实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医疗数字化的不断深入,传统的、独立于HIS系统、PACS系统之外的心电信息系统已不能满足现化数字化医院的需求。通过解析DICOM3.0标准关于心电和通讯的描述部分,借助工具包DCMTK生成符合DICOM标准的DICOM-ECG文件;并在心电工作站上实现DICOM MWL、DICOM ECHO、DICOM STORE服务来建立与PACS系统之间的通讯,实现心电工作站与PACS系统无缝集成。基于DICOM的心电工作站,是一个在心电数字化的采集、存储、管理等方面比较突出的方案,可为医疗机构和患者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本文来源于《电子设计工程》期刊2015年03期)

孙敬和,余修龄,谢慧文,何小莲,张瑾[4](2014)在《心电网络工作站在心电图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心电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仅通过课堂教学的学习,学生们往往对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理解不够,对心电图的图形诊断能力更是掌握不深。因此,临床教学环节尤为关键。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和医院网络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心电网络工作平台应运而生,现已在全国部分叁甲医院应用。心电网络工作站是将各种心电检查设备联网,对心电检查病历集中存储与管理,实现数据的全院共享,并通过自有的全数字传输技术,实现远程的数据共享与会(本文来源于《心电图杂志(电子版)》期刊2014年04期)

孙敬和,余修龄,谢慧文,何小莲,张瑾[5](2014)在《心电网络工作站在心电图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今网络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心电网络工作站应运而生,现已在全国部分医院应用。心电网络工作平台功能强大,我科将其积极运用于医学生的临床实践教学,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本文围绕着心电网络工作站的功能属性及特点展开,介绍其在心电图临床教学过程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期刊2014年05期)

刘创,李卫群,周思琴,周旭欣[6](2014)在《基于ARM的心电工作站》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针对心电信号本身的特点采用低功耗滤波电路进行心电信号的采集和数据转换。完成设计一种心电信号采集的电路,通过ADS1258对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利用LPC2148将采到的心电信号利用串口通信传到电脑,在电脑端设计一个上位机程序将心电信号进行一定处理并显示。心电信号是一种微弱、低频的生物电信号,我们所采集的心电信号直接来至人体,在心电采集的过程中可能会混有肌电信号、50Hz工频信号,再之模拟电路中可能会产生噪声。因此为了获取低噪声的心电信号必须对采集到的心电信号做信号调理。目前对心电信号的降噪有多种方法,文章主要从滤波的方面介绍将噪声从信号中分离。(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4年11期)

周翔,黄丽雅,吴宏美[7](2011)在《一种基于工作站的心电监护系统的研究与软件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心电监护系统应用的目的是在临床监护过程中,为医护人员提供被监护病人的心电信号信息,协助医护人员进行诊断和治疗,是各类医院临床科室必不可少的一种常用医疗系统。本文通过研究探索,完成了心电监护系统的系统架设,系统采用Windows环境下的C++软件设计,功能较强,给设计和修改带来一定的灵活性。(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工程》期刊2011年07期)

朱秀丽,朱昱思,黄德美,舒晓丹[8](2011)在《心电工作站在我院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深入探讨关于心电图工作站中我院辅助诊断及临床工作中实际应用情况与其发展方向问题。方法:详细介绍心电工作站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以让广大医务工作者充分了解并熟练掌握心电图工作站的临床应用及其价值,为新型工作站的更深入开发探讨问题提供交流平台。结果:心电工作站显着提高了心电技诊工作效率;有利于心电图像的保存、传输和后处理,促进会诊和教学。结论:心电工作站价廉物美,易于普及。(本文来源于《医学信息(中旬刊)》期刊2011年06期)

许燕平,李冬梅,贲月荣,陈青,王桂荣[9](2005)在《心电工作站(6项)对心肌缺血的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心电工作站多项检查(6项),对心肌缺血患者对比观察的检测结果,总结心电图(ECG)、心电向量图(VCG)、频谱心电图(FCG)、高频心电图(FHECG)、心室晚电位(VLP)、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用多种手段、多个窗口观察心肌缺血时的心脏(本文来源于《心脏杂志》期刊2005年03期)

罗小刚[10](2003)在《心电信号处理和特征信息提取方法的研究及心电工作站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心电信号是心脏电活动在体表的综合反映,临床心电图检查,对于检测和诊断心脏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于心电信号处理的方法和自动分析手段都存在着很多缺点,心电特征波形分析定位结果并不尽如人意,从理论上还有创新的余地。作为体现临床心电检查仪器的最新成果心电工作站,市场普及率并不高,而且国内并无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因此本文基于理论探索的需要和现实的市场需求,开展了心电信号处理及其软硬件系统的研制工作,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完成了有特色的研究工作:(1) 克服了形态学运算在处理一维信号上的应用障碍,建立了基于图象包络的一维形态滤波器模型,将二维形态学运算推广到一维信号处理领域,设计了形态学滤波器,并且作了这种滤波器和FIR滤波器、小波变换滤波器的对比实验。针对小波滤波器的缺点,独创性提出了基于小波变换与形态学的综合数字滤波器,该滤波器模型通过形态学开闭运算,能够有效地弥补小波变换滤波器在滤除基线干扰时导致心电信号低频成分即P波、T波和ST段的失真问题。文中还给出了该算法的实现方法,及采用这种算法进行滤波而获得的完美处理结果。(2) 研究了心电信号特征波形及特征点识别定位问题,首先探讨了经典的差分阈值法,并对该算法进行了自适应优化;然后在基于小波变换多分辨率分析方法的心电信号特征波形检测基础之上,针对小波变换对于高幅伪差的误检问题,首次提出小波变换与形态学峰谷检测相结合的QRS波群联合检测算法,这种算法既保持了小波变换在信号频域上的优秀分辨率,又能够通过形态学峰谷检测避免伪差信号对小波变换检测结果的干扰,有效地解决了小波变换检测对于心电信号中伪差的误检问题。数值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很高的波形识别准确率。(3) 为了解决QRS波群快速识别定位问题,开创性地应用心电信号所具有的分形特征来检测定位QRS波,在分形盒维数检测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心电信号分形特征的局部分形维算法模型,采用这个模型,对QRS复合波进行定位检测的结果表明,该算法的处理结果准确性优于差分阈值法,并且同样能够实现实时的快速检测。最后,利用形态学峰谷检测对于奇异点的敏感性,采用第二章中建立的形态学运算模型,与局部变换法相结合,实现了P、T波检测。(4) 专门针对P、T波检测的难题,提出基于模糊聚类分析的P、T波检测方法。首次建立了在N维欧氏空间中模糊子集的隶属度函数模型,在该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检测待定点相对于标准P、T波点在N维欧氏空间上形成的聚类中心的模糊关系,对P、T波进行分类,根据类的特征采用相应的检测策略和阈值。采用该<WP=5>算法的数值实验结果表明,该检测算法对于P、T波检测的准确性较高,在不同情况下检测结果稳定性上大大优于差分阈值法和形态学方法。(5) 基于前面的算法模型,完成巨大工作量,编制了逾5万行代码的心电工作站软件,并研制了相应的硬件系统,开发成功成熟的心电工作站产品。与其它工作站产品相比,该产品独一无二地具有左室收缩功能分析功能,能够更全面地进行临床心脏疾病检查。此外,还具有12导联同步心电图、心电向量图、高频心电图、心率变异性分析及QT间期分析等功能。(6) 硬件设计时独创性地从计算机USB接口引出电源来驱动系统采样硬件,使其能够在不外加电源的情况下与笔记本电脑相连接,以满足移动式检测的需求。系统具有同步高性能的心电信号、心音信号、颈动脉信号数据采集通道,数据处理分析结果准确,通过与HP1000型心电工作站的功能对比和数据处理结果对比,表明系统性能指标已达到以HP1000为代表的国际先进水平。为了进一步深化研究,在论文的最后还给出了关于下一步工作的设想。(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03-04-05)

心电工作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心脏类疾病已成为继肺癌后又一个发病死亡率很高的健康杀手,世界上每年有近叁分之一的死于心脏类疾病。在目前临床应用上,心电图检查是诊治心脏类疾病必不可少的手段。如何从硬件角度提高采样率,从软件角度来提高算法检测的精度一直是许多科研工作者热衷的课题和研究方向。对采集到心电信号进行QRS波群的检测,在定位好R波波峰好以后,计算R-R间期,QRS间期等参数,以此来进行心率变异性分析。本课题针对上述描述设计了一个采样率可调,传输速率较快的心电数据采集系统。本文的具体研究成果如下:1、硬件上采用模块设计理念,将采集系统分为A/D转换,FPGA数据采集处理以及USB2.0数据传输等模块。在前端数据采集模块中,使用TI公司ADS1298进行采集,该芯片8通道,24位模拟前端,同步采样并且采样速率在250 S/s-32 kS/s之间可调,内置有兼容的SPI接口与外界进行数据通信。2、在FPGA数据处理模块中,使用了 XILINX公司Spartan-6系列中的XC6SLX9-TQG144,该芯片工作在20MHz的时钟下,把处理好的数据通过数据传输可达到40MB/s的USB2.0转换芯片FT232H,传送到PC端。由于FT232H时钟为60MHz,所以在FPGA中设置了一个8K大小的FIFO进行数据同步。3、在PC端,上下位机通过USB2.0进行数据通信,将采集的心电数据显示出来,并用MIT-BIH心电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算法的验证。此外还对QRS波群的检测,以此来计算心率,R-R间期,QRS间期等参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心电工作站论文参考文献

[1].张况.基于LabVIEW的心电工作站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中南民族大学.2016

[2].吴叶挺.面向十二导联心电工作站的技术设计[D].南京大学.2015

[3].贺伟,任胜兵,邱四海.基于DICOM的心电工作站集成的实现研究[J].电子设计工程.2015

[4].孙敬和,余修龄,谢慧文,何小莲,张瑾.心电网络工作站在心电图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14

[5].孙敬和,余修龄,谢慧文,何小莲,张瑾.心电网络工作站在心电图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2014

[6].刘创,李卫群,周思琴,周旭欣.基于ARM的心电工作站[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

[7].周翔,黄丽雅,吴宏美.一种基于工作站的心电监护系统的研究与软件设计[J].临床医学工程.2011

[8].朱秀丽,朱昱思,黄德美,舒晓丹.心电工作站在我院的应用[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

[9].许燕平,李冬梅,贲月荣,陈青,王桂荣.心电工作站(6项)对心肌缺血的观察[J].心脏杂志.2005

[10].罗小刚.心电信号处理和特征信息提取方法的研究及心电工作站的研制[D].重庆大学.2003

论文知识图

心电工作站主界面图本心电工作站软件系统功能框图心电工作站框图社区向医院发送心电图检查数据(l)心电工作站工作原理患者病历信息管理窗口这里实现了基于...

标签:;  ;  ;  ;  ;  ;  ;  

心电工作站论文_张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