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粘膜佐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佐剂,粘膜,免疫,疫苗,活性,分子,细胞因子。
粘膜佐剂论文文献综述
王秋娟,陈思静,刘林,甘思杰,马永平[1](2017)在《PT8A的粘膜免疫佐剂活性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发现位于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heat-labile enterotxin B subunit,LTB)的8肽(octapetptide,PT8A)具有一定的佐剂活性。我们用PT8A联合人手足口病病毒的VP1(EVP1)鼻腔免疫Balb/c小鼠,通过间接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的特异性EVP1抗体滴度,检测结果显示PT8A+EVP1组相比PBS组和EVP1组有明显佐剂活性,初步验证了PT8A的佐剂活性。对PT8A和LTB蛋白的佐剂活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PT8A的佐剂活性明显弱于LTB,有待进一步提高。通过对PT8A免疫原性进行检测分析发现,PT8A的免疫原性明显减弱,初步确定PT8A在保留佐剂活性的同时自身免疫原性明显减弱,具有进一步开发为粘膜免疫佐剂候选分子的潜力。(本文来源于《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期刊2017年10期)
冯雪军,龙琼,唐增华,黄惟巍,刘存宝[2](2017)在《重组小鼠白细胞介素-33的原核表达制备及其粘膜免疫佐剂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白细胞介素(IL)-33对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及T细胞等免疫细胞具有重要调控作用。利用大肠杆菌制备重组小鼠的IL-33,并初步考察其作为粘膜免疫佐剂应用的潜能与特点。方法:以IPTG诱导硫氧还蛋白(Trx)/IL-33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DH5α中的表达,并通过QSepharose离子交换和Ni~(++)金属螯合亲和层析纯化Trx/IL-33,进一步经肠激酶切割获得成熟形式的IL-33。重组HBcAg混合纯化的IL-33后经滴鼻免疫小鼠,考察HBcAg特异的IgA及IgG_1、IgG_(2a)的应答。结果:纯化的重组IL-33具有与标准品相当的促巨噬细胞RAW264.7表达TNF-α的体外细胞生物学活性。作为佐剂可显著增强滴鼻粘膜免疫激发的不同粘膜组织中HBcAg特异的IgA应答,以及血清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特异IgG_1的应答水平,而抑制IgG_(2a)应答。结论:利用大肠杆菌可制备活性IL-33,其具有粘膜免疫佐剂的应用潜能。(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工程杂志》期刊2017年04期)
黄生波[3](2016)在《玉竹多糖对H7N9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粘膜免疫的佐剂效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一直困扰着人类,它每年造成季节性流感,新亚型的出现还可能引起爆发性全球大流行。自1997年香港首次发现H5N1禽流感病毒直接感染人类以来,已陆续发现有多个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类。2013年3月在我国首次出现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人,到2016年1月,中国共有698人感染,281人死亡,致死率达到40.3%约为2009年甲流的60倍。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流感最有效的方法。流感裂解疫苗通常采取肌肉注射的方法接种,然而这种策略主要提供系统性免疫应答。粘膜免疫不仅能诱导系统性免疫应答还能诱导局部粘膜免疫应答。然而,由于“异己”物质极易在粘膜腔道被降解或排除,疫苗的免疫原性会大大降低。添加佐剂可以改善粘膜免疫应答的效果。目前尚没有安全有效的粘膜佐剂应用于临床。在本研究中,我们探讨了玉竹多糖(Polygonatum odoratun polysaccharide,POP)作为粘膜佐剂对H7N9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的免疫增强效果。以6-8周龄Balb/c小鼠为动物模型,采用单次滴鼻免疫的方法接种小鼠。首先探讨不同剂量(0.1、0.33、1和3μg)的H7N9流感裂解疫苗单独免疫(即不添加佐剂)对小鼠的粘膜免疫保护效果。根据该实验结果我们选择0.33μg疫苗剂量来考察POP的佐剂效果。将0.33μg裂解疫苗单独或添加不同剂量(400、600、800、1000和1200μg)的POP免疫小鼠,不免疫组和POP单独免疫组(采用最大剂量)小鼠作为对照。免疫3周后取小鼠血清和鼻洗液,用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中的疫苗特异性IgG、Ig G抗体亚类IgG1和IgG2a、鼻洗液中sIgA抗体滴度;用血凝抑制试验(HI)检测HI抗体滴度。免疫3周后(在取血后的第二天),用致死量(5LD50)同源病毒攻击小鼠,在攻毒后21内连续观察并记录小鼠的体重以及存活情况,并在攻毒3天后每组取3只小鼠,检测其肺洗液中的病毒滴度。通过上述指标评价POP对H7N9流感裂解疫苗经粘膜免疫的免疫增强效果。结果表明,抗体滴度(能检测到的)随佐剂剂量的增加有加强的趋势,但达到1200μg时,抗体滴度反而下降。当POP剂量为1000μg时,产生的各类抗体水平达到最大值,与未加佐剂的单独疫苗组比较有显着差异。IgG抗体亚类检测表明,与未添加佐剂组相比,添加佐剂组的IgG1抗体滴度均有增加,而IgG2a抗体滴度显着下降或只略有升高,1000μg剂量组的IgG1/IgG2a比值明显大于未添加佐剂组,说明POP是一种TH2型佐剂,诱导偏向Th2型的免疫应答。在保护效果方面,当POP剂量达到1000μg时保护效果最好,小鼠存活率达到75%,与疫苗单独免疫组和对照组(存活率均为0%)相比有显着差异。本研究结果表明,POP能够增强H7N9流感裂解疫苗粘膜免疫的免疫保护效果,可以考虑作为粘膜佐剂做进一步的研究。(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殷秀辰,哈卓,李星,张清真,刘惠莉[4](2014)在《含粘膜佐剂的鸡新城疫疫苗诱导雏鸡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分析重组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labile enterotoxin,LT)作为粘膜佐剂,配伍鸡新城疫疫苗的冻干样品对免疫鸡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影响,在前期已经构建的LTR72/G192基础上,选择2、4μg LTRG蛋白作为每羽份疫苗添加量,及降低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50%抗原量等配伍条件。按照生产条件制备冻干疫苗,进行雏鸡免疫试验,免疫后24、48、72 h采集脾脏、胸腺淋巴结,检测几种非特异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结果表明:IL-6、INF-γ水平在各疫苗免疫后24h即升高,48 h达最高值;添加2、4μg LTRG蛋白的NDV疫苗组IFN-β、TNF-α水平在48 h左右显着升高,其中含4μg LTRG疫苗组与其他组差异具有极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IL-6、IFN-γ转录水平有所增强,但各组间差异不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72 h左右几种细胞因子水平均迅速下降,与NDV疫苗接种组相近。由此可见,LTRG能辅助抗原诱导免疫雏鸡的非特异性免疫应答,有利于对感染病毒的清除。(本文来源于《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张国广,罗茂春,董艳美,陈亮[5](2012)在《LTB的表达及其粘膜免疫佐剂活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粘膜免疫是预防一些通过吸附粘膜组织侵入机体病原的很好措施,但粘膜免疫通常需要粘膜免疫佐剂,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不耐热肠毒素的B亚基具有很好的粘膜免疫佐剂活性.本研究从大肠杆菌195菌株中扩增出LT(heat-labile enterotoxin)基因,测序后将其B亚基基因与pET32a连接构建了重组质粒pET32a-LTB,SDS-PAGE显示LTB(heat-labile enterotoxin B subunit)在原核细胞中得到表达,Western blotting和人神经节苷脂结合酶联免疫吸附试验(GM1-ELISA)结果表明,重组LTB具有抗原性和GM1结合活性.将其与禽流感M2e表位融合蛋白M2eHBc+混合通过滴鼻途径免疫小鼠,抗体检测结果表明,所表达的LTB能很好地提高共免疫抗原的粘膜和系统免疫应答.(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5期)
黄田喜[6](2013)在《粘膜佐剂CB增强Aβ抗原效应抑制痴呆鼠脑中Aβ斑块形成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以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老年人中常见的一种痴呆症。AD的病理学特征主要包括脑中神经细胞外8-淀粉样多肽(β-amyloid peptide, Aβ)的沉积导致的老年斑,细胞内过度磷酸化Tau蛋白导致的神经纤维缠结和神经细胞元细胞的缺失营养坏死。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采用Aβ抗原的主动免疫刺激机体产生免疫Aβ抗体,不仅抑制了脑中Aβ纤维斑块的形成,还可明显地改善实验鼠的行为和认知障碍。免疫接种疫苗清除Aβ,有可能从根本上阻止和逆转AD的病理过程,为预防和治疗AD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但是AD主动免疫的临床Ⅱ期研究中发现有6%的研究对象出现了脑炎反应的毒副作用,目前导致这种脑炎的具体原因尚不清楚,但相关的研究提示脑炎的发生可能是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的结果,Q521佐剂的作用可能参与了脑炎副作用的发生过程。因此,寻找安全而且可靠的佐剂成为AD主动免疫治疗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霍乱毒素B亚单位(cholera toxin B subunit, CB)是霍乱弧菌产生的外毒素B亚单位,能与所有有核细胞膜上的神经节苷脂(ganglioside, GM1)受体结合,具有加强抗原表位抗原性的特点[15]。CB可以作为粘膜免疫佐剂,用于强化多糖、小肽等半抗原,可以增强B淋巴细胞的反应(Th2反应),刺激机体产生高滴度的抗体,而且不刺激产生T淋巴细胞免疫反应(Th1反应)。CB在AD免疫研究中可以作为一种安全的佐剂使用于Ap疫苗免疫。除CB外,铝佐剂(AL)同样能够抑制Th1反应,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安全佐剂。因此,AL同样可以被选用于AD疫苗。选用CB、AL佐剂有可能可以降低AD免疫研究中出现的脑炎副作用。鼻粘膜在抗原的刺激下能够诱导机体产生体液免疫为主的反应,而且采用鼻粘膜免疫的方式,操作简便,便于多次加强免疫。本实验在充分考虑了佐剂安全性的基础上,选择具有良好安全性的CB、AL佐剂,配合Aβ多肽抗原,经鼻粘膜分别免疫转基因痴呆模型鼠(J20),探讨它们对Aβ多肽抗原效应的增强作用,增强的抗体效应是否能在小鼠体内发挥有效的生物学效应,包括:减少小鼠脑中Aβ的含量,抑制脑中Aβ纤维斑块的形成,改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检测免疫后小鼠脑中Th1, Th2反应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含量;同时进行CB、AL二者之间的比较。实验方法繁殖转基因痴呆模型鼠,子代鼠用PCR法基因鉴定。选取转基因阳性痴呆模型鼠24只,至7月龄时随机分成4组:Aβ+CB组,Aβ+AL组,单Aβ组,阳性对照组,另设1组转基因阴性对照组,每组6只。鼻腔滴入免疫小鼠,1次/周,持续5个月,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小鼠的血清抗体效价。免疫结束后,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水迷宫实验完成后,脱颈法处死小鼠,取小鼠左半侧脑组织制备脑匀浆上清液,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脑中Aβ的含量;取小鼠右半侧脑组织固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脑中Aβ斑块的形态。另外,ELISA试剂盒检测上述的脑匀浆上清液中IL-2、IFN-γ、IL-4、IL-10细胞因子浓度及AchE含量。实验结果免疫5个月后,Aβ+CB组抗体效价最高(1:4000),其次为Aβ+AL组(1:2000),而未加佐剂的单Aβ组最低(1:500)。Morris水迷宫实验,与阳性对照组比较,Aβ+CB组寻找隐性平台时间缩短了50%左右(P<0.05),Aβ+AL组寻找隐性平台时间虽缩短了20%-40%,但标准差大,统计学差异无显着性(P>0.05),而单Aβ组寻找隐性平台时间没有明显缩短(P>0.05)。脑中Aβ的相对含量检测结果,与阳性对照组脑中A β的相对含量(1.012±0.323)相比,Aβ+CB组脑中A β的相对含量(0.383±0.156)明显减少(P<0.05),Aβ+AL组A β的相对含量(0.728±0.249)略有降低,而单Aβ组Aβ相对含量(1.016±0.301),数值上与阳性对照组很接近。免疫组织化学观察,阳性对照组,海马区,齿状回周围以弥散的非神经突斑为主,与其他组海马区比较,AD斑块量最多;大脑皮质区,脑中Aβ斑块以弥散性的神经突斑,弥散性的非神经突斑为主,与其他组的大脑皮质区比较,Aβ斑块量最多。与阳性对照组比较,Aβ+CB组,海马区,齿状回周围同样以弥散的非神经突斑为主,Aβ斑块量减少了56.4%(P<0.05);大脑皮质区以弥散的非神经突斑为主,斑块较小,Aβ斑块量减少了45.6%(P<0.05)。Aβ+AL组海马区所见的Aβ斑块形态与阳性对照组类似,Aβ斑块量虽减少了30%左右,但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着性(P>0.05);大脑皮质区所见的Aβ斑块形态与阳性对照组类似,Aβ斑块量未见明显减少(P>0.05)。免疫5个月后,实验各组脑中IL-2、IFN-γ、IL-4、IL-10细胞因子浓度,脑中乙酰胆碱酯酶(AchE)含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着性(P>0.05)。结论使用CB佐剂增强了Ap的抗原效应,减少了痴呆鼠脑中Aβ的含量、抑制了脑中Aβ斑块的形成,改善了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而且使用CB佐剂的作用效果比AL更明显。本研究结果为AD主动免疫的佐剂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期刊2013-05-01)
邱苏赣[7](2013)在《共表达霍乱毒素B亚基的DNA疫苗的系统及粘膜佐剂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针对HIV的疫苗研究中,包含DNA疫苗的组合应用非常广泛。DNA疫苗的一个固有缺陷就是相对传统的蛋白疫苗以及病毒载体疫苗,其免疫原性较弱。在改造DNA疫苗的免疫原性的策略中,有一种方式就是将具有佐剂作用的活性物质与抗原一同整合于质粒载体中。霍乱毒素是霍乱弧菌产生的一种外毒素,是已知最强的粘膜免疫原,其全毒素以及A、B亚基都具有佐剂活性。在本文中,我们尝试将CTB亚基全长基因和相应抗原融合表达,制成相应的DNA疫苗(以及一些重组痘苗病毒)以及并检测这些疫苗通过系统及粘膜两种不同方式接种后,对于相应部位的各种不同免疫反应的影响。1、共表达抗原与CTB的DNA疫苗在系统免疫中的免疫原性使用的疫苗为本实验室构建的TRTVN、CTB-TRIVN等DNA疫苗[1],通过肌注免疫的方式,研究其佐剂活性。研究的结果,在T细胞免疫反应和体液免疫两个方面,CTB-TRIVN的反应都显着强于单纯TRTVN。共表达CTB与TRIVN的DNA疫苗在肌注途径具良好佐剂活性。2、融合表达抗原与CTB的DNA疫苗在粘膜免疫中的佐剂活性在初步确定了融合表达抗原与CTB的DNA疫苗在传统的注射型疫苗中的佐剂活性后,进一步考察融合表达抗原与CTB的DNA疫苗的粘膜佐剂活性。研究的结果:无论是在系统(脾细胞)还是在粘膜(近端、远端和肠系膜淋巴结),通过OVA-CTB rTTV加强的抗原特异性T细胞反应均强于单纯OVArTTV加强。而体液免疫方面则无显着差异。我们还研究了抗原特异性T细胞表面有细胞迁移与归巢相关分子表达状况(α4β7与CCR9),在各组之间没有发现显着差异。本论文的主要意图在于通过将CTB直接嵌入载体与抗原共表达的方式提高响应DNA疫苗在系统及粘膜免疫途径中的免疫原性。研究结果表明,CTB共表达的DNA疫苗通过肌注途径免疫可以引发较良好的抗原特异性细胞及体液免疫反应;在粘膜免疫方面,通过DNA疫苗滴鼻初免+相应重组痘病毒肌注加强的策略,新形式的疫苗+佐剂组合可以在系统及粘膜局部引发比较理想的抗原特异性T细胞免疫反应,但是体液免疫反应结果不甚明显。(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13-04-10)
唐思静,哈卓,赵艳敏,马勋,刘惠莉[8](2013)在《LT粘膜佐剂对鸡新城疫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大肠杆菌热敏性肠毒素突变体蛋白(heat-labile enterotoxin,LTRG)对鸡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疫苗经不同途径接种效果的影响。以NDV LaSota株作为共免疫原,与LTRG重组蛋白经滴鼻、口服及肌肉注射叁种途径接种雏鸡,通过血清IgG抗体、HI抗体及粘膜分泌型IgA抗体水平变化,评价不同途径接种LTRG对NDV疫苗的免疫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①叁种途径接种,LTRG均能显着增强NDV疫苗的免疫抗体水平,免疫雏鸡血清抗体和粘膜抗体水平均高于NDV疫苗单独免疫组;②LTRG对NDV疫苗免疫增强作用,以滴鼻接种最显着:二、叁免后LTRG+NDV滴鼻组与NDV组血清IgG、粘膜IgA差异均显着(P<0.01、P<0.05);LTRG+NDV口服与NDV组血清IgG差异不显着(P>0.05)、粘膜IgA差异极显着(P<0.01);LTRG+NDV肌注与NDV组IgG差异不显着(P>0.05)、粘膜IgA差异显着(P<0.05);③叁种免疫途径比较:血清IgG抗体水平差异均不明显(P>0.05);滴鼻、口服免疫可诱导雏鸡产生较高的粘膜IgA抗体、血清HI抗体。由此可见:LTRG粘膜佐剂对NDV疫苗免疫增强作用,以粘膜(滴鼻、口服)途径接种效果最为显着,能诱导高水平的粘膜IgA抗体及血清抗体。(本文来源于《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涂亦娴[9](2011)在《分子佐剂通过粘膜免疫途径增强草原兔尾鼠卵透明带3DNA疫苗抗生育效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草原兔尾鼠(Lagurus lagurus)属啮齿目仓鼠科田鼠亚科兔尾鼠属,是新疆荒漠草场的一种野生害鼠,对新疆荒漠草场造成巨大的损害,严重威胁着新疆畜牧业的发展。化学毒杀、诱捕、射杀等传统方法时效短、物种专一性差,对环境造成破坏,不能有效控制害鼠的种群数量。采用免疫不育技术降低有害动物的生育率是一种更人道的、物种专一性更强的防治有害动物的方法。免疫不育疫苗主要以精子或卵子蛋白以及在受精和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蛋白或激素为抗原。肌肉和皮下接种等免疫不育疫苗传统接种方式很难在野外施用以控制有害动物种群数量,而口服饵料等粘膜免疫方式可以对有害动物进行大量接种,是切实可行的方法。鼠卵透明带3(Zona pellucida 3)主要由3种糖蛋白(ZP1、ZP2、ZP3)组成, ZP3作为精子的初级受体,诱发顶体反应,其抗体可以阻止精卵结合,在生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成为免疫不育疫苗的理想靶抗原。DNA疫苗既能激发体液免疫,又能诱导细胞免疫,且具有制备简单、易于贮存运输等诸多优点,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免疫不育疫苗的研究中。由于DNA疫苗存在免疫原性不强,免疫效果不佳等原因,因此需要通过添加佐剂,改变发送途径,优化载体等方式来提高DNA不育疫苗的抗生育效果。为了筛选出能有效提高LZP3DNA不育疫苗抗生育效果的分子佐剂,本研究选用小鼠白细胞介素31、白细胞介素15、白细胞介素33和非细胞因子FAI3作为分子佐剂,通过粘膜免疫途径,增强草原兔尾鼠LZP3DNA不育疫苗抗生育效果。并进一步探讨细胞因子和非细胞因子FAI3作为佐剂对草原兔尾鼠卵透明带DNA不育疫苗的免疫调节作用。白细胞介素31主要由活化的Th2细胞生成,在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它参与了炎症和变性皮肤疾病。在遗传过敏性皮炎和接触性过敏性皮炎患者中,IL-31表达水平的增高与IL-4和IL-13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 33,IL-33)是IL-1家族的新成员。IL-33通过IL-1受体ST2发挥其生物学功能,活化NF-kB和MAP激酶,在体外促进TH2细胞产生TH2相关细胞因子。人IL-33的表达仅限于支气管、小气道的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以及平滑肌细胞,这暗示IL-33有可能参与了黏膜免疫。DC细胞通过ST2直接对IL-33产生应答,被IL-33活化的DC细胞触发了一种非典型的Th2型免疫反应,生成IL-5和IL-13。IL-33与DC细胞的相互作用可能代表了一种引发Th2型免疫反应的新途径。白细胞介素15是一个促炎症细胞因子,通过诱导淋巴细胞的活化、增殖,细胞因子的释放来增强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IL-15充当佐剂时,能提高抗体滴度,促进DC细胞成熟。FAI(Fbrinogen/ albumin/ IgG,纤维蛋白原/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受体)是来自C群链球菌的一种多配基结合蛋白,它能同时结合纤维蛋白原、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G。位于415bp-702bp处的fai3基因片段具有粘膜佐剂活性。首先克隆获得了小鼠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33基因、白细胞介素31基因和白细胞介素31突变体。成功构建了pcD- mIL-15、pcD- mIL31、pcD- muIL31、pcD- mIL33和pcD- fai3五种重组质粒,这五种质粒均能在真核细胞中表达相应的佐剂分子。用壳聚糖chitosan作为发送载体,chitosan同时或单独包裹DNA疫苗pcD-Lzp3和重组质粒pcD-mIL-15、pcD-mIL31、pcD-muIL31、pcD-mIL33和pcD- fai3形成不同的chitosan-DNA复合物。在第0, 14, 28和42d,分别用不同的chitosan-DNA复合物通过滴鼻免疫途径免疫ICR小鼠。间接ELISA检测血清中抗LZP3特异性IgG、IgG1和IgG2a抗体,以及阴道洗液和粪便中的特异性IgA抗体。结果显示:滴鼻共免疫chi-(pcD-Lzp3+pcD-mIL-31)或chi-(pcD-Lzp3+pcD-muIL-31)都能诱导机体产生较高水平的血清IgG,降低了雌鼠的平均窝仔数。这两个共免疫组都产生较强的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激发Th1型免疫反应。共免疫chi-(pcD-Lzp3+pcD- muIL-31)不育小鼠的卵巢形态异常;在chi-(pcD-Lzp3+ pcD-mIL-31)组,不育小鼠卵巢中卵泡数量明显减少。Chi-(pcD-Lzp3+pcD-mIL-15)产生较强的淋巴细胞增殖活性。chi-(pcD-Lzp3+pcD-mIL-15)共免疫组小鼠的卵巢组织具有各级形态发育正常的卵泡,无卵巢炎的发生。滴鼻共免疫chi-(pcD-Lzp3+pcD-mIL-33)诱导产生了最高水平的血清IgG和粘膜sIgA,生育率和平均窝仔数显着降低。Chi-(pcD-Lzp3+pcD-mIL-33)共免疫组不育小鼠的卵巢组织出现了卵泡萎缩、卵母细胞丢失等异常现象。这些研究结果表明, mIL-33作为分子佐剂与DNA不育疫苗pcD-Lzp3滴鼻共免疫小鼠,能显着提高DNA不育疫苗抗生育效果,并能够诱导机体产生较强的系统体液免疫反应和粘膜免疫反应。Chi-(pcD-Lzp3+pcD-fai3)滴鼻共免疫也诱导机体生成了抗Lzp3特异性血清IgG和黏膜sIgA,生育率和平均窝仔数显着降低。共免疫组小鼠的卵巢组织具有各级形态发育正常的卵泡,无卵巢炎的发生。结果显示,fai3作为分子佐剂与DNA不育疫苗pcD-Lzp3滴鼻共免疫小鼠增强了体液免疫反应和黏膜免疫反应,提高了DNA不育疫苗的抗生育效果。在chi-(pcD-Lzp3+pcD-fai3)和chi-(pcD-Lzp3+pcD-mIL-33)共免疫组,免疫接种后不育小鼠的抗体水平显着高于生育小鼠,小鼠不育与抗体水平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口服免疫是不育疫苗发送的有效途径。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了小鼠白细胞介素15和FAI3作为口服粘膜佐剂增强Lzp3 DNA不育疫苗抗生育效果的可行性。将上述chitosan-DNA复合物加入鼠粮中,制成饵料,免疫ICR小鼠。结果显示,口服共免疫chi-(pcD-Lzp3+pcD-fai3)都诱导产生了较高水平的血清IgG和肠粘膜sIgA,生育率和平均窝仔数都有所下降。Chi-(pcD-Lzp3+pcD-mIL-15)免疫组产生了较强的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对卵巢切片进行组织学检测,结果显示,两个共免疫组小鼠的卵巢组织正常。综上所述,小鼠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33作为分子佐剂与草原兔尾鼠DNA不育疫苗pcD-Lzp3滴鼻共免疫小鼠,增强了机体的系统体液免疫反应和粘膜免疫反应,提高了DNA不育疫苗的抗生育率。白细胞介素31、白细胞介素15与草原兔尾鼠DNA不育疫苗pcD-Lzp3滴鼻共免疫小鼠,所产生的抗体水平和抗生育率均低于chi-(pcD-Lzp3+pcD-mIL-33)共免疫组。这些结果说明小鼠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33与白细胞介素31、白细胞介素15相比较,具有更强的分子佐剂功效。非细胞因子FAI3作为分子佐剂与DNA不育疫苗pcD-Lzp3,通过滴鼻和口服两种黏膜免疫途径共免疫小鼠,不仅增强了体液免疫反应,还激发了机体的粘膜免疫反应。因此,mIL-33和FAI3都可以作为分子佐剂,与DNA不育疫苗pcD-Lzp3共免疫,能够显着提高DNA不育疫苗pcD-Lzp3的抗生育效果。(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1-05-29)
王健理[10](2011)在《分子佐剂C3d3增强Lb.hCGβ-C3d3乳酸杆菌粘膜疫苗抗生育潜能的分子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免疫避孕疫苗作为一种新的节育措施近年来越来越受关注,其中以hCGβ为基础的避孕疫苗是近年来研究得最为成熟的一种;通过在生育期妇女体内诱导产生抗hCGβ体液免疫以中和hCG生物学活性,从而发挥抗生育作用。升调节淋巴细胞归巢到生殖道黏膜局部,将有利于增强粘膜体液免疫效应,从而有助于提高避孕疫苗的避孕效果。我们实验室前期成功构建了分泌hCGβ及携分子佐剂C3d3的hCGβ-C3d3融合蛋白重组乳酸杆菌。并已研究证明,通过黏膜接种BALB/c小鼠,能产生抗hCGβ体液免疫应答,但其抗生育作用尚不能完全肯定。因此本实验拟对这种表达hCGp-C3d3融合蛋白重组乳酸杆菌的抗生育潜能,及其免疫后淋巴细胞归巢机制进行研究,为其最终应用于临床以及提高其有效性提供实验依据。第一部分重组乳酸杆菌Lb.hCGβ-C3d3阴道黏膜免疫的抗生育潜能目的探讨表达hCGβ-C3d3融合蛋白的重组乳酸杆菌疫苗经阴道黏膜接种BALB/c小鼠及其抗生育潜能。方法用野生型乳酸杆菌Lb.及重组乳酸杆菌Lb.hCGβ和Lb.hCGβ-C3d3以两种剂量(109个和1010个)经阴道滴注接种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3周后用相同剂量加强免疫一次。于初次免疫后的第6、7、8周分别收集血清;用该血清分别处理MLTC-1、BeWo细胞系,及原代人绒毛滋养细胞;化学发光法检测培养上清中孕酮或hCGβ水平;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的hPL水平;免疫荧光观察抗血清处理的BeWo细胞融合情况。结果用1010个Lb.hCGβ-C3d3阴道黏膜免疫BALB/c小鼠产生的抗血清能显着抑制hCG刺激MLTC-1分泌孕酮及人滋养细胞分泌hCGβ和hPL,明显抑制BeWo细胞分泌hCGβ及细胞融合。结论重组乳酸杆菌活疫苗Lb.hCGβ-C3d3经阴道接种诱导的hCGβ抗体可拮抗hCGβ生物学活性,并干扰合体滋养细胞形成,因此具有抗生育潜能。第二部分分子佐剂C3d3促进阴道粘膜免疫中淋巴细胞归巢目的探讨表达hCGβ-C3d3融合蛋白的重组乳酸杆菌活疫苗经阴道黏膜接种后分子佐剂C3d3促进淋巴细胞归巢的分子机制。方法用野生型乳酸杆菌Lb.及重组乳酸杆菌Lb.hCGβ和Lb.hCGβ-C3d3以1010个菌的剂量经阴道滴注接种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3周后用相同剂量加强免疫一次。于加强免疫后第二周,以免疫磁珠分离免疫鼠的脾脏T、B淋巴细胞,经体外荧光标记后,分别经尾静脉过继转输给加强免疫后第二周的免疫小鼠。过继转输后96h,以双光子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转输细胞在各免疫组宿主鼠子宫阴道的归巢情况;Western blot分析加强免疫后第二周各免疫组子宫和阴道组织E-钙黏蛋白和E-选择素的表达。结果在过继转输的T、B淋巴细胞24h后,CFSE绿色荧光示踪的T、B细胞均能归巢到宿主子宫内膜,并呈时间依赖性,在过继转输后96h归巢的细胞数最多:但未发现阴道组织明显免疫活性细胞归巢。在重组乳酸杆菌Lb.hCGβ-C3d3免疫组,荧光标记的T、B淋巴细胞归巢至小鼠子宫内膜明显增加;在腹腔注射抗CCL25中和性抗体后,宿主小鼠子宫内膜中CFSE荧光标记的B淋巴细胞数量显着减少,而荧光标记的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不明显。和Lb.及Lb.hCGβ免疫组相比,Lb.hCGβ-C3d3免疫组的小鼠子宫和阴道组织的E-钙黏蛋白和E-选择素的表达量均明显增加。结论在重组乳酸杆菌经阴道黏膜免疫后,分子佐剂C3d3增加淋巴细胞对子宫内膜的归巢;趋化因子CCL25介导B淋巴细胞归巢到子宫局部。分子佐剂C3d3通过增加子宫阴道局部E-cadherin、E-selectin表达,有利于淋巴细胞粘附定居于生殖道,增强黏膜免疫体液应答。(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11-03-16)
粘膜佐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白细胞介素(IL)-33对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及T细胞等免疫细胞具有重要调控作用。利用大肠杆菌制备重组小鼠的IL-33,并初步考察其作为粘膜免疫佐剂应用的潜能与特点。方法:以IPTG诱导硫氧还蛋白(Trx)/IL-33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DH5α中的表达,并通过QSepharose离子交换和Ni~(++)金属螯合亲和层析纯化Trx/IL-33,进一步经肠激酶切割获得成熟形式的IL-33。重组HBcAg混合纯化的IL-33后经滴鼻免疫小鼠,考察HBcAg特异的IgA及IgG_1、IgG_(2a)的应答。结果:纯化的重组IL-33具有与标准品相当的促巨噬细胞RAW264.7表达TNF-α的体外细胞生物学活性。作为佐剂可显著增强滴鼻粘膜免疫激发的不同粘膜组织中HBcAg特异的IgA应答,以及血清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特异IgG_1的应答水平,而抑制IgG_(2a)应答。结论:利用大肠杆菌可制备活性IL-33,其具有粘膜免疫佐剂的应用潜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粘膜佐剂论文参考文献
[1].王秋娟,陈思静,刘林,甘思杰,马永平.PT8A的粘膜免疫佐剂活性初步研究[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7
[2].冯雪军,龙琼,唐增华,黄惟巍,刘存宝.重组小鼠白细胞介素-33的原核表达制备及其粘膜免疫佐剂活性[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7
[3].黄生波.玉竹多糖对H7N9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粘膜免疫的佐剂效力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
[4].殷秀辰,哈卓,李星,张清真,刘惠莉.含粘膜佐剂的鸡新城疫疫苗诱导雏鸡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研究[J].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2014
[5].张国广,罗茂春,董艳美,陈亮.LTB的表达及其粘膜免疫佐剂活性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6].黄田喜.粘膜佐剂CB增强Aβ抗原效应抑制痴呆鼠脑中Aβ斑块形成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
[7].邱苏赣.共表达霍乱毒素B亚基的DNA疫苗的系统及粘膜佐剂活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3
[8].唐思静,哈卓,赵艳敏,马勋,刘惠莉.LT粘膜佐剂对鸡新城疫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研究[J].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2013
[9].涂亦娴.分子佐剂通过粘膜免疫途径增强草原兔尾鼠卵透明带3DNA疫苗抗生育效果的研究[D].新疆大学.2011
[10].王健理.分子佐剂C3d3增强Lb.hCGβ-C3d3乳酸杆菌粘膜疫苗抗生育潜能的分子机制[D].复旦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