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美设计心理学探微

舞美设计心理学探微

近年来,我国兴起一股“心理学热”,诸如文化心理学、艺术心理学、戏剧心理学、音乐心理学等等新的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这是一个喜人的艺术现象。

因为心理学作为西方兴起的新学科,它是研究人的心理规律的科学,包括人的心理过程、心理能力、心理特征等等内涵。心理学研究可以丰富对人的本质的全面理解,从而为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服务,提高实践活动的效率。

同样,从心理学的视角和高度来分析、探讨舞美设计中的心理特点与心理规律,既可以为舞美设计提供一个新视角、新思维、新高度,又可以为构建舞美心理学提供有益的理论积累与理性参照。这对于人性化的21世纪的舞美设计的“以人为本”的主旨,是十分必要的。

一、灵感思维

灵感思维是指“在创造活动中,人的大脑皮层高度兴奋时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思维形式,它是在一定抽象思维或形象思维的基础上,突如其来地产生新概念或新意象的顿悟式思维形式。在科学、艺术等创造性活动中,都客观存在着这种灵感思维。”(彭吉象著:《艺术学概论》第279-280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灵感思维对于包括舞美设计在内的一切艺术创作活动至关重要,它是点燃艺术之光的火种,是艺术创作的智慧之源。因此,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指出:“凡是有创造经验的同志都知道光靠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不能创造,不能突破;要创造要突破得有灵感。”(《关于形象思维的一封信》,载《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第6期)

从现代生理学、心理学、思维科学的视角考量,灵感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具有突发性、偶然性、瞬间性等特点。而灵感的产生,并不是天外来客和上帝所赐,而是长期积累、偶然得之,是“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当然,灵感的产生,也与艺术家主观地、能动地、积极地捕捉密切相关。在这方面,有许多成功的例证。例如现代京剧《红灯记》中的那盏号志灯,成为全剧的贯穿道具,甚至成为全剧的名称。其实,它的设计最早源于影片《自有后来人》的编剧。据说,两位编剧当年在长影“小白楼”修改电影文学剧本时,苦于主人公李玉和缺少一付手持道具,苦思苦想而不可得。有一天深夜,两人为此睡不着觉,便一同踏雪到长春市郊外散步。他们沿着铁道线而行,突然发现远处有一盏巡道工人的号志灯向他们移近,于是两人不约而同地大喊:“有了!就是它!”这一实例,也许可以很好地诠释灵感的奥妙所在。

二、无意识

意识是与“物质”相对的哲学范畴,指高度发展的特殊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在大脑中的主观映象。在心理学上,意识指自觉的心理活动,即人对客观现实的自觉的反映。

所谓“无意识”,又称“下意识”、“潜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在普通心理学中,无意识指人的不知不觉的心理活动。而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中,无意识则指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欲望,特别是性欲望。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分为意识、前意识、无意识三种。弗洛伊德的学生荣格又扩大了无意识的内涵,将其分为个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两种。

在艺术创作中,无意识与灵感、直觉密切相关。无意识其实也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它是人脑一种潜在的特殊反映形式。现代心理学实验通过关于脑对于阀下的各种不同的无意识(潜意识)信息的电反应的测定表明,脑中的潜意识活动是客观存在的,人们可以在无意识水平上处理所见到的形象并理解之。

在艺术创作中,无意识的确有着特殊的作用。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所谓“李白斗酒诗百篇”、“张旭三杯草圣传”,都是无意识(醉中或梦中)进行艺术创作活动的典型范例。

二、艺术感觉

近年来,“艺术感觉”愈来愈被艺术创作者所看重。而所谓“感觉”,作为一种心理活动,指客观事物作用感觉器官而引起的对该事物的个别属性的直接反映。它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一切知识的源泉。正因为如此,作为艺术感知(感觉与知觉的结合)的基础与前提,艺术感觉的敏锐程度,往往成为艺术创作的最初动力。

责任编辑王庆斌

标签:;  ;  ;  

舞美设计心理学探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