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清流县城关中学365300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其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加愉悦轻松。比如,在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几何体的特性与及空间位置关系,笔者常从生活实践出发,让学生在活动、实验、尝试、探究中,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联系,与其他学科知识相联系,在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后,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研究实验结果,归纳概括数学知识。这样,不仅能提升培养空间观念的教学水平,还能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核心素养。
一、借鉴相关理论,助力空间观念教学
初中阶段已经拓展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活动空间,正是空间观念逐步形成的重要阶段。此阶段,该如何充分利用相关的知识助力拓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教学实践中的一个难题,也是很多一线教师和专家们研究的课题之一,并且有了相关的研究成果。比如心理学研究发现:空间观念的产生,往往是各种感觉器官的共同协作的结果。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就应当多想想如何让学生在上课时做到脑动、眼动、耳动、手动;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让各种感觉器官都联动起来,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七年级下册综合与实践课《七巧板》的教学时,教师采用讲解、演示介绍七巧板,学生通过七巧板的制作、拼摆等活动,在探究与合作中完成各种器官的协同活动,更深入地理解平行、相交、角等相关知识,既做到学以致用,又让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体合作精神得到提升。因此将相关研究成果用于教学,可以启发教师更深层次地研究教学,在备课时真正做到备“学生”,避免教学目的性不明确。
二、借助有趣情境,激发空间观念学习
兴趣强烈时,人的各种感觉器官都会被调动起来,这时大脑接受知识、理解知识的能力最强。因此我们如果能在研究学生心理状态的基础上,构建有趣的教学情境,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其乐融融中学习,就一定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挖掘教材素材,加强空间观念意识
北师大版的教材中有非常多的素材,并且很多是操作性强的好素材,如果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总结归纳出所学的知识。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生就会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第三章《圆》3.1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这一节课课本中的引入新课情境:学生在玩“投圈”游戏。如果老师让他们站成一条直线投圈,请问这样的游戏公平吗?你认为他们应当排成什么样的队形才公平?我在上课时做了这样的尝试:在课前准备了一瓶矿泉水和一些套圈,在课堂上让4位学生动手体验了这个游戏,游戏完了成后,再让他们回答上述问题。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直观地感受了圆的特性。
四、充实数学实践,培养空间观念素养
1.自制学习用具,帮助理解抽象问题。在学习一些抽象的几何概念,或比较难理解的几何问题时,常常指导学生制作一些简单的几何体,让学生动手实践中感受几何体的基本特征,帮助理解抽象的几何概念和几何问题。
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1.2展开与折叠(二)时,让学生在上课前准备纸质小正方体,上课时让孩子们将准备好的小正方体纸盒沿某条棱任意剪开,得到不同的平面图形,再用投影进行展示(注意:在剪开时每个面最少要保留一条棱和其它面连接)。再比如:学生学习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第一章1.3截一个几何体时,课前布置学生用萝卜制作正方体,上课时让学生动手用平面截正方体,总结截出的面可能所有的形状。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亲自动手体会把立体图形剪成平面图形,感受了他们之间的联系,而且培养了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与合作交流能力。
2.创新数学活动,辅助空间观念教学。数学知识学习的目的就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了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几何图形的特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的同时,设计了一些数学课外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基本素养,使在培养操作能力和应用意识的同时,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学习基本几何图形以后,要求学生运用基本几何图形,在“六一儿童节”、“教师节”等节日设计出自己想象的图案,制作成贺卡赠送给同学和老师。这样的“作业”学生非常喜爱,深受学生的欢迎,纷纷设计了精美的图案。这样的课外数学活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仅浓厚了学习氛围,达到了交流思想、分享经验、解除困惑的目的,还让学生的空间观念、创新意识得到了提升。
五、课堂小结反思,“内化”空间观念素养
实践操作,有时只是把所学数学知识在数学活动中“外化”为动手实践的过程,这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而是通过动手实验、实践操作各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出所需要的结论,防止总结结论时出现的片面性,因此课堂小结反思就显得非常重要。对实践操作的结论细致分析,认真总结,准确归纳,可以使所学知识由感性升华为理性,也提升了空间想象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空间观念素养,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独立反思、总结归纳的能力,引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无穷兴趣。
为了学生空间观念核心素养的形成,教师首先要选择具有初中生的特性、便于学生介入的数学实践活动,作为空间观念素养形成的媒介。借助数学活动这些活生生的媒介使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帮助理解并“内化”数学规律,从而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这一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