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传道教论文_肖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瑶传道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瑶族,经籍,南岭,梅山,文献,手抄,佛教。

瑶传道教论文文献综述

肖华[1](2018)在《基于虚拟现实的非遗保护与传承——以瑶传道教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瑶族宗教与道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被学界称为瑶传道教。瑶传道教是瑶族丰富、厚重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瑶族贡献给世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瑶传道教类非遗在当代同样遭遇了传习、传承与传播的困境。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与混合现实技术的推广使用,将有助于瑶传道教类非遗克服时空的局限与传承人匮乏的缺憾,实现异时异地异代传习与传播,是当今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新媒介与新路径,也是实现多元文化共存互信、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认同感的有效手段。(本文来源于《文化与传播》期刊2018年03期)

麦新转,范振辉[2](2018)在《论南岭走廊瑶传道教经籍英译——以《赦书本》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瑶传道教经籍是南岭走廊瑶族民间手抄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南岭走廊地区瑶族人民的日常生产生活、精神信仰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瑶传道教经籍文献之一,《赦书本》主要叙述赦官携佛祖赦书送抵法坛,法师检验赦官真伪的场景。主要以法师与赦官之间问答方式展开,具有部分语言方言化、念诵场景拟构化、内容来源典故化、浓重的佛道色彩以及汉字借音等瑶传道教经籍文本特征。文本的阐释与英译首先要在原本原则与当代原则中做抉择,其次根据文本特征,在佛道教术语、戏剧文本风格、方言借音、典故及对句等方面作调适以体现原文本的风采。(本文来源于《贺州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聂森[3](2016)在《“瑶传道教”的仪式功能及其象征意义——基于贵州东南部过山瑶村寨的田野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瑶传道教"是瑶族从事游耕、长期山居形成具有本民族特点和道教色彩的原始宗教信仰。在贵州东南部的过山瑶村寨,长期传承着这种本民族独特的道教信仰体系,维系着瑶族人民本初的道德教化功能,成为调适瑶族人民精神生活中的一部分。通过对瑶族村寨"瑶传道教"的仪式仪轨进行调查和分析,运用人类学的相关理论,探讨"瑶传道教"的仪式功能及其象征意义,管窥瑶族乡民在社会变迁和文化调适中的角色演变和心理期望。(本文来源于《宗教学研究》期刊2016年04期)

李生柱[4](2015)在《贵州“瑶传道教”濒危经籍抢救与研究刍论》一文中研究指出贵州"瑶传道教"经籍文献是当地瑶族人千百年来生存智慧的生动呈现,也是中国道教传统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这笔重要的民族文献遗产正面临濒危的困境,需要我们运用文献学、人类学、语言学的理论方法,开展抢救、整理和研究,阐述其民族特色与地域特征,挖掘和揭示其多重价值,借以推动贵州瑶学的理论建设和方法创新,并以研究成果来反哺或推动贵州民族文献遗产抢救性搜集和传承保护的工作实践。(本文来源于《中国山地民族研究集刊》期刊2015年02期)

谢路军[5](2016)在《略论佛教与儒学思想对瑶传道教的历史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瑶族是我国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其先民蚩尤、叁苗部落早在大约五六千年以前便同炎帝、黄帝部落"逐鹿中原",在中华民族文明发展中有一定地位。根据2005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分布在国内的瑶族有263万人,迁居的国外的瑶族约有60余万人,瑶族总人口达320多万人。在我国,瑶族虽然分布地域广阔,但主要集中聚居在我国南方的广西、广东、湖南、云南、贵州、江西等省区的134个县市内。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瑶族人口最多,共(本文来源于《宗教与民族(第十辑)》期刊2016-04-01)

李生柱[6](2016)在《瑶族抄本文献在海外的典藏及其研究——以“瑶传道教”经籍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海外瑶族抄本文献是当前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领域。目前,有关海外瑶族文献的研究成果基本厘清了欧美国家瑶族文献分布与收藏的现状,对文献的文本形式、来源地区、收藏过程等也做了详尽的描述,让我们基本认清了海外(尤其是欧美国家)瑶族抄本文献流存的概貌。这项研究工作拓展了中国少数民族文献研究的对象和领域,让我们了解了居住海外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现状,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研究提供新的材料与视野。(本文来源于《民族论坛》期刊2016年02期)

聂森,郭晴晴[7](2015)在《文化生态变迁视野下的“瑶传道教”濒危文献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瑶传道教"是道教文化与瑶族原始信仰相结合的产物,是瑶族人民长期山居,从事游耕,与当地汉族文化交往融合而形成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宗教信仰。贵州省黔东南州的乌空瑶寨,地处"两州四县六乡"交界处,属于瑶族文化圈中心地带,长期传承着过山瑶独特的信仰体系。通过实地调查走访,发现这里的"瑶传道教"有较为丰富的文献遗存,但却处于高度濒危的状态,亟待进行系统而深入的抢救和整理研究。这将对进一步研究瑶族人民悠久的历史和极富神秘色彩的民俗文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宗教学研究》期刊2015年04期)

谢路军[8](2015)在《略论佛教与儒学思想对瑶传道教的历史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瑶族是我国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其先民蚩尤、叁苗部落早在大约五六千年以前便同炎帝、黄帝部落"逐鹿中原",在中华民族文明发展中有一定地位。根据2005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分布在国内的瑶族有263万人,迁居的国外的瑶族约有60余万人,瑶族总人口达320多万人。在我国,瑶族(本文来源于《宗教与民族》期刊2015年00期)

王璟[9](2014)在《跨族群音乐文化的比较研究——《湖南瑶传道教音乐与梅山文化》读后感》一文中研究指出《湖南瑶传道教与梅山文化——以瑶族还家愿与梅山信仰仪式音乐的比较为例》一书,于2013年由民族出版社出版,是赵书峰的博士学位论文,全书共分六个章节,主要针对瑶传道教音乐的分类构成、梅山信仰音乐的艺术形态特征、文化内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论述与思考。本书重点探讨了瑶族道教与梅山信仰仪式音乐之关系问题以及结合结构主义与符号学理论深入诠释了瑶、汉梅山信仰1音乐及其文化的互(本文来源于《人民音乐》期刊2014年10期)

赵书峰[10](2011)在《湖南瑶传道教音乐与梅山文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民族志、互文性理论及音乐形态学等理论为基础,对湖南瑶族还家愿仪式与梅山教仪式音乐及其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了考察、分析与比较研究。文章首先对蓝山县瑶族还家愿、资兴市瑶族梅山教中的“祭梅山神”仪式,以及隆回县古梅山峒区汉族梅山教中的“和娘娘”仪式进行了详尽描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分析与比较,从而揭示出湖南瑶传道教与梅山教之间所具有的深层的文化互文关系。本文的第一章主要介绍梅山文化的概念、内涵及区域界定等相关内容,并对瑶传道教与梅山教的文化内涵及分类给予了界定。第二章中,笔者运用音乐民族志的书写方法,对具有瑶传道教色彩的湖南蓝山瑶族还家愿、资兴市瑶族祭梅山神,及隆回县古梅山峒区汉族梅山教中的“和娘娘”仪式及其音乐活动过程进行了全程实录。第叁章主要是对上述音乐的风格与形态特征进行的描述与剖析,笔者力求从音乐方面观照和审视出如上个案之间所存在的文化互文关系。第四章中,笔者运用互文性及表演民族志的相关理论,分析和阐释了湖南瑶传道教与梅山教仪式及其音乐之间的文化内涵,瑶、汉梅山教仪式之间所具有的文化关系,及瑶、汉道教仪式音乐及文化之间的互文关系。第五章主要是结合笔者的多次考察感受,对湖南瑶传道教与梅山教仪式音乐的生存、发展现状给予的初步考察。第五章是在笔者数次田野工作收上对湖南瑶传道教与梅山教仪式音乐的生存、发展现状进行的分析与解读。综上所述,本文研究结论如下:其一,湖南瑶传道教与梅山教仪式音乐是梅山文化历史语境中瑶、汉文化互动、交融的结果;其二,上述仪式及其音乐活动的描述与分析充分说明梅山文化中至今仍存在着一种农耕文化与渔猎文化类型二维并置的局面;其叁,两种梅山教仪式及其音乐,是瑶、汉民族对“叁峒梅山”信仰的选择性继承、吸收与改造的结果。其中,瑶族梅山教的信仰体系、仪式及音声特性,具有鲜明的瑶传道教文化色彩;其四,基于对古梅山峒区汉族梅山教(以“和娘娘”仪式为例)及瑶族还家愿仪式音乐结构的分析,结合蒲亨强先生提出的“核腔”理论一瑶族音乐“大声韵”(do-mi-sol)结构特性的“核腔”是北音“宽声韵”(sol-do-re)与南音“小声韵”(la-do-mi)两类不同结构的音调在江汉荆楚一带长期融合、相互适应的产物”,本文论证了瑶族传统音乐中“核腔”结构的形成与古梅山峒区汉族梅山教仪式音乐中的“核腔”结构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该研究同时说明以瑶族梅山教、瑶族还家愿为代表的湖南瑶传道教仪式音乐的形成是梅山文化历史语境中,瑶、汉文化互动、互融的历史产物,此结论亦进一步论证了瑶族来源于“核心圈”(又称“古梅山峒区域”)内的这一观点。(本文来源于《中央音乐学院》期刊2011-06-01)

瑶传道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瑶传道教经籍是南岭走廊瑶族民间手抄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南岭走廊地区瑶族人民的日常生产生活、精神信仰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瑶传道教经籍文献之一,《赦书本》主要叙述赦官携佛祖赦书送抵法坛,法师检验赦官真伪的场景。主要以法师与赦官之间问答方式展开,具有部分语言方言化、念诵场景拟构化、内容来源典故化、浓重的佛道色彩以及汉字借音等瑶传道教经籍文本特征。文本的阐释与英译首先要在原本原则与当代原则中做抉择,其次根据文本特征,在佛道教术语、戏剧文本风格、方言借音、典故及对句等方面作调适以体现原文本的风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瑶传道教论文参考文献

[1].肖华.基于虚拟现实的非遗保护与传承——以瑶传道教为中心[J].文化与传播.2018

[2].麦新转,范振辉.论南岭走廊瑶传道教经籍英译——以《赦书本》为例[J].贺州学院学报.2018

[3].聂森.“瑶传道教”的仪式功能及其象征意义——基于贵州东南部过山瑶村寨的田野调查[J].宗教学研究.2016

[4].李生柱.贵州“瑶传道教”濒危经籍抢救与研究刍论[J].中国山地民族研究集刊.2015

[5].谢路军.略论佛教与儒学思想对瑶传道教的历史影响[C].宗教与民族(第十辑).2016

[6].李生柱.瑶族抄本文献在海外的典藏及其研究——以“瑶传道教”经籍为中心[J].民族论坛.2016

[7].聂森,郭晴晴.文化生态变迁视野下的“瑶传道教”濒危文献调查[J].宗教学研究.2015

[8].谢路军.略论佛教与儒学思想对瑶传道教的历史影响[J].宗教与民族.2015

[9].王璟.跨族群音乐文化的比较研究——《湖南瑶传道教音乐与梅山文化》读后感[J].人民音乐.2014

[10].赵书峰.湖南瑶传道教音乐与梅山文化[D].中央音乐学院.2011

论文知识图

泰国清盛惠羌伦瑶族盘王祭祀仪式经书(赵...评皇券牒图片来源:湖南永州横岭瑶族乡...

标签:;  ;  ;  ;  ;  ;  ;  

瑶传道教论文_肖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