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波齿轮传动论文_肖季常,贺小飞,杨勇,王家序,黄彦彦

导读:本文包含了谐波齿轮传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谐波,齿轮,圆弧,参数,超短,齿形,礼帽。

谐波齿轮传动论文文献综述

肖季常,贺小飞,杨勇,王家序,黄彦彦[1](2019)在《叁圆弧谐波齿轮传动齿廓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谐波齿轮传动共轭精确求解方法,提出叁圆弧谐波齿轮传动齿廓设计方法,并研究了叁圆弧柔轮齿廓参数对谐波传动共轭区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叁圆弧谐波齿轮传动较双圆弧谐波齿轮传动具有更宽的共轭区间和更小的共轭间隔区间;减少凸齿廓圆弧半径有利于增加谐波传动共轭区间,但不利于减少共轭间隔区间;减少中间圆弧半径、夹角δ1和δ2既利于增加谐波传动共轭区间,也利于减少共轭间隔区间;凹齿廓圆弧半径对实际共轭区间影响很小。合理选择柔轮齿廓参数可有效减少共轭间隔区间,增加共轭区,减少尖点啮合,增加齿间共轭接触,从而提高谐波齿轮传动精度和扭转刚度。(本文来源于《机械传动》期刊2019年10期)

裴欣,张立华,周广武,张振华,胡如康[2](2019)在《谐波齿轮传动装置的动态传动误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动态传动误差是谐波齿轮传动装置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也可以为进一步改善谐波减速器的设计和加工提供依据,因此对传动误差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工程价值。为了确定影响谐波齿轮传动精度的因素,通过传动实验平台对谐波齿轮传动的运动精度进行分析研究。从谐波齿轮传动的误差源入手,首先分析了误差产生的原因,然后测试了减速器在不同负载与转速下的传动误差曲线,对测量的数据进行插值滤波消除"噪声尖峰"后,通过离散傅里叶变换以及希尔伯特黄变换对误差信号进行处理。对比时频域下的表现,研究了转速、载荷对谐波减速器传动误差的影响,分析了传动误差以及传动误差各频率分量随着转速、载荷的变化规律。对日本SHF–25/120–2UH减速器的实验结果表明:在额定负载下,谐波减速器的传动精度稳定性比空载以及轻载时高。谐波减速器的传动误差曲线会随着负载的改变而改变,但是由于不同误差分量的耦合作用,总的传动误差变化并不明显。同时传动误差在不同转速下的表现几乎相同,说明转速对传动误差的影响较小。该款谐波传动装置动态传动误差主要来源为2倍频的单次啮合误差,1/3倍频的多次啮合累积误差,以及刚轮旋转1周产生的累积误差,其中1/3倍频处的多次啮合累积误差对传动精度的影响最大。(本文来源于《工程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姜歌东,王爽,梅雪松,张弦,张豪[3](2019)在《谐波齿轮传动双圆弧齿形双向共轭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广泛采用的双圆弧齿形单向共轭设计方法存在的刚轮凸圆弧段共轭齿廓不确定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柔轮和刚轮齿形联合共轭计算的双圆弧齿形双向共轭设计方法。该方法通过预设柔轮凸圆弧参数来进行共轭计算和拟合得到刚轮的双圆弧齿廓;增加了刚轮凸圆弧齿廓反向共轭计算得到柔轮凹圆弧齿廓的计算过程;将柔轮的拟合凹圆弧和预设凸圆弧相结合得到柔轮整体齿形;保证了刚轮凸圆弧段与柔轮两段圆弧均能共轭啮合。双圆弧齿形的啮合侧隙分析与有限元接触分析结果表明:与单向共轭法的设计结果相比,双向共轭法所设计的双圆弧齿形在整个齿廓段都能参与啮合,存在多点啮合现象,具有更大的齿廓接触面积和更小的齿面接触应力,提升了谐波齿轮传动的啮合性能。(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王瑞锋,张立勇,张建伟,王长路[4](2019)在《谐波齿轮传动概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谐波齿轮传动技术因其独特的优点,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简要介绍了谐波齿轮传动的原理、特点及应用,对国内外谐波齿轮传动的发展情况作了简要概述,详细分析了目前谐波齿轮传动的研究重点及发展趋势,并对其进行总的论述。(本文来源于《机械传动》期刊2019年01期)

董惠敏,张季丽[5](2018)在《谐波齿轮传动保啮合性能的齿廓参数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保啮合性能的齿廓参数设计方法,建立了齿顶干涉判式,确定了干涉区域,基于共轭点和干涉区域齿顶点生成样本点,引导齿廓参数设计。该方法在已知一个齿廓设计另一个齿廓参数的过程中,既能避免齿顶干涉又保证共轭区间的啮合性能,省略了反复仿真分析、检验及修正过程。以一种谐波传动的齿廓设计为例,给定柔轮齿廓参数设计出刚轮齿廓参数;误差与侧隙分析表明,所设计的齿廓参数与共轭齿廓接近度好、侧隙分布理想,重合度及最大啮合深度得到保证;说明了该齿形参数设计方法是有效且能保证啮合性能的方法。(本文来源于《机械传动》期刊2018年12期)

裴欣,周广武,王家序,杨勇,张振华[6](2018)在《柔轮凸齿廓半径对双圆弧谐波齿轮传动摩擦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改进的运动学法,利用啮合不变矩阵建立公切线双圆弧柔轮齿廓弧长参数方程和理论啮合方程,可求得理论共轭啮合区以及刚轮齿廓参数。综合考虑真实表面粗糙度、载荷、轮齿几何接触、卷吸速度等,建立双圆弧齿廓谐波减速器柔轮与刚轮在共轭啮合区域的混合润滑数学模型。分析啮合区域不同齿廓参数对于谐波传动装置润滑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设计柔轮齿廓的时候,合理增加凸圆弧齿廓的半径有利于改善接触区域润滑状态。在工况不变的情况下特别是在中高速的工况下,加大柔轮凸圆弧齿廓半径可以增加接触区油膜厚度,增大膜厚比,且改善的效果随着转速的增加而增大,但当凸齿廓半径增大到很接近凹齿廓半径时,继续增加几乎不改善润滑条件。(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10期)

贺小飞,杨勇,黄彦彦,周博,肖季常[7](2018)在《双圆弧谐波齿轮传动柔轮齿廓参数对侧隙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谐波齿轮传动中,空载啮合侧隙对其传动性能有显着影响。基于谐波传动共轭精确求解方法,研究了谐波齿轮传动共轭区间、刚轮理论共轭齿廓和侧隙随柔轮齿廓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柔轮齿廓参数对啮合共轭区间、刚轮理论共轭齿廓和侧隙具有决定性作用。减少凸齿廓圆弧半径有利于增加啮合共轭区间,但不利于减小侧隙;凹齿廓圆弧半径对共轭区间影响不明显,对侧隙影响较大;减小公切线倾角有利于增加共轭区间,也有利于减小侧隙值和改善侧隙分布;凸齿廓、凹齿廓圆弧半径对刚轮齿廓参数影响明显,公切线倾角对刚轮齿廓参数几乎无影响。合理选择柔轮齿廓参数能够获得更大的共轭区和更均匀的侧隙分布,从而提高承载能力和传动性能。(本文来源于《机械传动》期刊2018年09期)

杜韧,赵忠贤,李佳栋,冯伟娜,许思远[8](2018)在《谐波齿轮传动原理和教学实验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十几年谐波传动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在航天、军事、机器人等高端领域的传动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让学生掌握谐波传动技术不仅对其自身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更能为我国机械传动学科的发展培养技术人才。介绍了谐波齿轮的组成、工作原理,基本应用;利用谐波齿轮开发教学实验和进行实验设备研制,为学生深刻理解理论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和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提供条件。对提升学校的教育水平也有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期刊2018年S2期)

张泽[9](2018)在《谐波齿轮传动超短筒柔轮的有限元分析和结构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工业机器人的大量应用,作为关键核心零部件的谐波减速器,其性能越来越重要。超短筒谐波齿轮,因其能更好地适应机器人关节需要,被大量应用于工业机器人的小关节上。随着柔轮的轴向尺寸缩短,柔轮筒底的应力急剧升高。因此,超短筒柔轮的筒底应力分析及其结构优化设计,成为超短筒谐波齿轮的核心关键问题。目前尚无理论方法准确计算柔轮装配应力和负载应力,有限元方法成为分析装配状态和负载传动状态的柔轮变形和应力的主要手段。通过对杯形柔轮和礼帽形柔轮的特征分析及其参数逻辑关系研究,建立杯形柔轮和礼帽形柔轮实体单元参数化模型。依据标准椭圆波发生器的径向变形,在柔轮齿圈中面施加径向位移约束,求解装配状态的柔轮应力。按照现有公式给出的啮合力分布,在柔轮中面施加周向啮合力和相应的位移约束,求解负载传动状态下的负载应力。其次,利用杯形柔轮和礼帽形柔轮参数化模型,分别讨论柔轮的长径比、筒底倒圆半径、筒底凸台倒圆半径和筒底膜板等几何参数,以及壁厚对装配状态和负载工况下筒底最高应力的敏感性,找到降低最高装配应力和最高负载应力的关键几何参数。构造叁种不同结构形式的筒底变厚度方案,建立参数化模型并对比研究这些方案的合理性。最后,通过优化柔轮变厚度筒底截面以降低装配应力和负载应力。基于APDL语言引入叁次样条曲线表达筒底变厚度方案,编写复合形法优化程序对最大装配应力和最高负载传动应力分别进行筒底厚度优化,并应用零阶和一阶优化程序对本文的装配应力优化结果进行验证。研究发现:超短筒柔轮的筒底最高应力远超规范规定的齿圈应力;减小超短筒柔轮的筒底倒圆半径可降低最高装配应力和最高负载应力。随膜板倒圆半径增大,礼帽形柔轮的最高装配应力和最高负载应力均会升高,但杯形柔轮的负载应力下降。增大膜板宽度可降低杯形柔轮和礼帽形柔轮的装配应力和负载应力。更宽膜板的礼帽形柔轮具有更低的筒底装配应力和负载应力。增大壁厚会增加礼帽形柔轮的筒底最高装配应力和负载应力,以及杯形柔轮的装配应力,但可降低杯形柔轮的负载应力。沿凸台方向单调递增的筒底厚度结构不能降低筒底最高应力。相对于礼帽形柔轮,传动负载引起的杯形柔轮筒底的应力增幅更大。(本文来源于《天津工业大学》期刊2018-05-29)

郝俊文[10](2018)在《某型谐波齿轮传动系统的非线性动态性能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MATLAB软件为平台,在考虑齿间侧隙等非线性因素对系统动态性能影响的前提下,建立谐波齿轮传动机构的动态特性仿真模型,对其进行仿真分析,以确定传动机构中主要物理参数(黏滞摩擦因数、齿间侧隙、刚度系数等)对整个系统性能(相移)的影响规律。同时对这些仿真分析数据与相应的实验测试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用以分析某型在研工程中谐波齿轮运用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本文来源于《机械传动》期刊2018年05期)

谐波齿轮传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动态传动误差是谐波齿轮传动装置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也可以为进一步改善谐波减速器的设计和加工提供依据,因此对传动误差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工程价值。为了确定影响谐波齿轮传动精度的因素,通过传动实验平台对谐波齿轮传动的运动精度进行分析研究。从谐波齿轮传动的误差源入手,首先分析了误差产生的原因,然后测试了减速器在不同负载与转速下的传动误差曲线,对测量的数据进行插值滤波消除"噪声尖峰"后,通过离散傅里叶变换以及希尔伯特黄变换对误差信号进行处理。对比时频域下的表现,研究了转速、载荷对谐波减速器传动误差的影响,分析了传动误差以及传动误差各频率分量随着转速、载荷的变化规律。对日本SHF–25/120–2UH减速器的实验结果表明:在额定负载下,谐波减速器的传动精度稳定性比空载以及轻载时高。谐波减速器的传动误差曲线会随着负载的改变而改变,但是由于不同误差分量的耦合作用,总的传动误差变化并不明显。同时传动误差在不同转速下的表现几乎相同,说明转速对传动误差的影响较小。该款谐波传动装置动态传动误差主要来源为2倍频的单次啮合误差,1/3倍频的多次啮合累积误差,以及刚轮旋转1周产生的累积误差,其中1/3倍频处的多次啮合累积误差对传动精度的影响最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谐波齿轮传动论文参考文献

[1].肖季常,贺小飞,杨勇,王家序,黄彦彦.叁圆弧谐波齿轮传动齿廓设计[J].机械传动.2019

[2].裴欣,张立华,周广武,张振华,胡如康.谐波齿轮传动装置的动态传动误差分析[J].工程科学与技术.2019

[3].姜歌东,王爽,梅雪松,张弦,张豪.谐波齿轮传动双圆弧齿形双向共轭设计方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9

[4].王瑞锋,张立勇,张建伟,王长路.谐波齿轮传动概述[J].机械传动.2019

[5].董惠敏,张季丽.谐波齿轮传动保啮合性能的齿廓参数设计方法[J].机械传动.2018

[6].裴欣,周广武,王家序,杨勇,张振华.柔轮凸齿廓半径对双圆弧谐波齿轮传动摩擦学性能的影响[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7].贺小飞,杨勇,黄彦彦,周博,肖季常.双圆弧谐波齿轮传动柔轮齿廓参数对侧隙的影响[J].机械传动.2018

[8].杜韧,赵忠贤,李佳栋,冯伟娜,许思远.谐波齿轮传动原理和教学实验设计[J].机械设计.2018

[9].张泽.谐波齿轮传动超短筒柔轮的有限元分析和结构优化设计[D].天津工业大学.2018

[10].郝俊文.某型谐波齿轮传动系统的非线性动态性能分析研究[J].机械传动.2018

论文知识图

谐波减速器齿面载荷分布曲线瑞士史陶比尔机器人的驱动机构Fig1.5...波发生器之凸轮廓线确定柔轮内壁接触应力分布谐波传动式电动舵机系统的改进后的二...双圆弧谐波齿轮传动刚轮基本齿...

标签:;  ;  ;  ;  ;  ;  ;  

谐波齿轮传动论文_肖季常,贺小飞,杨勇,王家序,黄彦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