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单层分散论文_王博

导读:本文包含了自发单层分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单层,分散,阈值,载体,氧化物,催化剂,噻吩。

自发单层分散论文文献综述

王博[1](2018)在《自发单层分散理论用于固体进样电热蒸发测定镉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镉(Cd),是公认的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有害重金属元素,也是当前食品和环境安全中备受关注的重金属元素。目前,对于Cd的检测主要采用液体进样方式,结合光谱分析的方法。液体进样方式需要进行复杂而耗时的样品前处理,多采用微波消解或湿法消解等,目的是去除样品有机物等基体对检测过程的干扰。不过这一进样方式难以实现固体样品中重金属元素的快速检测。而采用固体进样技术,则无需消解,具有简单环保、高效等特点,可实现样品快速检测。然而,基体干扰问题限制了固体进样技术的快速发展。本论文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将广泛用于催化剂领域的自发单层分散理论用于固体进样-电热蒸发-原子荧光光谱法(SS-EVT-AFS)测Cd的研究中,建立了自发单层分散理论用于SS-ETV-AFS测定Cd的方法,实现了消除大米基体对检测的干扰及对于Cd高浓度样品的固体稀释。本论文主要取得以下研究进展:1.确定了自发单层分散理论用于固体进样原子荧光法测定Cd的方法,并进行初步机理研究。对Cd标准溶液与分散载体进行预处理,通过高温条件使Cd在分散载体表面均匀分散,结合SS-ETV-AFS法对Cd进行测定。研究了载气流速、分散热力学(灰化温度)、分散动力学(灰化时间)、蒸发功率等实验条件对该方法检测Cd的影响,对部分常见无机元素进行干扰因素排查并通过二次离子质谱(SIMS)测试证明了Cd在分散载体Al_2O_3表面自发单层分散现象的存在,验证了Cd可通过本研究初步拟定的方法实现在载体表面自发分散并用于检测的可行性。2.建立了自发单层分散理论用于固体进样原子荧光法测定大米中Cd的方法。将自发单层理论与SS-ETV-AFS法相结合,实现了大米中Cd的检测分析。实验中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优化后的实验条件为:载气流速,600 mL/min;热力学条件(灰化温度),700℃;动力学条件(灰化时间),40 min;蒸发功率,120W。方法的检出限为0.3 pg,回收率在88%~110.3%范围内(n=3),多次测定样品RSD为2.9%,稳定性良好。该方法实现了基体置换,采用溶液配标,消除了大米中复杂的基体干扰对Cd元素检测的影响,可应用于大米样品中Cd的检测,测试结果令人满意。3.建立了自发单层分散理论用于固体进样原子荧光法测定塑料中Cd的方法。以检测用聚丙烯中镉、铬、汞、铅成分分析标准物质为例,将自发单层理论结合SS-ETV-AFS法实现了对塑料样品中高浓度Cd的检测,实现了对高浓度固体样品的固体稀释。实验中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优化后的实验条件为:载气流速,600 mL/min;热力学条件(灰化温度),600℃;动力学条件(灰化时间),30 min;蒸发功j率,100W。方法的检出限为0.8 pg,回收率在85.7%~110%范围内(n=3),多次测定样品RSD为6.6%,稳定性良好。该方法应用于所含Cd浓度较高的塑料样品中Cd的检测,且结果令人满意。(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5-01)

谢有畅[2](2011)在《自发单层分散及其在催化剂和吸附剂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许多固体能在载体表面自发成单层分散(Advances in Catalysis,Vol.37,1,1990)。熔点不特别高(<1000℃)的固体,与载体混合在比它们的熔点低很多的适当温度下加热即可实现单层分散。熔点特别高的固体,不能用加热它们与载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实现单层分散,因为加热温度过高会使载体表面收缩以致结构破坏,但仍可用间接方法,例如用溶液浸渍烘干热分解或其他方法来实现单层分散。(本文来源于《第十八届全国稀土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1-10-23)

段琼[3](2008)在《自发单层分散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从上世纪80年代唐有祺和谢有畅提出了氧化物和盐类在大比表面载体表面自发单层分散原理以来,自发单层分散的现象和原理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认同,国内外在这方面的工作也越来越多。本文介绍了自发单层分散原理在基础研究和应用方面的进展。(本文来源于《四川化工》期刊2008年06期)

陈军,曾昌凤,张利雄,徐南平[4](2007)在《蔗糖在MCM-48表面的自发单层分散》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液相浸渍法研究了蔗糖在中孔MCM-48表面的自发单层分散.用X射线衍射(XRD)相定量分析法,测定了蔗糖在MCM-48上的最大分散容量,并用差热分析、N_2吸附技术对制备的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蔗糖与MCM-48的质量比小于1.1时,蔗糖在MCM-48表面能自发分散成单层.当蔗N/MCM-48质量比为0.8时,MCM-48的比表面积由初始的998 m~2·g~(-1)降至114 m~2·g~(-1),孔径由原来的2.7 nm降至2.0 nm,孔容由0.76 cm~3·g~(-1)降至0.11 cm~3·g~(-1).当蔗糖与MCM-48的质量比超过1.1时,MCM-48的比表面积迅速减小至10 m~2·g~(-1)以下.这是因为蔗糖分子大小和MCM-48孔径相差不大,导致蔗糖在MCM-48表面分散时出现孔道堵塞.(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07年09期)

林穗云,邓存[5](2006)在《负载型催化剂研究中的自发单层分散原理》一文中研究指出许多负载型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可在载体表面自发分散。当活性组分含量低于其分散阈值时,它在载体表面呈单层但非密置单层分散,逾此阈值时出现晶相。自发分散效应可以称为自发单层分散原理。对自发单层分散原理的实质等问题作了初步探讨。(本文来源于《嘉应学院学报》期刊2006年06期)

谢有畅[6](2006)在《自发单层分散及其在多相催化研究中的应用(摘要)》一文中研究指出许多固体能自发地在另一种固体(载体)表面成单层分散(Advances in Catalysis,Vol.37,1,1990)。熔点不特别高(约<1000℃)的固体,与载体混合在比它们的熔点低很多的适当温度下加热即可实现单层分散。熔点特别高的固体,不能用加热它们与载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实现单层分散,因为加热温度过高会使载体表面收缩以致结构破坏,但仍可用间接方法,例如用溶液浸渍烘干热分解或其他方法来实现单层分散。(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6-09-01)

王春明,赵璧英,谢有畅[7](2003)在《盐类和氧化物在载体上自发单层分散研究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盐类和氧化物在载体上自发单层分散的现象和原理自被发现以来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认同 ,国内外这方面的工作越来越多 .我们从国内外同行近年发表的上百篇有关论文中 ,选择一部分内容加上我们的部分工作做一个简单的综述 ,介绍有关自发单层分散原理在基础研究和应用两个方面的新进展(本文来源于《催化学报》期刊2003年06期)

徐永强,刘晨光[8](2003)在《二苯并噻吩在MoO_3/γ-Al_2O_3催化剂上的自发单层分散》一文中研究指出二苯并噻吩(DBT)在80℃下,保持24h即可在催化剂表面发生自发单层分散,通过XRD分析测定其分散阈值为0 23gDBT gMoO3 γ Al2O3,大于经计算得出的0 15g g的平躺吸附密置单层分散容量,在排除实验误差后,推测DBT在MoO3 γ Al2O3表面存在通过硫原子的端连吸附,FT IR分析结果与上述推测相一致,分析认为DBT可能通过硫原子吸附在MoO3 γ Al2O3表面的酸中心上。(本文来源于《燃料化学学报》期刊2003年01期)

黄小华,黄惠忠,江德恩,赵璧英[9](2001)在《SEELFS对MgO在γ-Al_2O_3载体表面自发单层分散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EXAFS类似原理,对不同负载量粉状MgO/γ-Al_2O_3负载型催化剂Mg-K边的SEELFS(Surface Extended Energy Loss Fine Structure)一阶微分谱进行数据处理,得到了Mg-Mg和Mg-O键长。研究发现,MgO在γ-Al_2O_3载体上表面自发单层分散。(本文来源于《现代仪器》期刊2001年01期)

王小勇,赵璧英,谢有畅[10](2000)在《有机酸在γ-Al_2O_3表面自发单层分散及苯甲酸-γ-Al_2O_3表面结构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酸如苯甲酸,水杨酸,邻-或对-苯二甲酸,酒石酸均可在γ-Al_2_3表面自发单层分散,分散的临界温度取决于有机酸分子中极性基团的数目和极性的强弱.XRD,Raman,FT-IR,UV-vis和TG对苯甲酸-γ-Al_2O_3体系的表征结果表明,苯甲酸在室温下即可在γ-Al_2O_3表面自发单层分散;分散后,苯甲酸分子间的氢键缔合结构垮塌;苯甲酸的羧基与γ-Al_2O_3表面羟基发生相互作用并缩水形成类似羧酸盐的结构;分子中的苯环与载体表面没有直接的相互作用.XRD相定量测得的分散阈值为1.1mmol苯甲酸/100m~2γ-Al_2O_3,与按苯环垂直表面计算所得的最大分散容量1.2mmol/100m~2相近.(本文来源于《化学学报》期刊2000年07期)

自发单层分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许多固体能在载体表面自发成单层分散(Advances in Catalysis,Vol.37,1,1990)。熔点不特别高(<1000℃)的固体,与载体混合在比它们的熔点低很多的适当温度下加热即可实现单层分散。熔点特别高的固体,不能用加热它们与载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实现单层分散,因为加热温度过高会使载体表面收缩以致结构破坏,但仍可用间接方法,例如用溶液浸渍烘干热分解或其他方法来实现单层分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发单层分散论文参考文献

[1].王博.自发单层分散理论用于固体进样电热蒸发测定镉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8

[2].谢有畅.自发单层分散及其在催化剂和吸附剂研究中的应用[C].第十八届全国稀土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

[3].段琼.自发单层分散的研究进展[J].四川化工.2008

[4].陈军,曾昌凤,张利雄,徐南平.蔗糖在MCM-48表面的自发单层分散[J].物理化学学报.2007

[5].林穗云,邓存.负载型催化剂研究中的自发单层分散原理[J].嘉应学院学报.2006

[6].谢有畅.自发单层分散及其在多相催化研究中的应用(摘要)[C].第十叁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2006

[7].王春明,赵璧英,谢有畅.盐类和氧化物在载体上自发单层分散研究新进展[J].催化学报.2003

[8].徐永强,刘晨光.二苯并噻吩在MoO_3/γ-Al_2O_3催化剂上的自发单层分散[J].燃料化学学报.2003

[9].黄小华,黄惠忠,江德恩,赵璧英.SEELFS对MgO在γ-Al_2O_3载体表面自发单层分散的研究[J].现代仪器.2001

[10].王小勇,赵璧英,谢有畅.有机酸在γ-Al_2O_3表面自发单层分散及苯甲酸-γ-Al_2O_3表面结构的研究[J].化学学报.2000

论文知识图

自发单层分散固体进样-原子荧光...催化剂Pd-W-Cu /γ-A l2O3的X射线能谱...在不同载体上自发单层分散...催化剂水热试验后XRD谱图催化剂的SEM照片嵌入模型示意图(M2+对γ-A12O3110面嵌...

标签:;  ;  ;  ;  ;  ;  ;  

自发单层分散论文_王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