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安全生产管理问题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张毓龙[1](2021)在《我国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体系研究》文中指出
杨越[2](2021)在《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煤矿精益化安全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减少甚至消除我国煤矿行业的安全生产事故,是我国煤矿行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基于安全管理、精益管理以及系统动力学等相关理论,开展煤矿精益化安全管理研究,对于促进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指导、现实意义。以精益管理的方法和思想为指导,结合系统动力学的解决问题思路,将系统动力学运用到煤矿的精益化安全管理中,对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精益化安全管理基础理论和动态体系进行了研究,构建煤矿精益化安全管理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模型的仿真。基于精益化管理的基本原则、方法指导和精益工具,在系统辨析安全管理和精益思想两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包含精益化安全作业方法体系、精益化安全管控方法体系、精益化安全文化方法三方面的煤矿精益化安全管理的理论方法;基于煤矿安全管理的领导层、管理层、操作层三个层面的基础上,研究分析出煤矿精益化安全管理的各个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为煤矿精益化安全管理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奠定了基础;对煤矿精益化安全管理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煤矿精益化安全管理的系统性和动力学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以煤矿自身的可控因素,即领导层、管理层、操作层三个层面及其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出发点,分析各个影响因素指标之间复杂的因果反馈关系,构建了领导层、管理层、操作层的因果反馈回路图,及煤矿精益化安全管理系统动力学流图,采集了各变量,进行动态地分析煤矿精益化安全管理的效果,进而得到不同层面的因素对精益化安全管理的效果影响程度。通过仿真,可以直观地描述出煤矿精益化安全管理效果,预测发展趋势;煤矿也可以运用精益化安全管理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自我的安全管理评价,从而改善煤矿安全管理的现状,为煤矿精益安全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
周天[3](2021)在《J电力器材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规模也伴随着不断扩大。大量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在企业生产过程中不断得到推广和运用,由于对“四新”的安全性认识不足,特别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跟不上规模的扩大,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导致火灾、中毒、高处坠落、起重伤害、环境污染等生产安全事故不断发生,严重威胁着企业员工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虽然政府采取了许多安全生产的监管措施,但是如果没有让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发挥主体作用,必将事倍功半。本文的研究基于安全生产管理的相关理论,以J电力器材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情况为背景,开展安全生产管理策略改进研究。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分析J电力器材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结合公司员工安全生产问卷调查与已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分析J电力器材公司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管理策略改进,包括运用6S管理、制定安全生产管理计划、PDCA循环法保障制度落实、完善安全生产管理投入以及建立员工安全生产文化等,优化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策略,避免安全生产的事故发生。本文对J电力器材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提供策略改进,确保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高效实施。希望改进后的安全生产管理能够有序进行生产安全,确保员工与公司的利益。
刘东宇[4](2021)在《粮储H局安全生产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文中研究说明国家储备物资是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重要保障,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在协调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物资供应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粮储H局作为国家粮储的垂直监管机构,承担着粮食和战略应急物资储备监管的重要职责。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确保国家储备物资安全对应对风险挑战、维护国家安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安全生产是维护国家储备物资安全的前提和基础,安全生产监管是粮储H局承担的一项重点工作。粮储H局对安全生产监管十分重视,通过强化安全生产监管保持了系统的安全生产总体形势持续稳定向好,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同时粮储H局也受到改革不断深化下的安全生产监管环境变化以及监管经费不足、监管客体基础薄弱等内部制约因素影响,出现了安全生产监管职责不明确、监管能力不足和手段单一等现实问题。本文运用公共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对粮储H局安全生产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和成因进行分析,从明确发展思路、完善法律制度、健全责任体系、强化资源保障等四个方面提出应对粮储H局安全生产监管存在问题的具体对策,为提升粮储H局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杨绪峰[5](2021)在《安全生产犯罪立法的体系性反思——以《刑法修正案(十一)》的相关修改为契机》文中研究表明在将解释论作为主流研究范式的当下,安全生产犯罪条文的再次修订首先面临着必要性的拷问,对此不能以积极刑法立法观等理由大而化之地搪塞过去。关于生产安全犯罪,司法实践中出现的"削足适履""束手无策"等困境,根本原因是其一直分担着重罪涵摄不足与轻罪规制缺失的立法"隐痛"。这一问题难以通过解释论去化解,相反还助长了不少"软性解释",甚至滑向类推解释。立法论无法对这些问题"袖手旁观",在这一背景下,积极刑法立法观起到"临门一脚"的效果。根据有无一般性规定,以及单独性规定,可以对安全生产犯罪的立法模式进行类型划分。我国采取的是"无一般性规定、较多单独性规定"模式,面向的主要是具象的业务场景,而这在体系性思考上存在固有的缺陷,也容易造成此罪和彼罪区分困难的局面。《刑法修正案(十一)》放弃了依据业务性质的修订思路,改采依据行为方式的修订思路,使行为类型之"素材"迅速充实起来,这为体系性思考提供了契机,借由此方法论可以对安全生产犯罪的立法框架作出新的解读。
刘雨婷[6](2020)在《T市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管现状和对策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国际贸易发展迅猛,港口运输作为国际贸易中相对经济的运输方式,地位日益重要。目前,危险货物的国际运输基本依赖于港口运输,运输数量和运输品种均与日俱增。天津港“8.12”事故发生后,危险货物安全监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但港口安全监管受各方面因素影响,经验缺乏,监管难度越来越大。面对举步维艰的监管处境,如何结合地方实际做好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管是摆在每个港口人面前的课题。本文对T市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管进行研究,分析现状和问题,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下阶段提升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管的对策措施。本文以公共治理、政府规制、应急管理等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T市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管现状,并对照存在的各项问题,逐一提出解决的建议措施。文章首先阐述了T市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管主体、监管对象、监管内容和监管方式,其次,介绍了目前T市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安全监管职责交叉重叠、法律法规不完善、尚未建立有效的应急救援体系、监管队伍亟待加强,并逐一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接着从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管体制、法律体系、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分析借鉴了国内外经验,最后从理顺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管体制、明晰港口危险货物监管责任、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加强保障机制建设等方面提出了T市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管的对策建议。
王小佳[7](2020)在《苏州工业园区安全生产监管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我国机构改革从上至下已经基本到位,原先的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已逐步被应急管理部门替代,但安全生产监管仍归属于应急管理部门,虽然只是应急管理部门其中一部分职能,但安全生产监管依旧是有效落实应急管理工作的必要基础。苏州工业园区作为连续多年排名全国第一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又是“园区经验”的发祥地,其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开展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前我国经济开发区、政府外派管理机构该方面的特点。通过对苏州工业园区安全生产监管的深入研究,以便探讨分析其内部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并给我国其他经济开发区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提供一部分参考。本文先期通过了解国内外对安全生产监管关注的要点,参考并选取研究重点,结合我国现状,深入苏州工业园区基层,先从苏州工业园区安全生产监管现状了解。并通过对监管执法人员和被监管执法对象的访谈了解,从多角度了解苏州工业园区安全生产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比国内外先进经验加以总结。进而对苏州工业园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从外部、内部进行多角度的原因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性的提出优化措施建议,以助于新形势下进一步提升苏州工业园区的安全生产监管水平。
方颖[8](2020)在《基于PDCA的舟山船舶修造业安全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船舶修造业作为具有舟山海岛特色的行业,在舟山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总值的36%。由于船舶修造行业属于危险作业的行业,作业环境差,机械化水平不高,劳动强度大,安全事故多发,因此在日常作业活动中面临着诸多风险。本文通过研究当前舟山市船舶修造行业的安全风险管理情况,探寻提升安全风险管理水平的改进措施,达到有效控制安全风险,避免或杜绝安全事故发生的目的,从而保障企业员工生命安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也能为船舶修造行业提供借鉴和帮助,促进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本文基于PDCA理论,以舟山市船舶修造业的安全风险管理为对象,针对当前存在的安全风险管理问题进行研究。第一,通过文献梳理,确定了安全风险管理的核心概念,明确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二,通过实地调研,结合PDCA理论设计调查问卷并发放,以此了解当前舟山船舶修造业安全风险管理的现状,同时根据调查数据,找出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第三,基于PDCA理论,从安全风险管理计划、实施、监测、改进四个环节,提出加强安全风险研判、实行安全风险分级分类控制、完善管理效果考评以及强化结果运用等安全风险管理的改进措施。本文通过调查舟山船舶修造业安全风险管理的现状,基于PDCA理论,梳理了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问题根源,提出了适用于当前船舶修造业安全风险管理的改进措施,从而促进安全风险管理水平持续提升,达到安全风险管理的目的,以期为舟山船舶修造行业的安全风险管理提供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参考。
韩阳[9](2020)在《基层安全生产监管权责模糊问题研究 ——以A县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的安全生产工作随着社会进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直以来,我国不断探索和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并对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制度等进行不断地完善,基本建立起一套相对科学有效、规范合理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近年来,我国的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但在一些地区生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也暴露出部分地方政府存在安全生产体制不完善、政府监管缺位、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基础工作不扎实等问题。基层安全生产监管权责模糊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监管责任的有效落实,给监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境和挑战。基层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是国家各项安全生产监管政策的落脚点,也是各项工作的基础。所以,进一步健全完善基层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强化政府监管责任、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有利于遏制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对我国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整理研究了国内外关于安全生产监管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料,同时深入A县调研安全生产监管的现状、存在问题等,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从权责角度对A县安全生产监管中存在的权责模糊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分析,研究发现在基层安全生产监管中,存在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体制权责模糊、政府监管主体间权责不清晰、政府与市场边界不清晰等方面问题。对安全生产监管权责模糊的成因进行研究分析并试图提出解决基层安全生产监管权责模糊问题的有效途径。针对A县在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出了明确综合监管职责定位和权责边界、健全法制明确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关系、优化问责考核激励制度等对策建议,为解决基层安全生产监管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有益参考。
高远[10](2020)在《基于博弈论的政府安全生产监管机制优化研究》文中认为在我国,政府安全生产监管一直被视作事故预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无论实践还是学术上,都有研究指出当前政府基于合规的监管机制是阻碍安全监管产生预期效果的重要原因。反观西方发达国家深受罗本斯报告影响,多建立起一种基于框架性法律和员工参与的自律监管机制。完全的自律监管机制也存在其不可忽视的一些问题,并不能在中国完全适用。因此,探索两种监管机制的平衡点从而使其有效的结合,对于优化当前政府安全生产监管机制,预防重大事故,提升工业生产安全水平具有重大意义。基于此研究背景,本文以政府安全生产监管理论、社会性成本-效益分析理论、风险管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为指导,提出采用博弈理论的分析方法对两种监管机制下政府监管部门和企业之间的策略选择及收益关系进行研究。研究主要成果包括:1)分别建立合规监管机制信号传递博弈模型和两种监管机制的演化博弈模型并进行求解,结果发现由于企业在法规制定过程的信息缺失普遍存在,降低法规的固有有效性,抑制了合规监管机制发挥效果。半定量结果显示在中国国情下,自律监管的收益小于合规监管机制。但纯策略下合规监管机制具有局部稳定性的均衡点所对应博弈双方的策略选择是不确定的,说明合规监管仍有很大提升空间。2)基于社会成本-效益理论对博弈监管模型中的参数进行定量化设计和估算。结果表明在中国当前国情下,纯策略的合规监管机制所对应的均衡点收益为a-11389.16和a-31746.67,均大于完全自律监管机制的收益a-35248.07。混合策略下两种模式有效的结合表明当两种监管机制混同使用,且合规监管的比例置于[0.3796,0.5]区间内时,安全生产监管系统的总收益在不断增加。3)将自律监管机制下的四种主要控制策略加入原有合规监管机制的博弈过程中后,对系统的均衡点收益变化进行分析,并采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结果发现其中三种控制策略的实施都能使系统更加高效。4)基于SCORE项目,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设计并实施安全生产监管机制的优化方案,阶段性的实施效果表明:将自律监管的一些实践措施与当前安全生产监管机制相结合,有助于提升监管效率和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二、关于安全生产管理问题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安全生产管理问题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煤矿精益化安全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安全管理研究现状 |
1.2.2 精益管理研究现状 |
1.2.3 精益安全管理研究现状 |
1.2.4 系统动力学研究现状 |
1.2.5 综述小结 |
1.3 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2 煤矿精益化安全管理理论基础 |
2.1 安全管理理论 |
2.1.1 事故致因理论 |
2.1.2 本质安全管理理论 |
2.1.3 安全目标管理理论 |
2.2 精益安全管理理论 |
2.2.1 精益安全管理概念 |
2.2.2 精益安全管理方法工具 |
2.3 本章小结 |
3 煤矿精益化安全管理方法研究 |
3.1 推进精益化安全管理实施的必要性 |
3.2 精益安全作业方法体系 |
3.2.1 精益安全作业方法体系构成 |
3.2.2 主要技术方法 |
3.3 精益安全管控方法体系 |
3.3.1 精益安全管理构架 |
3.3.2 精益安全管控技术体系 |
3.4 精益安全文化 |
3.4.1 精益安全文化及特点 |
3.4.2 领导层的承诺 |
3.5 本章小结 |
4 煤矿精益化安全管理系统动力学模型 |
4.1 系统动力学概述 |
4.1.1 系统动力学的含义 |
4.1.2 煤矿安全系统的系统动力学思考 |
4.2 系统动力学分析 |
4.2.1 系统动力学与精益化安全管理的推进 |
4.2.2 系统动力学的主要运用流程 |
4.3 系统模型结构设计 |
4.3.1 精益化安全管理系统动力学模型影响因素分析及定义 |
4.3.2 因果关系反馈回路的提出分析 |
4.3.3 系统反馈结构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5 煤矿精益化安全管理系统动力学建模仿真 |
5.1 仿真案例背景 |
5.2 仿真数值确定 |
5.2.1 系统边界确定 |
5.2.2 数值确定 |
5.3 效果仿真分析 |
5.3.1 仿真运行 |
5.3.2 仿真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调查问卷 |
附录二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成果 |
(3)J电力器材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评述 |
1.3 研究思路和主要研究内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1.4 主要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主要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创新与不足 |
1.5.1 创新之处 |
1.5.2 不足之处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安全生产 |
2.1.2 生产管理 |
2.1.3 安全生产管理 |
2.2 理论基础 |
2.2.1 因果连锁理论 |
2.2.2 安全生产管理工具 |
第3章 J电力器材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现状 |
3.1 公司介绍 |
3.2 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现状 |
3.2.1 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架构 |
3.2.2 公司安全生产操作制度 |
3.3 公司相关安全生产操作规程介绍 |
第4章 J电力器材公司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4.1 近期公司安全生产事件统计 |
4.2 公司员工安全生产管理的调查分析 |
4.2.1 员工样本量统计 |
4.2.2 公司对员工安全培训的调查 |
4.2.3 公司员工对危险源了解及应急操作调查 |
4.2.4 对公司员工安全生产监督的调查 |
4.2.5 对公司员工安全生产意识与文化的调查 |
4.3 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
4.3.1 人为因素占据重要位置 |
4.3.2 相关物品的不安全状态 |
4.3.3 管理措施上的缺陷 |
4.4 安全生产问题分析 |
4.4.1 安全生产管理缺乏计划性、严肃性 |
4.4.2 安全生产管理监督体系不够完善 |
4.4.3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
4.4.4 安全生产管理氛围不够浓烈 |
第5章 J电力器材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策略改进 |
5.1 制定安全生产管理计划 |
5.1.1 制定科学的“6S”管理计划 |
5.1.2 制定安全生产培训与应急演练计划 |
5.2 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监督考核体系 |
5.2.1 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建立 |
5.2.2 推进“PDCA”循环在安全生产管理中运用 |
5.3 健全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
5.3.1 公司制度完善 |
5.3.2 重大调整制度示例 |
5.4 建立安全生产文化 |
5.4.1 安全生产物质文化建设 |
5.4.2 安全生产精神文化建设 |
5.4.3 安全生产行为文化建设 |
5.4.4 完善公司制度文化 |
第6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粮储H局安全生产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二、国内外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三、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四、创新点 |
第一章 粮储安全生产监管基本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粮储安全生产监管基本概念界定 |
一、安全生产 |
二、安全生产监管 |
三、粮储安全生产 |
四、粮储安全生产监管 |
第二节 粮储安全生产监管理论基础 |
一、总体国家安全观 |
二、协同治理理论 |
三、激励理论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粮储H局安全生产监管概况问题及成因 |
第一节 粮储H局安全生产监管概况 |
一、粮储H局安全生产监管背景 |
二、粮储H局安全生产监管主要内容 |
三、粮储H局安全生产监管取得的成效 |
第二节 粮储H局安全生产监管存在的问题 |
一、安全生产监管职责不明确 |
二、安全生产监管能力不足 |
三、安全生产监管手段单一 |
第三节 粮储H局安全生产监管存在问题的成因 |
一、机构改革冲击监管理念 |
二、缺少与属地监管的机制衔接 |
三、行业监管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完善 |
四、缺乏全面清晰的安全发展思路 |
五、缺少安全生产监管经费 |
六、安全生产监管从业动力不足 |
七、监管客体安全生产基础薄弱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应对粮储H局安全生产监管存在问题的对策 |
第一节 整合资源明确安全发展思路 |
一、确定安全生产监管目标 |
二、制定安全发展规划 |
三、整合内部监管资源 |
第二节 完善粮储安全生产监管法律制度 |
一、从立法层面保障监管正当性 |
二、确定粮储安全生产行业标准 |
三、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制度建设 |
第三节 健全粮储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体系 |
一、强化落实部门安全生产监管责任 |
二、推动落实属地政府安全生产监管责任 |
三、压实监管客体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
第四节 强化粮储安全生产监管保障 |
一、保障监管所需经费来源 |
二、加大安全生产监管人才培养 |
三、强化安全生产监管科技支撑 |
四、提升监管客体本质安全水平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5)安全生产犯罪立法的体系性反思——以《刑法修正案(十一)》的相关修改为契机(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
二、安全生产犯罪的立法现状与司法困境 |
(一)安全生产犯罪的立法现状 |
1. 晚近安全生产犯罪的立法梳理 |
2. 安全生产犯罪立法的基本模式 |
(二)安全生产犯罪的司法困境 |
1. 当前重特大事故的发案特点 |
2. 作为立法“隐痛”的司法困境 |
三、增设新罪与立法观念的转向 |
(一)重罪涵射不足的弥补 |
1. 立法论弥补:几乎未受到重视 |
2. 解释论弥补:不太成功的尝试 |
3. 立法论重启:增加重罪行为类型 |
(二)轻罪规制缺失的弥补 |
1. 增设轻罪的基本思路 |
2. 立法确立的具体情形 |
(三)安全生产犯罪立法观念的转向 |
1. 积极刑法立法观的影响 |
2. 安全生产犯罪立法的发展方向 |
四、《刑法修正案(十一)》相关修改的体系性思考 |
(一)立法框架的体系性勾勒 |
1. 体系性思考安全生产犯罪的必要性 |
2. 最新修改所呈现的体系性面貌 |
(二)具体修改的重点解读 |
1.《刑法》第134条第2款的解读 |
2.《刑法》第134条之一的解读 |
五、结论 |
(6)T市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管现状和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序言 |
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
(一) 选题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方法 |
(一) 文献研究法 |
(二) 案例分析法 |
(三) 访谈法 |
一、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管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一) 相关概念 |
1.港口危险货物 |
2.港口安全 |
3.港口安全监管 |
(二) 理论基础 |
1.公共治理理论 |
2.政府规制理论 |
3.应急管理理论 |
二、T市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管情况概述 |
(一) 监管主体 |
(二) 监管对象 |
(三) 监管内容 |
(四) 监管方式方法 |
三、T市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 存在问题 |
1.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管职责不明晰 |
2.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管法律法规不完善 |
3.港口危险货物应急救援体系不健全 |
4.港口危险货物监管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
(二) 原因分析 |
1.港口管理涉及部门众多 |
2.安全监管职责范围扩大 |
3.仓储经营货种日益多样 |
4.安全监管标准日趋严格 |
四、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管国内外经验借鉴 |
(一) 国外经验借鉴 |
1.危险货物安全监管体制 |
2.危险货物安全监管法律体系 |
3.危险货物安全监管应急管理 |
4.危险货物安全监管信息化 |
(二) 国内经验借鉴 |
1.危险货物安全监管体制 |
2.危险货物安全监管法律体系 |
3.危险货物安全监管应急管理 |
4.危险货物安全监管信息化 |
五、T市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管的对策建议 |
(一) 理顺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管体制 |
1.整合港区安全监管职能 |
2.加强部门联防联控 |
(二) 完善配套实施办法,明晰港口危险货物监管责任 |
1.建立权责清单,明确储罐区监管责任 |
2.完善法规配套实施办法 |
(三) 强化危险货物作业货种管控 |
1.提高仓储经营货种准入门槛 |
2.建立装卸车作业申报制度 |
3.加大超范围储存经营货种处罚力度 |
(四) 加强港口危险货物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
1.强化港区应急救援力量 |
2.建立完善应急联动机制 |
3.强化应急物资资源配置 |
(五) 强化监管人员履职尽责水平 |
1.加大资金投入,优化监管履职环境 |
2.充分运用信息化监管手段 |
3.提高监管能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苏州工业园区安全生产监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及研究现状分析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一) 文献研究法 |
(二) 访谈法 |
(三) 比较研究法 |
四、研究内容 |
第一章 安全生产监管的概念及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安全生产监管的概念 |
(一) 安全生产 |
(二) 监管 |
(三) 安全生产监管 |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 政府管制理论 |
(二) 协同治理理论 |
(三) 激励理论 |
第二章 苏州工业园区安全生产监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一、苏州工业园区安全生产监管现状 |
(一) 苏州工业园区安全生产形势 |
(二) 苏州工业园区安全生产监管组织体系 |
(三) 苏州工业园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开展 |
(四) 苏州工业园区安全生产监管力量 |
二、苏州工业园区安全生产监管存在的问题 |
(一) 政府监管职责不清,上下级职责未统一 |
(二) 监管力量分散,人员管理不够精细 |
(三) 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化水平低 |
(四) 安全生产监管执法质量不高、力度不强 |
(五) 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充分 |
(六) 安全生产社会制约机制不成熟 |
第三章 苏州工业园区安全生产监管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
一、体制机制相对固化,安全监管交织繁杂 |
二、安全生产监管能力未适应监管需要 |
三、信息化建设受政策影响大,投入大且周期长 |
四、基层监管人员能力不足,工作积极性不强 |
五、企业对安全存在认知错位,安全生产违法成本低 |
六、安全生产法治建设未完善,安全文化未系统构建 |
第四章 苏州工业园区安全生产监管问题的解决对策 |
一、健全安全生产法治体系 |
(一) 保证安全生产立法科学性 |
(二) 加强安全生产依法行政能力 |
(三) 加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普法宣贯力度 |
二、深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 |
(一) 落实行业主管部门职责,强化相互协作 |
(二) 增强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
(三) 科学实施安全生产问责制 |
三、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机构配置和队伍建设 |
(一) 完善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建设 |
(二) 提升安全生产监管人员素养 |
(三) 加大先进设施装备投入 |
四、提升全社会安全认知与共治力 |
(一) 强化安全文化观念 |
(二) 优化多元管理资源,实现社会共治 |
(三) 加强社会舆论监督促进作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苏州工业园区安全生产监管访谈记录 |
致谢 |
(8)基于PDCA的舟山船舶修造业安全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安全风险管理的研究 |
1.2.2 船舶修造行业安全风险管理的研究 |
1.2.3 PDCA在安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
1.2.4 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安全风险管理概述 |
2.1.1 安全风险 |
2.1.2 安全风险管理 |
2.2 PDCA循环 |
2.2.1 PDCA循环的优点 |
2.2.2 PDCA循环的实施步骤 |
2.2.3 PDCA循环与安全风险管理相契合 |
第3章 舟山船舶修造行业安全风险管理现状 |
3.1 舟山船舶修造行业概况 |
3.2 安全风险管理概况 |
3.2.1 船舶工艺的主要安全风险 |
3.2.2 安全事故类型 |
3.3 安全风险管理现状调查 |
3.3.1 问卷设计与发放 |
3.3.2 调查样本统计 |
3.3.3 调查结果分析 |
第4章 舟山船舶修造行业安全风险管理问题及成因 |
4.1 安全风险管理存在问题 |
4.1.1 安全风险研判不到位 |
4.1.2 安全风险控制实施不力 |
4.1.3 安全风险检验不充分 |
4.1.4 考评结果运用不足 |
4.2 原因剖析 |
4.2.1 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导向有偏差 |
4.2.2 安全风险研判困难客观存在 |
4.2.3 安全风险控制对策不全面 |
4.2.4 安全风险考评反馈重视不足 |
4.2.5 缺乏科学的安全风险管理流程 |
第5章 基于PDCA的舟山船舶修造行业安全风险管理改进措施 |
5.1 改进思路和原则 |
5.2 基于PDCA的安全风险管理流程 |
5.3 基于PDCA的安全风险管理优化措施 |
5.3.1 加强安全风险研判(P环节) |
5.3.2 安全风险分级分类控制(D环节) |
5.3.3 增强安全风险考评(C环节) |
5.3.4 强化考评结果运用(A环节)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船舶修造行业安全风险管理现状的调查问卷 |
个人简历 |
致谢 |
(9)基层安全生产监管权责模糊问题研究 ——以A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
1.4.1 创新之处 |
1.4.2 不足之处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2.1.1 安全生产 |
2.1.2 安全生产监管 |
2.2 理论基础 |
2.2.1 权责统一 |
2.2.2 模糊性治理 |
3 A县安全生产监管权责模糊现状 |
3.1 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体制权责模糊 |
3.1.1 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职责模糊 |
3.1.2 安全生产综合监管权责不匹配 |
3.2 安全生产监管主体模糊 |
3.2.1 横向职能部门监管权责边界不明晰 |
3.2.2 纵向政府间属地监管职责泛化 |
3.3 政府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权责边界模糊 |
4 基层安全生产监管权责模糊的原因分析 |
4.1 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定位缺陷 |
4.2 安全生产法制建设不完善加剧监管主体间的利益冲突 |
4.3 安全生产行政问责机制不健全导致安全管理责任转移 |
5 基层安全生产监管权责的清晰化 |
5.1 明确综合监管职责定位和权责边界 |
5.1.1 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明确综合监管职责定位 |
5.1.2 加强综合监管部门机构建设 |
5.1.3 完善综合监管的运行协调机制 |
5.2 健全法制,明确管理主体权责 |
5.2.1 明确职能部门间监管界限 |
5.2.2 明确各级政府监管权责 |
5.2.3 明确政府与企业权责边界 |
5.3 优化问责考核激励制度 |
5.3.1 完善问责制度 |
5.3.2 健全考核激励机制 |
5.3.3 加强社会主体监督建设 |
6 结论与启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基于博弈论的政府安全生产监管机制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 研究的创新点 |
2 政府安全生产监管机制基础理论 |
2.1 监管与监管机制概述 |
2.1.1 安全生产监管的内涵 |
2.1.2 安全生产监管机制内涵及发展 |
2.1.3 存在的问题 |
2.2 监管机制的研究综述 |
2.2.1 国外相关研究 |
2.2.2 国内相关研究 |
2.3 博弈论概述 |
2.3.1 博弈论及在监管问题研究中应用 |
2.3.2 信号传递博弈模型 |
2.3.3 演化博弈模型 |
2.3.4 社会成本效益分析理论概述 |
2.4 本章小结 |
3 安全生产监管机制博弈基本模型分析 |
3.1 监管机制基本博弈模型的建立 |
3.2 收益矩阵的确定与模型求解 |
3.3 监管机制博弈基本模型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合规监管与自律监管机制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 |
4.1 监管机制演化博弈模型的建立 |
4.2 模型的求解 |
4.2.1 合规监管机制的收益分析 |
4.2.2 自律监管机制的收益分析 |
4.3 监管机制演化博弈均衡点对比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不同策略下监管博弈参数定量化求解与对比分析 |
5.1 数据收集与参数处理 |
5.2 监管博弈模型的收益函数的定量化求解 |
5.2.1 收益参数的确定 |
5.2.2 收益参数的计算 |
5.2.3 监管收益对比及平衡点求解 |
5.3 本章小结 |
6 混合策略下监管机制优化收益分析 |
6.1 框架性法规机制的收益分析 |
6.2 企业主体责任机制的收益分析 |
6.3 员工参与机制的收益分析 |
6.4 第三方参与机制的收益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7 基于SCORE项目的监管机制优化方案设计 |
7.1 项目背景 |
7.2 监管机制优化方案设计 |
7.2.1 政府层面的方案设计 |
7.2.2 企业层面的方案设计 |
7.3 方案实施效果分析 |
7.4 本章小结 |
8 结论与展望 |
8.1 结论 |
8.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四、关于安全生产管理问题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体系研究[D]. 张毓龙.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2]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煤矿精益化安全管理研究[D]. 杨越.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2)
- [3]J电力器材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研究[D]. 周天. 扬州大学, 2021(09)
- [4]粮储H局安全生产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 刘东宇.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5]安全生产犯罪立法的体系性反思——以《刑法修正案(十一)》的相关修改为契机[J]. 杨绪峰. 法学, 2021(03)
- [6]T市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管现状和对策研究[D]. 刘雨婷. 苏州大学, 2020(03)
- [7]苏州工业园区安全生产监管问题研究[D]. 王小佳. 苏州大学, 2020(03)
- [8]基于PDCA的舟山船舶修造业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 方颖. 华东交通大学, 2020(01)
- [9]基层安全生产监管权责模糊问题研究 ——以A县为例[D]. 韩阳. 山东农业大学, 2020(10)
- [10]基于博弈论的政府安全生产监管机制优化研究[D]. 高远.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8)
标签:安全风险管理论文; 安全生产标准体系论文; 立法原则论文; 相关性分析论文; 工作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