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锆固体电解质论文_薛倩楠,黄小卫,王立根,徐宏,张建星

导读:本文包含了氧化锆固体电解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解质,氧化锆,固体,阻抗,电导率,传感器,等效电路。

氧化锆固体电解质论文文献综述

薛倩楠,黄小卫,王立根,徐宏,张建星[1](2016)在《氧化钪稳定氧化锆固体电解质(ScSZ)相结构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作为21世纪最具潜力的新型可再生能源之一,可广泛应用于大小型发电站,不间断供电场所,大型数据储存中心等。由于其采用全固态技术,电池系统优异的稳定性也是重点优势之一。其中,固态电解质主要起到传导氧离子的作用,电解质的传输效率以及高温工作稳定性是重要的性能指标。目前常用的电解质有氧化锆基,氧化铋基,钙钛矿基以及氧化铈基等。由于氧化锆基电解质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较高的离子传输效率,研究者们近年来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氧化锆常温下为单斜相(m),通常采用叁价元素(如Y,Sc,Yb等)掺杂的方式可将高温的立方相(c)直接稳定到室温。由于Sc离子以及Zr离子半径相近,氧化钪稳定氧化锆(ScSZ)电解质在众多掺杂体系中有最小的氧离子扩散激活能,但在长期高温(~800℃)使用过程中,立方相中的晶格氧离子会沿着z轴发生扭曲,而转变为介稳四方相(t')或者是四方相(t),在降低传输效率的同时也在电解质中引发了内应变,严重时会发生变形。因此,这种不利的相转变阻碍了氧化锆基电解质的广泛应用。本文针对ScSZ电解质存在的相结构不稳定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首先利用密度泛函(DFT)理论针对不同氧化钪掺杂量氧化锆的相结构稳定性进行了理论计算研究。选取GGA-PBE作为交换关联势函数,以96个原子的超胞作为研究对象,掺杂原子选择由SQS方法随机产生,氧化钪的掺杂范围为0~25 mol%。通过比较四方以及立方相结构的总能发现,使立方相稳定的最小掺杂量为17 mol%,但这时仍有部分四方相存在;掺杂量达到22 mol%时立方相与四方相体系总能差最大,可以得到全稳定立方相;而掺杂量达到25mol%时,立方相又将变得不稳定。由此可以发现,仅在很小的掺杂区间内才能够得到全稳定的立方相。进而对上述计算结果进行了实验验证,为保证掺杂元素分布均匀,采用液态共沉淀方法制备ScSZ电解质粉体,对得到的粉体进行XRDRietveld以及Raman结构表征发现,虽然XRDRietveld结果与立方相标准卡片对应较好,但是仅在22 mol%掺杂量时得到了立方相的宽化Raman特征峰(530~670 cm~(-1)),在其余的掺杂浓度下均不同程度的出现了四方相的特征峰(147 cm~(-1)、269 cm~(-1)、315 cm~(-1)、459 cm~(-1)、600 cm~(-1)、643cm~(-1))。进一步地,我们对不同掺杂浓度的ScSZ电解质进行了电化学交流阻抗以及直流电导率测试,根据阿累尼乌斯曲线,22 mol%掺杂下的电解质扩散激活能值最小,最利于氧离子的传输,其在850℃时电导率可达180 mS·cm~(-1)。(本文来源于《第18届全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暨国际电化学储能技术论坛论文集》期刊2016-11-03)

段超[2](2016)在《外加电压下氧化锆固体电解质和镁碳砖抗渣侵蚀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可控氧流还原”是一种绿色电化学冶金新技术,它不仅可从溶解有电活性氧化物的熔融电解质(如熔渣、熔盐)中提取金属,而且同时可以在阳极放出氧气。其关键部件是对氧离子具有选择透过性的氧化锆基固体电解质。电解还原能否顺利进行取决于氧化锆固体电解质在外加电压作用下的抗熔体侵蚀性。因此,本文利用传导氧离子的ZrO_2基固体电解质管、含有Fe O的SiO_2-CaO-Al_2O_3-MgO熔渣构建可控氧流电池,借助扫描电镜和能谱仪,研究了1450℃电解还原过程中外加电压和熔渣碱度对氧化锆固体电解质受熔渣侵蚀的影响,并分析了侵蚀机理。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一种新的电化学方法增强镁碳砖的抗渣侵蚀能力。采用低碳镁碳砖制作镁碳棒电极,以CaO-SiO_2-Al_2O_3熔渣作为电解质,在1500℃外加电压下进行阴、阳极镁碳棒抗渣侵蚀电化学实验,考察外加电压、熔渣碱度及Al_2O_3含量对镁碳电极受侵蚀的影响,以期为增强炼钢过程中渣线镁碳砖的抗渣侵蚀能力提供一个新途径。在可控氧流电解还原过程中,熔渣对氧化锆固体电解质的侵蚀研究结果表明:(1)外加电压的作用加剧了熔渣对氧化锆固体电解质的侵蚀。外加电压较小时,外加电压对氧化锆膜侵蚀影响不明显,但外加电压过大会增加氧化锆基体孔隙度,并降低熔渣-氧化锆界面附近熔渣的界面张力,加剧熔渣对氧化锆基体的渗透,熔渣的渗透进一步诱导了稳定剂MgO的浸出,导致界面氧化锆基体的晶相转变,甚至出现氧化锆组织结构的崩塌。(2)熔渣碱度的增加也会加剧熔渣对氧化锆固体电解质的侵蚀。熔渣碱度的增加,会降低熔渣的粘度,增加熔渣中溶解的氧化锆量,促进了熔渣的渗透,加剧了熔渣对氧化锆的溶解和界面氧化锆晶粒的脱落,从而破坏了氧化锆膜。外加电压下镁碳电极抗渣侵蚀性的研究表明:(1)在熔渣与镁碳电极界面位置有高熔点新物相镁铝尖晶石的生成,外加电压的作用会使得阴极周边尖晶石相增多,同时在阴极周边有少量金属铁颗粒析出,这些都会增大阴极界面位置的熔渣粘度,减少熔渣对阴极镁碳电极的侵蚀。(2)熔渣的碱度变化会改变熔渣的粘度,影响界面生成的高熔点新物相的分布。熔渣碱度越低,镁铝尖晶石越靠近熔渣与电极的界面位置,熔渣对镁碳电极的侵蚀越小。(3)熔渣中Al_2O_3的含量直接影响熔渣与镁碳电极界面新物相镁铝尖晶石的生成。在熔渣中Al_2O_3含量较高(大于15%)时,熔渣与镁碳阴极界面会生成高熔点新物相镁铝尖晶石,导致界面熔渣粘度增加,熔渣对镁碳阴极的侵蚀减小。Al_2O_3含量越高,生成的镁铝尖晶石越多,熔渣对镁碳电极的侵蚀越小。(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期刊2016-05-01)

荣爽[3](2014)在《氧化钪稳定氧化锆固体电解质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电解质的选择和制备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目前SOFC电解质材料研究最多的是氧离子导体,其中氧化锆基电解质由于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机械性能和广泛的应用范围而成为研究热点。其中Y2O3稳定ZrO2(YSZ)作为最传统、应用最广泛的SOFC电解质材料,其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工作时不稳定,电导率低。因此,本文对Sc2O3稳定ZrO2(ScSZ)新型电解质材料进行深入探索并对其制备工艺、性能特点作出详细的研究。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Sc2O3)x(ZrO2)1-x新型电解质材料对干凝胶前驱体进行TG-DSC热分析得出在温度达到222℃时出现较弱的吸热峰和11.8%的失重,这是因为前驱体残余水分的蒸发和有机溶剂的挥发造成的。当温度达到262℃时出现较宽的放热峰和40%的失重,则是因为有机基团的热分解、燃烧和非晶态ZrO2的形成导致。采用XRD物相分析和颗粒粒度分析测定,对(Sc2O3)x(ZrO2)1-x电解质粉体特性进行探究。XRD物相分析发现,随着Sc2O3含量的增加,物相组成逐渐由单斜相ZrO2向四方相和立方相ZrO2转变。当x在8~10mol%范围内时,主要是以四方相和立方相ZrO2构成,Sc2O3起到了稳定ZrO2的作用。对电解质粉体粒度分析表明,(Sc2O3)x(ZrO2)1-x电解质粉体平均颗粒粒径均在0.7μm左右。电解质粉体单向压力成型,在1550oC-1600oC高温烧结。应用SEM观察断口微观形貌表明,(Sc2O3)x(ZrO2)1-x电解质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晶粒尺寸增大,致密度提高。当烧结温度相同时,随着Sc2O3含量的增加,烧结体气孔减少,致密度增大。对(Sc2O3)x(ZrO2)1-x电解质进行电化学分析发现,温度和Sc2O3掺入量对ScSZ电解质的电导率和活化能产生影响。随着测试温度的升高,ScSZ电解质的电导率增大(800℃时最大可达到0.0952S/cm)。电导活化能随着Sc2O3掺入量的增大而降低。由于Sc2O3稳定ZrO2电解质的烧结温度很高,因此要进一步探究降低烧结温度的方法。掺杂1mol%Bi2O3的ScSZ电解质的微观结构、形貌、致密度以及电化学性能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物相分析没有发现Bi2O3的衍射峰,说明已经固溶到ZrO2晶格中;在1400℃下烧结即可达到致密,在800℃时电导率为0.0627S/cm,活化能98.6kJ/mol。(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科技大学》期刊2014-06-07)

刘薇[4](2014)在《钇稳定氧化锆固体电解质的性能及其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氧化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陶瓷材料,在氧传感技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提高氧化锆固体电解质的各项性能对氧传感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纯的氧化锆几乎不导电,因此通常选择氧化钇作为稳定剂进行掺杂改性,不同的氧化钇含量得到的样品各项性能差别很大,本文采用水解法制备5YSZ(5mol%Y2O3钇稳定氧化锆)和8YSZ(8mol%Y2O3钇稳定氧化锆)粉体,通过不同煅烧温度(900℃、1000℃、1100℃、1200℃)和烧结温度(1400℃、1450℃、1500℃、1550℃)处理得到5YSZ和8YSZ粉体及陶瓷样品,通过激光粒度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交流阻抗测试仪(LCR)等测试方法对所制备粉体及样品进行粒度、微观形貌、相组成、电学性能、力学性能等的表征,探索最佳的烧结工艺,将经过最佳烧结制度得到综合性能较好的陶瓷样品应用于氧气泵和汽车氧传感器,实验得到如下结论:(1)5YSZ和8YSZ粉体的最佳煅烧温度分别为1100℃和1000℃,最佳烧结温度均为1500℃,选用最佳煅烧温度的粉体在1500℃烧结得到的样品比较致密、气孔较小,力学性能最优,较固相法和共沉淀法得到的粉体,水解法制备的粉体粒度小且粒度分布范围较窄,符合粉体选择标准,水解法制的样品的致密性及力学性能较其他方法好些。(2)不同温度下进行阻抗测试,随测试温度升高,晶粒电导率、晶界电导率及总电导率都随之增大。随着样品晶粒尺寸的增大,对于晶粒电导率5YSZ逐渐升高,8YSZ晶粒电导率下降。对于晶界电导率,5YSZ和8YSZ的晶界层变厚导致晶界电阻均增大即电导率下降,5YSZ随着晶粒尺寸的增大,晶界电导率对总电导率的贡献更大,对于8YSZ总电导率与晶粒、晶界电导率变化趋势一样。(3)综合考虑5YSZ和8YSZ力学和电学性能,选择电学性能较好的8YSZ粉体制备氧化锆管组装成氧气泵进行除氧泵氧实验的测试研究。选择力学性能较好的5YSZ制备成片式氧传感器进行响应时间的测试研究。(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4-04-01)

刘薇,孙大志,冯涛,夏金峰,王琪[5](2013)在《交流阻抗技术在氧化锆固体电解质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介绍了交流复阻抗测试技术的应用原理,并且着重介绍了交流阻抗技术在氧化锆固体电解质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大量研究表明,交流复阻抗测试技术对于氧化锆固体电解质电学性质方面的研究至关重要。(本文来源于《陶瓷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王红勤,王太斌,杨健,冯涛,夏金峰[6](2013)在《表面粗糙度对氧化锆固体电解质电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交流阻抗谱技术对不同表面粗糙度的氧化锆固体电解质的电性能的研究,利用3YSZ粉体,分别制备出叁种表面粗糙度的样品:抛光机粗抛15min,磨床磨削,1mol/L的硫酸腐蚀表面3.5h。然后涂覆上铂电极,分别测试出其交流阻抗谱图,然后利用电化学阻抗拟合软件Z-VIEW对交流阻抗谱图进行拟合,探讨了粗糙度对其阻抗的影响。实验表明,表面经过粗抛的样品的体阻抗最小。(本文来源于《中国陶瓷》期刊2013年02期)

胡永刚,夏风,肖建中,雷超,李向东[7](2012)在《基于阻抗模型解析的氧化锆固体电解质组织结构演变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晶界对多元多晶电解质材料电导率的影响,已成为制约高温固体电解质材料发展的瓶颈.传统的晶界观察方法难以将高温下材料的组织结构与电导性能相对应.鉴于此,本文研究了部分稳定氧化锆(PSZ)固体电解质材料的变温交流阻抗特性,并对交流阻抗谱进行了拟合分析,发现等效拟合电路随温度的上升而发生变化.通过对不同等效电路模型的物理解析,得出PSZ电解质材料显微结构在高温下的演变模型.经进一步分析,演绎出一种‘短程有序,的‘晶界桥接'组织模型,为改善PSZ电解质材料的晶界电导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2年09期)

张建[8](2012)在《磷酸镧复合氧化锆固体电解质结构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磷在钢中属于有害元素,它显着降低了钢材质量,高质量钢材必须严格控制磷含量。传统的光谱测磷方法需要取样、冷却,时间长,不利于及时地根据钢液中的磷含量加入适量的脱磷剂,为了达到低磷钢生产的要求,就要求采用在线定磷技术。基于氧化锆固体电解质良好的导电性和抗热震性,以及氧化锆定氧传感器在炼钢工业上的成熟应用,所以定磷传感器以氧化锆固体电解质为基体,基本原理类似于定氧传感器的浓差电池,根据能斯特方程计算钢液中的有效磷含量。鉴于稀土磷酸盐的高熔点并能与氧化锆形成复相陶瓷,本文采用沉淀反应法制备稀土磷酸盐,经过煅烧得到结晶磷酸盐。将稀土磷酸盐与MgO作为稳定剂的氧化锆进行复合,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稀土磷酸盐复合氧化锆固体电解质。通过XRD、SEM及交流阻抗分析等测试手段和技术对制备的样品进行了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重点讨论了磷酸镧复合氧化锆固体电解质的相组成、微观结构及电性能的影响规律。XRD测试结果表明磷酸钇、磷酸铈和磷酸镧与氧化锆复合都能改变氧化锆物相组成,实验结果表明,只有磷酸镧与氧化锆复合才满足测磷固体电解质抗热振要求。SEM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磷酸镧复合量的增加,固体电解质中的颗粒尺寸大小不均,孔隙率显着增加,并产生了网格状的晶形,这种网格状晶形也随着磷酸镧复合量增加而增加,这可能是磷酸镧分解的氧化镧与氧化锆形成固熔体所致。交流阻抗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磷酸镧复合量的增大,固体电解质电导率降低;随着测试温度的升高,固体电解质的电阻减小,电导率增大。根据温度与电导率的关系计算出了固体电解质电导活化能,并用外推法计算了固体电解质在实际工作温度下的电导率。用20%的磷酸镧复合氧化锆制备固体电解质管,并组装成定磷传感器,在松钢进行现场定磷测试。测试结果显示电动势达到稳定的平台时间为5~15s,整个测量时间在20s内可以完成,测试的磷含量数值低于光谱测试的磷含量,与光谱测试的误差范围为10%~20%,这符合冶金物理化学规律,证明了磷酸镧复合氧化锆固体电解质可用于钢液中磷含量的在线检测。(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12-05-01)

马小玲[9](2011)在《氧化锆基固体电解质制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是将燃料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一种新型发电装置,具有发电效率高、污染低、安装容易和维护简单等特点。氧化锆基电解质因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在较宽的氧分压范围具有纯的氧离子导电特性,成为制备燃料电池电解质较理想的候选材料。本文用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锆(氧化锆掺量为8mol%,8YSZ)粉体,分别研究了在8YSZ中掺入氧化铁和氧化铋对试样晶体结构、烧结性能和电导率的影响;分别用柠檬酸、聚乙烯醇、乳酸和酒石酸为络合剂,用溶胶-凝胶法制备8YSZ薄膜;选择最佳络合剂,并研究采用此络合剂时,溶胶粘度对薄膜微观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用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制备的8YSZ前躯体凝胶中,有机物完全分解的温度为500℃;凝胶在500℃预烧1h,试样物相为立方相氧化锆,晶粒大小为6nm左右。将预烧后的粉体压制成型后进行烧结,随着烧结温度升高,试样的致密度增加,在1400℃烧结4h,试样的相对密度可达91.6%。在8YSZ中分别掺入0.5、1.0、1.5和2.0mol%氧化铁和氧化铋,试样的晶体结构均为立方相。掺入氧化铁后,试样的相对密度随掺杂量增加而增加,掺量为2.0mol%试样的相对密度最高,为96.0%;随着掺杂量增加,试样的电导率下降,但掺杂量为0.5、1.0和1.5mol%时,试样的电导率下降较小。掺入氧化铋后,试样的相对密度也随掺杂量增加而增加,掺量为2.0mol%时试样的相对密度最高,为98.2%;在试样中掺杂后,试样的电导率均低于未掺杂试样的电导率;但掺杂量为1.0和1.5mol%时,试样的电导率下降较小。分别用不同络合剂制备8YSZ薄膜时发现,柠檬酸不能作为制备薄膜的络合剂,聚乙烯醇为络合剂制备的薄膜中有较多气孔,乳酸为络合剂制备的薄膜有少量裂纹,酒石酸为络合剂制备的薄膜质量较好。溶胶的粘度对薄膜厚度和微观结构有较大的影响。用酒石酸为络合剂,溶胶粘度分别为65、86和150mPa·s时,制备的薄膜较光滑;但粘度为261mPa·s时,薄膜开始龟裂并从基片上脱落;溶胶粘度大,薄膜的厚度厚,粘度为65mPa·s时,薄膜的厚度为3.8μm左右。(本文来源于《陕西理工学院》期刊2011-05-01)

杨扬[10](2011)在《镁铁掺杂氧化锆固体电解质结构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钢铁以其低廉的价格、可靠的性能成为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材料,同时人们对钢铁的质量和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实时监测钢铁冶炼过程中有害杂质(如氧、硫、磷等)的含量,采用了以氧化锆固体电解质为主体的定氧探头在钢水中测定氧含量并计算其他杂质含量的方法,并取得了巨大成效,但目前国内大型钢铁厂使用的定氧探头都依赖于进口,因此快速定氧存在着极大的市场及发展空间。氧化锆固体电解质中掺加适量的金属氧化物(如MgO、CaO等),使其具有更高的强度、热稳定性和离子电导率,从而适用于现代炼钢工艺。本文以氧化镁和氧化铁作为稳定剂,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镁稳和铁镁共稳的氧化锆固体电解质。利用XRD、SEM及交流阻抗分析等测试技术对试样进行了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研究了掺加氧化镁以及铁镁共掺对氧化锆固体电解质的相组成、微观结构及电性能的影响规律。XRD测试结果表明烧结温度、掺入氧化镁、铁镁共掺均能改变氧化锆固体电解质的物相组成,氧化铁对不同镁掺量的氧化锆固体电解质的物相组成影响也不同,因此为了获得预期相组成的固体电解质,必须综合考虑氧化铁、氧化镁掺入量与烧结温度。SEM测试结果表明固体电解质中出现了网状晶形结构,且生成量与烧结温度、掺加剂组分及含量有关。氧化铁的掺加能提高固体电解质的致密度。在一定的掺加剂组分下,烧结温度的提高能增大晶粒尺寸,提高致密度。利用交流阻抗谱技术研究了不同组分、不同烧结温度下系列样品的电导特性,发现适当的烧结温度和镁铁掺加能提高固体电解质的电导率,电导率与电导活化能并没有对应关系,引入氧化铁会增加固体电解质的电导活化能而在高温时镁铁共掺固体电解质会有很大的电导率。在综合考虑了固体电解质相组成以及高温下电导率的情况下,选用掺加2.0%氧化镁和0.5%氧化铁的氧化锆固体电解质,烧结温度为1600℃。固体电解质的物相组成直接影响着电解质的电导性能,微观形貌能间接的体现出电解质的电导特性。自制钢液快速定氧传感器在鞍山钢铁和华西钢铁进行现场测试,发现自制钢液快速定氧传感器的测量准确率高、重现性好、测成率高、响应时间短,达到贺利氏产品的综合性能指标,能够应用于实际生产中。(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11-05-01)

氧化锆固体电解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可控氧流还原”是一种绿色电化学冶金新技术,它不仅可从溶解有电活性氧化物的熔融电解质(如熔渣、熔盐)中提取金属,而且同时可以在阳极放出氧气。其关键部件是对氧离子具有选择透过性的氧化锆基固体电解质。电解还原能否顺利进行取决于氧化锆固体电解质在外加电压作用下的抗熔体侵蚀性。因此,本文利用传导氧离子的ZrO_2基固体电解质管、含有Fe O的SiO_2-CaO-Al_2O_3-MgO熔渣构建可控氧流电池,借助扫描电镜和能谱仪,研究了1450℃电解还原过程中外加电压和熔渣碱度对氧化锆固体电解质受熔渣侵蚀的影响,并分析了侵蚀机理。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一种新的电化学方法增强镁碳砖的抗渣侵蚀能力。采用低碳镁碳砖制作镁碳棒电极,以CaO-SiO_2-Al_2O_3熔渣作为电解质,在1500℃外加电压下进行阴、阳极镁碳棒抗渣侵蚀电化学实验,考察外加电压、熔渣碱度及Al_2O_3含量对镁碳电极受侵蚀的影响,以期为增强炼钢过程中渣线镁碳砖的抗渣侵蚀能力提供一个新途径。在可控氧流电解还原过程中,熔渣对氧化锆固体电解质的侵蚀研究结果表明:(1)外加电压的作用加剧了熔渣对氧化锆固体电解质的侵蚀。外加电压较小时,外加电压对氧化锆膜侵蚀影响不明显,但外加电压过大会增加氧化锆基体孔隙度,并降低熔渣-氧化锆界面附近熔渣的界面张力,加剧熔渣对氧化锆基体的渗透,熔渣的渗透进一步诱导了稳定剂MgO的浸出,导致界面氧化锆基体的晶相转变,甚至出现氧化锆组织结构的崩塌。(2)熔渣碱度的增加也会加剧熔渣对氧化锆固体电解质的侵蚀。熔渣碱度的增加,会降低熔渣的粘度,增加熔渣中溶解的氧化锆量,促进了熔渣的渗透,加剧了熔渣对氧化锆的溶解和界面氧化锆晶粒的脱落,从而破坏了氧化锆膜。外加电压下镁碳电极抗渣侵蚀性的研究表明:(1)在熔渣与镁碳电极界面位置有高熔点新物相镁铝尖晶石的生成,外加电压的作用会使得阴极周边尖晶石相增多,同时在阴极周边有少量金属铁颗粒析出,这些都会增大阴极界面位置的熔渣粘度,减少熔渣对阴极镁碳电极的侵蚀。(2)熔渣的碱度变化会改变熔渣的粘度,影响界面生成的高熔点新物相的分布。熔渣碱度越低,镁铝尖晶石越靠近熔渣与电极的界面位置,熔渣对镁碳电极的侵蚀越小。(3)熔渣中Al_2O_3的含量直接影响熔渣与镁碳电极界面新物相镁铝尖晶石的生成。在熔渣中Al_2O_3含量较高(大于15%)时,熔渣与镁碳阴极界面会生成高熔点新物相镁铝尖晶石,导致界面熔渣粘度增加,熔渣对镁碳阴极的侵蚀减小。Al_2O_3含量越高,生成的镁铝尖晶石越多,熔渣对镁碳电极的侵蚀越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氧化锆固体电解质论文参考文献

[1].薛倩楠,黄小卫,王立根,徐宏,张建星.氧化钪稳定氧化锆固体电解质(ScSZ)相结构稳定性研究[C].第18届全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暨国际电化学储能技术论坛论文集.2016

[2].段超.外加电压下氧化锆固体电解质和镁碳砖抗渣侵蚀性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6

[3].荣爽.氧化钪稳定氧化锆固体电解质的制备[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4

[4].刘薇.钇稳定氧化锆固体电解质的性能及其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

[5].刘薇,孙大志,冯涛,夏金峰,王琪.交流阻抗技术在氧化锆固体电解质研究中的应用[J].陶瓷学报.2013

[6].王红勤,王太斌,杨健,冯涛,夏金峰.表面粗糙度对氧化锆固体电解质电性能的影响[J].中国陶瓷.2013

[7].胡永刚,夏风,肖建中,雷超,李向东.基于阻抗模型解析的氧化锆固体电解质组织结构演变模型[J].物理学报.2012

[8].张建.磷酸镧复合氧化锆固体电解质结构及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

[9].马小玲.氧化锆基固体电解质制备与性能研究[D].陕西理工学院.2011

[10].杨扬.镁铁掺杂氧化锆固体电解质结构及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

论文知识图

氧化锆固体电解质浓差电池原理氧化锆固体电解质效电路图及其...氧化锆固体电解质等效电路图...氧化锆固体电解质浓差电池原理氧化锆固体电解质等效电路图及...氧化锆固体电解质的工作原理

标签:;  ;  ;  ;  ;  ;  ;  

氧化锆固体电解质论文_薛倩楠,黄小卫,王立根,徐宏,张建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