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低频缺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低频,骨髓,基质,软骨,干细胞,组织,超声。
低频缺损论文文献综述
王怀玺,陈靖元,汤翔宇,吴华,刘朝旭[1](2017)在《低频电磁场干预组织工程化骨修复兔股骨骨缺损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低频电磁场对组织工程化骨成骨能力的影响及修复兔股骨中段节段性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将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接种至β-磷酸叁钙(beta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支架上构建组织工程化骨,并连续7 d给予低频电磁场暴磁处理,每天4 h。通过CCK-8法检测暴磁处理后BMSCs/β-TCP复合体内细胞的增殖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和Runt相关基因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m RNA的表达,定量检测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的活性;制作兔股骨中段节段性骨缺损模型,植入经过暴磁处理的BMSCs/β-TCP复合体,术后4、12周进行X线检查和组织学检测。结果低频电磁场可以促进组织工程化骨中BMSCs的增殖,暴磁处理后成骨基因BMP2、RUNX2和OPN的表达量明显增加,ALP活性显着增高。动物体内实验结果显示暴磁组的LaneSandhu X线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组织学结果显示暴磁组新骨生成的速度和骨缺损修复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低频电磁场可提高组织工程化骨的成骨能力,暴磁干预后的组织工程化骨具有较好的骨修复效果。(本文来源于《骨科》期刊2017年05期)
焦海山,肖波,王晓冬,李东印,宋悦宁[2](2017)在《术中短期低频电刺激对陈旧性周围神经缺损再生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术中短期低频电刺激(short-term low-frequency electrical stimulation,SLES)对陈旧性周围神经缺损再生能力的影响。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30只,体质量160~180 g,制备大鼠坐骨神经13 mm长陈旧性缺损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实验组切取对侧正常坐骨神经桥接缺损并施以SLES,对照组同法修复神经缺损但不予以电刺激。修复术后1、2、7 d取大鼠脊髓腰膨大段(L_(4、5))以及相应背根神经节,行抗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associated proteins 43,GAP-43)及抗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双重免疫荧光染色观察。修复术后3个月行荧光金逆行示踪实验。取再生神经组织中段作横、纵冰冻切片,分别行Meyer神经叁色染色和抗鼠神经丝蛋白(neurofilament,NF)及可溶性蛋白100(soluble protein100,S-100)双重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并取术侧远端神经行透射电镜观察,测量有髓神经纤维、轴突直径及髓鞘厚度,计算有髓神经纤维密度及G比值。取术侧腓肠肌计算相对湿重比,并行Karnovsky-Root运动终板胆碱酯酶组织学染色观察。结果实验组修复术后1、2 d,术侧对应运动神经元和感觉神经元GAP-43和BDNF表达上调快于对照组。荧光金逆行示踪实验示,实验组术侧脊髓前角及相应背根神经节中标记的神经元多于对照组。实验组再生神经Meyer神经叁色染色和双重免疫荧光染色均显示再生神经组织发育优于对照组。透射电镜观察示再生神经纤维成簇分布,实验组轴突直径、髓鞘厚度、有髓神经纤维密度及G比值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侧腓肠肌相对湿重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33,P=0.000)。腓肠肌Karnovsky-Root运动终板胆碱酯酶组织学染色示,实验组运动终板的形态和数量略优于对照组。结论术中SLES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鼠短期(1个月)长距离陈旧性周围神经缺损的再生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期刊2017年03期)
苑丽松[3](2014)在《相位噪声仿真方法及低频缺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相位噪声是现代电子系统中存在并严重影响其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文中提出了一种有效、实用的相位噪声仿真方法来模拟振荡器等电子系统的相位噪声,该方法为噪声源技术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手段。另外,本文针对鉴相法中的低频缺损问题,提出了一种补偿方法,提高了它在低频偏处的测量性能。首先,本文简要阐述了相位噪声的相关理论知识,介绍了常用的相位噪声测量方法和模型分析方法。接着,本文重点研究了振荡器的相位噪声模型,提出了一种实用的相位噪声仿真方法,并且利用幂律噪声模型在频域内对这种方法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为研究指定信号源的相位噪声提供了有力的依据。然后,论文还重点研究了鉴相法中的低频缺损及补偿方法,在MATLAB和ADS仿真软件中分别建立了相位噪声测量电路模型,通过分析其测量通道的传递函数和频率响应,得到了低频缺损现象产生的机理,并且通过数字信号处理方法在数字域的对低频缺损问题进行了补偿,该技术扩展了鉴相法在低频偏处的测量性能,扩宽了该方法的分析带宽。(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4-01-01)
杜广宇,赵文志,何盛为,米立东,张路[4](2012)在《低频振动刺激骨髓基质干细胞修复骨缺损核因子受体激活剂/核因子受体激活剂配体/骨保护素通路变化的体内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关于低频振动对体内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实验缺乏报道。目的:通过体内实验研究不同频率振动刺激骨髓基质干细胞修复骨缺损过程中核因子受体激活剂/核因子受体激活剂配体/骨保护素调节通路的变化,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取新西兰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和脱钙骨基质制备复合物,80只新西兰兔制作骨缺损模型,骨缺损区植入复合物后随机数字表法均分组对照组、12.5,25,50,100Hz振动组,振动组于第7天开始接受不同频率振动干预5周,振动结束后分别对骨保护素mRNA、核激活因子受体配体mRNA进行检测。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各振动组骨髓基质干细胞骨保护素、核激活因子受体配体基因表达明显上调(P<0.05),以25,50Hz显着(P<0.01);但100Hz振动时表达则下调(P<0.05)。说明给予一定频率振动刺激骨髓基质干细胞修复骨缺损,可能与其促进骨保护素基因表达上调有关,理想的振动频率为25,50Hz。(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2年10期)
杜广宇,赵文志,何盛为,米立东,张路[5](2011)在《低频振动刺激BMSCs修复骨缺损在体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在体试验,探讨以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为种子细胞种植于脱钙骨支架与低频振动相结合进行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对30只家兔随机分为叁组,A组:植入脱钙骨,B、C组:植入脱钙骨复合BMSCs。A、B两组施加频率25 HZ振动,C组不参加振动,第5周取标本观测骨缺损愈合情况。结果通过大体标本,组织学,电镜及生化检测结果分析,B组在各组间骨缺损区愈合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以BMSCs作为种子细胞种植于脱钙骨支架与低频振动相结合可促进骨缺损的修复。(本文来源于《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期刊2011年12期)
蔡友治,黄乐怡,严世贵[6](2011)在《纳米材料结合低频超声修复骨缺损的疗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生物仿生材料及低频超声为攻克骨缺损这一难题带来了希望。鉴于聚L-乳酸纳米纤维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向骨源性分化的特性;低频超声作为一种无创,经济有效的骨折治疗模式,提出联合应用聚L-乳酸纳米纤维膜及低频超声治疗骨缺损的设想。观察纳米材料结合低频超声修复骨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成年雄性新西兰兔12只随机分为(A组,n=8)新西兰兔左胫骨缺损处覆盖纳米材料,右腿覆盖纳米材料+每天半小时超声辐照;(B组,n=4)新西兰兔左胫骨缺损处覆盖纳米材料,右胫骨骨缺损处无覆盖纳米材料,无超声辐照治疗。于叁周和六周两个时间点取出胫骨行X线射片分析及病理组织切片分析。结果聚L-乳酸纳米纤维膜和低频超声联合治疗组较单用纳米纤维膜治疗组的新生骨量多,并且新生骨结构紧密。结论聚L-乳酸纳米纤维膜和低频超声联合治疗骨缺损能够早期促进骨生成,并影响骨重建的过程。(本文来源于《2011年浙江省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学术年会暨《骨质疏松症诊治进展》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期刊2011-06-17)
黄乐怡[7](2011)在《纳米材料结合低频超声修复骨缺损的疗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生物仿生材料及低频超声为攻克骨缺损这一难题带来了希望。鉴于聚L-乳酸纳米纤维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向骨源性分化的特性;低频超声作为一种无创,经济有效的骨折治疗模式,提出联合应用聚L-乳酸纳米纤维膜及低频超声治疗骨缺损的设想。目的:观察纳米材料结合低频超声修复骨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成年雄性新西兰兔12只随机分为(A组,n=8)新西兰兔左胫骨缺损处覆盖纳米材料,右腿覆盖纳米材料+每天半小时超声辐照;(B组,n=4)新西兰兔左胫骨缺损处覆盖纳米材料,右胫骨骨缺损处无覆盖纳米材料,无超声辐照治疗。于叁周和六周两个时间点取出胫骨行X线射片分析及病理组织切片分析。结果:聚L-乳酸纳米纤维膜和低频超声联合治疗组较单用纳米纤维膜治疗组的新生骨量多,并且新生骨结构紧密。结论:聚L-乳酸纳米纤维膜和低频超声联合治疗骨缺损能够早期促进骨生成,并影响骨重建的过程。(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1-04-01)
严广斌,白波[8](2006)在《低频脉冲磁场对兔膝关节软骨缺损修复作用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低频脉冲磁场在间充质干细胞和双层PLGA支架构建复合体修复兔骨软骨缺损过程的作用。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培养法获得5月龄兔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培养并进行分化诱导后作为种子细胞复合双层PLGA构建成复合体植入兔膝股骨髁间设计骨软骨缺损模型,全过程施加低频脉冲磁场干预,于第24周取材,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和病理评分。结果诱导MSCs+支架+2.0A.m-1脉冲电磁场刺激组在术后又继续进行脉冲电磁场照射后,兔膝关节骨软骨创伤修复明显加快,统计学分析各组单项评价指标得分差异有显着性(p<0.05),与自体骨软骨移植组相当。结论在适当低频脉冲磁场作用下,诱导MSCs+双层PLGA支架能较好地修复兔膝关节骨软骨创伤。(本文来源于《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期刊2006年02期)
付新民,严广斌,白波[9](2006)在《低频脉冲磁场对兔膝关节软骨缺损修复作用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低频脉冲磁场在间充质干细胞和双层PLGA支架构建复合体修复兔骨软骨缺损过程的作用。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培养法获得5月龄兔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培养并进行分化诱导后作为种子细胞复合双层PLGA构建成复合体植入兔膝股骨髁间设计骨软骨缺损模型,全过程施加低频脉冲磁场干预,于第24周取材,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和病理评分。结果:诱导MSCs+支架+2.0A·m-1脉冲电磁场刺激组在术后又继续进行脉冲电磁场照射后,兔膝关节骨软骨创伤修复明显加快,统计学分析各组单项评价指标得分差异有显着性(P<0.05),与自体骨软骨移植组相当。结论:在适当低频脉冲磁场作用下,诱导MSCs+双层PLGA支架能较好地修复兔膝关节骨软骨创伤。(本文来源于《新疆医学》期刊2006年01期)
陈运平,梅元武,孙圣刚,包敏,俞善纯[10](2005)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和神经功能缺损的治疗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状态和神经功能缺损的治疗效应。方法:脑卒中后抑郁患者32例为2002-01/2004-09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收治,所有患者脑卒中病程均>2个月,汉密顿抑郁量表(17项版本)评分均>17分,并排除既往有精神异常史者。32例患者随机抽签分为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以60%最大刺激强度刺激双侧额叶,每侧刺激30次,频率0.5Hz,每日一序列,连续治疗7d。两组治疗期间均停用抗抑郁药物。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变化,以及两组患者抑郁症状改善率。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32例患者均完成了治疗,治疗期间无显着不适应现象。①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组平均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25.9±5.2,15.4±6.7),较对照组治疗后评分也明显降低(22.4±7.1),治疗组自身前后比较及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t=4.97,3.43,P<0.01)。②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评分治疗后(12.6±4.6)较治疗前评分(18.3±4.8)明显降低(t=3.43,P<0.01),较对照组治疗后评分(16.6±4.7)也有所降低(t=2.43,P<0.05)。③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组治疗后抑郁症状改善有效率88%(14/16),对照组为12%(2/16)。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意义明显(χ2=31.64,P<0.01)。结论:0.5Hz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可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且患者无特殊不适应现象。(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康复》期刊2005年20期)
低频缺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术中短期低频电刺激(short-term low-frequency electrical stimulation,SLES)对陈旧性周围神经缺损再生能力的影响。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30只,体质量160~180 g,制备大鼠坐骨神经13 mm长陈旧性缺损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实验组切取对侧正常坐骨神经桥接缺损并施以SLES,对照组同法修复神经缺损但不予以电刺激。修复术后1、2、7 d取大鼠脊髓腰膨大段(L_(4、5))以及相应背根神经节,行抗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associated proteins 43,GAP-43)及抗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双重免疫荧光染色观察。修复术后3个月行荧光金逆行示踪实验。取再生神经组织中段作横、纵冰冻切片,分别行Meyer神经叁色染色和抗鼠神经丝蛋白(neurofilament,NF)及可溶性蛋白100(soluble protein100,S-100)双重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并取术侧远端神经行透射电镜观察,测量有髓神经纤维、轴突直径及髓鞘厚度,计算有髓神经纤维密度及G比值。取术侧腓肠肌计算相对湿重比,并行Karnovsky-Root运动终板胆碱酯酶组织学染色观察。结果实验组修复术后1、2 d,术侧对应运动神经元和感觉神经元GAP-43和BDNF表达上调快于对照组。荧光金逆行示踪实验示,实验组术侧脊髓前角及相应背根神经节中标记的神经元多于对照组。实验组再生神经Meyer神经叁色染色和双重免疫荧光染色均显示再生神经组织发育优于对照组。透射电镜观察示再生神经纤维成簇分布,实验组轴突直径、髓鞘厚度、有髓神经纤维密度及G比值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侧腓肠肌相对湿重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33,P=0.000)。腓肠肌Karnovsky-Root运动终板胆碱酯酶组织学染色示,实验组运动终板的形态和数量略优于对照组。结论术中SLES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鼠短期(1个月)长距离陈旧性周围神经缺损的再生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低频缺损论文参考文献
[1].王怀玺,陈靖元,汤翔宇,吴华,刘朝旭.低频电磁场干预组织工程化骨修复兔股骨骨缺损的实验研究[J].骨科.2017
[2].焦海山,肖波,王晓冬,李东印,宋悦宁.术中短期低频电刺激对陈旧性周围神经缺损再生能力的影响[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7
[3].苑丽松.相位噪声仿真方法及低频缺损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
[4].杜广宇,赵文志,何盛为,米立东,张路.低频振动刺激骨髓基质干细胞修复骨缺损核因子受体激活剂/核因子受体激活剂配体/骨保护素通路变化的体内实验[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
[5].杜广宇,赵文志,何盛为,米立东,张路.低频振动刺激BMSCs修复骨缺损在体实验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
[6].蔡友治,黄乐怡,严世贵.纳米材料结合低频超声修复骨缺损的疗效评价[C].2011年浙江省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学术年会暨《骨质疏松症诊治进展》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2011
[7].黄乐怡.纳米材料结合低频超声修复骨缺损的疗效评价[D].浙江大学.2011
[8].严广斌,白波.低频脉冲磁场对兔膝关节软骨缺损修复作用的实验研究[J].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06
[9].付新民,严广斌,白波.低频脉冲磁场对兔膝关节软骨缺损修复作用的实验研究[J].新疆医学.2006
[10].陈运平,梅元武,孙圣刚,包敏,俞善纯.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和神经功能缺损的治疗效应[J].中国临床康复.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