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道路施工用路桩,所述路桩包括打桩帽、路桩本体、基座和预埋部;所述打桩帽活动设置在所述路桩本体的上端;所述路桩本体的下端通过所述基座与所述预埋部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路桩本体内部设置有隐形把手,所述隐形把手的形状为“L”形,所述隐形把手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靠近路桩本体轴向中心线的一端的上方,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连通,所述第一凹槽与外界连通。本申请实施例在路桩本体内部设置有隐形把手,可以在行人不小心碰撞路桩本体时,减少对行人腿部的伤害。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道路施工用路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路桩包括打桩帽(1)、路桩本体(2)、基座(3)和预埋部(4);所述打桩帽(1)活动设置在所述路桩本体(2)的上端;所述路桩本体(2)的下端通过所述基座(3)与所述预埋部(4)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路桩本体(2)内部设置有隐形把手(21),所述隐形把手(21)的形状为“L”形,所述隐形把手(21)包括第一凹槽(211)和第二凹槽(212),所述第二凹槽(212)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211)靠近路桩本体(2)轴向中心线的一端的上方,所述第一凹槽(211)与所述第二凹槽(212)连通,所述第一凹槽(211)与外界连通。
设计方案
1.一种道路施工用路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路桩包括打桩帽(1)、路桩本体(2)、基座(3)和预埋部(4);
所述打桩帽(1)活动设置在所述路桩本体(2)的上端;
所述路桩本体(2)的下端通过所述基座(3)与所述预埋部(4)的上端固定连接;
所述路桩本体(2)内部设置有隐形把手(21),所述隐形把手(21)的形状为“L”形,所述隐形把手(21)包括第一凹槽(211)和第二凹槽(212),所述第二凹槽(212)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211)靠近路桩本体(2)轴向中心线的一端的上方,所述第一凹槽(211)与所述第二凹槽(212)连通,所述第一凹槽(211)与外界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施工用路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路桩本体(2)的表面上设置有反光膜(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施工用路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部(4)的形状为四棱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施工用路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隐形把手(2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隐形把手(21)对称设置在所述路桩本体(2)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施工用路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隐形把手(21)的外表面上设置有防滑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施工用路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路桩本体(2)的外表面设置有缓冲垫。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路桩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道路施工用路桩。
背景技术
路桩是柱形路障的俗称。路桩在城市路口车道、高速公路养护、交警执法、路政执法、酒店、小区、机场、银行、学校、商贸中心、体育场所、危险地区、道路施工地段等地都有所应用。
但是现有技术中,路桩放置在有行人通过的地方时,通常会因为路桩的把手,而造成行人磕碰腿部的情况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道路施工用路桩,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路桩磕碰行人腿部的问题。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道路施工用路桩,所述路桩包括打桩帽、路桩本体、基座和预埋部;
所述打桩帽活动设置在所述路桩本体的上端;
所述路桩本体的下端通过所述基座与所述预埋部的上端固定连接;
所述路桩本体内部设置有隐形把手,所述隐形把手的形状为“L”形,所述隐形把手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靠近路桩本体轴向中心线的一端的上方,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连通,所述第一凹槽与外界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路桩本体的表面上设置有反光膜。
进一步地,所述预埋部的形状为四棱锥。
进一步地,所述隐形把手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隐形把手对称设置在所述路桩本体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隐形把手的外表面上设置有防滑纹。
进一步地,所述路桩本体的外表面设置有缓冲垫。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道路施工用路桩,所述路桩包括打桩帽、路桩本体、基座和预埋部;所述打桩帽活动设置在所述路桩本体的上端;所述路桩本体的下端通过所述基座与所述预埋部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路桩本体内部设置有隐形把手,所述隐形把手的形状为“L”形,所述隐形把手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靠近路桩本体轴向中心线的一端的上方,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连通,所述第一凹槽与外界连通。本申请实施例在路桩本体内部设置有隐形把手,可以在行人不小心碰撞路桩本体时,减少对行人腿部的伤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道路施工用路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隐形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示说明:1-打桩帽、2-路桩本体、21-隐形把手、211-第一凹槽、212-第二凹槽、22-反光膜、3-基座、4-预埋部。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道路施工用路桩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路桩包括打桩帽1、路桩本体2、基座3和预埋部4;
所述打桩帽1活动设置在所述路桩本体2的上端;
所述路桩本体2的下端通过所述基座3与所述预埋部4的上端固定连接;
所述路桩本体2内部设置有隐形把手21,所述隐形把手21的形状为“L”形,如图2所示,所述隐形把手21包括第一凹槽211和第二凹槽212,所述第二凹槽212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211靠近路桩本体2轴向中心线的一端的上方,所述第一凹槽211与所述第二凹槽212连通,所述第一凹槽211与外界连通。
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捶打路桩顶部的手段,使路桩能够坚固的设置在预设的位置上,但是捶打路桩会使路桩的顶部造成破损,本申请实施例使用打桩帽1,在捶打路桩本体2时,将打桩帽1放置在所述路桩本体2的上端,再开始捶打,当完成捶打,将打桩帽1取下,这样,在捶打的过程中就不会对路桩本体2的上端造成破坏。
为了方便拿取路桩,现有技术中在路桩上均设置有把手,但是现有路桩的把手均设置在路桩本体2的外部,这样,当行人在穿过路桩本体2时,有可能会造成行人腿部磕碰到把手上,对行人造成伤害,本申请实施例,所述隐形把手21设置在路桩本体2的内部,既方便拿取路桩本体2,也不会对行人造成伤害。使用时,使用者将手伸入第一凹槽211中,然后手指勾住第二凹槽212。
所述基座3上设置有螺栓孔,施工时,将路桩本体2捶打到一定位置后,然后用固定螺栓穿过螺栓旋进路面上的孔中,进一步完成路桩本体2与地面的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路桩本体2的表面上设置有反光膜22。具体的,所述反光膜22为玻璃珠型反光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埋部4的形状为四棱锥。所述预埋部4的尖端方便预埋部4进入地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隐形把手2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隐形把手21对称设置在所述路桩本体2内部。具体的,两个所述隐形把手21方便使用者拿取所述路桩本体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隐形把手21的外表面上设置有防滑纹。防滑纹可以增大使用者的手部与隐形把手21的外表面的摩擦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路桩本体2的外表面设置有缓冲垫。当行人碰撞到路桩本体2时,缓冲垫可以降低路桩本体2对行人的伤害,所述缓冲垫的材料为塑料泡沫。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道路施工用路桩,所述路桩包括打桩帽1、路桩本体2、基座3和预埋部4;所述打桩帽1活动设置在所述路桩本体2的上端;所述路桩本体2的下端通过所述基座3与所述预埋部4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路桩本体2内部设置有隐形把手21,所述隐形把手21的形状为“L”形,所述隐形把手21包括第一凹槽211和第二凹槽212,所述第二凹槽212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211靠近路桩本体2轴向中心线的一端的上方,所述第一凹槽211与所述第二凹槽212连通,所述第一凹槽211与外界连通。本申请实施例在路桩本体2内部设置有隐形把手21,可以在行人不小心碰撞路桩本体2时,减少对行人腿部的伤害。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申请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申请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86856.3
申请日:2019-01-1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21(辽宁)
授权编号:CN209493889U
授权时间:20191015
主分类号:E01F 15/00
专利分类号:E01F15/00;E01F9/619
范畴分类:36A;33B;
申请人:东北岩土工程勘察总公司
第一申请人:东北岩土工程勘察总公司
申请人地址:114038 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鞍千路298甲号
发明人:李铎;彭晓涛;刘志刚;王元胜;翟绍晖;尚齐;张绍伶;刘春红;陈喆;路小宇
第一发明人:李铎
当前权利人:东北岩土工程勘察总公司
代理人:逯长明;许伟群
代理机构:11363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