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可靠性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可靠性,理论,机械,管道,可信性,动态,故障率。
可靠性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贾邦龙[1](2019)在《基于可靠性理论的管道壁厚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实际工程中,管道的各项参数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基于可靠性理论的设计方法能充分考虑参数的随机性,分析结果更为客观。对比分析了基于可靠性和应力2种设计方法计算出的输气管道壁厚。结果表明:基于应力设计方法计算的壁厚差异原因主要是各标准设计系数不同;通过对缺陷尺寸及内压等敏感因素的分析,认为对管道可靠度影响最大的是缺陷深度和管道内压;在一级地区,若管道的使用年限为50年,基于可靠性设计方法计算的输气管道壁厚设计系数比基于应力设计方法计算结果理论上可减小6.56%。(本文来源于《石油工业技术监督》期刊2019年07期)
王凯,蒋平清,吴建勋[2](2019)在《机械动态与渐变可靠性理论与技术评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的不断完善,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得到快速发展,从而促进了机械设计制造控制技术在各个生产领域的应用,机械系统和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对设计方法和实现工艺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高了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保证结构设计和产品功能的相辅相成,因此,研究机械产品的可靠性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动态与渐变是机械产品不可避免的形态,也是可靠性研究的重要内容,基于此,文章从多个角度就机械动态与渐变可靠性理论与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希望对相关人员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配件》期刊2019年08期)
刘满君,程林,黄道姗,叶小晖,徐振华[3](2019)在《基于运行可靠性理论的高可靠性供电路径搜索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用户,往往存在多条供电路径,以保证用户供电的可靠性水平。供电路径的可靠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如何在实时运行环境中评估不同供电路径的可靠性水平,并选择高可靠性供电路径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本文提出了改进的证据理论,考虑不同停运因素间的相关性,建立基于实测信息的合成多种停运因素的元件停运率模型,综合主观判断及客观数据支持对不同停运因素进行合成。在此基础之上,评估不同供电路径的实时可靠性水平,搜索高可靠性供电路径,以保证用户供电质量。算例分析表明,合成后的元件停运率模型可用于量化元件在多种停运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停运率,在电力系统短期评估中定量分析电气元件及输电线路的实时可靠性水平,为提高重要用户的供电质量提供决策依据。(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14期)
邓业全[4](2019)在《可靠性理论在柴油机行业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研究如何评价柴油机产品的可靠性及如何应用可靠性理论提升柴油机可靠性水平。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外先进汽车公司及研究所在柴油机可靠性工程方面的应用成果,并导入目前国际上流行的对汽车及其零部件可靠性的评价方法;提出适合国内企业如何建立可靠性分析、评价、管理体系和可靠性数据收集体系,指导对柴油机可靠性分析,提高柴油机可靠性。(本文来源于《装备制造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罗敏,程祖国[5](2018)在《基于Seminar的“可靠性理论与应用”课程改革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促进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研究生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效果,在Seminar教学法指导下,为"可靠性理论与应用"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进行探索,在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课堂Seminar的组织开展、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性的改革和实践。从教学效果的追踪和反馈看来,Seminar教学可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来源于《教育现代化》期刊2018年53期)
郑衡,张志翠,韩广[6](2018)在《基于可靠性理论应用的水工结构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水工结构设计中概率可靠度模型的局限性问题,提出了不确定性信息要求较低时的非概率可靠度理论,并以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与可靠性,从而完善了目前可靠度理论分析方法。结果表明:该计算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并且能够符合理论规律,研究成果可为水工结构设计提供一定决策依据,为概率极限状态的判别提供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水利科技》期刊2018年12期)
舒红,史文中[7](2018)在《浅谈测量平差到空间数据分析的可靠性理论延伸》一文中研究指出可靠性作为分析结果评价的质量指标,同时也是分析模型构建的优化准则。在传统测绘领域,李德仁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了两个多维备选假设的模型误差可区分理论和验后方差选权迭代的粗差剔除方法,发展了测量平差可靠性理论及摄影测量应用。在电磁物理和普适计算支持下,传统测绘技术已经进化为现代地球空间信息科技。随之,可靠性理论内容从测量平差的粗差处理、空间数据分析的异常处理延伸到空间信息服务的可信计算,可靠性分析方法也从统计推断、优化计算延伸到逻辑推理。类比语言学,测量平差的粗差处理为语法分析,空间分析的异常处理为语义分析,空间信息服务的可信计算则为语用分析。简要地给出了空间数据分析的可靠性指标计算方法,分析了优化目标(成本或代价)函数构造的一般准则(物理系统的能量最小化、数据系统的信息量最大化和用户系统的决策风险最小化),指出可靠性理论方法呈现整体模拟趋势(正常和异常的相对整体性,外在数据和内在状态的相对整体性,静态结构和动态行为的相对整体性,人机地系统的相对整体性)。(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期刊2018年12期)
高凯烨[8](2018)在《基于可靠性理论的人群健康管理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我国人口面临着严峻的健康风险形势,对人群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威胁。与此同时,我国的医疗资源又相对短缺,健康管理则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随着大数据等技术的兴起,数据和信息将会成为健康管理的重要依据,这给了运用管理科学进行健康管理的契机。然而,当前从管理科学角度出发的健康管理研究还未见有完整成体系的报道。可靠性理论作为管理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的研究内容就是状态检测、维修策略、故障诊断和预测等。从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相关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上来说,这与人群的健康管理问题有着高度的相似性,例如:人群健康风险评估和控制、疾病筛查策略设计和优化和人口剩余寿命预测等。此外,当前的健康管理大多利用生理医学数据,而在日常行为数据的利用上仍有不足。因此本研究以可靠性理论为基础,提出和构建了一个主要利用日常行为数据而开展的人群健康管理流程体系。研究成果丰富了健康管理的理论基础,推动了健康管理的发展,在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优化医疗资源的分配,以及合理高效的利用有限的医疗卫生条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的研究从人群健康管理流程体系的前期到后期包括以下叁个方法:(1)基于控制图理论的人群健康风险评估和控制开展健康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评估和控制健康风险。然而,当前我国在健康风险动态预警反应机制的研究上仍有不足,而且暂时还没有针对日常行为的监控理论方法。对此本研究利用控制图理论构建了一种人群健康风险的评估和控制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根据健康数据和风险的特点对控制图的监控变量和相关的控制线进行调整,从而实现对日常行为的健康风险开展长期的评估和控制,并进行动态的预警和反应。通过评估和控制建议,可以有侧重地对不同健康风险的人群实施健康管理,以缓解当前我国人群健康管理资源有限的状况。以吸烟为例,研究显示,不同的社区人群所面临的控烟形势有所不同,政府应当重点在高风险社区人群当中进行禁烟宣传以及相关的疾病筛查和治疗。(2)基于延迟时间理论的疾病筛查策略设计和优化对人群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之后,通常需要开展与之相对应的医疗服务。这就需要制定一个合理且有针对性的疾病筛查策略。然而,当前疾病筛查策略设计和优化模型普遍忽略了延迟诊断的情况。这样会导致在筛查策略的时偏向保守,导致疾病更容易发展恶化,最终加剧了疾病对健康的不良影响。对此本研究利用延迟时间理论构建了一种针对某一疾病的筛查策略设计和优化方法。相比之前所使用的疾病筛查策略设计和优化方法,本研究所提出的方法在提供决策建议时考虑到了延迟诊断。以乳腺癌为例,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现行政策,本研究所提的方法建议提前筛查开始的年龄并且缩短筛查间隔的时间。(3)基于随机滤波理论的人口剩余寿命预测在疾病筛查执行之后,通常还需要开展以综合健康状况的检测、分析和评估为核心的综合健康管理,这就需要人口剩余寿命的预测来进行指导。然而,当前的人口寿命预测模型普遍没有利用历史状态数据而且存在预测结果不具体的情况。对此本研究利用随机滤波率构建了一种使用日常行为能力进行预测人口剩余寿命的方法。相比之前所使用的寿命预测方法以及固定的寿命表来说,这种寿命预测方法是一种动态的递归过程,可以不断地在历史数据的基础上根据最新获得的状态信息来更新预测结果,而且会越来越准确。利用我国55岁以上人口的样本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基于随机滤波理论的人口剩余寿命预测结果相比之前所使用的方法误差更小。这有利于推动以人口剩余寿命预测为指导的综合健康管理,也可以帮助应对我国老龄人口持续增长和老年人健康管理难度较大的情况。通过以上叁个核心的健康管理方法,本文基于可靠性理论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人群健康管理指导理论体系,包括从前期的人群健康风险评估和控制,到中期的疾病筛查策略设计和优化,再到后期的人口剩余寿命预测,从而实现了在健康管理上达到“知-行-果”叁位一体的指导。(本文来源于《北京科技大学》期刊2018-11-01)
王力[9](2018)在《机械动态与渐变可靠性理论与技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无论是机械可靠性理论技术,还是动态可靠性理论技术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保证机械产品在应用过程中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希望通过本文分析能使得相关专业的从业人员,深刻认知在具体设计与生产工作中有效应用可靠性技术理论与渐变性可靠性技术理论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全面转变设计理念,内化科学理论知识,结合具体工作实践,将动态可靠性理论技术有效应用到实践当中。(本文来源于《南方农机》期刊2018年13期)
彭云志[10](2018)在《基于可靠性理论的核安全壳结构抗震裕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核电是一种经济、高效的清洁能源,发展核电已是各国能源战略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造成重大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及社会影响,凸显出地震对核电厂安全运行的巨大威胁。核安全壳结构是防止核泄漏的最后一道Ⅰ类构筑物,其抗震安全是保证核电厂安全运行的关键。因此,研究强震作用下核安全壳结构高置信度低失效概率抗震能力和评估结构抗震裕度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及实际价值。本文以CNP1000核安全壳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结构叁维有限元分析模型,研究核安全壳结构在强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分别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法和响应面法建立核安全壳结构地震易损性曲线,评估结构抗震裕度。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如下:(1)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核安全壳结构叁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利用Lanczos法对核安全壳结构进行模态分析,得到结构基础自振频率,确定出瑞利阻尼系数。进行核安全壳结构动力时程分析和静力弹塑性分析,得到结构地震响应,确定结构顶点水平位移损伤指标。(2)选取15条实际地震动记录,进行核安全壳结构增量动力分析,得到结构以顶点水平位移为横坐标,以PGA为纵坐标的IDA曲线簇。对IDA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确定出核安全壳结构地震概率需求模型,得到基于IDA法的核安全壳结构开裂地震易损性曲线。(3)以含交叉项的二次多项式作为响应面函数形式,选择中心复合设计法进行试验点的选取,运用实验数据处理软件Design Expert得到不同强度地震作用下核安全壳结构的响应面函数表达式,结合蒙特卡洛法给出核安全壳结构开裂失效概率的两种计算方法,分析得到基于响应面法的核安全壳结构两类开裂地震易损性曲线。(4)依据增量动力分析法和响应面法分别得到的核安全壳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数据,采用对数正态地震易损性分析模型,同时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对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数据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确定出地震易损性分析模型中的各项系数,得到具有不同置信度水平的结构开裂地震易损性曲线组。对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出核安全壳结构HCLPF值,评估结构抗震裕度。(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大学》期刊2018-04-01)
可靠性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的不断完善,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得到快速发展,从而促进了机械设计制造控制技术在各个生产领域的应用,机械系统和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对设计方法和实现工艺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高了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保证结构设计和产品功能的相辅相成,因此,研究机械产品的可靠性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动态与渐变是机械产品不可避免的形态,也是可靠性研究的重要内容,基于此,文章从多个角度就机械动态与渐变可靠性理论与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希望对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靠性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贾邦龙.基于可靠性理论的管道壁厚设计[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9
[2].王凯,蒋平清,吴建勋.机械动态与渐变可靠性理论与技术评述[J].内燃机与配件.2019
[3].刘满君,程林,黄道姗,叶小晖,徐振华.基于运行可靠性理论的高可靠性供电路径搜索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19
[4].邓业全.可靠性理论在柴油机行业的应用[J].装备制造技术.2019
[5].罗敏,程祖国.基于Seminar的“可靠性理论与应用”课程改革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8
[6].郑衡,张志翠,韩广.基于可靠性理论应用的水工结构设计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8
[7].舒红,史文中.浅谈测量平差到空间数据分析的可靠性理论延伸[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8
[8].高凯烨.基于可靠性理论的人群健康管理方法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8
[9].王力.机械动态与渐变可靠性理论与技术分析[J].南方农机.2018
[10].彭云志.基于可靠性理论的核安全壳结构抗震裕度分析[D].黑龙江科技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