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误差补偿论文_杨堂勇

导读:本文包含了实时误差补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误差,实时,端面,精密,测量,加工,车床。

实时误差补偿论文文献综述

杨堂勇[1](2013)在《基于数控系统底层通信的实时误差补偿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数控机床加工精度,设计开发基于CNC底层通信的实时误差补偿功能模块,该模块通过GSK-Link网络通信协议与CNC底层进行数据交互。实时补偿过程为:通过温度采集模块和数据通信模块实时采集机床温度及各坐标轴坐标,误差补偿器计算误差补偿值并将计算结果直接送往CNC实时误差补偿功能模块,以实现机床误差实时补偿。该补偿过程的最大优点是实时补偿器与CNC底层直接通信,而不是目前国际上惯用的先通过PLC再与CNC底层通信的方式,因此实时补偿的速度和效率更高,补偿效果更好。GSK 25i数控系统的实时补偿结果表明,实时误差补偿可有效提高机床精度,最大可提高91.7%。(本文来源于《中国机械工程》期刊2013年21期)

晏祖根,孙立宁,詹华群[2](2007)在《基于实时误差补偿的机器人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基于偏摆误差实时补偿的高速高精度机器人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讨论了机器人的偏摆误差检测原理,设计了电容式偏摆误差检测传感器和基于双层平行板弹性铰链结构、PZT直接驱动的微驱动补偿工作台。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微动工作台实时补偿宏动工作台直线运动的偏摆误差,可使机器人的运动性能得到较大提高。(本文来源于《中国机械工程》期刊2007年11期)

孙立宁,晏祖根[3](2006)在《基于实时误差补偿的精密定位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基于实时误差补偿的精密定位系统的组成,分析了系统的偏摆振动模型,讨论了偏摆误差检测原理。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设计了采用双层平行板弹性铰链结构、基于PZT直接驱动的微驱动补偿工作台。实验结果证明,采用实时误差补偿技术,定位系统的运动性能得到较大提高。(本文来源于《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期刊2006年01期)

徐雪梅,涂源钊,范守文[4](2003)在《基于BP神经网络的虚拟轴机床的实时误差补偿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虚拟轴机床位置精度高、钢度大、机械结构简单等特点,提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实时误差补偿控制策略。应用BP神经网络对虚拟轴机床的运动学反解进行学习,利用训练好的神经网络对虚拟轴机床进行误差补偿;给出叁坐标虚拟轴机床误差补偿的仿真结果。表明这种补偿控制方案十分有效,补偿后能较大地减小机床的位置误差。(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期刊2003年01期)

王清明,卢泽生,董申[5](1998)在《端面加工实时误差补偿及平面度测量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超精密车床端面加工实时误差补偿方法,并对工件加工表面进行在线测量,用最小二乘方法计算平面度,结果表明零件平面度改善了62%,说明所提方法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制造技术与机床》期刊1998年11期)

王清明,卢泽生,董申[6](1998)在《超精密车床加工端面实时误差补偿及平面度测量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一种超精密车床加工端面实时误差补偿方法,并对工件加工表面进行在线测量,用最小二乘方法计算平面度误差,结果表明零件平面度改善了62%,证明所提方法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期刊1998年10期)

杨建国,薛秉源[7](1998)在《数控机床实时误差补偿技术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厂一台数控双主轴车床为研究对象,根据齐次坐标转换原理,给出了该机床的几何误差和热误差的综合数学模型.对于不同的热误差因子,给出了不同的热误差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分析合成误差曲线的斜率,分离了热误差和几何误差.补偿系统主要由微机结合机床控制器构成.由机床的温度信号和工作台运动位置信号结合综合误差数学模型,通过微机算出补偿值并送入机床控制器对刀架进行附加进给运动完成实时补偿.补偿试验表明,工件之间的尺寸变化可从原来的60μm以上降到14μm;工件的锥度变化从50μm/cm以上降到15μm/cm,大幅度提高了机床的加工精度,满足了工厂的实际生产需要.(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期刊1998年05期)

宾鸿赞[8](1995)在《计算机辅助实时误差补偿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减少误差通常有两种策略:①误差预防,即提高工艺系统的设计精度、改变系统的结构配置以减少误差源或表现误差。②误差补偿,即在现存的固有表现误差的条件下,通过分析、测量,进而建立数学模型,以这些信息为依据,人为地在系统中引入一个附加误差源,使之与系统中现存的固有表现误差相抵消,以减少或消除零件的误差。当机械零件的加工精度要种较高时,采用误差预防方法的费用将呈指数增加,而计算机辅助实时误差补偿则是一种非常实用有效的方法,能使加工出的零件精度高于其加工所用工艺系统能达到的正常精度,(本文来源于《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期刊1995年02期)

吴迈,施鸿才,崔慧杰[9](1992)在《织物拉伸弹性仪的标定与动态实时误差补偿》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一种应用单片微机的传感器非线性误差补偿系统,可实现织物拉伸弹性仪在测量过程中的动态、实时误差修正,并大大简化了仪器标定过程。该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类型的测试仪器。实验结果表明,应用该系统可显着提高仪器的测量精度。该系统的另一特点是硬件结构简单可靠且成本低廉。(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应用》期刊1992年12期)

实时误差补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介绍了基于偏摆误差实时补偿的高速高精度机器人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讨论了机器人的偏摆误差检测原理,设计了电容式偏摆误差检测传感器和基于双层平行板弹性铰链结构、PZT直接驱动的微驱动补偿工作台。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微动工作台实时补偿宏动工作台直线运动的偏摆误差,可使机器人的运动性能得到较大提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实时误差补偿论文参考文献

[1].杨堂勇.基于数控系统底层通信的实时误差补偿及应用[J].中国机械工程.2013

[2].晏祖根,孙立宁,詹华群.基于实时误差补偿的机器人系统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7

[3].孙立宁,晏祖根.基于实时误差补偿的精密定位系统的研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6

[4].徐雪梅,涂源钊,范守文.基于BP神经网络的虚拟轴机床的实时误差补偿控制[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3

[5].王清明,卢泽生,董申.端面加工实时误差补偿及平面度测量系统[J].制造技术与机床.1998

[6].王清明,卢泽生,董申.超精密车床加工端面实时误差补偿及平面度测量系统[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1998

[7].杨建国,薛秉源.数控机床实时误差补偿技术及其应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8

[8].宾鸿赞.计算机辅助实时误差补偿及其应用[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1995

[9].吴迈,施鸿才,崔慧杰.织物拉伸弹性仪的标定与动态实时误差补偿[J].电子技术应用.1992

论文知识图

典型应用连接示意图4 实时误差补偿控制框图直线度误差补偿结果对比不同补偿系数下的实时误差补偿一巧不同补偿系数下的实时误差补偿切削力误差实时补偿示意图

标签:;  ;  ;  ;  ;  ;  ;  

实时误差补偿论文_杨堂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