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心立方论文_第伍旻杰,胡晓棉

导读:本文包含了面心立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立方,合金,塑性,原子,各向异性,晶粒,尺寸。

面心立方论文文献综述

第伍旻杰,胡晓棉[1](2019)在《面心立方Ce同构相变的分子动力学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嵌入原子法,本文给出了一个金属Ce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势.利用该势分别计算了γ-Ce和α-Ce的晶格常数、结合能、弹性常数,计算结果与实验或第一性原理研究中得出的数值符合得较好.给出了两相Ce中如点缺陷形成能、表面能、层错能以及孪晶能等晶体缺陷形成能.通过分析两相Ce的声子谱,得出了不同温度下两相的晶格振动熵差,其中在室温条件下约为0.67kB/atom.还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得出了该相变的等温线,并且利用径向分布函数分析了相变前后两相的晶体结构,确认了该相变为面心立方同构相变,即Ce的α-γ相变.由此表明,本文的嵌入原子法势,不仅可以分别合理地描述γ-Ce和α-Ce,还可以反映γ-Ce和α-Ce两相之间的相变.(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20期)

王立华,韦如建,方云义,罗俊锋,陈艳辉[2](2019)在《面心立方金属纳米材料变形机制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与传统块体金属材料相比,纳米金属材料具有更加优异的力学性能.而材料外在的力学性能与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原子尺度显微结构变化直接相关.研究金属材料在应力下结构演化的原子机制,建立一个清晰的原子尺度下微观结构演变的物理图像,是高性能材料设计和优化的重要基础.主要介绍近年来面心立方纳米金属变形机理研究上取得的主要进展.首先,对各种研究金属纳米材料变形机制的实验方法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然后,对多晶和单晶金属纳米材料的尺寸效应以及变形机制的研究进行总结;最后,归纳纳米金属材料与块体金属材料塑性变形模式的不同,并对未来面临的挑战做简要的展望.(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焦东,袁子洲,张香云[3](2019)在《面心立方结构高熵合金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熵合金是一种新型的多主元合金,因其独特的微观结构而显示出高强度、高硬度、耐磨性、热稳定性和耐腐蚀等优异的性能。近年研究发现大部分性能优异的过渡族元素高熵合金为FCC结构,而且对高熵合金的原子半径差、混合焓、配置熵和价电子浓度等参数进行计算可以预测其相结构,但此类合金的相结构及其演变与性能之间的关联尚不明确。本文综述了FCC高熵合金的结构、相结构演变及其性能,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铸造技术》期刊2019年09期)

杨兴[4](2018)在《面心立方金属形变织构与损伤的晶体塑性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了解金属的各向异性演化特征一直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这是因为各向异性和材料的力学性能息息相关;尤其在工程领域,评估零部件的性能和寿命时如果不考虑材料内部的组织结构将会带来很大的偏差。虽然研究者发展了各种各样的塑性力学模型来描述与预测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变化,但是各有其侧重点。比如有些重在展示最终的织构结果而对演化过程分析较少;有些重在验证模拟的合理性而对数学计算解释较少;有些重在研究损伤而对初始织构的考虑不多等等。本文试图在晶体塑性理论框架下将织构和延性损伤结合起来研究;目标是发展一套可行的织构模拟算法来展示织构的演化过程,同时又探讨损伤演化和初始织构的关系。研究成果可望为揭示金属材料在塑性变形过程中织构与损伤的演化规律打下一定的基础,也将为晶体塑性力学理论应用于工程材料与结构的各种损伤预测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晶体塑性力学理论及织构理论进行单向拉伸与压缩以及平面应变压缩下的形变织构模拟与分析。研究发现单向拉伸、单向压缩以及平面应变压缩中晶面是绕应变加载轴转动,平面应变压缩中晶面是平动。这给织构类型的判断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即可以通过测定晶面的转动规律来推测织构类型。2、在晶体塑性力学理论与损伤力学理论框架下推导了一种基于晶体塑性力学理论的延性损伤模型。3、基于晶体塑性力学理论的延性损伤模型分别以单向拉伸与平面拉伸为例探讨损伤与晶格转动、初始取向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面心立方金属材料在初始的随机取向下,损伤均与拉伸方向呈45°方向扩展;而非随机取向下,损伤带之间基本保持平行或者垂直向前扩展,扩展方向各不相同,大小也不同。(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8-06-01)

刘俊鹏[5](2018)在《CoCrFeNi系面心立方高熵合金的低温变形机制及锯齿流变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熵合金因其高强度、高韧性、高耐磨性、宽温域服役、良好的疲劳性能和磁性性能等诸多优异的特点,引起了广大研究人员的注意。针对面心立方高熵合金强度较低的特点,近十几年,研究人员开展了广泛的强韧化研究。然而,面心立方高熵合金低温变形机制研究并不完整,这极大限制了其在低温结构材料领域的应用前景。本文系统研究了 CoCrFeNi系面心立方高熵合金的低温变形机制,尤其是超低温环境的服役行为。研究发现,面心立方高熵合金从室温至液氦温区,变形机制经历了从位错滑移为主、位错和孪晶的共同作用到孪晶变形为主的转变;4.2 K时,面心立方基体中每隔一层的{111}面发生肖克莱部分位错的滑移形成了 HCP相。孪晶为主的变形机制和相变的产生,使面心立方高熵合金在极低温环境具备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其锻态样品在4.2 K时的拉伸强度为1260 MPa,延伸率为61%。另外,本文通过轧制工艺对CoCrFeNiMn面心立方高熵合金进行了强化研究。结果显示低温轧制后,面心立方高熵合金的低温拉伸强度提高至2.25 GPa,超过传统金属材料低温性能的极限,展现了高熵合金在深空探测、低温超导及气体工业等领域的应用潜力。面心立方高熵合金较低的弹性各向异性和剪切各向异性,以及混合型位错的变形特点可能是其高强度的根本原因。低温轧制产生的高密度位错抑制了孪晶的产生,使其在超低温环境下的主导变形机制由孪晶转变为位错运动,进而导致塑性明显降低。除此之外,本文发现面心立方高熵合金在4.2 K和20 K拉伸时出现了明显的锯齿流变行为,这是由孪晶主导的变形机制和相变的共同作用导致的。本文通过分形维数和相空间重建等数学分析方法,建立了用于表征锯齿特征的自洽模型。研究发现本文中锯齿行为的最大李雅普诺夫指数为正值,说明在超低温环境拉伸时,CoCrFeNi面心立方高熵合金的锯齿特征为不稳定状态,这与FCC-HCP相转变密切相关。这对深入理解高熵合金的变形机制,建立微观机制与宏观性能的关联,进而指导高性能高熵合金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北京科技大学》期刊2018-02-28)

王昭光[6](2018)在《纳米共格析出相对面心立方结构高熵合金的拉伸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熵合金作为一种全新的金属材料设计理念,自问世以来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由于具有多种主要组成元素,高熵合金通常呈现出由混合熵放大效应所导致的以简单无序固溶体为主的微观结构,还可能具有点阵畸变、扩散延迟性等特殊性质,并且在元素成分、微观结构以及材料性能叁个维度上都具有很大的可能性空间。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FCC结构的3d过渡金属高熵合金在一个很宽的温度范围内都呈现出优异的韧性和塑性,从而在结构材料的应用领域内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是其强度相比传统金属材料尚不具备优势,需要进行针对性的优化和探索。本文设计并制备了一种全新的高熵合金Al_(0.2)CrFeCoNi_2Cu_(0.2),并利用机械热处理得到了单相FCC结构以及FCC基体+弥散纳米级L1_2-(Ni,Cu)_3Al析出相结构的不同合金样品,并对其在室温和低温下的拉伸性能以及塑性变形机制进行了表征和分析。本文发现,弥散纳米共格析出相可以对合金产生出色的强化效果。通过位错切过机制,析出相可以促进合金形成以位错面滑移为主的塑性变形机制,同时造成平行位错滑移带的不断形成和动态细化,使得合金的屈服强度和加工硬化能力同时得到大幅提高。另外本文发现,当温度从室温降到低温时,由于层错能降低,单相FCC固溶体结构的合金样品在拉伸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纳米形变孪晶,导致其加工硬化能力和抗断裂能力得到了大幅提高。而具有FCC基体+弥散共格析出相结构的合金样品在低温下的形变机制仍旧以位错的面滑移为主,这主要是由于其基体中的Al元素被富集到析出相中导致基体的点阵畸变降低而层错能提高,从而抑制了形变孪晶的出现。(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8-01-01)

尹文红[7](2017)在《面心立方金属叁叉结区域变形行为及退火过程中组织演变机理原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多晶材料显微组织的基本结构单元,叁叉结(即叁叉晶界,以下同)不仅会影响晶界的迁移和晶粒的长大,对材料组织结构的演变具有重要作用,它也是金属材料形变再结晶相关组织设计和性能调控研究中重点关注的因素。本文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离线原位研究了面心立方结构高纯铝和高纯镍叁叉结的变形行为(变形量为5%-35%的中小变形)及其退火行为,结合微观塑性变形理论和金属材料形变再结晶理论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变形高纯铜叁叉结位错结构的观察和分析,研究了面心立方金属叁叉结的变形机制和退火机理,为此类金属显微组织设计和性能调控提供了重要依据。经不同厚度压下量冷轧变形的高纯铝和高纯镍,其叁叉结及晶界附近的应变比晶粒内部大,叁叉结处点对原点的取向差与晶粒的取向有关,表现为软取向晶粒的取向差大,硬取向晶粒的取向差小,表明叁叉结处软取向晶粒应变大,硬取向晶粒应变小。在高纯铝中,冷轧变形量为15%时,滑移线能通过小角度晶界,不能通过大角度晶界,此行为在叁叉结附近保持不变;当轧制变形量大于17%时,在晶界附近产生晶界影响区,此行为在叁叉结附近更明显。冷轧变形的高纯铝,其叁叉结和晶界均在退火过程中发生迁移,并在原来位置留下鬼线。在退火过程中,一般大角度晶界迁移较快,小角度晶界迁移较慢,而叁叉结迁移则更慢,表明叁叉结对晶界的迁移有明显的拖曳或钉扎作用。晶界的迁移是由施密特因子小的晶粒向施密特因子大的晶粒迁移,即由硬取向晶粒向软取向晶粒迁移,迁移后,晶界变得更弯曲,且晶界的迁移距离明显比叁叉结的迁移距离大。在进一步退火过程中,晶界与叁叉结亦进一步迁移,且变形量为10%的样品,其晶界和叁叉结在退火过程中有最大迁移量,而变形量大于17%的样品,其晶界和叁叉结在退火过程中均迁移到晶内滑移带终止的地方,即晶界影响区。轧制变形高纯铝和高纯镍,在退火过程中均在叁叉结处形成与基体呈孪晶关系的晶核,其关联界面为非共格Σ3晶界,高纯铝的形核率比高纯镍的低。在高纯铝中,再结晶晶核是通过大角度晶界从硬取向晶粒向两个软取向晶粒迁移在叁叉结处形成的;而在高纯镍中,再结晶晶核是在至少包含两条一般大角度晶界的叁叉结处原位形成。在进一步退火过程中,高纯铝和高纯镍叁叉结处的再结晶晶核大部分被其它快速长大的晶粒所吞并。那些快速长大的晶粒均是初始组织中的原有晶粒,他们通过形变诱发晶界迁移的方式快速长大。在高纯镍中,原有晶粒的形变诱发晶界迁移可激发出大量Σ3n(n=1,2,3)等特殊晶界,而在高纯铝中,没有发生此类现象。分析认为,退火初期,中小变形高纯铝和高纯镍叁叉结处生成与基体呈Σ3界面关系的再结晶晶核只是起到了释放该处应变集中的作用。利用TEM对中小变形高纯铜叁叉结处的位错结构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研究了位错结构、轧制变形量和叁叉结处晶粒取向叁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叁叉结处位错密度随着变形量的增大而增加;变形量较小时,位错成线性分布,变形量较大时,位错缠结咸网状分布;在相同变形量条件下,叁叉结处软取向晶粒内部的位错密度明显高于硬取向晶粒内部的位错密度;叁叉结处的位错均为(1/2)<0 1 1>全位错。进一步结合微观塑性变形理论和金属材料形变再结晶理论进行分析后认为,不管是高层错能的高纯铝,还是中低层错能的高纯镍(或高纯铜),在中小变形过程中,其叁叉结处均以开动(1/2)<0 1 1>全位错的方式发生塑性变形,并且,由于变形时的应力连续分布和晶界对位错滑移的阻碍作用,导致了叁叉结处软、硬晶粒的应变差异;在变形后的退火过程中,叁叉结处的晶界自然由形变储能较小的硬取向晶粒向形变储能较大的软取向晶粒一侧迁移;迁移的晶界与(1/2)<0 1 1>全位错交互作用导致原子面重排,并生成与硬取向晶粒呈Σ3取向差关系的再结晶晶核;再结晶晶核的生成释放了叁叉结处的应变集中,再加之晶核与基体晶粒之间的Σ3晶界动性较低,这些晶核均被其它动性较高的快速迁移的晶界所扫除(或被其它快速长大的晶粒所吞并)。(本文来源于《上海大学》期刊2017-12-01)

高云[8](2017)在《面心立方金属中小角度晶界与位错交互作用机理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晶界对多晶金属材料的韧性、强度、脆性和综合力学性能有着重要影响。近年来,位错-晶界交互作用及晶界迁移行为引发了广泛的研究兴趣。位错-晶界交互作用在原子尺度上决定了材料的屈服行为和硬化行为;晶界迁移是多晶体材料再结晶和晶粒长大等过程中决定微观组织演化的重要过程,也与位错-晶界交互作用密切相关。小角度晶界不仅在传统材料的回复和再结晶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最近的研究还发现它们可以稳定材料的纳米结构,从而有效的提高材料的强度。由于晶界结构的复杂性和实验条件的限制,现有实验并不能充分获取关于晶界力学行为的全部原子尺度信息。相比之下,计算机模拟是揭示晶界微观行为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系统研究面心立方(fcc)金属中由Lomer位错(晶界位错)所构成的<1 1 0>倾斜对称小角度晶界与晶格位错之间的交互作用及该类晶界发生迁移的机制。在这些研究之前,为了理解晶界本身的特性并验证势函数的可靠性,我们首先计算了<1 1 0>倾斜晶界的晶界能以及fcc金属Ni和Al的层错能。此外,为比较不同类型晶界与位错的交互作用,还选择了{1 1 1}扭转小角度晶界进行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在金属Ni中,当位错与<1 1 0>对称小角度晶界发生交互作用时,所诱发的反应和位错贯穿晶界的能力,取决于晶格位错类型、Lomer晶界位错的间距和具体的反应位置。如果晶界倾斜角度较小,相邻晶界位错之间存在一个特定宽度的区域,晶格位错可以穿过晶界而不与晶界位错发生直接的位错反应。我们称该区域为自由穿梭区域,而自由穿梭区之外的区域则称为反应区域。在反应区域内,可发生一系列位错反应,包括形成不可动Hirth位错锁或束缚在晶界附近的可动位错,以及位错间接地贯穿晶界过程。反应区域的宽度依赖于晶格位错的类型,对特定的晶界倾斜角,与螺型位错对应的反应区域宽度一般小于60°位错所对应的反应区域宽度。(2)在金属Ni中,当位错与{1 1 1}扭转小角度晶界发生交互作用时,螺型位错可以被扭转晶界完全吸收,而60°位错会被晶界位错网格钉扎,并在其与晶界位错交割点处形成不可动位错结,且钉扎点处会发生明显应力集中。减小晶界扭转角度或升高温度,会降低位错穿越晶界所需施加的临界应力。与倾斜晶界不同,晶格位错入射位置不会对反应过程有显着的影响。(3)针对高层错能金属Al,我们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微动弹性带方法,研究了<1 1 0>对称小角度晶界的迁移过程。对倾斜角为2.6°至16.1°的晶界,得到了临界迁移应力和迁移能垒。基于经典位错理论,提出了可用于描述小于10°的小角度晶界迁移的晶界位错扭折对(kink-pair)形核机理。同时,我们还发现,增加倾斜角度,扭折对形核机理会演变为晶界位错环(dislocation loop)形核机理。本论文对Lomer类型小角度晶界开展了系统的原子尺度模拟研究,揭示了fcc金属中位错与小角度晶界交互作用的微观机理,深化了人们对晶界迁移过程的理论认知。本研究对理解不同类型的小角度晶界及其它金属体系的相关力学行为,也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研究思路。(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7-11-01)

赵鑫光[9](2017)在《多媒体与模型相结合在“物质结构与性质”教学中的应用——以“面心立方最密堆积”教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一、问题的提出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是高考化学中的选考内容,其中以"面心立方最密堆积"作为考查的载体在高考试题中经常出现,金属堆积方式的学习需要学生具有较好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而在人教版教书中介绍这种最密堆积方式的篇幅不足半页,单纯的讲解既让教师教得乏味,又让学生学得无趣,以致学生只能死记硬背相关内容而没有真正理解其实质,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本文来源于《中学化学教学参考》期刊2017年13期)

刘帆[10](2017)在《面心立方金属剧烈塑性变形及其细化极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30年来,制备超细晶/纳米材料的剧烈塑性变形方法得到了飞速发展,涌现出各具特色的变形工艺。针对不同材料变形组织、性能的实验和理论研究也在逐渐完善。基础研究方面向着深入理解细化机理和定量组织演变规律的方向发展,应用研究方面则以发展大块体纳米材料制备技术、推动应用研究为重点。前人在轧制变形过程中,将晶粒尺寸随样品宏观尺寸的压缩而成比例减小的过程,称为几何细化。在剧烈塑性变形中,细化的主要机制为位错的增殖、湮灭以及位错组态的变化,即位错胞演化机制主导的细化。对应于几何细化,本文将这种基于位错机制的细化称为物理细化。堆垛层错能作为重要的材料本征参数,通过影响位错运动,可以有效地影响材料变形机制和力学行为。目前,层错能对剧烈塑性变形晶粒细化极限的影响仍存争议:一方通过调配合金元素比例改变层错能并研究其对合金细化的影响,认为层错能越低,稳态晶粒尺寸越小;另一方通过对不同层错能的纯金属进行剧烈塑性变形细化研究,得出层错能对晶粒细化极限无明显影响的结论。产生矛盾的原因是:前一种观点忽略了合金元素本身即便不改变层错能,也会通过溶质原子与位错的直接交互作用而改变位错的行为和变形位错结构,从而增强细化效果。第二种观点则可能由于评价层错能的影响时,未对其它影响因素(如温度等)进行归一化处理,从而导致层错能的本征影响被掩盖。本文将通过仔细设计的温度“归一化”实验和层错能“归一化”分析,排除“非归一化”因素的干扰,试图解决关于层错能对剧烈塑性变形细化极限作用的争议。通常,纯金属或稀合金材料,通过基于位错胞演化机制的晶粒细化(物理细化),稳态晶粒尺寸很难达到100 nm以下。采用更为“极端的”变形措施,可以在纯金属中制备纳米尺度的片层结构,并且这种结构表现出高强度、高热稳定性的优异性能,受到广泛关注。然而,由于“极端”变形措施的客观限制,制备的样品尺寸(厚度)较薄,通常在100μm 以内,且限制了后续对其性能的系统表征。因此,在块体纯金属中突破物理细化极限,制备纳米片层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纯铜、纯镍和纯铝为面心立方金属的代表,研究其剧烈塑性变形过程中的组织和性能演变及细化极限。以纯镍为例,在通过剧烈塑性变形实现其组织物理细化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几何细化的方法,突破原来基于位错机制的晶粒细化极限,制备具有纳米片层结构的块体纯镍,并研究了其组织、性能特征与影响细化的主要因素。针对以上提出的两个问题,研究取得如下主要进展:(1)选用纯金属铜、镍、铝来研究层错能对剧烈塑性变形稳态晶粒尺寸的影响;通过归一化温度的等径角变形实验、归一化层错能的实验数据分析,建立了层错能对稳态晶粒尺寸作用的实验规律。在Mohamed位错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稳态晶粒尺寸与层错能和变形温度之间的关系模型;模型计算与实验结果匹配良好,揭示了层错能(γSFE)对稳态晶粒尺寸(ds)的本征作用关系:(ds/b)~(γSFE/Gb)q,本研究中q的理论值为0.25,实验值为0.24~0.31。较小的q值反映了层错能对稳态晶粒尺寸的影响较弱。(2)在等径角变形(ECAP)将纯镍晶粒细化至亚微米尺度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液氮温度轧制的方法实现其组织的几何细化,制备出具有纳米片层结构的块体纯镍。2N镍纳米片层间距达到~40nm,其抗拉强度达到1.6GPa。通过控制ECAP的变形路径和应变量,可以有效控制纳米片层结构中大/小角晶界的比例。(3)本文采用先进的透射菊池衍射分析技术,对纳米片层结构进行定量表征,结合透射电镜观察和统计分析,阐明了影响纳米片层结构细化极限的两个主要原因:对于高纯4N镍,晶界迁移导致的晶粒粗化是影响细化极限的主要因素;对于低纯2N镍,大量剪切带的产生,在介观尺度协调了塑性变形,导致片层结构几何细化所需的有效应变量小于外加真应变,从而限制了纳米片层结构的进一步细化。(4)通过对比2N镍超细晶结构、纳米片层结构退火过程中硬度的变化,结合变形储存能计算和退火动力学分析,表明纳米片层结构中高比例的小角度晶界是其热稳定性高的主要原因。具有高比例(69%)小角度晶界的纳米片层结构,再结晶起始温度比超细晶以及低比例(25%)小角度晶界的纳米片层结构样品推迟了~50℃,并且局部取向差KAM分析显示其退火过程中组织演化更为缓慢。本文还取得如下进展:(1)通过对不同尺寸(d=12mm和d=32mm)纯铜样品ECAP变形一道次和多道次的对比研究,发现样品尺寸差异对纯铜ECAP变形后组织与性能无明显影响,阐明通过扩大试样尺寸实现ECAP工业化应用的可行性。(2)根据塑性变形理论中的体积流量法则,提出了一种新的ECAP平均应变速率计算方法,适用于各种通道截面形状的ECAP变形中应变速率的计算,并且计算结果与有限元模拟结果吻合。(3)通过考虑层错能、温度以及相关热力学参数,基于位错密度模型(ETMB),建立了一个包含物性参数和变形参数,能够准确描述及模拟剧烈塑性变形过程中胞壁、胞内、总的位错密以及位错胞/晶粒尺寸随应变量变化的组织演化模型。(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7-05-01)

面心立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与传统块体金属材料相比,纳米金属材料具有更加优异的力学性能.而材料外在的力学性能与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原子尺度显微结构变化直接相关.研究金属材料在应力下结构演化的原子机制,建立一个清晰的原子尺度下微观结构演变的物理图像,是高性能材料设计和优化的重要基础.主要介绍近年来面心立方纳米金属变形机理研究上取得的主要进展.首先,对各种研究金属纳米材料变形机制的实验方法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然后,对多晶和单晶金属纳米材料的尺寸效应以及变形机制的研究进行总结;最后,归纳纳米金属材料与块体金属材料塑性变形模式的不同,并对未来面临的挑战做简要的展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面心立方论文参考文献

[1].第伍旻杰,胡晓棉.面心立方Ce同构相变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物理学报.2019

[2].王立华,韦如建,方云义,罗俊锋,陈艳辉.面心立方金属纳米材料变形机制研究进展[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9

[3].焦东,袁子洲,张香云.面心立方结构高熵合金研究进展[J].铸造技术.2019

[4].杨兴.面心立方金属形变织构与损伤的晶体塑性模拟[D].广西大学.2018

[5].刘俊鹏.CoCrFeNi系面心立方高熵合金的低温变形机制及锯齿流变行为[D].北京科技大学.2018

[6].王昭光.纳米共格析出相对面心立方结构高熵合金的拉伸性能的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18

[7].尹文红.面心立方金属叁叉结区域变形行为及退火过程中组织演变机理原位研究[D].上海大学.2017

[8].高云.面心立方金属中小角度晶界与位错交互作用机理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7

[9].赵鑫光.多媒体与模型相结合在“物质结构与性质”教学中的应用——以“面心立方最密堆积”教学为例[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7

[10].刘帆.面心立方金属剧烈塑性变形及其细化极限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7

论文知识图

所取模型的侧视图和俯视图能带结构解析图方铅矿的原胞模型尖晶石铁氧体的单晶胞结构四氧化叁铁的晶格结构磁控溅射沉积的Cu薄膜的SEM形貌图和X...

标签:;  ;  ;  ;  ;  ;  ;  

面心立方论文_第伍旻杰,胡晓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