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头孢类抗生素是一类广谱抗生素,其来源主要依赖于合成或半合成,一般以7-氨基头孢烷酸(7-Aminocephalosporanic acid,7-ACA)为母体。随着细菌耐药性等问题的出现,新型抗生素的开发成为必然趋势。7-ACA3碳位为乙酰基团,脱乙酰化的7-ACA(Deacetyl-7-aminocephalosporanic acid,D-7-ACA)在3碳位形成羟基,反应活性高、易受到亲核试剂的进攻,从而转化各种官能团,合成新型头孢类产品。目前,D-7-ACA的获得主要通过化学脱乙酰化处理而成,反应条件苛刻、副产物多、对环境污染大。因此,利用安全性高、环境友好、选择性强及设备投入低等优势的新型酶水解法是未来获得D-7-ACA的必然趋势。GDSL酯酶家族由Upton和Buckley在1995年命名:因其N端含有GDSL的保守序列而得名。GDSL家族酯酶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生物体内,在植物中与植物生长发育密切相关。然而,虽然GDSL家族的酯酶在细菌中分布非常广泛,但对微生物中GDSL家族酯酶功能的研究甚少。课题组在前期研究中鉴定了两种新型微生物GDSL酯酶:Est8和EstD1,二者均对7-ACA具有脱乙酰化活性,然而活性较低。为了提高Est8和EstD1对7-ACA的脱乙酰化活性,本论文主要通过定向进化和基于蛋白三维结构的理性设计对Est8和EstD1进行分子改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Est8和EstD1基因为模板,通过易错PCR的方法进行突变,从固体平板中各随机挑选470个突变子,通过依赖于pH指示剂颜色变化的比色法进行高通量筛选,获得了对7-ACA脱乙酰化活性为原酶活性2.7倍的突变子Est8-G45R。(2)将酯酶Est8-G45R进行表达及纯化,对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如下:a.酯酶Est8和Est8-G45R的最适pH均为8.5,在pH 7.5-9.0的范围内均能维持50%以上的酶活,两者几乎无显著差异;在pH稳定性的测定中,酯酶Est8经pH 3.0-10.0的缓冲液处理1 h后仍能保持50%以上的活性,pH稳定性良好;而Est8-G45R经pH 7.0-10.0的缓冲液处理1 h后能保持50%以上的活性,经pH2.2-6.0的缓冲液处理1 h后只能保持不到40%的活性,突变体的pH耐受范围变小。b.酯酶Est8和Est8-G45R的最适温度分别为40℃和35℃,能维持50%以上的酶活性的温度范围分别为20-55℃和20-45℃;在37℃、50℃以及60℃耐受1 h,酯酶Est8的半衰期都大于1 h,而酯酶Est8-G45R除37℃的半衰期大于1 h,另两个温度的半衰期都小于10 min,突变子的最适温度及温度稳定性较原酶都有所下降。c.1 mM的Na+、K+、Ca2+、Al3+、Fe3+对酯酶Est8的活性几乎没有影响,而Ag3+和SDS对该酶的活性影响较大,抑制效果达30%;而Ca2+对酯酶Est8-G45R活性的抑制效果约30%,Ag3+对其影响最大,抑制效果接近50%,结果显示突变子对金属离子和化学试剂耐受较原酶下降。d.酯酶Est8对底物pNPC2的Km、Vmax和Kcat分别为3.06 mM、297.3μmol/min/mg和154.5 s-1;酯酶Est8-G45R对底物pNPC2的Km、Vmax和Kcat分别为14.44 mM、288.8μmol/min/mg和601.7 s-1,与原酶相比,突变子对底物的催化活性显著提高。(3)通过对重组酯酶Est8和EstD1蛋白结晶条件的筛选及优化,得到了符合X衍射要求的蛋白晶体,收集到分辨率为2.3?(酯酶Est8)和2.5?(酯酶EstD1)的衍射数据,解析了重组酯酶Est8和EstD1蛋白的三维结构。(4)对酯酶Est8及4个突变酯酶(Est8-G45K、Est8-G45D、Est8-G45E和Est8-G45A)对7-ACA脱乙酰化活性进行测定,测定结果发现酯酶Est8第45位点氨基酸的带电性与酶活性存在相关性,并且带正电荷效果更好。本研究解析了GDSL家族酯酶Est8和EstD1蛋白的三维结构,并通过定向进化筛选到了对7-ACA脱乙酰化活性提高的突变子Est8-G45R。基于Est8的蛋白结构,进一步解析Est8-G45R与7-ACA底物的作用机制。同时,后续对基于Est8和EstD1蛋白结构开展的理性设计,将会更好的了解二者对7-ACA具体的催化机制,拓展对此家族酶的深入了解,也为将来对GDSL家族酯酶功能的挖掘提供理论依据。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主虎杰
导师: 丁俊美,黄遵锡
关键词: 酯酶,定向进化,蛋白结晶,理性设计
来源: 云南师范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生物学,生物学
单位: 云南师范大学
分类号: Q55;Q78
总页数: 86
文件大小: 3047K
下载量: 102
相关论文文献
- [1].沙田柚GDSL酯酶/脂肪酶基因的鉴定及序列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 2017(11)
- [2].植物GDSL脂肪酶家族研究进展[J]. 植物生理学报 2013(12)
- [3].过量表达棉花GDSL脂肪酶提高甘蓝型油菜油脂含量的研究[J]. 中国粮油学报 2014(06)
- [4].GDSL脂肪酶增强棉花对大丽轮枝菌的抗性[J].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4)
- [5].陆地棉GDSL脂肪酶增强拟南芥对黄萎病菌的抗性[J].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5)
- [6].植物GDSL脂酶家族基因的研究进展[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4(07)
- [7].油菜GDSL脂肪酶基因BnGLIP的生物信息学分析[J]. 生物学杂志 2013(04)
- [8].油用向日葵GDSL脂酶/脂肪酶基因的序列分析[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8(10)
- [9].木豆GDSL脂肪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J]. 西南农业学报 2017(08)
- [10].一个杨树GDSL基因组织表达的特性及其在拟南芥异源的表达[J]. 江苏农业科学 2014(03)
- [11].一个棉花GDSL脂肪酶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J]. 作物学报 2013(07)
- [12].一个具有相反光学选择性的新颖海洋GDSL脂肪酶MT6用于(S)-1-苯基乙醇制备(英文)[J]. 催化学报 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