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时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量化时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量化时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时延,网络,继电保护,控制系统,对数,电流,可靠性。

量化时延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高会生,沈青[1](2019)在《通道不对称时延对继电保护可靠性影响的量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字通道的不对称时延对线路电流差动保护具有不利的影响,其影响机理复杂、后果严重,有必要采用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以提高继电保护的可靠性。首先,分析了线路电流差动的工作原理和动作判据;然后,针对不对称时延对继电保护可靠性的影响,确定了不同故障条件下的量化分析方法;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对称时延对继电保护可靠性的影响与故障条件有显着相关性,这一结论对继电保护可靠性评估和通道优化具有工程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电信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高会生,沈青[2](2018)在《通道不对称时延对继电保护可靠性影响的量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线路电流差动保护操作原理简单、选相能力强,是220 kV及以上电压等级输电线路必须配置的主保护。线路电流差动保护要求数据传输通道准确无误地传送保护信号,尤其要求传输通道时延尽量小,并且发送和接收时延具有对称性。随着电力通信网分组化进程的不断推进,PTN(packet transport network,分组传送网)正在成为继电保护数字传输通道的实现技术之一。但是,PTN能否承载继电保护业务依旧尚无定论。由于PTN承载TDM(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时分复用)业务时具有显着的随机性,这种随机性会导致收发通道时延不一致,而线路电流差动保护需要实时比较线路两端的电流样值,并要求两侧数据必须同步。若收发时延不相等,则会产生不对称时延,导致采样无法同步,出现采样角度误差。当角度误差过大时,会出现拒动或者误动的现象。由于其影响机理复杂,后果严重,因此,有必要采用有效的方法分析PTN传输通道的不对称时延对线路电流差动保护的影响,以提高继电保护的可靠性。现有研究成果多只针对某一特定故障情况,缺乏较为系统的分析方法,而且以PTN为技术背景的研究成果较少。本文为了定量分析数据通道不对称时延对线路电流差动保护可靠性带来的影响,在分析了电流差动保护原理、动作判据后,针对不对称时延对继电保护可靠性的影响,确定了不同故障条件下的量化分析方法;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具体分析方法为在确定保护判据后,根据采样角度误差与保护判据之间的关系,确定线路电流差动保护能耐受的最大不对称时延;生成N个服从指定正态分布,且小于或等于最大不对称时延的随机数;借助比率特性曲线图分析不对称时延影响后的动作点与判据的关系,计算不同故障条件下的不正确动作概率;最后综合各条件下的不正确动作概率得到继电保护的可靠性。本文分析了不同故障条件下不对称时延对拒动概率、误动概率的影响。在本文给定的动作判据下,只要不对称时延始终小于能耐受的最大值,则可得出以下结论。(1)区内故障接地电阻越大,拒动概率越大;在满足接地电阻不大于300Ω时,不对称时延导致的拒动概率很小;区外故障时接地电阻为100Ω左右时误动概率最大;无故障时差动电流与制动电流均很小,不对称时延不足以造成误动。(2)在本文设置的各故障条件中,不对称时延影响后线路电流差动保护的最小可靠性为0.982 7,通过采取措施减小不对称时延,可以有效提高系统同等情况下的可靠性。上述结论是在给定判据下得出,但分析方法不失一般性。本文研究成果表明,通道不对称时延会引起继电保护的不可靠动作,而且影响程度与故障条件显着相关,该研究成果对继电保护通道的优化设计和继电保护可靠性的评估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数字中国 能源互联——2018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09-15)

李涛[3](2018)在《宽睿科技:打造更低时延的量化交易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宽睿科技成立于2015年10月,是量化交易技术软件产品的开发商和服务商,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专业资深的研发服务团队,以服务量化机构投资者为己任,专注于以交易服务为核心的软件产品,旨在为量化机构投资者提供更低延时、更高效率、更优用户体验的整体技术产品解决方(本文来源于《中华工商时报》期刊2018-07-06)

陈俊,陈海飞,高金凤[4](2018)在《基于输入时延的线性连续时不变系统量化分析与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网络控制系统中同时存在的网络诱导时延和量化误差问题,对系统的建模、稳定性分析、控制器设计等3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基于数量化反馈控制器和零阶保持器的工作机制,利用了扇形界方法,将系统建模为带有输入时延的时滞系统。其中,在网络控制系统的传感器到控制器通道(S-C)和控制器到执行器通道(C-A)分别加入了对数量化器,用来量化系统的状态信号和控制输入信号。运用Lyapunov理论提出了一种Lyapunov-Krasovskii泛函方法,并得到了相应的稳定性判据,该判据是以两个线性矩阵不等式(LMIs)来表示的。基于该稳定性判据,设计了量化状态反馈控制器使得闭环系统渐近稳定。研究结果表明:两个量化器的量化密度直接影响系统的控制性能。(本文来源于《机电工程》期刊2018年01期)

宋娟[5](2017)在《具有时变时延的网络控制系统的量化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具有时变时延的网络化控制系统的量化控制问题。首先在考虑量化因素的影响下,基于网络传输环境建立了一类包含时延和量化信息的新的网络化控制系统模型;其次运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和线形矩阵不等式(LMI)方法,给出系统稳定性条件和对数量化控制器的设计方法;最后通过仿真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航天控制》期刊2017年05期)

黄可望,刘艳,潘丰[6](2018)在《时延网络化控制系统的量化输出反馈耗散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带有时变时延的离散网络化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闭环系统的量化输出反馈耗散控制问题。引入两个对数量化器分别对系统中的测量输出信号和控制输入信号进行量化,利用扇形界方法,将量化反馈控制设计问题通过扇形界的不确定性转换为鲁棒控制问题进行求解。通过借助自由权矩阵方法,得到了非脆弱耗散控制器存在的充分条件。所设计的控制器能够保证闭环系统渐近稳定且严格(Q,R,S)-耗散。最后通过理论证明及数值仿真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研究》期刊2018年10期)

王怀龙,吴晓锋,吴泽伟,陈云[7](2017)在《多Lagrange航行体在量化及通信时延约束下的集结》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量化和通信时延约束下多Lagrange航行体的集结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与模型相关的右边不连续控制算法,设计了一个均匀量化器,并运用图论、矩阵理论以及实用稳定性理论,验证控制器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多航行体可以在量化和通信时延影响的无向通信图下,实现有误差界的集结。基于MATLAB软件进行的数值仿真实验,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国防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温丹丽,刘春雨,曹晟熙[8](2017)在《具有随机时延和信号量化的H_∞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动态观测器,考虑同时带有网络诱导随机时延和信号量化的网络控制问题。其中信号经网络从传感器到控制器和从控制器到执行器的传输中存在通信诱导随机时延,并采用动态量化器量化信号。设计控制器的同时,提出量化的控制策略,使得闭环系统在量化器的量化范围条件下指数均方稳定且具有指定的H_∞性能指标。通过数值仿真例子表明设计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控制工程》期刊2017年04期)

张丹丹[9](2015)在《具有通信时延的多个体网络量化一致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针对一般的固定拓扑有向非平衡网络,研究了个体间存在通信时延的量化一致性问题。每个个体具有离散一阶动力学模型,且个体间基于对数量化信息交互并存在通信时延。利用相关强非周期马尔科夫(Markov)链的收敛结论,证明了只要通信时延有上界,则提出的量化一致性协议是可接受的,且无论对数量化信息多么粗糙,多个体网络最终依指数速度达成β-加权平均一致性。结果揭示了一致性误差上界对对数量化器扇形边界参数β的依赖关系,并用仿真算例验证了该结果。(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7期)

曾祥华[10](2014)在《卫星导航抗干扰中的时延、量化和运动适应性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卫星导航系统是以伪距测量为基本目标的扩频通信系统。当前导航抗干扰研究主要针对用户段接收机展开,其设计目标是提高接收机在干扰环境下的可用性;当抗干扰技术应用于空间段和控制段时,抗干扰和高精度测距必须同时兼顾。论文以北斗导航系统建设和终端研制为应用背景,围绕“抗干扰”和“伪距测量”两大技术主线,对卫星导航抗干扰面临的时延、量化和运动适应性等问题展开研究:(1)针对抗干扰处理引起的接收时延变化问题,建立了阵列接收机的时延估计器模型,并理论分析了抗干扰对时延估计精度和时延估计零值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阵列滤波器幅频响应为偶函数、相频响应为线性相位时,抗干扰处理不改变零值,但影响时延估计精度;若进一步约束幅频响应为常数,则对时延估计精度的影响最小;将阵列接收机的所有通道校正至恒幅度、线性相位,可最大程度保持伪距测量精度。为高精度测距型卫星导航接收机抗干扰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2)针对约束零值恒定的数字滤波器设计问题,理论证明得到FIR滤波器不改变零值的充分条件是系数对称或共轭对称,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时域和空时抗干扰算法的实现形式。仿真结果表明:对于时域滤波器,约束系数对称可使零值偏移量从4ns减小到0.2ns;在射频通道非理想的情况下,约束群时延波动小于3ns可使零值偏移量小于1ns。对于空时滤波器,约束系数对称可使零值偏移量从2.5ns减小到0.2ns。(3)针对抗干扰型扩频接收机的量化字长选择问题,建立了前置抗混迭滤波器条件下的非均匀量化器性能分析模型,并以相关器输出端信干噪比最大为设计目标,进行了量化器参数优化设计。理论与仿真结果表明:无干扰时,柰奎斯特采样频率下前置抗混迭滤波器引入的损耗和量化损耗可分离,字长大于2bit时均匀和非均匀量化器无明显性能差异;存在干扰时,在给定信噪比损耗条件下,干噪比每增加6dB,最小量化字长需增加1bit。(4)针对短时脉冲干扰导致电路振荡和抗干扰输出功率不稳定的问题,构建了反馈式数控AGC和前馈式全数字AGC级联的模数混合AGC结构,并提出了基于脉冲干扰抑制的数控AGC算法和免乘法的全数字AGC算法,在不增加量化字长的前提下可有效提高数控AGC的电路稳定性,并利用移位和截尾操作分别完成功率和字长调整,其引入的额外信噪比损耗小于0.1dB。(5)针对平台运动条件下天线阵抗干扰性能下降的问题,建立了运动条件下的阵列信号模型,仿真分析了干扰入射角扰动量和干扰强度对阵列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干扰的零陷展宽算法。仿真结果表明:当干扰入射角扰动均方差小于1°时,零陷展宽算法可使零陷指向误差引起的性能损耗小于0.5dB;当干扰入射角扰动均方差等于1°和2°时,新算法相对于常规算法分别有1.5dB和2.0dB左右的信噪比提升。论文研究内容是经典抗干扰理论在卫星导航领域的扩展和深化,其部分研究成果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已成功应用于多款北斗抗干扰型卫星导航装备。(本文来源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4-08-01)

量化时延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线路电流差动保护操作原理简单、选相能力强,是220 kV及以上电压等级输电线路必须配置的主保护。线路电流差动保护要求数据传输通道准确无误地传送保护信号,尤其要求传输通道时延尽量小,并且发送和接收时延具有对称性。随着电力通信网分组化进程的不断推进,PTN(packet transport network,分组传送网)正在成为继电保护数字传输通道的实现技术之一。但是,PTN能否承载继电保护业务依旧尚无定论。由于PTN承载TDM(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时分复用)业务时具有显着的随机性,这种随机性会导致收发通道时延不一致,而线路电流差动保护需要实时比较线路两端的电流样值,并要求两侧数据必须同步。若收发时延不相等,则会产生不对称时延,导致采样无法同步,出现采样角度误差。当角度误差过大时,会出现拒动或者误动的现象。由于其影响机理复杂,后果严重,因此,有必要采用有效的方法分析PTN传输通道的不对称时延对线路电流差动保护的影响,以提高继电保护的可靠性。现有研究成果多只针对某一特定故障情况,缺乏较为系统的分析方法,而且以PTN为技术背景的研究成果较少。本文为了定量分析数据通道不对称时延对线路电流差动保护可靠性带来的影响,在分析了电流差动保护原理、动作判据后,针对不对称时延对继电保护可靠性的影响,确定了不同故障条件下的量化分析方法;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具体分析方法为在确定保护判据后,根据采样角度误差与保护判据之间的关系,确定线路电流差动保护能耐受的最大不对称时延;生成N个服从指定正态分布,且小于或等于最大不对称时延的随机数;借助比率特性曲线图分析不对称时延影响后的动作点与判据的关系,计算不同故障条件下的不正确动作概率;最后综合各条件下的不正确动作概率得到继电保护的可靠性。本文分析了不同故障条件下不对称时延对拒动概率、误动概率的影响。在本文给定的动作判据下,只要不对称时延始终小于能耐受的最大值,则可得出以下结论。(1)区内故障接地电阻越大,拒动概率越大;在满足接地电阻不大于300Ω时,不对称时延导致的拒动概率很小;区外故障时接地电阻为100Ω左右时误动概率最大;无故障时差动电流与制动电流均很小,不对称时延不足以造成误动。(2)在本文设置的各故障条件中,不对称时延影响后线路电流差动保护的最小可靠性为0.982 7,通过采取措施减小不对称时延,可以有效提高系统同等情况下的可靠性。上述结论是在给定判据下得出,但分析方法不失一般性。本文研究成果表明,通道不对称时延会引起继电保护的不可靠动作,而且影响程度与故障条件显着相关,该研究成果对继电保护通道的优化设计和继电保护可靠性的评估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量化时延论文参考文献

[1].高会生,沈青.通道不对称时延对继电保护可靠性影响的量化分析[J].电信科学.2019

[2].高会生,沈青.通道不对称时延对继电保护可靠性影响的量化分析[C].数字中国能源互联——2018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论文集.2018

[3].李涛.宽睿科技:打造更低时延的量化交易系统[N].中华工商时报.2018

[4].陈俊,陈海飞,高金凤.基于输入时延的线性连续时不变系统量化分析与控制[J].机电工程.2018

[5].宋娟.具有时变时延的网络控制系统的量化控制[J].航天控制.2017

[6].黄可望,刘艳,潘丰.时延网络化控制系统的量化输出反馈耗散控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8

[7].王怀龙,吴晓锋,吴泽伟,陈云.多Lagrange航行体在量化及通信时延约束下的集结[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7

[8].温丹丽,刘春雨,曹晟熙.具有随机时延和信号量化的H_∞控制[J].控制工程.2017

[9].张丹丹.具有通信时延的多个体网络量化一致性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10].曾祥华.卫星导航抗干扰中的时延、量化和运动适应性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

标签:;  ;  ;  ;  ;  ;  ;  

量化时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