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2016年我国区域性暴雨过程的客观识别及其气候特征

1961—2016年我国区域性暴雨过程的客观识别及其气候特征

论文摘要

利用全国2287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6年逐日降水资料,基于对暴雨区进行连续追踪的思路,采用暴雨相邻站点数和暴雨区中心距离确定了中国区域性暴雨过程的客观识别方法;根据区域性暴雨过程的平均强度、持续时间和平均范围构建了区域性暴雨过程的综合强度评估模型。利用该客观方法对1961—2016年中国的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识别,并分析其气候和气候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我国区域性暴雨过程年均38.5次;区域性暴雨过程一年各月均可出现,但主要出现在4—9月,其中7、8月发生最为频繁,6月区域性暴雨过程持续时间长、范围广、综合强度强,这与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现象有关。一年中,区域性暴雨过程首次出现日期平均为3月6日,末次出现日期平均为11月14日;1961—2016年,我国年区域性暴雨过程首次出现日期呈明显提前、末次日期呈显著推后、暴雨期呈显著延长的变化趋势;年发生总频次呈微弱增多,较强区域性暴雨过程次数呈明显增加趋势;区域性暴雨过程的覆盖范围和综合强度均呈显著增大趋势。南方型区域暴雨过程变化趋势与全国的基本一致;北方型首次日期呈提前、末次日期呈推后趋势,发生频次有微弱减少趋势,覆盖范围、持续时间、综合强度均无明显变化趋势。

论文目录

  • 引言
  • 1 资料和方法
  •   1.1 资料选取
  •   1.2 方法
  •     1.2.1 区域性暴雨过程的客观识别
  •     1.2.2 区域性暴雨过程评估指标
  • 2 历史回算结果和典型个例
  • 3 区域性暴雨过程的气候特征
  •   3.1 首次和末次日期
  •   3.2 发生频次
  •   3.3 持续日数
  •   3.4 覆盖范围
  •   3.5 综合强度
  • 4 区域性暴雨过程长期变化特征
  •   4.1 首次和末次日期
  •   4.2 频次
  •   4.3 覆盖范围
  •   4.4 持续时间
  •   4.5 综合强度
  • 5 结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叶殿秀,王遵娅,高荣,王荣,肖潺

    关键词: 区域性暴雨过程,客观识别,气候特征,变化趋势

    来源: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9年06期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气象学

    单位: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1502701),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2017FY101201)

    分类号: P458.121.1

    页码: 575-583

    总页数: 9

    文件大小: 2110K

    下载量: 189

    相关论文文献

    • [1].河南省区域性暴雨过程时空变化分析及定量化评估模型的建立[J]. 河南科学 2020(08)
    • [2].广东区域性暴雨过程的定量化评估及气候特征[J]. 应用气象学报 2019(02)
    • [3].1981-2015年中国95°E以东区域性暴雨过程时、空分布特征[J]. 气象学报 2018(02)
    • [4].重庆市区域性暴雨危险性定量分析及其时空分布规律研究[J]. 地球与环境 2018(03)
    • [5].海南省区域性暴雨过程综合强度评估方法研究[J].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7(03)
    • [6].大气低频振荡对广西持续性区域性暴雨的可能影响[J].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5(03)
    • [7].福建区域性暴雨过程综合强度定量化评估方法[J]. 应用气象学报 2014(03)
    • [8].广西6月区域性暴雨过程的延伸预测试验[J]. 高原气象 2009(03)
    • [9].2015年初夏一场区域性暴雨成因分析[J]. 内蒙古水利 2018(07)
    • [10].黑龙江省一次区域性暴雨的异常因子分析[J]. 黑龙江气象 2016(04)
    • [11].陕西省区域性暴雨过程综合评估方法研究[J]. 陕西气象 2012(06)
    • [12].四川盆地区域性暴雨过程分析——以2013年为例[J]. 农业与技术 2020(01)
    • [13].达州市2014年7.11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J]. 农技服务 2017(22)
    • [14].安阳市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分析[J]. 河南科学 2013(02)
    • [15].2011-07-05汉中区域性暴雨过程初步分析[J]. 陕西气象 2012(06)
    • [16].基于距离函数的区域性暴雨灾害风险预估方法研究[J]. 暴雨灾害 2010(03)
    • [17].汉中市2011年8月4日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 2012(08)
    • [18].2013—2018年福州地区短时暴雨特征分析[J]. 海峡科学 2020(08)
    • [19].大气层结对流稳定条件下一次区域性暴雨的成因[J]. 高原气象 2016(05)
    • [20].2014年4月11日信阳市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J]. 南方农机 2017(21)
    • [21].安徽汛期淮北区域性暴雨大尺度环流特征及成因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4(34)
    • [22].2013年6月上旬成都市区域性暴雨过程分析[J]. 安徽农学通报 2014(24)
    • [23].2010年7月19日河南省安阳区域性暴雨过程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15)
    • [24].为何又现“城市看海”“海绵城市”成绩如何[J]. 决策探索(上) 2020(08)
    • [25].副高影响下遵义市区域性暴雨的天气系统特征研究[J].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18(06)
    • [26].辽宁省铁岭市2005年8月13日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J]. 北京农业 2015(27)
    • [27].2011年吉林省区域性暴雨偏少成因及局地暴雨预报浅析[J]. 吉林气象 2013(01)
    • [28].鲁中山区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04)
    • [29].2016年7月1日信阳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J]. 河南科技 2018(25)
    • [30].2016年6月浙江省一次区域性暴雨特征分析[J]. 广东气象 2018(05)

    标签:;  ;  ;  ;  

    1961—2016年我国区域性暴雨过程的客观识别及其气候特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