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商战经营悟后进生的转化--由“把和尚卖给梳子”想到的

由商战经营悟后进生的转化--由“把和尚卖给梳子”想到的

关键词:商业策略;后进生;教育策略

作者简介:孙晓卫,任教于河南省虞城县第一初级中学。

可能大家都会怀疑这个题目是不是写错了?就按常理来讲,即使把梳子卖给和尚也是有悖常理的。那么又如何把和尚卖给梳子呢?这又怎么能和教育中的后进生转化联系上呢?就先听一个可能你也听过的故事吧。

一、一则商战经营的小故事

有三个应聘做推销员的小伙子,接受公司的派遣去一座香火鼎盛的百年古寺推销公司的新产品“木梳”。推销员甲每天都很早去,赶着寺院读早经之前就去了,每天都会敲开古寺的大门,然后挨个给众僧推销公司的梳子。出于礼节,寺院众僧总是双手合十“阿弥驼佛”然后就走开了。可是到寺院上香还愿的香客们很是愤怒,多次差点对甲使用暴力,但总是在众人的劝说下没事了。每天这位推销员都是直到寺院关门才离开。整整两个月。终于有一天一个扫地的小沙弥被他感动了。买了一把,并让他捎给他年迈的奶奶。

推销员乙在寺院观察了很久也试了多次,终是无法达成销售共识。有一天正午他看到几个下山挑水的和尚坐在树荫下避暑,很吃力地用手挠着背。这个时候,他走了过去,很礼貌地说:大师,我可以帮您吗?然后乘机拿出梳子给其中的一个抓背,并且给在座的每一人一把让他们用来挠痒痒,就这样推销员乙卖出了十几把梳子。

推销员丙每天都像一位虔诚的香客一样在寺院里出入。一天,丙看到一位上了年纪的先生准备上香但因为头发凌乱被一位僧人挡了下来。这时寺院的主持出现了,丙乘机走上前去说:方丈大师,香客上香是对神灵的尊敬,所以一定要容貌整齐。这里有梳子一把,镜子一面。可以让众香客正衣冠整发容,以面敬神灵。方丈欣然接受,并付了钱。说道:“善哉,善哉”。第二日,推销员丙再次找到方丈,拿出一把上面刻有“积善梳”三字的梳子给方丈。并说:香客上香不仅仅是虔诚于神灵。同时也希望得到神灵的馈赠和庇佑。贵寺作为百年古寺,应该有这个样的举动,回报给众位虔诚的香客。今有“积善梳”奉上。一则让香客正衣冠整容貌拜见神灵;二则可以作为神的庇护和贵寺的留念而带在身边使用,您看如何?就这样,推销员丙与该古寺达成了永久供求的协议,不断地推销梳子给这座寺院。

二、由故事得到的感悟

价值是靠有用性来体现的,产品只有能够给大众服务,能给消费者带来利益才可能实现其行销。但是一个产品要长久和富有生命力,需要的是文化这一产物灵魂,也就是产品的“文化附加”。如果你的产品、你的服务能够附有一种特殊的文化,一种消费者需求的文化,甚至是一种自己独特的文化。那么你的生命力就有可能传承并且长久下去。

而我们教学中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能否从这种精神的商业经营理念中品悟到最优化的方法呢?

后进生的转化是教育的永恒话题。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中,如何促进后进生的转化尤显突出。后进生的转化是令许多教师头疼的事。这不仅因为他们学习差、行为习惯偏差,而更为严重的在于他们自卑感强,缺乏自信心。

我们知道,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外貌、性格、智力等方面的不同。事实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大部分后进生究其原因,学生的学习除了受智力因素影响外,较大程度上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这些非智力因素主要表现在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等方面,以及落后于同学之后的心理压力及自卑。尤为严重的在于他们的自卑感强,缺乏自信心,甚至相当一部分产生了“破罐破摔”的想法。而自信心是进步的前提,没有自信心,后进生的转化将成为空谈。就像前文故事中“和尚不需要梳子”一样,我们怎样千方百计地把“梳子”送给“和尚”,并且把他们认为不需要到成为需要,最终成为必不可少的自身的一部分,心甘情愿让我们教师为其源源不断地供应精神食粮。

三、转化后进生的思考

1.赏识手段,激发后进生的成就意识

从信息论的角度看,积极的成就意识是由成功的信息量增加而形成的,管理心理学认为赏识是一种积极的激励手段,是学生获取成功信息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积极正确运用赏识手段,对学生的成就及时给予肯定,优点和长处加以表扬,让学生内心中消极的自我意识淡化,转移到积极的自我认识状态中,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产生积极的自我期待和要求,是学生产生自信、增大期望值的有效方法。

教师在运用赏识手段去激发学生获得心理满足,促其成就意识的形成过程中,首先是要以积极爱护的心态对待学生,赞赏的眼光去认识学生,才能挖掘和发现学生身上大大小小值得赏识的“闪光点”。无论事情大小,如一次作业得到表扬,改正一次小错受到鼓励,一次劳动被夸奖,维护集体利益的行为受到称赞等,都给学生心理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心理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正确去认识自己在班集体中存在的价值,增强了达到成就的意识需要。尤其是一些后进生,更值得随时留心他们的长处,一旦发现他们值得表扬的地方,借机用“升温”的办法造势,大势表扬,使其他后进生也产生自己该学习好的趋从心理,要求其扬长避短,乘势而上,会使他们乐意接受教师们指出的不足而加倍努力。

2.调动后进生在班级活动中的竞争意识,促其进步

班级中的竞争意识是指学生之间超过别人而相互比赛的心理动机,它能使学生不断进取,奋发向上。启用学生竞争意识是对学生心理动机最大面积的激发,使其期望值和效率得以大幅度的提高。

在调动学生竞争的过程中,前提是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友善、团结、公平的竞争环境和空间,防止竞争中产生狭隘、不正当和敌对的竞争行为以及嫉妒、自卑、对抗、猜忌的消极心理出现,这需要教师平常牢牢把握学生的思想工作,培养他们形成互帮、互助、互学、互赛的友善、团结、公平的观念。在班级活动中,参与竞争是对其积极性最大的激发。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引导其自觉参与到每次竞赛活动中来,可以在班级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各类竞争活动来调动和发现学生心理的亮点,大力激发积极因素。

在每次竞赛活动中,教师应密切注视后进生的竞争行为,看其竞争有没有越轨现象和不良行为出现,紧紧围绕目标努力,是否半途而废等,并根据实际原因及时调控,在竞赛活动中让后进生看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进一步明确努力的方向。与此同时,教师借机表扬进步较快的后进生,拨动他们旺盛的热情继续扩散,积极争取进步。

将能力较接近的后进生放在一起,运用巧妙的方法鼓励他们继续“比一比”,给有进步的后进生造成危机感,激发他们加倍努力的意识,使竞争进入良性循环阶段。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若让学生得不到劳动的快感,求知的火苗就会熄灭。所以,对于竞赛活动中,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要千方百计找出值得肯定的点滴,让他们得到肯定性的评价,获得成功和进步的情绪体验,看到自己的“内燃点”,引发他们积极的心理动机和需要,激其自燃,促其振奋,从而使竞争效应对学生积极性的激发产生拉动作用。

“引发他积极的心理动机和需要,激其自燃、促其的振奋”。这不正是商战中的最高深的策略吗?把“富有个性特殊文化的商品”长久供应给我们的后进生。

陶行知说过:“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对于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把各种优秀的行为、心理撒播向这些迟开的“花朵”,让他们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体山,王海珍.浅谈后进生转化工作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8).

[2]孙世杰.失败学理论对转化后进生策略的启示[J].基础教育研究,2005(3).

作者单位:河南省虞城县第一初级中学

邮政编码:476300

ReflectionsontheTransformationofUnderachieversbyMeansofBusinessManagement

SunXiaowei

Abstract:Thetransformationofunderachieversisakeyanddifficultpointineducation.Basedonananalysisofasuccessfulcaseofbusinessmanagement,thispapermakesareflectiononthetransformationofunderachievers.

Keywords:businessstrategies;underachievers;educationstrategies

标签:;  ;  ;  

由商战经营悟后进生的转化--由“把和尚卖给梳子”想到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