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秦岭造山带作为华北与扬子板块长期汇聚形成的复合型大陆碰撞造山带,其构造演化过程始终与华北南缘盆地处在盆山系统相互作用的耦合体系中。依据造山带内多期次的花岗质岩浆作用,秦岭造山带加里东期和印支期两次重要的造山运动得到很好的限定,但由于晚古生代岩浆活动记录的缺乏,导致对造山带晚古生代-早中生代这一阶段的构造演化过程以及其与华北南缘的盆山耦合关系长期存在较大的争议。豫西宜阳地区作为华北南缘发育的晚古生代-中生代叠合盆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盆地形成和沉积期间接受了大量来自盆地外缘的沉积物,这些沉积物可能记录了秦岭造山带的隆升剥蚀和华北南缘盆地沉积充填的细节,对全面认识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秦岭造山带的造山过程和华北南缘构造体制转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华北南缘宜阳地区的中二叠统-下三叠统为研究对象,运用沉积学、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以及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等多种方法,从多个角度约束宜阳地区沉积地层的物质来源及在垂向序列上的演化特征,在结合对同时期沉积相和沉积环境分析的基础上,探讨造山带对周缘盆地的形成及沉积的控制作用,为恢复华北南缘和秦岭造山带的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的盆山构造格局以及耦合演化过程提供重要的沉积响应依据。主要认识如下:(1)宜阳地区在中二叠世-早三叠世主要发育三角洲-湖泊沉积,沉积环境经历了海退、初次湖侵、湖退、再次湖侵四个阶段的演化过程。其中,石盒子组呈现由下部的三角洲前缘向上部的三角洲平原演变的特征;孙家沟组呈现由辫状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浅湖的湖侵沉积序列;刘家沟组显示出由下部的湖泊三角洲前缘向上部的湖泊三角洲平原演化的湖退特征;和尚沟组再次呈现由滨湖到浅湖的湖侵演化过程。宜阳地区在孙家沟组沉积期形成由海陆过渡三角洲沉积体系向陆相河湖沉积体系的转变,且湖盆环境经历多次水体动荡的变化,指示湖盆在该阶段经历了扩张-收缩-再扩张的演化过程。(2)通过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以及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等多种测试方法,对宜阳地区中二叠统-下三叠统的沉积物源进行了限定。其中,石盒子组的物源主要来自华北北缘的内蒙古隆起区;孙家沟组沉积期间除了接受华北克拉通自身的物源外,北秦岭造山带作为另一个重要的物源区也开始提供大量物源,且在孙家沟组中部显示了来自北秦岭造山带的显著单向物源特征;刘家沟组的物源主要来自华北克拉通基底和北秦岭造山带的混合物源;和尚沟组的物源主要是来自北秦岭造山带的单向物源。(3)华北南缘地区在晚二叠世产生了新一期的构造转换过程,起始时间被限定在孙家沟组平顶山砂岩段沉积期。通过本次对宜阳地区中二叠世-早三叠世沉积地层的物源分析,并结合前人关于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的物源研究,指示在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华北克拉通整体处于南高北低的古地理格局,北秦岭造山带为华北盆地提供了主要物源;早二叠世-中二叠世,华北克拉通整体发生了大规模北升南降的构造转换过程,且在石盒子组沉积期间构造转换已经完成,华北北缘隆升剥蚀的物源已经能够到达华北南缘地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华北南缘又产生了新的构造转换,北秦岭造山带和华北南缘产生了幕式隆升,并开始作为新的物源区向华北南部盆地提供物源,伴随北秦岭造山带的强烈隆起,造成华北南缘沉积和构造古地理特征的显著转换。(4)此次华北南缘所反映出的往复升降的构造转换过程与其南侧秦岭造山带勉略洋晚古生代的构造演化具有密切的联系。秦岭造山带在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的构造演化是在总体汇聚收缩的基础上,又叠加了勉略洋的由逐步扩张伸展到最终俯冲消减的过程。我们认为此次华北南缘构造转换的动力应主要由勉略洋壳的北向俯冲提供,并从构造演化的沉积记录响应角度对秦岭造山带勉略洋壳的俯冲启动时间进行了限定,指示勉略洋的构造背景由中二叠世之前的扩张伸展向晚二叠世-早三叠世俯冲挤压转化。(5)华北南缘中二叠世-早三叠世沉积盆地的形成和演化受南侧秦岭造山带的构造作用控制明显,尤其是北秦岭造山带的隆起造山过程。北秦岭造山带在晚二叠世到早三叠世产生的两次幕式隆升与宜阳地区同时期的湖侵-湖退-再次湖侵的沉积旋回演化以及沉积充填特征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在北秦岭构造活动活跃期,宜阳地区主要发育湖泊沉积体系,表现出湖侵的演化序列特征,充填以泥质为主的较远的造山带物源;在北秦岭构造活动停息期,宜阳地区主要发育三角洲沉积体系,表现出湖退的演化序列特征,充填以砂质为主的较近的克拉通基底和造山带的混合物源。华北南缘的盆地性质在该时期可能不再仅仅是陆内克拉通拗陷型盆地的简单性质,而是已经开始向与造山带控制密切相关的同造山盆地转化。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博士论文
作者: 王艳鹏
导师: 王恩营,郑德顺
关键词: 中二叠世早三叠世,华北南缘,物源分析,构造转换,秦岭造山带,盆山耦合
来源: 河南理工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地质学
单位: 河南理工大学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分类号: P542
DOI: 10.27116/d.cnki.gjzgc.2019.000011
总页数: 211
文件大小: 18142K
下载量: 48
相关论文文献
- [1].油气发现过程模型预测蜀南地区中下三叠统与二叠统勘探前景[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7(05)
- [2].湖北兴山峡口中下三叠统岩石学沉积环境分析[J].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3)
- [3].重庆北碚地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沉积相研究[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12)
- [4].贵州孟关地区下三叠统大冶组层序地层特征[J]. 中国西部科技 2010(33)
- [5].四川盆地中下三叠统盐卤水水化学成分相关性分析[J]. 人民珠江 2017(04)
- [6].云南乌蒙山区中下三叠统层序地层与沉积相研究——以彝良地区为例[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19(03)
- [7].瑞丽中下三叠统地层时代厘订及沉积环境分析[J]. 云南地质 2010(01)
- [8].南盘江盆地中部西林断隆南翼中-下三叠统沉积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J]. 岩石学报 2018(07)
- [9].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中下三叠统地震沉积学研究[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6)
- [10].准噶尔盆地东部西泉地区下三叠统高分辨层序地层与砂体预测[J]. 高校地质学报 2014(01)
- [11].对永耒向斜下三叠统张家坪组砾屑灰岩的认识[J]. 国土资源导刊 2014(10)
- [12].宣达地区中、下三叠统含杂卤石蒸发岩测井响应及岩性识别[J]. 矿床地质 2020(05)
- [13].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下三叠统百口泉组扇三角洲沉积特征[J]. 地质科技情报 2015(02)
- [14].下扬子黄桥-句容地区二叠系-下三叠统油源分析[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5(26)
- [15].川西地区中二叠统一下三叠统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特征[J]. 科技导报 2015(22)
- [16].贵州桐梓松坎剖面中、下三叠统岩石学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J]. 古地理学报 2009(02)
- [17].四川盆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烃源岩特征研究[J].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9(01)
- [18].鄂拉山地区中下三叠统洪水川组沉积体系分析[J]. 四川地质学报 2017(03)
- [19].通南巴地区下三叠统硫化氢成因及分布[J]. 天然气工业 2008(11)
- [20].重庆白庙子下三叠统嘉陵江组第三、四段碳酸盐岩成岩作用研究[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5(09)
- [21].内蒙古巴林右旗下三叠统幸福之路组化石新发现[J]. 地质通报 2013(09)
- [22].涪陵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层序地层分析[J]. 江汉石油科技 2011(03)
- [23].准噶尔盆地北三台凸起中下三叠统沉积体系与储层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13(03)
- [24].苏南地区下三叠统青龙组灰岩有效裂缝的厘定[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1)
- [25].从中下三叠统膏盐特征看中下扬子早印支运动[J]. 地质科学 2010(03)
- [26].巢湖地区楚歌岭剖面下三叠统和龙山组碳同位素变化特征及其意义[J]. 中国煤炭地质 2013(01)
- [27].贵州关岭下三叠统永宁镇组碳同位素化学地层与海洋氧化事件[J]. 中国地质 2013(05)
- [28].黄龙场地区飞仙关组沉积相及其储层控制作用[J]. 断块油气田 2008(04)
- [29].东昆仑东段下三叠统洪水川组砾岩源区研究:来自砾岩特征及锆石U-Pb年龄的证据[J]. 中国地质 2019(01)
- [30].大兴安岭中段上二叠统-下三叠统接触关系研究——来自碎屑锆石年代学的证据[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