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什拉论文_罗子萱

导读:本文包含了巴什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诗学,莱姆,庄周梦蝶,物质,抽象思维,家宅,货场。

巴什拉论文文献综述

罗子萱[1](2019)在《论巴什拉想象理论的身体性内蕴》一文中研究指出集科学家、文学家、哲学家、诗人于一身的加斯顿·巴什拉(Gaston Bachelard,1884-1962)在二十世纪的西方学术界具有极其特殊与重要的地位,想象理论是其诗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认为,巴什拉的想象理论蕴含丰富的身体性,而这在过往对巴什拉的研究中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巴什拉借助身体性来实现物质与想象的结合,以解决心物二分的困境,这既是他理论演进中的内在要求,也是他对同时代以身体为重要议题的法国现象学思潮的不自觉回应。同时,这种身体性内蕴也赋予了巴什拉的想象理论以独特的维度。因此,本文以巴什拉想象理论中蕴含的身体性为着眼点,对这种身体性内蕴的产生逻辑、具体内涵、表现形式及其贡献与启迪进行挖掘与探究,并从身体美学的立场对其反观,以期推进对巴什拉想象理论的研究。本文从如下六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为绪论,将阐述本研究的缘起、研究现状与意义、思路与方法;第二部分对本文的核心概念想象、物质与身体性进行探源与辨析;第叁部分从巴什拉的思想史入手,考察巴什拉想象理论中身体性内蕴的生发来源,以及身体性这一概念在其想象理论中的合法性;第四部分探究巴什拉想象理论的演变进程,挖掘其中身体性内蕴的产生逻辑,并以此为基础探究其身体性内蕴的具体内容,还原巴什拉想象理论中的身体性逐步从蒙昧走向清晰,最后与整个二十世纪思潮合流的轨迹。第五部分从巴什拉想象理论的身体性内蕴的角度,探究其价值与贡献;第六部分为结语。(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逯风暴[2](2019)在《“村民不脱贫,我就不离开”》一文中研究指出驻村以来,玉素甫·卡德尔通过入户走访,详细记录下村民的愿望和困难诉求,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玉素甫·卡德尔利用各种机会,向村民宣讲种植蔬菜的好处。宣讲起到了效果,村民的心思活络起来。玉素甫·卡德尔依托派出单位的力量,组织村民到铁路货场就业(本文来源于《新疆日报(汉)》期刊2019-04-12)

刘鹏[3](2018)在《法国科学哲学中的划界问题——以巴什拉、康吉莱姆、拉图尔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与英美科学哲学主要将科学划界视为一个逻辑问题进而消解了科学的历史性内涵不同,法国科学哲学家的划界理论带有强烈的历史主义特征。巴什拉基于认识论的断裂,在坚持辉格史观的前提下,将科学的真理性内涵与历史性特征结合起来;康吉莱姆基于对科学概念史的考察,通过科学意识形态概念,弱化了巴什拉在科学与非科学之间的确定性边界;拉图尔则将法国的科学思想史进路改造为了科学实践史,从而在地方性知识的基础之上,将划界问题的讨论范围从认识论扩展到了本体论。巴什拉、康吉莱姆、拉图尔的划界工作充分体现了法国科学哲学的历史认识论和局域认识论传统。(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期刊2018年06期)

张旭[4](2018)在《探析巴什拉现象学诗学视域下“庄周梦蝶”意象的生成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庄周梦蝶"因其朦胧、荒诞、玄妙而又丰盈的意蕴,引发无数文人骚客不断探究的兴味,并逐渐简化成为一个美学意象,在后世诗文中进一步变得迷人而富有深意。但这千古奇梦究竟为何能成为意象,历时数千年却仍然焕发着生机,被世人一再提及。也许加斯东·巴什拉对"梦想"的一些探讨能给予我们一个新的视角来思考蝶梦。(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下)》期刊2018年09期)

张璟慧[5](2018)在《“巴什拉二重性之谜”的背后》一文中研究指出法国思想家加斯东·巴什拉研究生涯的独特之处在于,在科学哲学领域功勋卓着,却华丽转身,投身于对文艺、想象、审美的研究。对所谓"巴什拉二重性之谜"的探讨也正源于此。几乎同时,当时西方哲学界的两大流派均先后走向审美主义。上述现象,一个个案,一个时代走向,在有轻视"感性学"传统的西方思想界不得不令人深思。将巴什拉的个人轨迹与宏观哲学流派的转向结合起来看,也许可以这样的角度切入"巴什拉之谜":此谜看似是在探讨巴什拉思想中科学哲学与文艺诗学之间理论的相容性,实质是在借巴什拉对科学哲学与文艺诗学两个领域的跨越,追问哲学与想象、与诗学、与文艺、与美学等"感性学"的关系。(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席铭状[6](2018)在《加斯东·巴什拉诗学的空间理论解读——以“家宅”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加斯东·巴什拉作为空间诗学思想的代表,动摇了长久以来的时间化文学理论而开启了空间理论研究的新范式。线性时间存在着瞬间断裂的可能性并在空间中得以保存。巴什拉通过对家宅形象的诗学分析,突出内心空间对于人的本真存在及幸福安宁的庇护作用,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精神。同时,内心空间的价值生成也指向了现实的外部空间,空间成为一个整体。这为后来的思想家进行都市性的空间理论探索提供了思路。(本文来源于《绵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邓晔也[7](2017)在《回归孩童的目光——巴什拉的物质想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巴什拉以现象学的方法重新看待世界里的物,借助诗歌的媒介,诗人的眼睛。成年人保持纯净的目光直面物,唯有回到孩童年代,孩童的物质想象总是绝对真实的。(本文来源于《城市地理》期刊2017年14期)

周文婧[8](2016)在《物质与想象—巴什拉的审美救赎》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从物质、想象、存在叁个支点出发,试图挖掘法国哲学家巴什拉物质想象诗学理论中关于人之“诗意存在”的内涵,为现代性的审美救赎提供重要启示。本论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物质、想象及存在的现代性演化;存在与“物质元素想象”之诗学;存在与“现象学想象”①之诗学;巴什拉之审美救赎。第一部分:物质、想象及存在的现代性演化。在这部分主要突出现代性背景下人之存在与物质、与想象之间的矛盾。巴什拉作为一个一直关注人之存在的哲学家,对现代性某些不合理之处如物质过度膨胀,想象被贬幽暗之隅的现象表现出深切的担忧。他认为笛卡尔的理性主义是有缺失的,这种理性主义终会顺其自然的滑向极端理性主义。事实上,这种趋势已经初露端倪。理性主义的极端发展必然导致物质为王,而代表人之精神的想象则被无情驱赶,呈现出不平衡的发展状况。这种状况导致的直接后果便是物质充斥在精神层面,人之精神想象无处立足,进而导致人之精神的虚无,异化。巴什拉物质想象的诗学理论即在这种现代性的矛盾中诞生,旨在修正现代性这种物质与想象的不平衡发展之路,进而缓解现代人之精神想象的荒芜。第二部分:存在与“物质元素想象”之诗学。这一部分探究巴什拉“物质元素想象”部分的诗学理论。巴什拉选取大量文学诗歌中的形象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火、水、气、土四种物质元素的属性划分为不同类型,进而加以研究人之想象。在《火的精神分析》中,巴什拉指出人之想象的价值,想象并不是一无是处,它对于提高人之精神的活力具有物质所达不到的功效;在《水与梦》中,巴什拉着重探讨想象之本质,即想象的物质性的内核。物质与想象并不是毫无关系的,物质规定培育着想象,物质是想象的基础与本质,想象在人的参与下发挥着积极的反作用;在《空气与遐想》中,巴什拉更进一步探讨想象的上升运动。这种运动正如巴什拉所说:“你是一切巅峰的深度!”,通过这种运动,巴什拉告诉我们,想象具有无限创造的能力,超越现实的能力;《土地与意志》旨在研究对物质发挥作用的能动性的想象力。这种想象力需要人对物质的相应的意志与时间,这是巴什拉讨论的重点;在《土地与静息》中,研究土的深层作为容纳表现出来的诗意想象,即土的外部与内部表现出不同的想象,我们的精神想象不能受表面的迷惑,而忽略对物质内在精神的探究。第叁部分:存在与“现象学想象”之诗学。在这部分,重点关注巴什拉现象学转向之后,关于“现象学想象”诗学中人之想象的研究。这是想象“现象学”的研究,是对想象这一精神活动的本体论的研究。巴什拉大致上用了叁部着作来研究本体存在的想象,整体上遵循“想象”之前、“想象”之中、“想象”之后这一逻辑顺序。《空间的诗学》是关于“想象”之前的研究。他用现象学的纯粹意向性向我们表明他“向诗学语言的现实性靠近”的目的。《梦想的诗学》是关于“想象”之中的研究。巴什拉区分夜梦与梦想,集中精力论述后者具有特殊和丰富的可能性。“诗性形象的现象学要求读者积极的参与到正在产生的形象中来,这与现象的被动性,经验性的记述划清了界限,诗是存在的激扬,正处于激扬中的人不违背自己。”①;《烛之火》是“想象”之后的研究。巴什拉给我们讲述一个孤老的遐想者形象,在凝视孤独烛火时,会产生怎样的全新的想象的故事。巴什拉认为:一个富于想象的存在乐于遐想,并且生气勃勃的去遐想。这样的存在掌握着真理,掌握着人类的前途。第四部分:巴什拉之审美救赎。巴什拉物质想象诗学中关于存在方面的内涵表现为:首先,它是为人做出定义的一种哲学。其次,它启迪着对文明的新认识、新思考。这种文明之新思考包括物质与精神的新认识、理性与感性的新认识、物质与想象的新认识。再次,它体现为一种“寻根”意识。另外,从外部来看,巴什拉的理论具有非常广泛的影响和价值。他的物质想象诗学理论紧跟时代步伐,在现代性人之存在、审美救赎方面的论述曾启发了布莱、福柯、阿尔都塞、德勒兹等理论家。(本文来源于《西藏民族大学》期刊2016-05-01)

任悦,卡依木·毛尼亚孜[9](2016)在《为村里打造“去极端化”农民画长廊》一文中研究指出皮山4月6日讯通讯员任悦、卡依木·毛尼亚孜报道:3月13日至4月1日,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住皮山县乔达乡巴什拉克比纳木村工作组,精心策划并积极协调组织一批优秀农民画家,来到村里进行“去极端化”农民画创作绘制工作,打造全疆首个村级“去极端化”农民画长廊。据悉,(本文来源于《新疆日报(汉)》期刊2016-04-07)

孙彦超[10](2016)在《加斯东·巴什拉元素诗学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巴什拉在从事诗学工作之前专注于科学哲学领域,在研究过程中其受到炼金术文化和精神分析理论影响,开始将目光转向诗学领域,并试图以西方传统“四元素论”作为其研究人类遐想法则的中心。从科学哲学到诗学的转变,主要由于巴什拉在清算人类谬误计划的过程中,不仅发现了人类普遍具有的非现实思维,更意识到这种非现实思维对获得知识具有奠基性作用。于是诗学遐想,这凝结了非现实思维的精华的心智活动,对巴什拉来说便具备了人本主义的光彩。在创立元素诗学之初,巴什拉沿用了之前的精神分析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革新。巴什拉将影响西方世界上千年的四元素说进行了提炼,将其在炼金术领域和占星学领域所具备的物质性和心灵性萃取了出来,用于自己对诗学遐想的研究中,并取得了卓然的成效。在此基础上,其提出的“物质想象”范畴成为阐释与说明诗学遐想的核心。巴什拉将诗学遐想以火、水、气、土四种元素划分为四大类,并逐一进行详尽的研究和讨论。四种遐想围绕着自身的物质核心,形成了许多较为固定的心理情结,也充满了有机的、较为灵活的辩证的心理活动,体现出人类遐想活动极其隐蔽、综合与深奥的特征。巴什拉对人类遐想活动的揭示是空前的:这种难以说明并把握的心智活动首次由巴什拉点破,而他对其进行的透彻分析更可说是无出其右。在受到精神分析学派影响的同时,巴什拉也受到现象学思潮的影响。巴什拉现象学的自觉使其诗学理论发展得愈发深刻,遐想活动愈发具备存在论意义;而作为最能体现纯粹遐想的艺术现象——诗的语言——也通过现象学视角,获得了其至高无上的地位。相比于现象学转向时期,巴什拉在元素诗学期体现出更独立的现象学倾向,因此,元素诗学期体现出更可贵的学术研究价值。巴什拉元素诗学期的学术成果,是研究其晚期诗学理论所必需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16-04-01)

巴什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驻村以来,玉素甫·卡德尔通过入户走访,详细记录下村民的愿望和困难诉求,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玉素甫·卡德尔利用各种机会,向村民宣讲种植蔬菜的好处。宣讲起到了效果,村民的心思活络起来。玉素甫·卡德尔依托派出单位的力量,组织村民到铁路货场就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巴什拉论文参考文献

[1].罗子萱.论巴什拉想象理论的身体性内蕴[D].华东师范大学.2019

[2].逯风暴.“村民不脱贫,我就不离开”[N].新疆日报(汉).2019

[3].刘鹏.法国科学哲学中的划界问题——以巴什拉、康吉莱姆、拉图尔为例[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8

[4].张旭.探析巴什拉现象学诗学视域下“庄周梦蝶”意象的生成机制[J].美与时代(下).2018

[5].张璟慧.“巴什拉二重性之谜”的背后[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6].席铭状.加斯东·巴什拉诗学的空间理论解读——以“家宅”为例[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

[7].邓晔也.回归孩童的目光——巴什拉的物质想象[J].城市地理.2017

[8].周文婧.物质与想象—巴什拉的审美救赎[D].西藏民族大学.2016

[9].任悦,卡依木·毛尼亚孜.为村里打造“去极端化”农民画长廊[N].新疆日报(汉).2016

[10].孙彦超.加斯东·巴什拉元素诗学理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

论文知识图

地层含矿点数统计图巴楚-麦盖提地区区块划分及井位图(据...巴什拉克区块500m以上地下水分布...已故着名哲学家传略G·巴什拉尔传略阿克坦区块和巴什拉克区块地区管...精神文明建设200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行政区...

标签:;  ;  ;  ;  ;  ;  ;  

巴什拉论文_罗子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