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观者效应论文_张国权

导读:本文包含了旁观者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旁观者效应,虚拟社区,效应,暴力,共产主义者,知识,网络。

旁观者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张国权[1](2019)在《虚拟社区知识分享旁观者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虚拟社区在现今人们的网络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虚拟社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获得知识、分享知识的主要平台,因此虚拟社区的知识分享尤其是如何促进虚拟社区用户的知识分享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从旁观者效应角度出发,构建虚拟社区中用户进行知识分享的旁观者博弈模型,验证虚拟社区中也存在旁观者效应,且虚拟社区中知识分享的直接收益、间接受益和知识分享的成本都会影响虚拟社区中用户进行知识分享的积极性,并据此为虚拟社区建设提供相应的策略建议。(本文来源于《合作经济与科技》期刊2019年11期)

梁岑[2](2019)在《网络暴力信息的旁观者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优化升级,互联网信息服务资费水平不断降低、速度明显提升、覆盖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这些特点都在传递出互联网普惠化发展的走向和趋势。互联网技术与实际生活场景方方面面实现结合,也使得公众的信息获取、信息沟通再也难以脱离网络。网络暴力频繁的在网络社交媒体中出现,对网民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网民在网络交流过程中,或轻或重的网络暴力行为,不仅对舆论生态、舆论环境造成了滋扰和破坏,甚至将危害蔓延到现实生活场景中,使得网民合理化,甚至现实化网络上的暴力行为,产生巨大消极影响。同一时间,网络暴力相关信息的频繁暴露,也在一些方面产生着重要的积极影响,即对网民的法律法规意识、干预行为等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也变相地塑造者网民的守法意识、规则意识,影响着网民的积极干预意愿。为了缓解网络暴力现象,让网络暴力信息产生更加积极的传播效果,让网络暴力的旁观者能够实现有效的、积极的干预行为,就必须要研究哪些因素影响着网民的积极干预。因此,本研究从传播效果研究视角出发,结合当下以社交媒体为主的网络暴力信息传播现状,以社会心理学旁观者干预理论、旁观者效应等理论和现实暴力旁观者相关的研究成果为理论基础,通过实证研究,探究了网络暴力信息对受众积极干预行为的影响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并基于以上研究成果提出了完善网民网络暴力认知、引导网民积极理性干预网络暴力行为的具体措施。本研究首先从研究问题出发,经过对网络暴力和旁观者效应的相关理论和研究的梳理,明确了网络暴力、网络暴力信息、旁观者等基本概念的界定,阐述了影响网络暴力信息旁观者积极干预的具体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研究假设。而后,本研究通过在线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相关研究数据。之后通过多元回归模型,对相关研究数据进行了分析,检验了研究假设。研究结果表明旁观者的自我效能感、利益感知、对网络暴力的损害后果感知、对干预责任的判断等因素均对旁观者积极干预行为有显着的预测关系,但是风险感知因素不能显着预测旁观者积极干预行为。而研究结果也启示完善网民的网络暴力认知,引导网民积极理性的干预网络暴力可从加强网络暴力相关信息传播的管理、营造积极助人的社会风气、引导网络暴力信息旁观者站在多角度的换位思考、强化网络公民的主体意识等方面入手。(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王洁,马委委,司晨琛,周炳荣,骆丹[3](2019)在《miR-4655-3p在中波紫外线旁观者效应中的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miR-4655-3p在中波紫外线旁观者效应中的作用。方法:使用miR-4655-3p抑制剂(inhibitor)或其对应的阴性对照(negative control,NC)转染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s)后,对不同组HSFs进行UVB(60mJ/cm~2)单次照射,照光后24h取细胞培养上清液与正常HSFs共孵育48h,分别测定细胞增值率、氧化损伤水平及凋亡率。结果:inhibitor转染组细胞中miR-4655-3p相对表达量较NC转染组明显降低(P<0.05);照光后,inhibitor转染组细胞、细胞培养上清液及该上清液孵育的HSFs中miR-4655-3p的相对表达量较NC转染组显着降低(P<0.05);与NC组旁观者细胞相比,Inhibitor组旁观者细胞的增殖率增加,氧化损伤水平及凋亡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4655-3p在中波紫外线旁观者效应中发挥作用,抑制其表达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弱紫外线旁观者效应。(本文来源于《中国美容医学》期刊2019年04期)

龚玉华,徐中叶[4](2019)在《放射诱导旁观者效应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放射诱导的旁观者效应(RIBE)指未被直接辐射的细胞变现出与受照射细胞相类似的应答反应,这一现象的存在已经得到大量实验的证实。然而从发现该现象至今,其精确机制仍然不清楚。研究发现该现象的发生与多种机制相关,包括细胞缝隙连接(GJ)、可溶性因子的分泌、氧代谢等。现对放射诱导旁观者效应的研究方法和可能涉及的机制做一综述。(本文来源于《医疗装备》期刊2019年01期)

九凤[5](2018)在《破解旁观者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点的菜迟迟不上,这种情况在生意比较红火的饭店会经常遇到。催服务员赶紧上菜,服务员的态度很好,说:"好的,很快就上菜。"可是,都喊了五六遍服务员,还是等不来点的菜。有朋友说,最有效的办法是告诉服务员:"如果叁分钟内菜还不上就不要了!"据说上菜的速度立马提升很多。这种"最后通牒"式的催菜看似有用,实际上只是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催菜者本人的焦虑。问题出在服务员与后厨之间的沟通或流程环节上,即便威胁退菜也不太管用。(本文来源于《文苑》期刊2018年08期)

洪静山[6](2018)在《警惕“旁观者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前中国梦强军梦的有力感召下,一大批有理想、有担当的有志青年踊跃参军,为英雄的人民军队注入了新鲜血液。但太阳之下总有阴影,也有个别青年以"人口那么多,不差我一个"为由拒绝服兵役。虽然我国征兵形势总体回暖升温,但在某些地区"当兵冷、征兵难"的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这既有征兵手段创新不够、退伍安置保障乏力等客观原因,也有部分适龄青年国防观念淡化、崇军尚武精神弱化、保家卫国责任虚无化的内在因素。(本文来源于《国防》期刊2018年06期)

樊毓美[7](2018)在《对旁观者效应的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增加,人们的焦虑情绪剧增,社会责任心却在逐日递减。许多观者选择视而不见,见死不救,归根到底是旁观者效应引发的。本文首先对旁观者现象的社会现状进行分析,然后通过各个角度看待旁观者效应,从而找出干预措施。使我国青少年能够正视生命,重拾雷锋的助人为乐精神。(本文来源于《散文百家》期刊2018年03期)

黄凤,丁倩,魏华,洪建中[8](2018)在《帖子主题特征对虚拟社区知识分享行为的影响:旁观者效应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虚拟社区中存在着明显的不平等现象——90%的用户不参与知识分享,这可能与虚拟社区知识分享中的旁观者效应有关。本研究通过3个情境实验探究了虚拟社区知识分享中存在的旁观者效应以及帖子主题特征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虚拟社区知识分享中存在旁观者效应,且帖子主题的紧急程度和具体程度对旁观者效应起调节作用。即旁观者人数较多时,个体的知识分享数量显着少于只有1个或不存在旁观者的情境;而在帖子主题比较具体的情况下,旁观者人数对个体知识分享数量的作用不再显着;在帖子主题比较紧急的情况下,旁观者人数对个体知识分享数量的作用则出现反转。研究结果表明,虚拟社区知识分享中存在旁观者效应,通过操纵帖子主题的紧急性和具体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甚至改变该旁观者效应。(本文来源于《心理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九凤[9](2018)在《破解旁观者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心理学上有一个现象叫"责任分散效应",破解它,需要责任明确到人。现场指定一个责任人,这个办法可以用到很多场合,比如,老人在散步时突然中风摔倒,可以现场指着某一个人说:"那位蓝上衣、戴眼镜的姑娘,麻烦你帮我打个急救电话。"被指定的人不管愿不愿意,通常都会照做。(本文来源于《领导科学》期刊2018年03期)

九凤[10](2017)在《破解旁观者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心理学上有一个现象叫责任分散效应,也叫旁观者效应。这个心理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了解并破解它,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责任明确到人,就是专门应对这种心理现象的。因为不赶紧照做,就可能有无法推脱的责任,不确定的风险就会陡(本文来源于《领导科学》期刊2017年34期)

旁观者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优化升级,互联网信息服务资费水平不断降低、速度明显提升、覆盖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这些特点都在传递出互联网普惠化发展的走向和趋势。互联网技术与实际生活场景方方面面实现结合,也使得公众的信息获取、信息沟通再也难以脱离网络。网络暴力频繁的在网络社交媒体中出现,对网民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网民在网络交流过程中,或轻或重的网络暴力行为,不仅对舆论生态、舆论环境造成了滋扰和破坏,甚至将危害蔓延到现实生活场景中,使得网民合理化,甚至现实化网络上的暴力行为,产生巨大消极影响。同一时间,网络暴力相关信息的频繁暴露,也在一些方面产生着重要的积极影响,即对网民的法律法规意识、干预行为等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也变相地塑造者网民的守法意识、规则意识,影响着网民的积极干预意愿。为了缓解网络暴力现象,让网络暴力信息产生更加积极的传播效果,让网络暴力的旁观者能够实现有效的、积极的干预行为,就必须要研究哪些因素影响着网民的积极干预。因此,本研究从传播效果研究视角出发,结合当下以社交媒体为主的网络暴力信息传播现状,以社会心理学旁观者干预理论、旁观者效应等理论和现实暴力旁观者相关的研究成果为理论基础,通过实证研究,探究了网络暴力信息对受众积极干预行为的影响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并基于以上研究成果提出了完善网民网络暴力认知、引导网民积极理性干预网络暴力行为的具体措施。本研究首先从研究问题出发,经过对网络暴力和旁观者效应的相关理论和研究的梳理,明确了网络暴力、网络暴力信息、旁观者等基本概念的界定,阐述了影响网络暴力信息旁观者积极干预的具体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研究假设。而后,本研究通过在线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相关研究数据。之后通过多元回归模型,对相关研究数据进行了分析,检验了研究假设。研究结果表明旁观者的自我效能感、利益感知、对网络暴力的损害后果感知、对干预责任的判断等因素均对旁观者积极干预行为有显着的预测关系,但是风险感知因素不能显着预测旁观者积极干预行为。而研究结果也启示完善网民的网络暴力认知,引导网民积极理性的干预网络暴力可从加强网络暴力相关信息传播的管理、营造积极助人的社会风气、引导网络暴力信息旁观者站在多角度的换位思考、强化网络公民的主体意识等方面入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旁观者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张国权.虚拟社区知识分享旁观者效应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

[2].梁岑.网络暴力信息的旁观者效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

[3].王洁,马委委,司晨琛,周炳荣,骆丹.miR-4655-3p在中波紫外线旁观者效应中的作用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9

[4].龚玉华,徐中叶.放射诱导旁观者效应的研究进展[J].医疗装备.2019

[5].九凤.破解旁观者效应[J].文苑.2018

[6].洪静山.警惕“旁观者效应”[J].国防.2018

[7].樊毓美.对旁观者效应的探析[J].散文百家.2018

[8].黄凤,丁倩,魏华,洪建中.帖子主题特征对虚拟社区知识分享行为的影响:旁观者效应的视角[J].心理学报.2018

[9].九凤.破解旁观者效应[J].领导科学.2018

[10].九凤.破解旁观者效应[J].领导科学.2017

论文知识图

单细胞FRET监测HSV-tk/GCV系统的“~#...HSV-tk/GCV系统对Huh-7的旁观者效TMZ对HSV1-tk/GCV系统旁观者效应不同比例HepGZ汀K所致旁观者效应旁观者效应一8旁观者效应杀伤效果

标签:;  ;  ;  ;  ;  ;  ;  

旁观者效应论文_张国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