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动力学,药效,黄疸,烧伤,西林,芬太尼,白蛋白。
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论文文献综述
王思箭,单翠红,肖彤,项允成,庄雪梅[1](2019)在《1例颅内感染患者的抗感染用药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分析与药学监护》一文中研究指出临床药师通过参与1例颅内感染患者的用药分析和用药监护,根据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K/PD)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时调整抗菌药物方案,在抗菌药物应用中同时考虑与抗癫痫药物的相互作用,可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合理用药指导。(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经济学》期刊2019年02期)
汤龙信,丁璐,张在旺[2](2018)在《右美托咪定的药效动力学、药代动力学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右美托咪定对α_2-肾上腺素能受体具有较高的选择性,使其具有明显的抗焦虑、镇静和镇痛作用。自1999年右美托咪定在美国注册,只被批准静脉注射(IV)给予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成人患者24h的镇静。2008年美国又增加了一项适应证,允许在手术和其他手术之前和(或)期间使用右美托咪定来镇静非插管患者。2011年右美托咪定已被欧盟批准用于ICU成人患者的镇静。从全球化角(本文来源于《临床误诊误治》期刊2018年11期)
吴永磊,王丹,张睢扬,王英,孙芹[3](2017)在《比较美罗培南传统延长和优化延长输注在脓毒症大鼠不同组织中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微透析技术研究美罗培南不同输注方式在脓毒症大鼠不同组织药代动力学状况;用蒙特卡洛模拟美罗培南在脓毒症大鼠体内两种输注方式下的药效动力学,比较两者差异。方法: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传统延长及优化延长2组(n=6)用于药代动力学实验。微透析探针植入大鼠颈静脉、股二头肌、皮下脂肪及肺。基于非房室模型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通过蒙特卡洛模拟比较两种输注方式药效动力学差异。结果:两种输注方式下AUC组织(0-6 h)/AUC血浆(0-6 h)均小于1;传统延长和优化延长输注组间比较显示,Tmax在血液、肺组织、骨骼肌及皮下脂肪组织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不同最小抑菌浓度(MIC)值时,优化延长输注方式游离美罗培南的在不同组织中的40%f T>MIC的目标获得概率(PTA)优于传统延长输注方式。结论:根据血浆药物浓度可能会高估了抗生素的活性导致高估了其临床疗效,以组织液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指导美罗培南用药较根据血浆中的药代动力学更为合理。实验PK/PD结果提示,美罗培南的优化延长输注的给药方案较传统延长输注的给药方案可能更为合理。(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期刊2017年07期)
杨露艳[4](2017)在《不同烧伤程度患者靶控输注丙泊酚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结合脑电双频指数研究不同烧伤程度患者靶控输注丙泊酚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8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烧伤科择期手术患者60例,ASAII~III级,A组为瘢痕患者20例,行瘢痕切除修复植皮术,其余40例按烧伤面积及程度分为中(B)、重度(C) 2组,每组20例。入室后局麻下行桡动脉穿刺置管术,为监测和采集标本做准备。60例患者均予TCI丙泊酚3.5ug·mL-1开始诱导,待患者意识消失后予芬太尼3ug/kg,罗库溴铵0.9mg·kg-1快速静脉注射,2min后气管插管。插管后接呼吸机行机械通气。确认气管导管在位后即行TCI瑞芬太尼初始靶浓度4ng·mL-1,维持BIS值在40~60之间,不用吸入麻醉药。采集在麻醉诱导前(T0) , TCI开始后1(Tt1)、2(Tt2)、5(Tts)、10(Tt10)、15(Tt15)、20(Tt20)、30(Tt30)、40(Tt40)、50(Tt50)、60(Tt60)、90(Tt90)min,及停药时(T)和停药后 1(T1)、3(T3)、5(T5)、8(T8)、10(T10)、20(T20)、30(T30)min各时间点的动脉血,记录各时间点的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脑电双频谱指数(BIS)、体温(T),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HPLC-FLD)测定丙泊酚血浆药物浓度(Cm),应用DAS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快速分布半衰期(T1/2pi)、缓慢分布半衰期(T1/2。)、消除半衰期(T1/2β)、中央室分布容积(V1)、浅外周室分布容积(V2)、深外周室分布容积(V3)、房室间分布速率常数(K12、K21、K13、K31、K10)、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和清除率(CL)。[结果]1、一般情况叁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麻醉维持时间、丙泊酚用量、出血量、输液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罗库溴铵用量C组明显高于A、B组(P<0.05),A、B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前、术中、术后血浆白蛋白C组明显低于A、B组(P<0.05) , A、B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2、生命体征在T0、 Tt1、Tt2、Tt5、Tt10、Tt15、Tt20、Tt30、Tt40、Tt50、Tt60、Tt90、T、 T1、T3、T5、T8、T10、T20、T30以上时间点的CO、SV均为C组明显高于A、B组(P<0.05);在 Tt15、Tt20 Tt30 Tt40、Tt50、Tt60、Tt9, T、T1以上时间点的 MAP 均为 C 组明显高于 A、B 组(P<0.05);在 Tt5、Tt15、Tt20、Tt30、Tt40、Tt50、Tt60、Tt90、T以上时间点的HR均为C组明显高于A、B组(P<0.05);在T1、T3时间点的BIS均为C组明显高于A、B组(P<0.05) ; A、B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3、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丙泊酚血浆药物浓度空白血浆中内源性物质对测定没有干扰,且丙泊酚和内标分离效果良好,保留时间分别为8.0min和4.5min。用丙泊酚和内标的峰面积之比为Y轴,丙泊酚的血浆浓度为X轴建立标准曲线,进行加权(1/x2)回归得到回归方程为Y=0.000319X-0.008889 (r=0.999)。丙泊酚在 318.91~20410.00 ng·mL-1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回收率在97%以上,日间、日内精密度均小于10%。4、丙泊酚的血浆药物浓度叁组患者Cm达稳态均为2min左右,Cm值在Tt2、Tt5、Tt10、Tt15、Tt20、Tt30、Tt40、TtT0、Tt60以上时间点均为C组明显低于A、B组(P<0.05) ; A、B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5、药代动力学参数C组的V1、V2、V3、CL、K10均高于A、B组(P<0.05) ; A、B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 ; A、B、C组的其余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重度烧伤患者的分布容积、清除率明显增加,使丙泊酚的药理效应减弱,为达到相同药理效应可适当增加药物剂量或调高靶控浓度,中度烧伤患者和非烧伤患者差异不大。2、BIS用于不同烧伤面积患者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的靶控输注静脉麻醉,可达到个体化给药,提高麻醉安全的目的。(本文来源于《昆明医科大学》期刊2017-05-01)
陈甜子[5](2017)在《瑞芬太尼在烧伤病人体内的药效动力学和药代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在不同程度烧伤病人体内的血药浓度,探讨瑞芬太尼在烧伤病人体内药代动力学,指导临床药物用量。[方法]选择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6年3月至2016年10月于烧伤科行择期手术病人45例,ASAⅠ~Ⅱ级,分为轻度烧伤组(A组)、中度烧伤组(B组)、重度烧伤组(C组)各15例,入室后行动脉穿刺置管术,为持续监测血流动力学和采集标本做准备。以芬太尼3ug/kg,依托咪酯0.4mg/kg,罗库溴铵0.9mg/kg静脉诱导,插管后行机械通气,设定潮气量为8-10ml/Kg,呼吸频率为12次/分,维持Sp02 98%-100%、PetC02 35-45mmHg;麻醉维持:七氟醚复合右美托咪定(0.4ug/kg.h)及TCI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A组:2.0ng/ml,B组:4.0ng/ml,C组:6.0ng/ml)。分别于不同时间点:基础(麻醉前)、TCI开始后 1、3、5、10、15、20、30、40、50、60、90 分钟(分别用 TCI1、TCI3、TCI5、TCI10、TCI15、TCI20、TCI30、TCI40、TCI50、TCI60、TCI90 表示),及停止TCI时和停药后1、3、5、8、10、20分钟(分别用停时、停1、停3、停5、停8、停10、停20表示)监测病人ABP、Sp02、HR、BIS、T及CO、SV等,并采集相应时间点血样做血药浓度测定,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1.A组SBP、DBP、MAP值与基础相差的百分比在TCI开始后5、10、15、20、30、40、50、60、90分钟时间点与阈值20%无显着差异(p>0.05),在TCI1、TCI3与阈值20%有差异,但小于20%; A组HR值与基础相差的百分比在所有时间点与阈值20%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2.B组SBP、DBP、MAP值与基础相差的百分比在TCI开始后1、5、10、15、20、30、40、50、60、90分钟时间点与阈值20%无显着差异(p>0.05),在TCI3与阈值20%有差异,但小于20%; B组HR值与基础相差的百分比在TCI3与阈值20%无显着差异(p>0.05),在其余时间点与阈值20%有差异,但小于20%。3. C组SBP、MAP值与基础相差的百分比在TCI开始后10、15、20、30、40、50、60、90分钟时间点与阈值20%无显着差异(p>0.05),在TCI1、TCI3、TCI5与阈值20%有差异,但小于20%;C组DBP值与基础相差的百分比在TCI开始后1、5、10、15、20、30、40、50、60、90分钟时间点与阈值20%无显着差异(p>0.05),在TCI3与阈值20%有差异,但小于20%; C组HR值与基础时相差的百分比与阈值20%在各时间点有差异,但均小于20%。4.A组与B组的CO值在基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B组高于A组;A组与C组的CO值在基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C组高于A组;A组与C组的SV值在基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C组高于A组;5.采用非房室模型分析方法计算出的轻度烧伤病人体内瑞芬太尼的t1/2和CL分别为8.888min、31.676ml/kg.min,中度烧伤病人体内瑞芬太尼的t1/2和CL分别为7.845min、22.249ml/kg.min,重度烧伤病人体内瑞芬太尼的t1/2和CL分别为9.426min、29.255ml/kg.min。[结论]1.烧伤病人在切痂植皮术中的麻醉维持使用右美托咪定0.4ug/kg.h和七氟醚0.6-1.0MAC时,轻、中、重度的烧伤病人复合使用瑞芬太尼TCI效应室浓度分别为2ng/ml、4ng/ml、6ng/ml的方案可保证适宜麻醉深度(BIS40-60),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提高麻醉质量与安全;2.烧伤病人切痂植皮术中瑞芬太尼的t1/2延长,CL降低,临床工作中应注意用药剂量。(本文来源于《昆明医科大学》期刊2017-05-01)
张宏亮,黄振光,丘岳,李萌,刘滔滔[6](2017)在《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模型结合蒙特卡罗模拟优化儿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万古霉素给药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优化儿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万古霉素的经验给药方案。方法根据万古霉素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K/PD)模型,对不同剂量的万古霉素的给药方案进行蒙特卡罗模拟模拟,从而得出最佳的给药方案。结果随着万古霉素的日剂量增加,预期AUC_(0-24)/MIC>400的百分比亦相应增加。当MIC为0.5 mg·L~(-1)时,万古霉素的剂量为35 mg·kg~(-1)·d~(-1),AUC_(0-24)/MIC>400的比例即可达99.41%。当MIC为1 mg·L~(-1)时,剂量增加至65 mg·kg~(-1)·d~(-1)时,AUC_(0-24)/MIC>400才能达到97.55%。当MIC为2 mg·L~(-1)及以上时,没有剂量能达到AUC_(0-24)/MIC>400的要求。结论儿童MRSA感染时,当MIC为0.5 mg·L~(-1)时,万古霉素的经验治疗剂量应大于35 mg·kg~(-1)·d~(-1);当MIC为1.0mg·L~(-1)时,推荐剂量应大于65 mg·kg~(-1)·d~(-1)。(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学杂志》期刊2017年03期)
刘志林,陈晓容,彭丽雅[7](2016)在《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结合模型对急慢性镇痛药物的评估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药代动力学(PK)和药效动力学(PD)结合模型是药物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PK/PD模型可以评价药物安全性、耐受性及有效性,确定用药的最佳剂量以及改善用药设计。本文着重就PK/PD模型在评估急慢性疼痛药物疗效及其产生的副作用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6年06期)
宋金超[8](2016)在《梗阻性黄疸对依托咪酯药效动力学和药代动力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部分梗阻性黄疸对依托咪酯的药效动力学的影响背景:梗阻性黄疸患者对吸入麻醉药的敏感性增加。在啮齿动物的大脑,胆红素能增强GABA/甘氨酸突触传递。依托咪酯是一种通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γ-氨基丁酸受体诱导镇静催眠药,为非巴比妥酸盐。我们的假设,梗阻性黄疸对依托咪酯药效动力学有影响,阻黄患者对依托咪酯的敏感性会增加。方法:采用滴定法比较,梗阻性黄疸患者与非梗阻性黄疸患者从清醒滴定至相同水平的麻醉深度(即脑电双频指数BIS=50的镇静水平),所用的依托咪酯的需求量。两组依托咪酯输注速度为30 ug/kg/min,直到达到BIS=50滴定终点。结果:所有受试者在研究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稳定。依托咪酯的需求量在梗阻性黄疸组明显低于对照组(150±46 ug/kg与206±74 ug/kg,P=0.007)。依托咪酯的需求量平均减少为56 ug/kg(95%置信区间:16-96 ug/kg)。此外,依托咪酯的需求量与血清总胆红素存在一个显着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为-0.545,r值的95%置信区间为(-0.791至-0.148)。结论:达到BIS=50的镇静水平,与非阻黄患者相比,依托咪酯在梗阻性黄疸患者中需求量显着减少。第二部分梗阻性黄疸对依托咪酯的药代动力学的影响背景:依托咪酯在肝脏和血浆内可被酯酶迅速水解而失去活性。其肝脏清除率很高,达18-25ml/(kg.min),肝脏摄取率为0.5-0.9。又有报道称依托咪酯的药代动力学在肝硬化患者中有显着的改变。本研究主要目的是确定梗阻性黄疸对依托咪酯的药代动力学的影响。研究方法:选择择期胆道手术病人30例,根据总胆红素分为2组:对照组:胆道结石等普通胆道手术,(TBL<17.1μmol/L);梗阻性黄疸组:壶腹周围恶性肿瘤、肝门部胆管癌等梗阻性黄疸患者。麻醉诱导过程:单次静脉推注依托咪酯0.333mg/kg,20秒左右推完。于推注完毕即刻(血药浓度的高峰值),推注完毕后第1、2、3、4、5、10、15、20、30、60、90、120、150、180、240、300分钟桡动脉取血2ml,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依托咪酯的血药浓度。采用NONMEM软件建立依托咪酯群体药代学模型,分析总胆红素、转氨酶、肌酐、尿素氮、碱性磷酸酶等协变量的影响。参数个体间变异性和残差变异性分别采用指数模型和相加误差模型描述,模型改善的统计学标准依据目标函数判断。结果:依托咪酯药代学适合用叁室模型描述,胆红素不是系统清除率CL的影响因素。依托咪酯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参数:V1=1.42L,V2=5.52L,V3=63.9L,清除率Cl1=1.30L/min,Cl2=1.21L/min,Cl3=0.584L/min.结论:依托眯酯药代学适合用叁室模型描述,梗阻性黄疸并不影响系统清除率。第叁部分ERCP中使用依托咪酯/丙泊酚镇静的血流动力学的比较背景:丙泊酚镇静可能会导致低血压和呼吸抑制;而依托咪酯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小,其导致的低血压风险低,被认为是一种用于循环系统存在不稳定潜在因素的患者相对安全的麻醉镇静药。我们假设,在ERCP期间,与丙泊酚相比,使用依托咪酯麻醉会导致更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反应。主要观察指标是在ERCP期间使用依托咪酯或丙泊酚镇静下,血压和心率的变化。次要观察指标是使用这两种麻醉药行ERCP术后的远期总生存期。方法:将80例接受ERCP的患者随机分配到依托咪酯组或丙泊酚组。在ERCP期间,依托咪酯组患者接受依托咪酯进行麻醉诱导和维持,丙泊酚组患者使用丙泊酚实施麻醉诱导和维持。监测和记录血流动力学参数(血压和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记录ERCP期间相关的时间指标,评价ERCP操作者和患者的满意度等。结果:MBP相对于基础值的平均百分比变化在依托咪酯组和丙泊酚组分别是-8.4±7.8和-14.4±9.4,P=0.002,心率相对于基础值的平均百分比变化在依托咪酯组和丙泊酚组分别为1.8±16.6和2.4±16.3,P=0.874。依托咪酯组MBP值下降显着少于丙泊酚组。依托咪酯组诱导时间较丙泊酚组的长,但ERCP持续时间和恢复时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的满意度和内镜操作者的满意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的生存率没有显着差异。结论:与丙泊酚相比,ERCP期间使用依托咪酯麻醉镇静导致更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反应。而且ERCP术后的远期生存率没有差异。(本文来源于《第二军医大学》期刊2016-05-01)
唐建国,李虎,杨春辉[9](2016)在《脓毒症对抗生素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脓毒症是感染引起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是外科手术尤其是腹部手术后较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具有较高的病死率。早期、恰当的抗生素治疗是降低脓毒症病死率的主要措施,但由于脓毒症病人常伴有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体液重新分配和低蛋白血症等,使抗生素药代动力学(PK)参数(如表观分布容积和药物清除率)发生变化,常规剂量的抗生素难以达到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PK/PD)目标值,导致临床治疗失败。因此,根据脓毒症状态下抗生素PK/PD特点适当调整抗生素剂量或改善药物输注方式,优化抗生素使用,以达到有效的PK/PD目标值,对降低脓毒症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外科杂志》期刊2016年02期)
夏姗,赵洪亮,薛冲,吴晓杰,李月[10](2015)在《可解离的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与人血清白蛋白融合蛋白的构建表达及其初步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4种在体内以不同速率解离的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与人血清白蛋白融合蛋白,探索各种融合蛋白的疗效与其解离速率之间的关系,获得在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之间保持平衡的最佳融合蛋白。方法通过重迭延伸PCR扩增出具有不同多肽接头的融合蛋白基因,将其克隆到p PIC9载体,电击转化毕赤酵母GS115,经甲醇诱导,分泌表达各种融合蛋白,将各种融合蛋白分离纯化后进行初步药代学和药效学研究。结果融合蛋白与弗林蛋白酶作用后,不可解离的Gly2-GLP-1-GGGGG-HSA融合蛋白未发生解离,而可解离的融合蛋白Gly2-GLP-1-VTR-HSA为慢解离,Gly2-GLP-1-SARSVRA-HSA为中等解离,Gly2-GLP-1-GRSRVTRSV-HSA为快解离。体外生物学活性表明,各种融合蛋白均具有促进MIN6细胞胰岛素分泌的功能。体内药代学检测结果表明,各种融合蛋白在体内的半衰期大小依次为Gly2-GLP-1-GGGGG-HSA、Gly2-GLP-1-VTR-HSA、Gly2-GLP-1-SARSVRA-HSA、Gly2-GLP-1-GRSRVTRSV-HSA。体内药效学检测结果表明,各种融合蛋白均表现出降糖活性,且其活性高低依次为Gly2-GLP-1-VTR-HSA、Gly2-GLP-1-SARSVRA-HSA、Gly2-GLP-1-GRSRVTRSV-HSA、Gly2-GLP-1-GGGGG-HSA。结论引入蛋白酶切割位点后,GLP-1可在体内从融合蛋白中解离,使其恢复生物学活性。只有控制融合蛋白在体内适当的解离速率才能达到最佳疗效,从而在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性质之间达到平衡。(本文来源于《军事医学》期刊2015年08期)
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右美托咪定对α_2-肾上腺素能受体具有较高的选择性,使其具有明显的抗焦虑、镇静和镇痛作用。自1999年右美托咪定在美国注册,只被批准静脉注射(IV)给予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成人患者24h的镇静。2008年美国又增加了一项适应证,允许在手术和其他手术之前和(或)期间使用右美托咪定来镇静非插管患者。2011年右美托咪定已被欧盟批准用于ICU成人患者的镇静。从全球化角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论文参考文献
[1].王思箭,单翠红,肖彤,项允成,庄雪梅.1例颅内感染患者的抗感染用药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分析与药学监护[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9
[2].汤龙信,丁璐,张在旺.右美托咪定的药效动力学、药代动力学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临床误诊误治.2018
[3].吴永磊,王丹,张睢扬,王英,孙芹.比较美罗培南传统延长和优化延长输注在脓毒症大鼠不同组织中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7
[4].杨露艳.不同烧伤程度患者靶控输注丙泊酚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7
[5].陈甜子.瑞芬太尼在烧伤病人体内的药效动力学和药代动力学[D].昆明医科大学.2017
[6].张宏亮,黄振光,丘岳,李萌,刘滔滔.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模型结合蒙特卡罗模拟优化儿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万古霉素给药方案[J].中国药学杂志.2017
[7].刘志林,陈晓容,彭丽雅.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结合模型对急慢性镇痛药物的评估作用[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
[8].宋金超.梗阻性黄疸对依托咪酯药效动力学和药代动力学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16
[9].唐建国,李虎,杨春辉.脓毒症对抗生素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影响[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6
[10].夏姗,赵洪亮,薛冲,吴晓杰,李月.可解离的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与人血清白蛋白融合蛋白的构建表达及其初步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评价[J].军事医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