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企业诚信体系的建设依赖顶层制度的完善,更需要企业参与者由内而外的诚信思想的建立。基于此,提出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的思路,企业诚信的建立,应该弘扬儒家文化中的诚信文化,塑造企业经营者诚信品格,同时还要发挥社会的监督作用。
关键词:儒家文化;企业;诚信建设
0引言
企业诚信建设不仅事关企业的长期发展、关乎我国经济市场发展,更对我国整个社会的信用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信用建设问题,出台了系列政策法规、建设了“信用中国”网站,在加强顶层制度建设的同时积极寻求落地措施,为我国信用建设的发展指明方向。但与之相反的是,一些企业为了一己私利,罔顾国家法规政策,视消费者生命安全于不顾,财务造假、逃脱欠款、制假售假等现象屡屡存在,极大地扰乱了我国市场经济的运行。企业失信现象的频发也说明信用制度的建设也许无法从根源上解决企业失信行为,因此,本文试图从诚信精神和诚信文化方面,研究诚信文化与企业诚信的关系,借鉴儒家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企业诚信水平,进而提出企业诚信建设的策略。
1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儒家文化与企业诚信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结构的扭转效应主要从2个方面加以限制:(1)限制结构的平面布置的不规则性,避免产生过大的偏心而导致结构产生较大的扭转效应;(2)限制结构的抗扭刚度不能太弱,关键是限制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 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1之比,因为当两者接近时,由于振动耦联的影响,结构的扭转效应明显增大[4]。
1.1儒家文化对企业诚信建设的作用
部分学者认为儒家文化在企业诚信建设中具有积极影响。李函章(2018)认为诚信在个人发展、与人相处、创建事业以及治国理政问题上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理念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价值。郭璐恒(2017)提出应该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积极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积极部分,提高整个社会的诚信水平,促进传统儒家诚信思想的现代化转型。Bruce W.Stening(2016)发现传统儒家思想对当代商业伦理道德具有净化作用。蔺雁(2007)以晋商为例,分析晋商信用体系的形成,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现代企业应该继承晋商确立的诚信文化,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信用制度建设中的作用。也有学者认为儒家文化在企业诚信建设中具有消极影响。赵美岚(2012)研究表明儒家文化的诚信思想在现代企业社会表现为适应和背离的二重性特点。强调契约和制度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突出地位。
1.2企业诚信建设评价体系研究
国内外在企业诚信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上,主要从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个人因素、组织因素、企业内部因素和企业外部因素等方面选取相应指标。研究的趋势,逐渐由财务指标向非财务指标,组织因素向个人因素倾斜。Beaver(1966)构建企业信用评价的单变量模型。Altman(1968)选取五项财务指标建立信用风险预测的第一个定量模型。吕秀梅(2019)选取15个二级指标通过专家评分方法建立灰色关联模型,对大数据金融下的中小企业信用状况进行评价。姚静(2016)建立包括企业景气度和征信数据指标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管晓永(2011)研究了个人品质与企业信用水平的关系,揭示了企业家人格品质在企业信用评价中的地位。
1.3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的对策研究
诚信思想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内容,儒家文化中的诚信思想维度多元。
TOT模式是指:政府将已投入使用的基础设施项目的运营管理和维护权移交给私营企业,并在特许经营期内从私营企业获取利润用于建设新的基础设施项目;特许经营期满后,私营企业无偿将设施的经营权交还给政府。TOT模式由于不涉及建造环节故前期工作量较少,运作程序亦相对简化,而且该模式仅转让线路的经营权,没有涉及产权、股权的变更,可有效减少政府和民间资本合作纠纷,也保证了政府对铁路这一特殊基础设施的所有权,项目风险相对较低,相应投资收益也较低,且国有资产的评估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因此该模式通常应用于经营性非新建项目。
2企业诚信的内涵
其次,在经商层面提出诚信是企业发展的基石。诚信经营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孔子有言“诚者商之道也”,更有“诚招天下客,誉从信中来”的名言。儒家文化强调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要讲究诚信,不弄虚作假,培养企业信誉,那么自然会有所获益。
综上所述,已有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传统文化对企业诚信的影响、企业诚信评价体系建设和信用建设对策方面。但是,这些观点主要是从制度和技术等层面探讨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忽视了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中最根本的因素,人的意愿,只有养成优秀的诚信品格,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制度和技术等作用。当前关于诚信文化与企业诚信的文献更多的强调诚信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的意义,主要停在观念层面。基于此,本课题从儒家诚信文化视角出发,辩证分析“诚”与“信”的关系,倡导对企业参与者诚信品质的培养,逐渐形成诚信文化氛围,从道德伦理层面把握企业守信用的真谛。
企业诚信的内涵丰富,表现形式多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企业对其职工要讲诚信。企业要按时向员工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告知员工企业真实的生产经营状况,及时发放工资等。其次,企业对其客户要讲诚信。主要体现在不发放虚假广告、提供安全有质量保证的产品。再次,企业对供应商要讲诚信。主要体现在要严格履行合同,及时支付货款。最后,企业对银行和税务等机构要讲诚信。企业要客观反映可能面临的经营风险、按时还款,积极履行纳税义务。
3儒家文化中的诚信思想及运用
3.1儒家文化中的诚信思想
宋玉霞(2019)提出要从树立能源企业信用理念、确立信用治理机制和创新监管方式等方面加强我国能源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贾宁(2018)提出政府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扶持作用,政府要明确在中小企业信用建设中的地位,树立良好的信用模范,做企业信用建设的引领者。贾男(2017)基于大数据提出应在跨部门数据集成、厚数据抽样调查和网络数据采集三方面获取信用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数据挖掘与信用模型研发,进而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纪保义(2016)认为大数据环境下,要建立以企业信用基本法为基础的企业信用监管法律体系,完善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制度。
随着旅游业在全球范围内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旅游的文化本质认识越来越深刻,尽管对于旅游文化定义众说纷纭,但是对于“文化是旅游的本质”这一命题国内外学者的认识是相当一致的。
最后,在治国层面提出诚信是治国之道。国家的治理、社会的和谐稳定也离不开诚信。“民无信不立”如果君主对人民不讲诚信,那么将会失去人民的信赖。“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如果君主讲诚信,那么人民也都会讲诚信。儒家文化启示我们政府要在诚信建设中发挥带头模范作用,那么企业和个人都会逐渐讲诚信。
“诚”字最早出现在《尚书》中,但它作为实词使用是从《左传》开始的。“诚”字有诚实、诚恳和真诚之意,主要指人的内在,在对人对事上需要有一颗真诚之心。“信”有信用、信任和信誉之意,主要体现在对外表现上,要遵守约定、按规章制度办事。企业诚信可以理解为企业在市场经济活动中,要自觉约束自身行为,规范经营,重守承诺。
(三)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速率已经出现了一定的下滑,且随着人民币贬值、国内经济转型等客观压力。经济发展中的不稳定因素得到进一步凸显。而形成有效的国际财经合作体系则是共同抵抗风险的有效路径。通过建立稳步的国际财经合作体系扩大有效的基本盘,综合提升各个地区的经济稳定程度是保障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
首先,在为人层面提出诚信是立身之本。儒家文化一直强调诚信是个人为人处事的基本准绳,这既是一种美德也是为人之道。孔子有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孟子云“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可见,诚信应该是对人最基本的要求,与人交往中,以诚相待才能换取对方的真诚。儒家文化将“诚”视作人的本身,如果连“诚”都做不到,那就不能视作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3.2儒家诚信思想的运用成效
儒家的诚信思想在商业上的运用最为重要的体现是形成一批有诚信品格的儒商。他们秉持“有朋友交,言而有信”“以义取利”的信念,实现了诚信与经商的完美结合,铸就了儒商品格。子贡是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儒商之一,其经营的成功之道在于对诚信的高度重视。子贡牢记“民无信不立”的理念,始终诚信经营,最终获得了商业上的极大成就。历史上向子贡一样,宣扬儒家诚信思想的商人不胜枚举,正是他们真诚不欺、以信服人的行事作风,在商圈形成一股清流,形成一批批受人民喜爱的徽商、晋商,也为人民自身形成榜样,形成人人讲诚信的良好氛围。
3.强化低保资金管理,有效防范资金流失。低保资金要按规定程序运行;坚持“三公开”“两公示”制度,接受群众监督;低保资金专户存储、专户管理,民政部门提出低保资金申请,财政部门审核拨入低保资金专户,民政部门从专户中将低保资金按核定的名单与额度拨入低保对象银行账户。
4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的策略
4.1培植诚信品格,形成诚信文化
构建企业诚信体系最重要的是形成诚信文化,具备由内而外的讲诚信的品格。诚信文化的培育需要管理层树立诚信榜样,也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一方面,企业高管人员要以身作则,言而有信。高管的思想信念作为企业行为的指向标,潜移默化的影响员工。信守承诺的高管管理的企业必定讲信用,在此文化氛围下,其员工也会逐渐养成守诚信的良好品格。另一方面,注重教育引导,提高员工的诚信素养。员工是企业的主体,是企业诚信文化的重要执行者,企业可以通过制度建设和文化讲座等形式,构建提升员工诚信素养的硬约束和软约束。
4.2健全征信体制,共享信用资源
征信机制在金融和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广泛使用,使融资难、逃霸票等问题得到较好解决。企业要借鉴成功案例,搭建企业内部的征信机制,建立员工诚信档案,逐步实现信用资源共享。基于个人征信机制的构建,可以全面反映员工工作中的诚信情况,一旦员工做出违背诚信的行为,不仅会受到本企业的惩戒,还会记入个人诚信档案,诚信档案的共享,将会使员工在求职、贷款和购票等事项上遇阻,失信成本大大增加。
4.3完善监管机制,加大惩罚力度
企业诚信机制的形成,依赖于全体员工诚信品格的养成,也需要来自企业外部各机构的监督。有效的监督不仅可以预防各种失信行为的发生而且可以使失信的企业受到应有的惩罚,起到警示的作用。首先,各级行政机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市场监管机制,严把市场准入关,严惩失信企业。其次,各行业协会要明确行业标准,肃清行业制假售假等严重扰乱行业信用的行为。最后,发挥群众和媒体的监督作用。打通与群众的沟通渠道,加强对失信行为的曝光,形成社会压力,制约企业行为。
参考文献
[1] 宋玉霞,郑翔.能源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困境及破解路径[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04):7-12.
[2] 吕秀梅.大数据金融下的中小微企业信用评估[J].财会月刊,2019,(13):22-27.
[3] 刘建明.诚信品质视角下的中国企业信用建设研究[D].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8.
[4] 李函章.中国传统诚信观的现代价值[J].人民论坛,2018,(1):72-73.
[5] 郭璐恒,樊勇.浅析儒家诚信思想及其现代转型[J].文化学刊,2017,(8):180-182.
[6] 蔺雁.论儒家伦理文化在企业信用体系构建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晋商为例[J].生产力研究,2007,(15):75-76+102.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34.015
作者简介:李红(1990-),女,硕士,山东女子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财务与会计、企业管理。
标签:诚信论文; 企业论文; 儒家论文; 信用论文; 企业信用论文; 哲学论文; 宗教论文; 中国哲学论文; 先秦哲学论文; 《现代商贸工业》2019年第34期论文; 山东女子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