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茎枯病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芦笋茎枯病,酶活测定,侵染
茎枯病菌论文文献综述
杨迎青,兰波,孙强,陈洪凡,黄建华[1](2019)在《芦笋茎枯病菌的侵染过程及其细胞壁降解酶的活性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 Linn.)又称石刁柏,属百合科天门冬属植物,是世界十大名菜之一,在国际市场上被称为"蔬菜之王"。芦笋营养价值高,能润肺、镇咳、祛痰,且具有抑制肿瘤生长等功能,深受人们的喜爱。近年来,随着芦笋栽培面积的扩大,病害的发生也逐年加重,尤其是茎枯病的发生和为害已严重影响了芦笋的产量与质量。由天门冬拟茎点霉[Phomopsis asparagi(Sacc.) Bubak]引起的芦笋茎枯病,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毁灭性病害。在中国、日本、泰国、印度尼西亚等亚洲芦笋种植国家发生比较严重,尤以中国发病最为严重。由于茎枯病的发生需要湿热气候条件,欧美芦笋主产区均为冷凉气候,因此在欧美国家基本不发生茎枯病,相应的研究报道也较少。我国芦笋生产省份均发生普遍,且南方重于北方。轻者生长发育不良,降低产量与品质;重者病株提前枯死,全田毁灭。细胞壁降解酶是植物病原真菌的一个重要致病因子,但目前尚未有芦笋茎枯病菌细胞壁降解方面的相关报道。为明确芦笋茎枯病菌的侵染及细胞壁降解酶的活性,本研究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与记录芦笋茎枯病菌的侵染过程,利用电镜观察了茎枯病菌对芦笋组织细胞器及微观结构的损伤作用,明确了该病菌的侵染过程。利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DNS法)测定了7种常见细胞壁降解酶的活性,探讨了不同底物对3种主要酶的诱导作用,并从温度、时间、pH值等方面优化了酶活测定条件。结果表明:7种细胞壁降解酶中,PG的活性较高,其次是PMG和Cx,其他4种酶活性较低。在3种主要细胞壁降解酶中,Cx以1%CMC作为底物的诱导效果较好,PG和PMG以1%果胶作为底物的诱导效果较好。Cx的最佳反应温度是50℃,PG的最佳反应温度是50~60℃,PMG的最佳反应温度是60℃;Cx的最佳反应时间是50min,PG和PMG的最佳反应时间是60min;Cx和PG的最佳反应pH值是4.0,PMG的最佳反应pH值是8.0。(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0-23)
宋化稳,高德良,徐娜娜,胡尊纪,庄治国[2](2019)在《5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芦笋茎枯病菌的室内毒力及田间药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5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芦笋茎枯病菌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筛选防治芦笋茎枯病的有效药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常规喷雾法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5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芦笋茎枯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大小顺序为吡唑醚菌酯>醚菌酯>啶氧菌酯>肟菌酯>嘧菌酯,其EC50值分别为6.1029、52.5591、83.8257、129.8616、252.1214 mg/L,均显着小于对照药剂多菌灵的EC50值(753.3650 mg/L)。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制剂吡唑醚菌酯、嘧菌酯、醚菌酯、啶氧菌酯和肟菌酯分别以有效成分312.5、312.5、625、281.25、625 mg/L施药3次后,对芦笋茎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1.20%、71.69%、77.95%、74.80%和68.54%,均显着高于对照药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 mg/L的防效(48.27%)。[结论]5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芦笋茎枯病菌菌丝生长均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田间喷施3次后均能达到较为理想的防治效果,可作为防治芦笋茎枯病的有效药剂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农药》期刊2019年07期)
石妞妞,杜宜新,阮宏椿,甘林,代玉立[3](2019)在《芦笋茎枯病菌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及3种杀菌剂的田间防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芦笋茎枯病菌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及3种杀菌剂对芦笋茎枯病的田间防效。【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采集分离自福建、河南、湖南、山西、山东的132株芦笋茎枯病菌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并分析10%苯醚甲环唑WG、35%氟吡菌酰胺·戊唑醇SC和325 g·L~(-1)嘧菌酯·苯醚甲环唑SC 3种杀菌剂对芦笋茎枯病的田间防效。【结果】供试的132株芦笋茎枯病菌对苯醚甲环唑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_(50)在0.010 8~2.654 8μg·mL~(-1),其平均值为(0.6934±0.0441)μg·mL~(-1)。供试菌株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频率分布不符合正态性分布。福建省的供试菌株与山东省、湖南省的供试菌株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差异达显着水平(P<0.05),同一省份内的供试菌株个体间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差异也较大。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WG 135.00 g·hm~(-2)两年试验对芦笋茎枯病的防效分别为75.60%和75.91%,而35%氟吡菌酰胺·戊唑醇SC 118.13+118.13 g·hm~(-2)的两年防效分别为82.08%和82.32%,325 g·L~(-1)嘧菌酯·苯醚甲环唑SC 84.38+135.00 g·hm~(-2)的两年防效分别为82.74%和83.23%,两者的防治效果均显着优于10%苯醚甲环唑WG 135.00 g·hm~(-2)的防治效果(P<0.05)。【结论】田间存在芦笋茎枯病菌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下降的亚群体;氟吡菌酰胺·戊唑醇SC和嘧菌酯·苯醚甲环唑SC供试剂量对芦笋茎枯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对芦笋安全,可作为防治芦笋茎枯病的杀菌剂进行轮换使用。(本文来源于《福建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苟艳,谢天,蒲莉,王刚刚[4](2018)在《解淀粉芽孢杆菌MY001菌株对几丁质的降解及对芦笋茎枯病菌的拮抗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几丁质每年自然总产量高达100亿吨,目前由于工业上缺乏清洁高效的几丁质降解工艺,几丁质资源的利用受到严重制约.以壳聚糖为唯一碳源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一株具有产壳聚糖酶能力的菌株MY001,发酵上清酶活力约为2.7 U/mg,利用16S rDNA、gyrA及gyrB基因测序的方法将该菌株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通过分析MY001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中的生长曲线特点,结合MY001菌株降解后的几丁质的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发现该菌株可以直接利用几丁质.另外,发现该菌株对芦笋茎枯病菌[Phomopsis asparagi (Sacc.) Bubak]具有拮抗作用.当胶体几丁质和MY001菌株同时存在时,对芦笋茎枯病菌的抑制更加明显.上述结果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MY001菌株具有降解几丁质和拮抗芦笋茎枯病菌的功能,而且添加几丁质具有拮抗增效作用,因此该菌株有望用于几丁质资源清洁利用和农作物真菌病害生物防治.(本文来源于《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王珊珊,李俊萍,刘孟,乜兰春[5](2018)在《茎枯病菌毒素对芦笋愈伤组织防御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阿波罗’‘冠军’和‘NJ987’3个芦笋品种的愈伤组织为试材,研究了茎枯病菌毒素对芦笋愈伤组织防御酶活性的影响及再生苗抗性的诱导效应。结果表明:3个芦笋品种愈伤组织在茎枯病菌毒素胁迫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均较对照显着升高。其中SOD、POD、PPO活性均呈先迅速升高,稍有下降后再次升高的趋势,并分别在第2、8天先后出现2个峰值。CAT活性在第2天达到峰值,之后呈降低趋势。‘冠军’愈伤组织PAL在接种后2d内迅速升高达到峰值,之后一直保持较高水平;‘NJ987’和‘阿波罗’愈伤组织PAL则分别在第2、4天后才开始迅速上升,在第8天时达到峰值。经毒素处理后存活的愈伤组织再生苗对茎枯病菌的抗性增强。(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8年01期)
张宇,许萍萍,吴晶,杨静,李彬[6](2017)在《进境高粱种子中葡萄茎枯病菌的检疫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进境的美国高粱样品中分离到一株与葡萄茎枯病菌Didymella glomerata相似的菌株4358-17。其菌落形态和显微特征均与葡萄茎枯病菌一致。多个位点(LSU、ITS、TUB2、ACT)序列比对显示菌株4358-17与GenBank登录号为KT389718、FJ427004、FJ427115、FJ426896的葡萄茎枯病菌相似性均达到100%。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菌株4358-17与葡萄茎枯病菌株聚集在同一个分支上,支持率为99%。菌株4358-17接种高粱和小麦叶片,4d后接种部位出现明显症状。根据上述试验结果,将进境美国高粱样品中分离的菌株4358-17鉴定为葡萄茎枯病菌。(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期刊2017年03期)
张云鹏,王毅[7](2016)在《武汉旅检口岸截获葡萄茎枯病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7月1日,经湖北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最终核查确认,该局武汉机场办事处旅检科从一名入境中国籍旅客携带苹果中检出含有检疫性病原真菌——葡萄茎枯病菌,国内尚属首例。6月8日,湖北局武汉办事处旅检科在检查来自旧金山的旅客携带物时,发现某旅客携带了(本文来源于《中国国门时报》期刊2016-07-05)
李俊萍,乜兰春,王珊珊,刘孟[8](2016)在《茎枯病菌毒素制备及对芦笋愈伤组织抗性诱导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 L.)又名石刁柏,是百合科天门冬属多年生宿根植物,是世界公认的高级保健蔬菜。我国是芦笋第一大生产和出口大国,但茎枯病的危害严重影响了芦笋的产量与质量。芦笋茎枯病是由天门冬拟茎点霉菌(Phmopsis asparagi(Sass.)Bubak)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因气候原因,我国3年以上笋田发病率几乎100%,而(本文来源于《植物病理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杨迎青,兰波,胡水秀,常冬冬,张顺梁[9](2015)在《几种因素对芦笋茎枯病菌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产生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芦笋茎枯病菌的最适产孢条件,采用平板培养法研究了培养基、温度、光照和碳氮源等因素对其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产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芦笋茎枯病菌在PDA、NLPDA和OLPDA等富营养培养基上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的产生量均较大,其数量分别大于每皿10个和2.0×107个;而在WA和Czapec培养基上较小。在28℃下的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产生量均较大,其数量分别大于每皿10个和5.0×107个;达到34℃后,其数量均为0。24 h黑光培养下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的产生量均较大,其数量分别大于每皿40个和5.0×107个;完全黑暗下较小。供试碳源均未明显促进基础培养基产生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其数量接近0;酵母粉作为氮源时其产生量均较大,而硫酸铵作为氮源时其产生量接近0。研究表明,培养基、温度和光照对芦笋茎枯病菌产孢的影响较大,某些氮源可提高产孢量,而碳源对其产孢几乎无影响。(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段维军,顾建锋,张慧丽,陈先锋,吴品珊[10](2014)在《进境意大利苹果苗上葡萄茎枯病菌的截获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葡萄茎枯病菌[Phoma glomerata(Corda)Wollenw eber&Hochapfel]已被列入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是一种检疫性植物病原真菌。目前,该病菌分布于意大利、希腊、瑞典、印度、澳大利亚、以色列、秘鲁、匈牙利美国等国家。该病菌寄主范围广,可为害近百种植物,造成葡萄枯萎病、松树猝倒病、小麦叶斑病、苹果叶部和果实病害、番茄、马铃薯和柑桔腐烂等[1,2]。迄今,我国未有发生报道。(本文来源于《植物病理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茎枯病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比较5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芦笋茎枯病菌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筛选防治芦笋茎枯病的有效药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常规喷雾法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5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芦笋茎枯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大小顺序为吡唑醚菌酯>醚菌酯>啶氧菌酯>肟菌酯>嘧菌酯,其EC50值分别为6.1029、52.5591、83.8257、129.8616、252.1214 mg/L,均显着小于对照药剂多菌灵的EC50值(753.3650 mg/L)。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制剂吡唑醚菌酯、嘧菌酯、醚菌酯、啶氧菌酯和肟菌酯分别以有效成分312.5、312.5、625、281.25、625 mg/L施药3次后,对芦笋茎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1.20%、71.69%、77.95%、74.80%和68.54%,均显着高于对照药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 mg/L的防效(48.27%)。[结论]5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芦笋茎枯病菌菌丝生长均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田间喷施3次后均能达到较为理想的防治效果,可作为防治芦笋茎枯病的有效药剂推广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茎枯病菌论文参考文献
[1].杨迎青,兰波,孙强,陈洪凡,黄建华.芦笋茎枯病菌的侵染过程及其细胞壁降解酶的活性测定[C].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2].宋化稳,高德良,徐娜娜,胡尊纪,庄治国.5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芦笋茎枯病菌的室内毒力及田间药效评价[J].农药.2019
[3].石妞妞,杜宜新,阮宏椿,甘林,代玉立.芦笋茎枯病菌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及3种杀菌剂的田间防效[J].福建农业学报.2019
[4].苟艳,谢天,蒲莉,王刚刚.解淀粉芽孢杆菌MY001菌株对几丁质的降解及对芦笋茎枯病菌的拮抗作用[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8
[5].王珊珊,李俊萍,刘孟,乜兰春.茎枯病菌毒素对芦笋愈伤组织防御酶活性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8
[6].张宇,许萍萍,吴晶,杨静,李彬.进境高粱种子中葡萄茎枯病菌的检疫鉴定[J].植物保护.2017
[7].张云鹏,王毅.武汉旅检口岸截获葡萄茎枯病菌[N].中国国门时报.2016
[8].李俊萍,乜兰春,王珊珊,刘孟.茎枯病菌毒素制备及对芦笋愈伤组织抗性诱导的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2016
[9].杨迎青,兰波,胡水秀,常冬冬,张顺梁.几种因素对芦笋茎枯病菌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产生量的影响[J].植物保护学报.2015
[10].段维军,顾建锋,张慧丽,陈先锋,吴品珊.进境意大利苹果苗上葡萄茎枯病菌的截获鉴定[J].植物病理学报.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