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氧化钛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二氧化,溶胶,凝胶,薄膜,磷酸化,噻吩,吡咯。
氧化钛膜论文文献综述
吴涛,邵绍峰,饶伟锋[1](2018)在《铂掺杂有序纳米孔二氧化钛膜的制备及其室温传感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一种后置热蒸法制备了具有高结晶度和高度有序Pt-TiO2纳米孔膜。通过HRTEM、FESEM、SAXRD、拉曼光谱和BET表征其纳米结构、结晶度、粒径和孔径分布。通过检测Pt-TiO2纳米孔膜的气敏特性表明,传感膜的掺杂量和孔结构有序性在对苯蒸气的响应灵敏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室温下4%Pt掺杂浓度的Pt-TiO2传感膜对苯的传感灵敏度是已知文献报道值的3倍。(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8年01期)
林海珠,袁凯平,邓春晖[2](2017)在《一种靶板上修饰原子层沉积二氧化钛膜的方法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正文:本工作中,原子层沉积(ALD)技术被首次用于在MALDI靶板上制备二氧化钛薄膜,该二氧化钛修饰靶被应用于靶上磷酸化肽的纯化和分析。这层二氧化钛膜与靶板结合相当牢固,且物理化学性质非常稳定,使得靶板在放置两个月后以及再生多次后依然保持性质不变。该修饰靶板被应用于靶上磷酸化肽的纯化和MALDI分析,靶板显示出了优异的纯化性能,选择性达到1:200(β-casein和BSA酶解液的摩尔比),灵敏度达到4 fmol的β-casein酶解液。靶板上二氧化钛纳米薄(本文来源于《第21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会议论文集》期刊2017-05-19)
刘荣臻,李荣,吴引江,段庆文,南海娟[3](2016)在《在多孔不锈钢表面制备多孔氧化钛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溶胶凝胶相分离方法成功地在多孔不锈钢表面获得了多孔氧化钛薄膜。对比不同溶胶浓度和干燥抑制剂量对溶胶粘度的影响,对比结果表明,溶胶的浓度对粘度的影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溶胶浓度高会造成后续添加剂加入时粘度升高过快;干燥抑制剂的量不宜超过1.5 g/L,过高的干燥抑制剂量也会造成溶胶粘度的快速增加。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别对650℃以上烧结得到的膜层微观结构和相组成进行分析,得到膜层主要成分由金红石型Ti O2组成,另有部分Ti Ox;氧化钛膜层平整、均匀,与基体界面结合良好。用自制的泡点压力测试设备对实验室级别的20 mm样品以及工业化的600 mm样品进行了透气量测试,结果表明两种样品具有相同的透气量,说明该工艺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用于批量化工业生产。(本文来源于《钛工业进展》期刊2016年02期)
薛守庆,刘庆华[4](2016)在《固相法制备聚噻吩/聚吡咯/二氧化钛膜及电化学腐蚀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水蒸气气氛下,制备出表面富含羟基的纳米Ti O_2颗粒,然后在室温和氧化剂叁氯化铁存在下,通过化学固相氧化法,在不锈钢表面制备出聚噻吩/聚吡咯/Ti O2(PTH/PPy/TiO_2)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电化学阻抗(EIS)等技术手段对产物的微观形貌、热稳定性和耐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不同纳米TiO_2含量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使用温度(20~300℃)下,PTH/PPy/6%Ti O_2(质量分数)膜热分解温度为450℃,能够满足其使用要求。用PTH/PPy/TiO_2膜保护的不锈钢比裸露的不锈钢的自腐蚀电位高出0.8 V以上,而腐蚀电流密度降低了2个数量级。TiO_2的添加明显的提高了PTH/PPy材料的抑制腐蚀的能力,并且由于TiO_2的加入能够使聚合物与无机纳米粒子之间能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减少膜的缺陷,增大复合材料与金属基体的力学性能,使得膜结构更加的致密,从而减缓不锈钢的腐蚀。(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学》期刊2016年01期)
付军亮[5](2015)在《基于叁联吡啶钌修饰的介孔二氧化钛膜光致电化学检测抗坏血酸》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一种新型的[Ru(bpy)3]2+敏化的介孔TiO2薄膜检测抗坏血酸(aa)光电化学传感器。利用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拉曼光谱(Raman)对介孔TiO2膜进行了表征。利用在一定范围内[Ru(bpy)3]2+/TiO2/ITO电极的光电流会随抗坏血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强这一现象对抗坏血酸进行了定量检测,抗坏血酸浓度在0.002~20.0mmol·L-1范围内与光电强度呈良好的线性相应关系,其检测限可达1.0μmol·L-1。该方法成功用于水果中抗坏血酸含量的检测。(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2期)
金廷炫(Kim,Jeonghyun)[6](2015)在《改性二氧化钛膜在185nm真空紫外光下光催化降解甲苯》一文中研究指出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是微环境中常见的污染物,如何有效去除挥发性有机物是改善微环境空气品质的难点。光催化可以降解绝大多数VOCs,但反应速率慢、催化剂易于失活。185 nm真空紫外光(vacuum ultraviolet,VUV)催化对污染物有更高的去除速率,但会带来臭氧副产物问题。本文尝试对二氧化钛(Ti O2)进行改性,包括在Ti O2负载钯(Pd)纳米颗粒以及活性面{001}暴露率高的Ti O2,考察改性Ti O2在185 nm真空紫外光下同步催化去除甲苯及臭氧的性能,并在中试规模下评价Pd-Ti O2对低浓度甲苯的去除性能及其实际应用可行性。采用低温静电自组装方法在Ti O2膜上负载Pd纳米颗粒,研究Pd-Ti O2在VUV下同步催化分解甲苯及去除副产物臭氧的性能及其机理。Pd纳米粒子通过静电作用在Ti O2膜表面均匀沉积,浸渍时间影响Pd纳米粒子的分散度及数量密度。在浸渍时间10min获得的Pd-Ti O2因具有较小的平均粒径(3.0 nm)和较高的数量密度(6.67×1011 cm-2),从而表现出最佳的甲苯和臭氧去除性能。与传统的Ti O2/UV相比,Pd-Ti O2/VUV可在较短的停留时间(5.7s)下将甲苯降解,且降解的甲苯中有94.1%被转化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包括苯甲醛或甲酸在内的中间产物不到2%,同时臭氧的去除率可达90%。通过水热方法得到了{001}晶面占优势的Ti O2膜,即{001}Ti O2,在水热溶液p H2.5时制备的Ti O2具有较高的{001}暴露率(58%),其在VUV下对甲苯和臭氧的去除率优于溶胶-凝胶法制备的Ti O2。进一步在{001}Ti O2表面负载Pd纳米粒子,只能显着提高对臭氧的分解速率,而不能更进一步提高对甲苯的去除速率。建立了中试规模的185 nm真空紫外光催化系统(流量0.35-0.65 m3/min),用于评价Pd-Ti O2对甲苯和臭氧的去除性能。由于较长的停留时间(72 s),VUV直接光解在较低的比能量投入(1.43-4.23 Wh/m3)条件下对低浓度甲苯具有较高的去除率(55-100%);Pd-Ti O2/VUV能在同样的比能量投入但较短的停留时间(5.8 s)条件下保持对甲苯的高效去除(52.2-84.4%),但当进一步降低停留时间(3.1 s)及比能量投入(0.77-2.28 Wh/m3)时,甲苯的去除率显着降低。(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期刊2015-01-01)
杜劲英,穆锦全,万乾炳,李建[7](2014)在《钴铬合金表面掺铁二氧化钛膜对变形链球菌抗菌性能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掺杂Fe3+的二氧化钛(TiO2)薄膜在体外对变形链球菌的抗菌效果。方法采用溶胶-凝胶法在钴铬合金表面制备纯TiO2薄膜和Fe3+不同掺杂量的TiO2薄膜,然后以未制备TiO2膜的钴铬合金为对照组,采用贴膜法测试纯TiO2薄膜和Fe3+掺杂的TiO2薄膜分别在紫外光、荧光灯、黑暗条件下对变形链球菌的抗菌活性,并测定最佳抗菌活性时Fe3+掺杂量。结果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纯TiO2薄膜组和Fe3+掺杂的TiO2薄膜组的抗菌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紫外光和黑暗条件下薄膜最佳抗菌活性时Fe3+/Ti的摩尔比为2%,荧光灯下为1.5%。结论掺Fe3+的TiO2薄膜抗菌活性高于未掺杂Fe3+的,且在黑暗中也可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可通过调整Fe3+的掺杂量控制其抗菌活性。(本文来源于《口腔医学》期刊2014年08期)
李芳轶[8](2014)在《铁/钴氮氟掺杂二氧化钛膜的制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Fe,N,F-TiO2膜和Co,N,F-TiO2膜的光催化剂,以亚甲基蓝为模型污染物,探讨了制备两种膜的最佳煅烧温度、镀膜层数和铁/钴掺杂量。结果表明,当煅烧温度400℃,镀膜层数4层,Fe/Ti=0.05%,Co/Ti=0.02%时,得到的Fe,N,F-TiO2膜和Co,N,F-TiO2膜的可见光催化活性最高。其中Fe,N,F-TiO2膜的光催化活性要略优于Co,N,F-TiO2膜。(本文来源于《资源节约与环保》期刊2014年06期)
李少妮[9](2014)在《铒掺杂二氧化钛膜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催化技术在太阳能转化和治理环境污染等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工农业废水种类繁多,且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二氧化钛薄膜可以将其彻底分解矿化,不产生二次污染,解决了粉末催化剂在溶液体系中易团聚、难分离回收等缺点。由于TiO2的禁带较宽,只能被能量较高的紫外光激发,而紫外光在太阳光中仅占约5%,通过掺杂改性可以将TiO2的光响应范围扩宽到可见光区域,能有效地提高TiO2膜对太阳光的利用率。目前关于铒掺杂二氧化钛膜的制备及其在模拟可见光下的光催化性能鲜有报道。本论文以硝酸铒为铒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铒掺杂二氧化钛溶胶,以浸渍-旋转涂膜工艺在玻璃载体上成膜,以表面活性剂span80为添加剂,制备了改性的铒掺杂二氧化钛多孔薄膜,考察了具体制备条件对薄膜结构的影响,以甲基橙溶液模拟偶氮废水,通过光催化降解实验考察了薄膜的性能。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紫外可见漫反射、热重分析及氮吸附等技术和手段对所制备的薄膜进行表征。具体内容如下:1,以普通玻璃为载体,硝酸铒作为铒源,用浸渍-旋涂法制备了铒掺杂二氧化钛薄膜,考察了不同的条件对薄膜的影响。增加涂膜层数可以增加TiO2纳米粒子的含量;铒掺杂能抑制TiO2晶粒的长大和相变;Er掺杂的TiO2膜在可见光范围有吸收,升高煅烧温度有利于膜中粒子的结晶程度提高;煅烧时间的长短不影响晶型结构,对晶粒尺寸的影响也不大。2,以氙灯(模拟太阳光)为光源,对不同制备条件的铒掺杂二氧化钛薄膜的光催化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涂膜层数为四层,铒含量为1.0at%,煅烧温度为500℃,煅烧时间1h的薄膜降解甲基橙的活性最高,6h的降解率为53.3%。3,以表面活性剂span80为添加剂,用浸渍-旋涂法在铒含量为1.0at%的条件下制备了多孔的铒掺杂二氧化钛薄膜。所制备的膜表面完整,加入span80有利于减小膜中粒子的粒径,改变膜的形貌。添加span80的膜比未添加的比表面积变大。光催化实验表明,当ω(span80)=0.3wt%时,膜的催化活性最高,反应6h时MO降解率可达56.9%,优于不加span80的膜的活性。(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4-05-01)
吴孟纯,李娟娟,陈皓华,张绮,滕飞[10](2013)在《微纳米二氧化钛膜的制备及体外生物学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微纳米形貌二氧化钛膜的体外生物学性能,旨在寻找适合牙种植颈部软组织附着的钛表面微结构。方法:依据阳极氧化电压分为150V、180V、200V组,及机械抛光组;BCA法测定材料表面蛋白吸附;通过变形链球菌粘附和L929细胞粘附能力进行评价。结果:检测结果为机械抛光组呈浅的微沟纹,等向排列,表面光滑;阳极氧化组表面粗糙,呈椭圆形微孔,大小分布不一,直径约10 nm~2μm,孔间隔为半圆形突起,突起直径为100-500 nm。BSA吸附量,180V组吸附牛血清白蛋白量最大;变形链球菌菌悬液OD值提示各组间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其中180V组和200V组间差异最大,180V组菌悬液细菌量最少;L929细胞在各组钛片表面生长良好,各组钛片对细胞没有明显的毒性。cck-8测量值提示,180V组和200V组表面细胞粘附量均大于其它组(p<0.05)。讨论:钛表面的微纳米结构设计是构建种植体颈部生物学宽度、类天然牙龈牙附着的结构基础。结论:阳极氧化180V组表面形成微纳米结构的二氧化钛膜促进牛血清白蛋白的吸附,抑制细菌的粘附同时增强了成纤维细胞的粘附,对生物学封闭的形成具有积极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期刊2013年02期)
氧化钛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正文:本工作中,原子层沉积(ALD)技术被首次用于在MALDI靶板上制备二氧化钛薄膜,该二氧化钛修饰靶被应用于靶上磷酸化肽的纯化和分析。这层二氧化钛膜与靶板结合相当牢固,且物理化学性质非常稳定,使得靶板在放置两个月后以及再生多次后依然保持性质不变。该修饰靶板被应用于靶上磷酸化肽的纯化和MALDI分析,靶板显示出了优异的纯化性能,选择性达到1:200(β-casein和BSA酶解液的摩尔比),灵敏度达到4 fmol的β-casein酶解液。靶板上二氧化钛纳米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氧化钛膜论文参考文献
[1].吴涛,邵绍峰,饶伟锋.铂掺杂有序纳米孔二氧化钛膜的制备及其室温传感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2018
[2].林海珠,袁凯平,邓春晖.一种靶板上修饰原子层沉积二氧化钛膜的方法及其应用[C].第21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会议论文集.2017
[3].刘荣臻,李荣,吴引江,段庆文,南海娟.在多孔不锈钢表面制备多孔氧化钛膜的研究[J].钛工业进展.2016
[4].薛守庆,刘庆华.固相法制备聚噻吩/聚吡咯/二氧化钛膜及电化学腐蚀性能[J].应用化学.2016
[5].付军亮.基于叁联吡啶钌修饰的介孔二氧化钛膜光致电化学检测抗坏血酸[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6].金廷炫(Kim,Jeonghyun).改性二氧化钛膜在185nm真空紫外光下光催化降解甲苯[D].清华大学.2015
[7].杜劲英,穆锦全,万乾炳,李建.钴铬合金表面掺铁二氧化钛膜对变形链球菌抗菌性能的实验研究[J].口腔医学.2014
[8].李芳轶.铁/钴氮氟掺杂二氧化钛膜的制备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
[9].李少妮.铒掺杂二氧化钛膜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
[10].吴孟纯,李娟娟,陈皓华,张绮,滕飞.微纳米二氧化钛膜的制备及体外生物学评价[J].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