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一兵(复旦大学附属第五人民医院200240)
【摘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TTP)是一种严重且少见的弥散性微血管血栓-出血综合征,临床上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微血管病性贫血、神经精神症状、肾脏损害和发热典型五联征表现为特征。其起病急骤,进展迅速,常在表现为神经系统损害或出血的急性期死亡[1],病死率高。TTP的治疗以血浆置换为主要手段,联合血浆输注、免疫抑制剂、脾切除、基因重组蛋白酶和基因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法,大大提高了治愈率。
【关键词】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0-0217-01
1.病例简介
患者,女,52岁,因一周前自觉劳累后出现头晕、乏力,食欲下降,步行费力,3天前于解尿时出现黑朦,右上肢麻木感,有恶心,未吐,有胸闷、心慌。无胸痛,无意识不清,有发热,体温37.8度,就诊于金山区中心医院,查头颅CT未见异常,血常规示:WBC5.72×109/L,ANC4.7×109/L,HB58g/L,PLT2×109/L,网织红细胞0.3%,3P试验阳性,予止血、抗感染对症治疗,为进一步治疗2012年4月30收入我院。入院体格检查:T37.5℃,P80次/分,R20次/分,BP130/70mmHg,神志清,贫血貌,皮肤黏膜无黄染,四肢皮肤散在瘀点。颈部可触及数枚肿大淋巴结,直径1-2cm,质硬,无压痛,活动可,无粘连。口腔内左上颚可见一枚血泡,直径约1cm。入院后完善各项相关检查。5月3日21:00左右突然出现烦躁、谵妄,予镇静剂治疗无效。因患者存在发热、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升高、高胆红素血症)、尿蛋白±、神经症状、血涂片中可见有核红细胞,诊断为TTP。立即给予甲强龙针80mgivgttq12h治疗。5月4日患者出现高热,最高到40.4℃,医嘱予冰帽物理降温,治疗予开始血浆置换,应用病毒灭活冰冻血浆1000ml+FFP1000ml,连续5日,5月7日体温有所下降,神智转清,基本能正确对答,但反应迟钝,之后因血浆供应困难,改为每2-3日血浆置换1次,共计治疗9次。期间5月7日至11日应用IVIG20g/d×5d。5月22日起,予美罗华针600mgqw,目前共应用4次。经治疗后患者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2.护理
2.1严密观察病情
生命体征的观察,T、P、R、BP以及神志、瞳孔的观察,每4小时测量一次,头部予冰帽物理降温,降低耗氧量保护脑细胞。做好皮肤护理,经常更换衣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2.2神经系统症状的护理
患者呈昏迷状态、因其变化多端、反复发作,有发生意外的,故应加强巡视,及时发现患者的反常行为,防止舌咬伤,注意保护头部,防止头部碰撞而加重出血。
2.3出血的护理
2.3.1出血的预防及护理
严密监测患者血象、骨髓象、凝血酶原时间;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呼吸及肢体活动情况,判断有无颅内出血。观察皮肤黏膜及牙龈有无出血。向患者、家属解释出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指导其穿宽松衣服。
对牙龈出血者予以冷盐水或西吡氯胺含漱液漱口,必要时用肾上腺素棉球贴敷。
指导患者进食无渣、少渣饮食及易消化的水果蔬菜,防止便秘,杜绝因用力排便导致颅内高压,诱发颅内出血。
2.4免疫抑制治疗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免疫抑制治疗是TTP的重要治疗方法,一方面,能稳定血小板和内皮细胞膜,抑制vWF-CP抗体的产生,并改变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阻止UL-vWF的附着;另一方面,也易引起诸多并发症。
2.5预防感染
严格执行无菌原则,防止医源性感染;保持皮肤、会阴清洁,勤换内衣;保持病室环境清洁;观察口腔黏膜有无溃疡,做好口腔护理。发热患者需监测体温变化,遵医嘱给予退热药或物理降温,禁忌酒精擦拭,且注意保暖。留置导尿患者,保持尿道口及会阴部的清洁,做好膀胱冲洗;遵医嘱合理合理使用抗生素。
2.6营养支持及饮食护理
出血期,饮食以流质,易消化的半流质、软食为主;高热期,摄入足够的热量和营养,补充水分和维生素;肾功能不佳时,给予低盐或无盐饮食,并控制蛋白质的摄入,提供优质蛋白饮食;恢复期,饮食清淡,易消化,避免刺激性食物,避免暴饮暴食。
3.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有效使用药物,严格按照医嘱坚持服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及避免刺激性强的食物。注意保暖,少去公共场所,避免交叉感染,提高自我观察和管理的能力,并定期随访。
4.小结
TTP是一种严重且少见的弥散性微血管血栓-出血综合征,治疗过程中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严密观察出血现象,同时做好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对患者预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丹敏.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16).2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