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稳定性论文_郑红霞,陈鸿强,袁芳,高彦祥,毛立科

导读:本文包含了分子稳定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分子,热稳定性,动力学,甘露醇,外分泌,稳定性,氧化酶。

分子稳定性论文文献综述

郑红霞,陈鸿强,袁芳,高彦祥,毛立科[1](2019)在《小分子乳化剂对于κ-卡拉胶-单硬脂酸甘油酯双凝胶体系性质及姜黄素稳定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双凝胶结合水凝胶及有机凝胶的优势,是一种性能更加稳定的新型凝胶类传递体系,可以同时传递亲脂性和亲水性的复合功能因子。本文基于油水两相分别添加单硬脂酸甘油酯及κ-卡拉胶两种凝胶剂制备双凝胶,改变吐温-20及司盘-20的添加量(0%,0.5%,1%,1.5%,2%,2.5%),测定双凝胶硬度及持油力,并包埋0.5%姜黄素,测定其光照稳定性。结果表明:随着小分子乳化剂添加量的增加,双凝胶硬度逐渐降低,且吐温组硬度低于司盘组;不加乳化剂的双凝胶持油力(79.4%)明显低于添加乳化剂的双凝胶(98.1%~98.9%);包埋姜黄素进行8 h光照稳定性测试发现,随着乳化剂添加量的增加,姜黄素降解速率增加,姜黄素的光照稳定性降低。本文对于小分子乳化剂影响κ-卡拉胶-单硬脂酸甘油酯双凝胶体系性质及姜黄素稳定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杨文琦,汪杰,乔园园,王贵昌[2](2019)在《金属单原子模型催化剂热稳定性的反应力场(ReaxFF)分子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与其配位不饱和度密切相关,配位不饱和度越高,其催化活性一般也越高。单原子催化剂(SAC,或ad-atom)模型在金属表面上具有最小的配位数,因而往往表现为高的催化活性,但其热稳定性值得深入的研究。在本工作中,我们基于反应力场(ReaxFF),运用LAMMPS(large-scale atomic/molecular massively parallel simulator)软件包进行大尺度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单原子模型的热稳定性。模拟结果表明,只有Fe1/Fe(100)单原子催化模型可以在较高温度下稳定存在,而其他金属单原子表面分散结构则随温度升高而发生单原子聚集形成大的纳米颗粒或沉降的现象。同时我们也研究了在H2和O2气氛下Ni1/Ni(111)催化剂的动态行为,发现与真空环境相比,H2和O2气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催化剂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张珊,倪春蕾,张高鹏,徐丽,王帅[3](2019)在《小分子糖对马铃薯淀粉晶体结构、糊化特性和冻融稳定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小分子糖(蔗糖、葡萄糖、果糖)对马铃薯淀粉性质的影响,采用偏光显微镜、快速黏度分析仪、差示量热扫描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马铃薯淀粉的晶体结构、糊化特性和冻融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分子糖可以提高马铃薯淀粉的糊化温度和糊化热焓值,提高峰值黏度和最终黏度,降低衰减值和回生值;同时小分子糖能够使冻融后的淀粉凝胶孔洞变小,基质层变薄,析水率降低,冻融稳定性提高。3种糖中,蔗糖对于马铃薯淀粉的晶体结构、糊化特性和冻融稳定性的影响作用最显着(P<0.05)。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利用和控制马铃薯淀粉的糊化特性以及提高其冻融稳定性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马富强,郝俊尧,白鹏利,张勇,冯雁[4](2019)在《医药用酶热稳定性的高效分子改造》一文中研究指出酶作为高效、高选择性的生物催化剂,在药物合成、体外诊断、疾病治疗等等医药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在温和生理环境下进化而来的天然酶在应用过程中往往面临稳定性差的问题,导致酶制剂保质期短、性能不稳定、成本高昂等缺点,极大限制了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因此,利用酶分子理性设计、半理性设(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中国酶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8-08)

涂涛,蒋肖,黄火清,罗会颖,姚斌[5](2019)在《基于体外分子进化技术提高Aspergillus niger来源葡萄糖氧化酶的热稳定性和催化效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葡萄糖氧化酶(Glucose oxidase, Gox, EC 1.1.3.4)是一种黄素蛋白,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lavin adenine dinucleotide, FAD)与酶分子非共价结合。在催化反应过程中,Gox利用FAD作为氧化还原反应的载体,以分子氧为电子受体,将β-D-葡萄糖催化氧化成葡萄糖酸内酯和过氧化氢。基于该催化反应的特点,Gox被广泛应用于化学、食品、临床诊断、生物制药等领域。本研究中,以Aspergillus niger来源的葡萄糖氧化酶GoxA为研究对象,利用根据Gox颜色反应原理建立的毕赤酵母高表达菌株高通量快速筛选方法,采用随机突变和理性设计的策略对其热稳定性和催化效率进行分子进化,获得了一株热稳定性和催化效率均显着提高的突变体M8。突变体M8的最适温度与野生型GoxA保持一致,为40℃;在70℃处理10 min后的剩余酶活由野生型的14%提高到90%;在80℃处理2 min后的剩余酶活由野生型的5%提高到78%;催化效率较野生型提高了1.7倍。改良后的突变体M8其综合性能要明显优越于目前报道的同类酶,完全满足于应用成产的需求。分子动力学模拟(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分析结果表明,每个突变位点在热稳定性和催化效率提高上的分子机理各不相同。本研究一方面为Gox结构与功能关系探讨提供了有用信息,更为扩展Gox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有用素材。(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中国酶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8-08)

辛景凡[6](2019)在《非经典含能分子的结构设计及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含能材料是含有爆炸性基团或氧化剂的可燃物,在一定的外界条件刺激下释放出大量热量,且伴有大量的气体和热产生的化合物或混合物,是现代化武器装备和精确打击的动力和威力源,具有高温、高压、高速、瞬时的特点,在军事和民事发展领域都拥有重要的地位。为了满足军事和民用领域对含能材料的要求(高能量密度,更好的爆轰性能,更低的感度,更好的化学稳定性,更高的放热性),不断设计及合成新型含能材料就成为了该领域化学工作者的主要研究目标。典型的含能材料包括,嗪类、唑类等具有高氮含量的氮杂环化合物。这类化合物的能量源于N-N,N-C,N-O,C-O等键的高的键能。并且这些含氮量较高的化合物有着共同的特点就是含氮量高,爆炸后产物主要是氮气,污染物少。因此被称为―绿色含能材料‖。但由于氮杂环的张力造成的不稳定性,使其在高能领域的设计和合成上都极具挑战性,也是国际上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特别指出的国内在该领域取得的两大突破性成就,分别是(1)以北京理工大学炸药专家于永忠教授为代表的课题组,该科研团队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成功地合成了叁维含能化合物---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L-20)。这是即硝化甘油,叁硝基甲苯(TNT),环叁亚甲基叁硝胺(RDX)之后的第四代炸药,也是目前已知能够实际应用的能量最大,威力最强的非核单质炸药。(2)以南京理工大学的肖鹤鸣、朱卫华、胡炳成、陆明等为代表的科研团队,一直从事高能炸药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并且于2017年成功的合成了有史以来第叁个稳定的全氮离子型化合物---cyclo-N_5~-。含有氨基,硝基,迭氮基等取代基的氮杂环化合物,由于其放热量较大,低烟、低残渣、低污染等特点在含能领域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但是对于这种极具危险和破坏性的含能化合物(自身可能不稳定,较敏感),在合成上有着很大的难度。因此利用理论计算的手段,以已有的动力学稳定的含能结构为单元,通过组装、络合等稳定化策略设计一些新型含能化合物,或者预测一些非传统型含能分子的结构和稳定性,为实验合成提供更有效的基础性数据,在减少合成成本、难度和危险性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论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研究:(1)基于自下而上的策略设计含能分子(N_2CO)_n(n=2-8)。寻找能量释放大、动力学稳定性好的高能量密度材料(HEDM)一直是实验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面临的一项艰巨的挑战。目前的高能密度材料设计主要集中在骨架或配体的化学修饰上。为了增加高能量密度材料候选物的数量,独特新颖的设计策略备受关注。我们通过理论计算提出了一种自下而上的设计策略,即适当的高能密度结构单元可以在保持良好稳定性和性能的同时搭建出新的高能密度材料。本论文第叁章以实验上已报道的含能分子cyc-N_2CO作为―单元‖,通过考虑不同的键加成方式(N=N/C=O/C-N键的2+2/2+3/3+3环加成)搭建含能分子。计算结果显示,在CBS-QB3水平下,cyc-N_2CO的二聚体---使四元环外N_2离去的最低能垒达到29.9kcal/mol。进一步通过键加成方式搭建成的寡聚物(N_2CO)_n(n=3-8),其最低能垒均达到25.0 kcal/mol以上。这种螺旋桨型的骨架结构具有很好的动力学稳定性。通过与一些已知的含能化合物的爆轰性能进行对比,cyc-N_2CO寡聚物有可能成为新型的含能材料候选物。我们通过这种键加成方式获得的(N_2CO)_n与近期文献上报道的高压聚合形成的结构有很大不同。在高压聚合形式中,所有的双键均转化为单键。以cyc-N_2CO为单元拓展到含能分子的寡聚物的这种自下而上的策略,似乎有希望在高能密度材料领域开辟一条新的设计途径。(2)结构上―非正常‖但动力学稳定的高能分子---1,3-取代的cyc-N_4R_2。在含能领域全氮骨架型结构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这些结构最突出的特点是分子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N≡N的破坏需要225.4 kcal/mol的能量,也就是说最终形成N_2释放这么多能量),而且分解后产物全部为无污染的N_2。也就是说,这种全氮骨架型的化合物具有高密度,高放热量及产物清洁无污染等优点,因此极有希望成为新一代超高能的含能材料。大多数已知的高氮和非盐类的化合物,骨架中氮都是以正常的化学键结合。在第四章中,我们计算获得了一类结构上―非正常‖的反传统型富氮化合物,即1,3–二取代的环氮烯(N_4R_2),这个结构具有明显的6π-芳香性和微弱的单态双自由基特性。并且N_4R_2(I)结构能较好地平衡HEDM的―稳定性和爆轰性‖这两个矛盾的因素。以N_4为框架通过进一步取代和搭建,可优化得到从简单的一维到纳米级的多孔框架结构。N_4R_2(I)骨架的稳定性应该会大大拓展我们对富氮HEDM的认识。(3)含NN叶丽德键的N_3R_3的稳定性研究及叶丽德键的性质分析。异构化在化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过去的65年中富能分子N_3R_3在实验和计算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直到现在共有四种类型的N_3R_3被发现,分别是叁氮烯类I,叁酰亚胺类II,异叁氮烯类III和环叁氮烯类IV。第五章中针对N_3R_3家族中最简单的异构体N_3H_3,通过异构化和过渡态搜索程序,我们惊奇的发现了一类新的结构类型N_3R_3(V),这类结构中包含一个N-N叁元环,环中两个N分别是四配位和二配位的,即叶丽德型的N-N结构。在CBS-QB3计算水平下,所有的N_3H_3异构体中,V的能量最高,与最低的能量相差78.7 kcal/mol,但是其动力学稳定性很差,能垒仅有8.9 kcal/mol。不过,通过适当的取代,可使其最低能垒达到20 kcal/mol左右,从而为合成新型的N_3R_3带来了希望。此外,我们利用量子化学方法研究了第四类同核NN作用,即NN叶丽德键。这一键型从未被考虑用于含能分子的设计,尽管其衍生物的实验室合成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在本论文中,我们详细分析了其键解离以及取代基参与的1,2-转移或者1,2-消除过程,通过对不同过程的能量进行比较,确定了含NN叶丽德键的取代结构的最低能垒,并结合爆轰性质计算,预测其能否作为含能分子。(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李榜全,卢玉和,陈爱军,崔益民[7](2019)在《中空结构Pt纳米粒子热稳定性和形变的分子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同于实心结构纳米粒子,中空结构Pt纳米粒子具有低密度、高孔隙率和大的比表面积等特点,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在催化、光电子和药物输送领域有重要的应用.纳米粒子热稳定性和形变特性对其合成、应用具有重要的影响.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中空结构Pt纳米粒子结构稳定性和形变过程,对不同壳层厚度的Pt纳米粒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弛豫过程,温度为0.1 K时,壳层厚度为0.5 nm的Pt纳米粒子结构将发生形变,壳层厚度为1 nm、1.5 nm、2.0 nm、2.5 nm和3 nm纳米粒子结构保持几乎不变;升温过程,中空结构Pt纳米粒子塌缩时对应的温度随着壳层厚度增加而升高;塌缩过程所经历的温度区间很窄,空心结构短时间内突变为实心结构,另外,中空结构纳米粒子塌缩后,内部原子重新排列,仍保持有序的fcc结构.(本文来源于《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李亚男,张媛,贺庆,谭德讲,孟凡翠[8](2019)在《叁氯叔丁醇和甘露醇高温下影响缩宫素稳定性的分子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分子模拟方法研究高温对缩宫素在不同分散剂溶液中的影响。方法:构建含有15个缩宫素还原态分子的体系,加入约10 000个水,构建纯水体系,同时构建含有400个不同分散剂(叁氯叔丁醇、甘露醇)的体系,对所得3个体系分别在300和500 K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300 K温度下,缩宫素在纯水中逐步趋向于聚集,加入甘露醇、叁氯叔丁醇后呈现不同程度的分散状态。温度升高到500 K时,纯水体系和叁氯叔丁醇体系的缩宫素聚集状态显着,而甘露醇体系则变化不大。叁氯叔丁醇与缩宫素的作用以范德华作用为主,而甘露醇与缩宫素的作用以库伦作用为主,2种分散剂的作用模式不同。结论:甘露醇、叁氯叔丁醇在常温能够起到分散剂的作用,甘露醇在高温条件下的分散效果明显优于叁氯叔丁醇。(本文来源于《中国新药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吴科养[9](2019)在《具有水稳定性的发光稀土金属有机骨架的构建及其对小分子/离子的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体含有众多的离子和小分子,它们在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其含量偏高或偏低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例如多巴胺(DA)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与学习和记忆等精神活动相关,DA可以作为一些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如帕金森病、精神分裂症等。铁离子(Fe3+)和抗坏血酸(AA)是人体内重要的两种物质,但是Fe3+和AA在人体中的含量异常与一些严重的全身性疾病有关。此外,Fe3+和AA共存会通过金属催化氧化还原反应产生自由基,并可能进一步诱导血小板活化导致心血管疾病。PO43-在体内信号转导、能量存储和基因构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高浓度的PO43-会引发严重的高磷血症,另一方面,Al3+对人体的健康有害,体内PO43-和Al3+形成的AlPO4不仅不会被人体吸收,还会因磷酸盐的缺失而引起低磷酸血症。因此,构建能够对这些小分子/离子进行检测的功能材料对早期检测和预防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采用季铵盐型多羧酸构筑了叁个具有良好水稳定性和发光性能的镧系金属有机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MOF),并将其运用于多巴胺的检测,以及Fe3+和抗坏血酸、PO43-和Al3+的连续性检测。主要结果简述如下:一、利用季铵盐型两性羧酸配体H3CmdcpBr(H3CmdcpBr =N-carboxymethyl-(3,5-dicarboxyl)pyridinium bromide)与镧系金属铽(Ⅲ)、铕(Ⅲ)和钐(Ⅲ)成功构筑3个具有良好水稳定性和发光性能的MOF{[Ln(Cmdcp)(H2O)3]2(NO3)2·5H2O}n(Ln = Tb(1),Eu(2),Sm(3))。化合物1(16.7%/750 μs)比2(14.9%/303 μs)和3(2.8%/178 μs)具有更高的量子产率或更长的荧光寿命。因此选择化合物1应用于多巴胺、Fe3+和抗坏血酸、P043-和Al3+的连续性检测。二、根据MOF1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且表面富有芳环体系的结构特点,利用MOF 1实现了对多巴胺(DA)的检测,其检测限为0.41 μM。多巴胺(DA)在碱性条件下能够自组装形成聚多巴胺(pDA)并吸附在化合物1表面,pDA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MOF 1的激发光谱及发射光谱重迭,说明pDA通过竞争性吸收MOF 1的激发和发射能量导致其荧光淬灭实现其检测。叁、根据MOF1孔洞中分布着游离的NO3-离子的结构特点,MOF1实现了可逆连续性检测Fe3+和AA,对Fe3+和AA检测限分别为4.0 μM和5.9μM,检测时间分别为1和2分钟,优于一些文献中报道的MOF。我们通过实验和DFT理论计算阐明了检测机理,即连续性检测通过Fe3+竞争性吸收MOF 1的激发能量和氧化还原过程(AA)实现。四、根据MOF 1结构中含有游离的NO3-和配位水的Tb3+结构特点,MOF 1实现了可逆连续性检测PO43-和Al3+,对PO43-和Al3+检测限分别为1.2 μM和7.3μM,检测时间分别为2和1分钟,优于一些文献中报道的MOF。我们通过实验阐明了检测机理,即对PO43-和Al3+的连续性检测通过置换MOF 1中NO3-及置换后的PO43-与Tb3+弱相互作用(PO43-),以及置换后的PO43-与Al3+的相互作用来实现。(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6)

魏家强[10](2019)在《Alteromonas sp. Y-389普鲁兰酶的分子改造及其热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普鲁兰酶是一种淀粉脱支酶,它能够专一的水解支链淀粉的α-1,6-糖苷键形成直链淀粉。它可以与α-淀粉酶共同作用,完全地水解淀粉,因而在淀粉加工、啤酒酿造以及功能性药物多糖的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菌株的胞外分泌能力是衡量工程菌株性能的重要指标,高效的分泌能力可以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淀粉的糖化一般都是在60℃、pH 4.5-pH 6.0之间的条件下进行,而且一般糖化时间为48-60小时。因此,提高重组菌株的酸碱适应性、胞外分泌能力与热稳定性对于淀粉加工过程中降低生产成本和改进生产工艺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以Alteromonas sp.Y-389普鲁兰酶(PulA)为研究对象,基于多序列比对与结构域分析,构建了5个结构域截断突变体与4个定点突变体。研究了切除普鲁兰酶的不同结构域、构建不同点突变对其催化活性与酶学性质的影响,最终得到了酶学性质比较好的迭加突变体。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在Alteromonas sp.Y-389普鲁兰酶序列比对分析与结构域分析的基础上,以重组天然酶质粒为模板(PulA+pET-28a),成功构建了1个N端、4个C端突变体菌株。除Puld4不具有普鲁兰酶的活性之外,其它4个截断突变体均表现出普鲁兰酶活性,而且4个截断突变体的胞外酶分泌效率随着蛋白质分子量的减小而逐渐增强,胞外酶活性占总酶活性的比例分别为13.5%、18.2%、20.1%和30.8%,与PulA重组菌株没有分泌能力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酶学性质的分析表明,截断突变体与PulA的最适pH都为pH 6.0左右,但是截断突变体的作用pH范围变得更窄。Puld1、Puld2和Puld3与天然普鲁兰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35℃,Puld5的最适作用温度为45℃,比天然普鲁兰酶的提高了10℃,半衰期达到了25 h,为天然酶的2.5倍,但是结构域的切除造成的空间结构的变化导致截断突变体与底物结合的能力降低了,随之催化效率也降低了。(2)基于多序列比对以及氨基酸性质分析,选择了保守区域及保守区域周围几个氨基酸作为突变位点,构建了4个定点突变体以及一个迭加突变体。突变体的酶学性质分析结果显示,突变体G603D和F654Y的比活力比重组天然酶的降低了43.7%和8.9%,突变体H611Q和F751L的比活力比重组天然酶的分别升高了64%和30.2%,迭加突变体与截断突变体Puld5相比,其胞外分泌能力提高了4%。除G603D突变体与PulA的最适作用温度都为35℃之外,其它突变体的最适温度都有所提高。除突变体G603D之外,其它普鲁兰酶突变体的热稳定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ulA的半衰期仅仅只有10 h左右,普鲁兰酶突变体F654Y、H611Q、F751L和Puld5/H611Q的半衰期分别为20 h、20 h、15 h和50 h,分别是天然普鲁兰酶的2倍、2倍、1.5倍和5倍,截断突变体与点突变体的相互迭加使得热稳定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动力学参数分析结果显示,截断突变体的K_(cat)/K_m为天然酶的1.17倍,弥补了只切除结构域造成的催化效率降低的缺点。本研究通过一系列的分子改造,探究了结构域切除以及定点突变对天然普鲁兰酶酶学性质的影响,得到了催化活性与酶学性质较为优良的迭加突变体Puld5/H611Q,为普鲁兰酶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基础。(本文来源于《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期刊2019-05-01)

分子稳定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金属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与其配位不饱和度密切相关,配位不饱和度越高,其催化活性一般也越高。单原子催化剂(SAC,或ad-atom)模型在金属表面上具有最小的配位数,因而往往表现为高的催化活性,但其热稳定性值得深入的研究。在本工作中,我们基于反应力场(ReaxFF),运用LAMMPS(large-scale atomic/molecular massively parallel simulator)软件包进行大尺度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单原子模型的热稳定性。模拟结果表明,只有Fe1/Fe(100)单原子催化模型可以在较高温度下稳定存在,而其他金属单原子表面分散结构则随温度升高而发生单原子聚集形成大的纳米颗粒或沉降的现象。同时我们也研究了在H2和O2气氛下Ni1/Ni(111)催化剂的动态行为,发现与真空环境相比,H2和O2气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催化剂的稳定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子稳定性论文参考文献

[1].郑红霞,陈鸿强,袁芳,高彦祥,毛立科.小分子乳化剂对于κ-卡拉胶-单硬脂酸甘油酯双凝胶体系性质及姜黄素稳定性的影响[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2].杨文琦,汪杰,乔园园,王贵昌.金属单原子模型催化剂热稳定性的反应力场(ReaxFF)分子动力学研究[J].无机化学学报.2019

[3].张珊,倪春蕾,张高鹏,徐丽,王帅.小分子糖对马铃薯淀粉晶体结构、糊化特性和冻融稳定性的影响[J].中国食品学报.2019

[4].马富强,郝俊尧,白鹏利,张勇,冯雁.医药用酶热稳定性的高效分子改造[C].第十二届中国酶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9

[5].涂涛,蒋肖,黄火清,罗会颖,姚斌.基于体外分子进化技术提高Aspergillusniger来源葡萄糖氧化酶的热稳定性和催化效率研究[C].第十二届中国酶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9

[6].辛景凡.非经典含能分子的结构设计及稳定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9

[7].李榜全,卢玉和,陈爱军,崔益民.中空结构Pt纳米粒子热稳定性和形变的分子动力学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9

[8].李亚男,张媛,贺庆,谭德讲,孟凡翠.叁氯叔丁醇和甘露醇高温下影响缩宫素稳定性的分子模拟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2019

[9].吴科养.具有水稳定性的发光稀土金属有机骨架的构建及其对小分子/离子的检测[D].南方医科大学.2019

[10].魏家强.Alteromonassp.Y-389普鲁兰酶的分子改造及其热稳定性研究[D].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2019

论文知识图

纳米胶束的TEM(a)和粒径分布图...星状共轭共聚物HCP-star-PEG45在浓度...化合物的结构式肌酐印迹光子晶体薄膜的响应时间(A)及...(图a)和BDPNTD(图b)在二氯甲...配合物(2,3-dmpyH)

标签:;  ;  ;  ;  ;  ;  ;  

分子稳定性论文_郑红霞,陈鸿强,袁芳,高彦祥,毛立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