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概念隐喻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概念,理论,一词,多义词,词汇,丰富性,相似性。
概念隐喻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尉迟若辰[1](2019)在《“close”作为形容词副词的多义研究——基于概念隐喻理论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该研究基于Lakoff的范畴原型与概念隐喻理论,结合Evans的原则性多义词分析法,对"close"的形容词及副词词义进行隐喻分析、概念阐述以及语法分析,确认了"close"形容词、副词词义的一种原始域及九个延展域,总结出了"close"形容词副词词义的认知语义网络,提出了"close"认知语义扩展的分级现象。(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9年22期)
盘秋梅[2](2019)在《概念隐喻理论视角下的宋词通感隐喻研究——以《宋词叁百首》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认知视角看,通感是一种认知模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手段和工具。通感是一种特殊的隐喻,宋词中的通感用法极为广泛。试以《宋词叁百首》为研究文本,在概念隐喻理论指导下,通过定量定性研究方法,对宋词通感中不同感觉之间的映射关系进行了分析,概括了宋词通感隐喻的映射模型。同时研究结果表明:宋词通感中感觉迁移的总体趋势遵循从较低级、简单感官向较高级、复杂感官迁移的规律;宋词通感与英语存在不同的地方,其始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投射关系既有单向的,也有双向的。(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期刊2019年10期)
罗娜[3](2019)在《从概念隐喻理论阐释王小帅、贾樟柯电影中的“故乡”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1980年,乔治·莱考夫和马克·约翰出版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他们的研究表明:"隐喻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但存在于语言中,而且存在于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中。我们赖以思维和行动的一般概念系统,从根本上讲是隐喻式的。""隐喻的本质是用一种事情或经验理解和经历另一种事情或经验。"~([1])。他们研究隐喻的出发点从"表象"变成"概念",提出了"概念隐喻"。《青红》《我11》《闯入者》是王小帅"叁线建(本文来源于《电影评介》期刊2019年11期)
仲美荣[4](2019)在《概念隐喻理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没有语法支持的语言表达效果微弱,而没有词汇作为基础的语言表达只能是零。词汇是语言最基础的单位和材料,而高中英语教师想要提高学生词汇学习质量,扩大学生词汇含量,就需要在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概念隐喻理论以学生认知能力与理解能力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隐喻等方式学习词汇,进而提升学习质量,达成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目标。(本文来源于《读与写(教育教学刊)》期刊2019年09期)
王洋,郇芳[5](2019)在《概念隐喻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还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是思维和语言的最基本方式之一,它不仅出现在我们的语言当中,而且还存在于我们的思想和行动当中。本文首先介绍了概念隐喻理论的相关知识,然后从词汇、句式及语篇叁个层面阐释概念隐喻理论对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9年37期)
姜佳[6](2019)在《基于概念隐喻理论的大学英语多义词教学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英语多义词一直是英语词汇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以北京林业大学120名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为实验对象,通过实证研究,论证了概念隐喻理论对大学英语多义词教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概念隐喻理论的大学英语多义词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多义词的记忆效率和习得能力。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基于概念隐喻理论的英语多义词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应重视对学生隐喻思维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掌握多义词的核心意义,配合猜词策略(根据语境推测词义),引导学生运用隐喻理论,挖掘词语各义项的理据性联系,使学生真正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并全面掌握识记目标词。其次,教师应重视对英语多义词项的理据性关系的分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原型范畴和概念隐喻理论,对词汇各个义项之间的理据性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证明,经过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了英语期末考试成绩。(本文来源于《中国林业教育》期刊2019年05期)
石勇[7](2019)在《中医取象比类与概念隐喻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医取象比类与概念隐喻理论同属认知手段,同为二域模式下的知识迁移过程,基于被感知的相似,实现具体到抽象的诠释和演绎。但对操作机制作细化研究,发现中医取象比类独具特色:具有归类型映射结构,对中医有建构之功,又有滥用之嫌,受限于中医学科可接受性和认知水平,时时面临临床实践的拷问,在中医推导演绎和寻求新知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娄宏亮,王雪[8](2019)在《基于概念隐喻理论的一词多义教学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词多义是语言中的普遍现象,也是英语词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一词多义的产生不是任意的,根据概念隐喻理论,一词多义源于隐喻,且多个义项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了解单词背后的隐喻机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有效地学习。多义词之间存在形状、功能、和属性方面的相似性,这可以为英语词汇学习提供一个新的角度,本文也将探讨教师如何利用词汇间的相似性进行教学,以丰富英语多义词的教学策略。(本文来源于《教育现代化》期刊2019年49期)
王革[9](2019)在《概念隐喻理论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及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隐喻是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人类的生存方式,它根植于语言思维和文化中。在商务英语文本中,概念隐喻经常被广泛运用,而要学会、学好商务英语,对概念隐喻的理解至关重要。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完全适应教学的需要,概念隐喻理论的出现为商务英语的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商务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隐喻意识,可以增强学生对商务文章的理解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本文来源于《现代盐化工》期刊2019年03期)
邓林利[10](2019)在《基于概念隐喻理论的教学对高中生英语短语动词习得效果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短语动词是外语教学的难点之一。传统的短语动词教学中,教师通常仅罗列短语动词语义,而缺乏深层次的解析,致使学生常常出现误用、甚至刻意回避使用短语动词的现象。以往短语动词的研究集中在句法和语义层面,它们往往忽视了短语动词中小品词的基本义,以及所衍生出的丰富方位隐喻义,而其通常对学习短语动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短语动词也逐渐受到认知语言学家的关注。学者们基于认知理论下的短语动词教学做了相关的实证研究,但国内关于概念隐喻理论指导高中生习得短语动词的教学实证研究涉之甚少。本文以Lakoff&Johnson的概念隐喻为理论基础,探究其对高中生习得短语动词的教学效果,具体将从理解和产出两个层面进行研究和探索。研究问题如下:1)基于概念隐喻理论的教学是否比传统教学更能促进高中生对目标短语动词的理解?2)基于概念隐喻理论的教学是否比传统教学更能促进高中生对目标短语动词的输出?3)基于概念隐喻理论的教学能否激发高中生对目标短语动词的学习兴趣?本研究采取实验对照法,对来自广东省河源市某中学高二英语水平相当的两个平行班中的78名学生进行了为期八周的教学实验。实验中选取的目标短语动词均来自学生所使用的教材。教师在两个班中教授同样的内容,但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验组(N=38)采用基于概念隐喻理论的教学,对照组(N=40)采取传统的短语动词教学。实验采用了叁种工具,分别是:短语动词测试、问卷调查以及访谈。通过对所收集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和讨论,研究发现: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基于概念隐喻的教学对指导高中生习得短语动词更具有促进作用。此外,实验组学生比以前表现出对短语动词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本研究对高中短语动词教学有以下教学启示。第一:教师在讲授短语动词时,可尝试通过简化图展示小品词的基本义,然后结合概念隐喻的跨域映射机制,引导学生理解短语动词的基本义,并依次推导出其引申义。第二:并非每一个短语动词都能很好的从隐喻视角来理解,但基于概念隐喻理论的教学能作为现有短语动词教学方法的有效补充。第叁:教师在提高自身隐喻能力的同时,也应在教学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隐喻意识,同时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期刊2019-06-01)
概念隐喻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认知视角看,通感是一种认知模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手段和工具。通感是一种特殊的隐喻,宋词中的通感用法极为广泛。试以《宋词叁百首》为研究文本,在概念隐喻理论指导下,通过定量定性研究方法,对宋词通感中不同感觉之间的映射关系进行了分析,概括了宋词通感隐喻的映射模型。同时研究结果表明:宋词通感中感觉迁移的总体趋势遵循从较低级、简单感官向较高级、复杂感官迁移的规律;宋词通感与英语存在不同的地方,其始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投射关系既有单向的,也有双向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概念隐喻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尉迟若辰.“close”作为形容词副词的多义研究——基于概念隐喻理论的分析[J].海外英语.2019
[2].盘秋梅.概念隐喻理论视角下的宋词通感隐喻研究——以《宋词叁百首》为例[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19
[3].罗娜.从概念隐喻理论阐释王小帅、贾樟柯电影中的“故乡”系统[J].电影评介.2019
[4].仲美荣.概念隐喻理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
[5].王洋,郇芳.概念隐喻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校园英语.2019
[6].姜佳.基于概念隐喻理论的大学英语多义词教学实证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19
[7].石勇.中医取象比类与概念隐喻理论[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
[8].娄宏亮,王雪.基于概念隐喻理论的一词多义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
[9].王革.概念隐喻理论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及启示[J].现代盐化工.2019
[10].邓林利.基于概念隐喻理论的教学对高中生英语短语动词习得效果的实验研究[D].广州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