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穿越流论文_张楠艳

导读:本文包含了印度尼西亚穿越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印度尼西亚,冰期,印度教,唐人街,印尼,洋流,米兰。

印度尼西亚穿越流论文文献综述

张楠艳[1](2015)在《印度尼西亚:穿越千年风霜的神秘国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黎明破晓之前,进入尚未对外开放的婆罗浮屠,在佛塔上迎接圣洁的日出。太阳初升,阳光穿过黎明前的黑暗,唤醒了世间万物,也仿佛唤醒了婆罗浮屠这座失落的文明。站在佛塔台阶上远处冒烟的火山清晰可见,这座曾被火山灰掩埋了数百年的遗址如今以最神圣的姿态接受着每一位怀着虔诚之心到访者的朝拜。触摸这千年前的佛像,我就像穿越到一个久远的年代,时间与空间流转,瞬间庄严宁静。这里是日惹,也是我到达印度尼西亚的第一站。(本文来源于《优品》期刊2015年12期)

吴其萃,杨恩璞,洪宗洲,陈建强,黄建土[2](2015)在《重走海丝路之印度尼西亚 穿越时空忆郑和》一文中研究指出位于南太平洋的印度尼西亚是一个万岛之国,拥有一万个以上大大小小的岛屿,如同上帝撒落在大海中的一颗颗珍珠……2015年8月12日,从海丝的起点到终点的拥抱之后,重走海丝路影像采访团首站抵达印尼叁宝垄。当天下午,我们来到离叁宝市中心西南5公里处的望安山麓,走进绿树掩映下的叁保庙。1405年,中国明代杰出的航海家叁保太监郑和奉旨率船队出使"西洋",曾经到过叁宝垄,他用带去一、叁保庙(本文来源于《海峡影艺》期刊2015年03期)

田翠翠,田军[3](2010)在《倒数第2个冰消期印度尼西亚穿越流的增温幅度及其与高纬气候变化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热带海区是全球水汽和热量传递的重要源区,其表层海水温度(SST)的变化必然会对高纬及全球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而热带与高纬气候变化的相位关系又是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机制的关键.本研究展示了千年尺度上印度尼西亚穿越流(Indonesian Throughflow)出口处帝汶海区(Timor Sea)SO18459站位在倒数第2个冰消期(Termi-nationⅡ)的多种古海洋学记录,包括浮游和底栖有孔虫的δ18O,G.ruber Mg/Ca比值和表层海水δ18Ow等.G.ruber Mg/Ca比值显示,帝汶海区海水表层温度在TerminationⅡ的变化幅度约为4.1℃,且与浮游及底栖有孔虫的δ1?8O在TerminationⅡ时期几乎同相位变化.这一新的结果表明,千年尺度上热带海区的气候变化似乎与高纬的冰盖变化同步.此外,G.ruber Mg/Ca比值指示的SO18459站的SST记录表明,TerminationⅡ时帝汶海区的增温与南极增温几乎同时发生,这说明热带与南半球高纬之间存在着快速的热传输,而这种快速的热传输有可能通过大气的遥相关或者大洋上层水体来完成.SO18459站的G.ruberδ1?8O和SST在TerminationⅡ存在显着的回返事件,可能与澳大利亚季风降雨减少或西太平洋厄尔尼诺增强相关,但类似事件在东亚季风降雨记录中缺乏,说明热带地区不同气候系统对同一外部强迫如厄尔尼诺的响应并非完全一致,而是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全球底栖有孔虫δ1?8O的综合记录在TerminationⅡ也存在一类似的回返事件,说明了高纬和低纬气候在千年尺度上的遥相关.(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10年30期)

刘伟[4](2010)在《MD01-2376岩心所反映的印度尼西亚穿越流230ka以来的变化特征及其对地轨因素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温盐循环(全球传送带)影响着全球的温盐传输,并对全球水文循环有着重要的指示作用,在调节长期气候变化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印度尼西亚穿越流(ITF)将温暖的西太平洋表层水传输至赤道印度洋,是全球传送带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ITF过去变化历史的研究可以增进我们对全球传送带的了解,以及对与之相关的季风变化与太平洋暖池演化历史的了解。同时,通过沉积记录可以了解不同时间尺度上印度季风强度变化的历史,进而分析其与轨道相关的太阳辐照变化和/或西太平洋暖池演化之间的关系。本文选择的MD01-2376(长度28 m)岩芯隶属于法国“全球气候变化研究”项目,于2001年在印度尼西亚多岛海的帝汶海采得,采样点位于12?318 S - 121?192 E,水深2906 m。岩芯的年代框架由稳定同位素δ18O数据所获得;同时通过镁钙比重建了研究区的海表温度。有机碳、碳酸钙含量以及高分辨率X射线荧光光谱的测试结果显示出明显的冰期与间冰期变化,尤其是有机碳和碳酸钙含量。研究表明:冰期时海平面下降,陆源物质的输入增加,古生产力上升;同时深层洋流的氧化性降低,也更利于沉积物中的有机物的保存。(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0-06-01)

叶黎明,翦知泯,金海燕,成鑫荣[5](2008)在《末次盛冰期以来印度尼西亚穿越流对东印度洋上部水体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洋上部水体垂向结构变化对于理解热带海区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印度尼西亚穿越流(ITF)出口处东印度洋帝汶海区SO18480-3孔中的浮游有孔虫表层种Globigerinoides ruber和温跃层种Pulleniatina obliquiloculata壳体氧碳同位素,并借助12个AMS14C测年数据重建了末次盛冰期(LGM)以来该区温跃层深度和营养盐水平的演化序列。壳体氧同位素(δ18O)记录表明温跃层古海洋学特征的变化幅度要大于表层海水,其差值(Δδ18O(P-G))有效地反映了温跃层深度的变化,即冰消期和晚全新世温跃层较浅,LGM和早中全新世温跃层较深;并揭示出与全新世相比,LGM期间ITF总流量未显着减小,ITF对该区上部水体结构的影响受到了东西太平洋之间不对称性的调节。碳同位素(δ13C)记录则表明该区的古海洋学变化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南大洋的影响,并受本区上部水体垂向结构的控制,其差值(Δδ13C(G-P))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区上部水体营养盐水平的变化。(本文来源于《第四纪研究》期刊2008年03期)

丁旋,方念乔,F,Guichard,F[6](2004)在《印度尼西亚多岛海末次冰期最盛期以来的穿越流活动》一文中研究指出印度尼西亚穿越流是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热量传输的重要载体 ,穿越流的活动由潜在地影响ElNino和季风现象进而影响到全球气候变化 .通过对爪哇海SHI90 0 6岩心LGM以来氧同位素、有孔虫与CaCO3 沉积量、浮游有孔虫浅层水种与深层水种比值反映的古温跃层变化等的研究 ,得出结论 :研究区末次冰期氧同位素 2期穿越流活动微弱 ,冰后期穿越流活动增强 ;特别是冰消期终止期ⅠA,穿越流活动由弱迅速增强 ,是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 ,印度尼西亚岛弧古海水通道开放的结果 .(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期刊2004年02期)

印度尼西亚穿越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位于南太平洋的印度尼西亚是一个万岛之国,拥有一万个以上大大小小的岛屿,如同上帝撒落在大海中的一颗颗珍珠……2015年8月12日,从海丝的起点到终点的拥抱之后,重走海丝路影像采访团首站抵达印尼叁宝垄。当天下午,我们来到离叁宝市中心西南5公里处的望安山麓,走进绿树掩映下的叁保庙。1405年,中国明代杰出的航海家叁保太监郑和奉旨率船队出使"西洋",曾经到过叁宝垄,他用带去一、叁保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印度尼西亚穿越流论文参考文献

[1].张楠艳.印度尼西亚:穿越千年风霜的神秘国度[J].优品.2015

[2].吴其萃,杨恩璞,洪宗洲,陈建强,黄建土.重走海丝路之印度尼西亚穿越时空忆郑和[J].海峡影艺.2015

[3].田翠翠,田军.倒数第2个冰消期印度尼西亚穿越流的增温幅度及其与高纬气候变化的关系[J].科学通报.2010

[4].刘伟.MD01-2376岩心所反映的印度尼西亚穿越流230ka以来的变化特征及其对地轨因素的响应[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

[5].叶黎明,翦知泯,金海燕,成鑫荣.末次盛冰期以来印度尼西亚穿越流对东印度洋上部水体结构的影响[J].第四纪研究.2008

[6].丁旋,方念乔,F,Guichard,F.印度尼西亚多岛海末次冰期最盛期以来的穿越流活动[J].地球科学.2004

论文知识图

印度尼西亚穿越流区地理概况[9...印尼海区现代8月表层洋流活动示意图[...MD98-2172岩芯位置及印度尼西亚群岛地...现代印尼海区八月表层洋流活动示意和SH...灰色区域是比现代海区120m等深线要更...示意图及MD01-2376等岩心的位置

标签:;  ;  ;  ;  ;  ;  ;  

印度尼西亚穿越流论文_张楠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