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醚磷酸酯盐论文_冯云生,佟白

导读:本文包含了聚醚磷酸酯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磷酸酯,渗透性,辛醇,聚醚,丝光,表面活性剂,渗透剂。

聚醚磷酸酯盐论文文献综述

冯云生,佟白[1](2017)在《聚醚磷酸酯两性表面活性剂对涤纶和锦纶织物的抗静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聚醚磷酸酯两性表面活性剂对涤纶织物和锦纶织物的抗静电整理,结合阴离子抗静电剂P和阳离子抗静电剂SN整理,分析了抗静电整理效果及对织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聚醚磷酸酯两性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性能,对产生正或负电荷织物均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效果;整理后的织物物性、耐水洗性、亲水性均良好,织物不泛黄。(本文来源于《染整技术》期刊2017年02期)

王宗乾,王兴平,孙瑞霞,李长龙[2](2012)在《聚醚磷酸酯的制备及在湿布丝光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湿布丝光可提高碱液的渗透性,提高丝光效果,并且节约能源,但该工艺要求助剂具有很好的耐碱稳定性。通过考察合成条件对助剂性能的影响,如渗透性能、沉降时间和耐碱稳定性等,优化了丝光助剂异构十叁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的合成条件,即异构十叁醇聚氧乙烯醚与五氧化二磷的摩尔分数比为3:1,分批投入五氧化二磷,酯化温度90℃,酯化时间4 h,水解前一次性加水,水解温度为90℃,时间3 h。用该产品进行湿布丝光,并与干布丝光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湿布丝光工艺具有较好的丝光效果,并且对织物损伤小。(本文来源于《“源明杯”第九届全国染整前处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2-03-01)

刘建容,刘春,马显君,于述伟[3](2012)在《聚醚磷酸酯复配表面活性剂用于废静电复印纸的脱墨》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测试了自制的聚醚磷酸酯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性能,并采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AEO-9)与其复配,协同酶法进行废静电复印纸浮选脱墨,通过正交实验,分析脱墨药液中各组分对脱墨效果的影响,还进一步证实聚醚磷酸酯与AEO-9复配物协同酶法脱墨效果要优于硬酯酸钠和6501与AEO-9复配物的脱墨效果。(本文来源于《纸和造纸》期刊2012年02期)

王宗乾,王兴平,孙瑞霞,李长龙[4](2011)在《聚醚磷酸酯的制备及在湿布丝光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湿布丝光可提高碱液的渗透性,提高丝光效果,并且节约能源,但该工艺要求助剂具有很好的耐碱稳定性。通过考察合成条件对助剂性能的影响,如渗透性能、沉降时间和耐碱稳定性等,优化了丝光助剂异构十叁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的合成条件,即异构十叁醇聚氧乙烯醚与五氧化二磷的摩尔分数比为3∶1,分批投入五氧化二磷,酯化温度90℃,酯化时间4 h,水解前一次性加水,水解温度为90℃,时间3 h。用该产品进行湿布丝光,并与干布丝光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湿布丝光工艺具有较好的丝光效果,并且对织物损伤小。(本文来源于《印染》期刊2011年04期)

刘建容[5](2010)在《聚醚磷酸酯的合成及用于废旧新闻纸脱墨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为原料,P2O5作磷酸化试剂,合成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磷酸酯,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和测试。将所合成的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磷酸酯用在废旧新闻纸的脱墨配方中,对废旧新闻纸进行脱墨,效果好,白度明显增加,尘埃度降低。(本文来源于《纸和造纸》期刊2010年10期)

季欧顽尼,番提尼,台秀梅[6](2006)在《降低pH值而不增加皮肤刺激性的全氟聚醚磷酸酯盐》一文中研究指出临床研究表明,全氟聚醚磷酸酯盐是一种温和的酸性试剂,它可以有效地降低pH值而不会增加酸性组分的其他影响。(本文来源于《日用化学品科学》期刊2006年03期)

朱春华,步月华[7](2006)在《异辛醇聚醚磷酸酯的合成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P2O5为磷酸化试剂,研究了异辛醇聚氧乙烯醚[C8H17(EO)4OH]磷酸酯的合成工艺,取得了优化工艺条件:P2O5分批加料,加料温度≤40℃,原料配比n[C8H17(EO)4OH]n∶(P2O5)为2.61∶,70℃,酯化时间4h,水解温度80℃,水解时间2h.该产品性能:220g/L强烧碱溶液中不会产生漂油现象,渗透时间为4 s.(本文来源于《印染助剂》期刊2006年02期)

朱春华[8](2006)在《异辛醇聚醚磷酸酯的合成条件与对其耐碱渗透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异辛醇聚氧乙烯醚(C8H17(EO)4OH)磷酸酯的合成工艺条件对其耐碱渗透性的影响,得到以下最佳合成工艺:在强烈搅拌下,分批投P2O5,原料配比为n(C8H17(EO)4OH)/n(P2O5)=2.5,酯化温度70℃,酯化时间4h。在该条件下合成的异辛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盐在质量浓度为220g/L的强烧碱溶液中测试其渗透时间为4s。(本文来源于《浙江化工》期刊2006年01期)

王桂莲,刘燕军,葛启[9](2004)在《聚醚/磷酸酯改性聚硅氧烷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聚醚改性聚硅氧烷与五氧化二磷为主要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和水解反应制备了有效物浓度达8000的液态聚醚/磷酸酯改性聚硅氧烷,并总结出较好的酯化反应条件为:投料比2.5∶1,一次性投料,在80℃下反应4h;水解反应条件是:温度为80℃,时间为2h.(本文来源于《天津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04年01期)

刘燕军,周存,徐进云[10](2001)在《化纤油剂中聚醚磷酸酯盐的分离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经典吸附柱色谱法成功地对长丝油剂中的两种聚醚磷酯盐进行了分离 ,并综合运用离子型鉴定和红外光谱进行了定性分析 ;采用 1 H NMR确定了它们结构(本文来源于《天津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01年05期)

聚醚磷酸酯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湿布丝光可提高碱液的渗透性,提高丝光效果,并且节约能源,但该工艺要求助剂具有很好的耐碱稳定性。通过考察合成条件对助剂性能的影响,如渗透性能、沉降时间和耐碱稳定性等,优化了丝光助剂异构十叁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的合成条件,即异构十叁醇聚氧乙烯醚与五氧化二磷的摩尔分数比为3:1,分批投入五氧化二磷,酯化温度90℃,酯化时间4 h,水解前一次性加水,水解温度为90℃,时间3 h。用该产品进行湿布丝光,并与干布丝光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湿布丝光工艺具有较好的丝光效果,并且对织物损伤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聚醚磷酸酯盐论文参考文献

[1].冯云生,佟白.聚醚磷酸酯两性表面活性剂对涤纶和锦纶织物的抗静电研究[J].染整技术.2017

[2].王宗乾,王兴平,孙瑞霞,李长龙.聚醚磷酸酯的制备及在湿布丝光中的应用[C].“源明杯”第九届全国染整前处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2

[3].刘建容,刘春,马显君,于述伟.聚醚磷酸酯复配表面活性剂用于废静电复印纸的脱墨[J].纸和造纸.2012

[4].王宗乾,王兴平,孙瑞霞,李长龙.聚醚磷酸酯的制备及在湿布丝光中的应用[J].印染.2011

[5].刘建容.聚醚磷酸酯的合成及用于废旧新闻纸脱墨的效果[J].纸和造纸.2010

[6].季欧顽尼,番提尼,台秀梅.降低pH值而不增加皮肤刺激性的全氟聚醚磷酸酯盐[J].日用化学品科学.2006

[7].朱春华,步月华.异辛醇聚醚磷酸酯的合成及应用[J].印染助剂.2006

[8].朱春华.异辛醇聚醚磷酸酯的合成条件与对其耐碱渗透性的影响[J].浙江化工.2006

[9].王桂莲,刘燕军,葛启.聚醚/磷酸酯改性聚硅氧烷的合成[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4

[10].刘燕军,周存,徐进云.化纤油剂中聚醚磷酸酯盐的分离与分析[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1

论文知识图

聚醚硅油磷酸酯盐分子中聚醚侧链的结...油剂样品的经典柱分离重量分布图84#组分的1H NM R谱图81#组分的1H NM R谱图84#红外光谱图81#红外光谱图

标签:;  ;  ;  ;  ;  ;  ;  

聚醚磷酸酯盐论文_冯云生,佟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