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应釜论文和设计-马勋超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反应釜,涉及化学工业用设备的技术领域。其技术要点在于:包括反应釜本体,分别设置于反应釜本体顶壁和底端侧壁的进料口和出料口,以及设置于反应釜本体上的搅拌组件和清洗组件,搅拌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反应釜本体顶壁的驱动轴,与驱动轴连接的电机,以及沿驱动轴周壁周向均布的多个叶片,驱动轴和每一叶片均为中空设置,且驱动轴与每一叶片连通,每一叶片远离驱动轴的一端均贯穿开设有出水槽,清洗组件包括设置于每一出水槽处的多个喷头,设置于驱动轴中的总输水管,以及连接于总输水管与每一喷头之间的分输水管。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清洗反应釜内腔的效果。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反应釜,包括中空设置的反应釜本体(1),设置于反应釜本体(1)顶壁的进料口(11),设置于反应釜本体(1)底端侧壁的出料口(12),以及设置于反应釜本体(1)上的搅拌组件(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清洗组件(3),所述搅拌组件(2)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反应釜本体(1)顶壁的驱动轴(21),与所述驱动轴(21)连接的电机(23),以及设置于反应釜本体(1)内腔且沿驱动轴(21)周壁周向均布的多个叶片(24),所述驱动轴(21)和每一所述叶片(24)均为中空设置,且所述驱动轴(21)与每一所述叶片(24)连通,每一所述叶片(24)远离驱动轴(21)的一端均贯穿开设有出水槽(241),所述清洗组件(3)包括设置于每一所述出水槽(241)处且依次向下排布的多个喷头(31),设置于所述驱动轴(21)中的总输水管(32),以及连接于所述总输水管(32)与每一所述喷头(31)之间的分输水管(33),所述总输水管(32)的自由端伸出所述驱动轴(21)位于反应釜本体(1)外的一段。

设计方案

1.一种反应釜,包括中空设置的反应釜本体(1),设置于反应釜本体(1)顶壁的进料口(11),设置于反应釜本体(1)底端侧壁的出料口(12),以及设置于反应釜本体(1)上的搅拌组件(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清洗组件(3),所述搅拌组件(2)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反应釜本体(1)顶壁的驱动轴(21),与所述驱动轴(21)连接的电机(23),以及设置于反应釜本体(1)内腔且沿驱动轴(21)周壁周向均布的多个叶片(24),所述驱动轴(21)和每一所述叶片(24)均为中空设置,且所述驱动轴(21)与每一所述叶片(24)连通,每一所述叶片(24)远离驱动轴(21)的一端均贯穿开设有出水槽(241),所述清洗组件(3)包括设置于每一所述出水槽(241)处且依次向下排布的多个喷头(31),设置于所述驱动轴(21)中的总输水管(32),以及连接于所述总输水管(32)与每一所述喷头(31)之间的分输水管(33),所述总输水管(32)的自由端伸出所述驱动轴(21)位于反应釜本体(1)外的一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总输水管(32)伸出驱动轴(21)一端的端部连接有水管接头(3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24)远离所述驱动轴(21)的端壁为圆弧形,每一所述叶片(24)的出水槽(241)处均设置有挡料组件(5),所述挡料组件(5)包括转动连接于每一所述叶片(24)顶壁且与所述出水槽(241)开口匹配的挡料板(51),以及与所述挡料板(51)连接的驱动件(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6)包括设置于每一所述叶片(24)内腔顶壁且与所述挡料板(51)连接的转轴(63),与所述转轴(63)连接的第一同步轮(61),以及连接于每一所述第一同步轮(61)周壁的同步带(64),相邻两个所述叶片(24)与驱动轴(21)的交界处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同步轮(61)位于同一水平面的转轮(65),所述同步带(64)与设置于所述转轮(65)周壁的卡槽(651)卡接,所述驱动轴(21)内腔转动连接有驱动杆(66),所述驱动杆(66)底端连接有与所述同步带(64)内齿啮合的第二同步轮(62),所述驱动杆(66)伸出所述反应釜本体(1)顶壁的一端设置有带动所述驱动杆(66)转动的动力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驱动轴(21)周壁开设有避让槽(211),动力件为穿过所述避让槽(211)与所述驱动杆(66)连接的L形把手(67),所述把手(67)上设置有限位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21)周壁设置有多个螺纹孔(69),限位件为穿过所述把手(67)与所述螺纹孔(69)螺纹连接的螺丝(68)。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本体(1)底端设置有排水口(13),所述反应釜本体(1)侧边设置有蓄水槽(4),所述排水口(13)与所述蓄水槽(4)之间连通有排水管(41),所述蓄水槽(4)内腔设置有增压泵(43),所述增压泵(43)上连通设置有可与所述水管接头(34)连接的进水管(4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槽(4)内腔设置有滤网(42),所述增压泵(43)设置于所述滤网(42)下方。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学工业用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反应釜。

背景技术

反应釜是一种用于物料反应的容器,将不同配比的物料放入反应釜中,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搅拌等混配功能。

公告号为CN20762842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反应釜,包括釜体、设于釜体内的主搅拌杆和设于釜体顶部的电机,主搅拌杆的上端与电机连接,主搅拌杆的上部设有连接杆,主搅拌杆设于连接杆的中部,连接杆的两端靠近釜体的侧壁,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辅搅拌杆和第二辅搅拌杆,第一辅搅拌杆和第二辅搅拌杆的下端均伸入釜体底部。作业时,通过电机驱动主搅拌杆自转,使主搅拌杆对釜体中心位置的物料进行搅拌;主搅拌杆带动连接杆转动,进而带动连接杆两端的第一辅搅拌杆和第二辅搅拌杆绕着主搅拌杆转动。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当一批物料搅拌完成时,搅拌后的物料中一部分粘附于反应釜内腔,而通常刚作业完成的反应釜内腔温度较高,作业人员若直接清洗反应釜内腔则会将作业人员烫伤,若待反应釜内腔中的温度冷却后再对反应釜内腔清洗,物料可能会粘附于反应釜内腔中难以清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反应釜,其具有自动清洗反应釜内腔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反应釜,包括中空设置的反应釜本体,设置于反应釜本体顶壁的进料口,设置于反应釜本体底端侧壁的出料口,以及设置于反应釜本体上的搅拌组件,还包括清洗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反应釜本体顶壁的驱动轴,与所述驱动轴连接的电机,以及设置于反应釜本体内腔且沿驱动轴周壁周向均布的多个叶片,所述驱动轴和每一所述叶片均为中空设置,且所述驱动轴与每一所述叶片连通,每一所述叶片远离驱动轴的一端均贯穿开设有出水槽,所述清洗组件包括设置于每一所述出水槽处且依次向下排布的多个喷头,设置于所述驱动轴中的总输水管,以及连接于所述总输水管与每一所述喷头之间的分输水管,所述总输水管的自由端伸出所述驱动轴位于反应釜本体外的一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作业时,待物料反应完成从出料口中排出后,需要清洗反应釜本体内腔,清洗时,水从总输水管中流动至每一分输水管中,再从分输水管流动至喷头中,再从喷头中喷出至反应釜本体内壁,喷头喷水的同时,电机带动驱动轴正反转,电机每次带动驱动轴正反转的角度均不超过180°,因此总输水管不会缠绕于驱动轴上,通过设置清洗组件自动清洗反应釜本体内腔,避免作业人员清洗时因反应釜本体内腔的温度过高而导致作业人员受伤的情况发生,也可防止物料在反应釜本体内腔中停留时间过长,导致物料粘附于反应釜本体内腔中难以清除,自动清洗可减少作业人员劳动量,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清洗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总输水管伸出驱动轴一端的端部连接有水管接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清洗反应釜内壁时,将总输水管的自由端与水源连通,清洗结束后,将总输水管与水源断开,在总输水管的自由端连接水管接头,便于将总输水管与水源通断,同时可在搅拌物料时,将总输水管与水源断开,防止总输水管缠绕于驱动轴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叶片远离所述驱动轴的端壁为圆弧形,每一所述叶片的出水槽处均设置有挡料组件,所述挡料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每一所述叶片顶壁且与所述出水槽开口匹配的挡料板,以及与所述挡料板连接的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清洗反应釜本体内壁时,驱动件驱动每一挡料板转动,露出出水槽,即挡料板转动时可将反应釜本体内腔和叶片内腔连通,喷头中的水便可从出水槽中喷出至反应釜本体内壁中,通过设置可转动的挡料板,可防止搅拌物料时,物料从反应釜本体内腔进入到叶片内腔中将喷头堵塞。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件包括设置于每一所述叶片内腔顶壁且与所述挡料板连接的转轴,与所述转轴连接的第一同步轮,以及连接于每一所述第一同步轮周壁的同步带,相邻两个所述叶片与驱动轴的交界处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同步轮位于同一水平面的转轮,所述同步带与设置于所述转轮周壁的卡槽卡接,所述驱动轴内腔转动连接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底端连接有与所述同步带内齿啮合的第二同步轮,所述驱动杆伸出所述反应釜本体顶壁的一端设置有带动所述驱动杆转动的动力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动力件带动驱动杆转动以及设置于驱动杆底端的第二同步轮同步转动,第二同步轮转动时带动同步带转动,同步带转动时带动多个第一同步轮同时转动,第一同步轮转动时,带动挡料板转动,便可露出出水槽,使得喷头可以将水喷出至反应釜本体内壁上,此种驱动方式作用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沿所述驱动轴周壁开设有避让槽,所述动力件为穿过所述避让槽与所述驱动杆连接的L形把手,所述把手上设置有限位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转动驱动杆时,作业人员用手握住把手,将把手沿着避让槽转动,便可带动驱动轴转动,将把手转动至所需位置后,用限位件将把手固定即可,通过将带动驱动杆转动的方式设置为手动,避免了电动驱动时需要用电的问题,具有操作安全,且简单便捷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轴周壁设置有多个螺纹孔,所述限位件为穿过所述把手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的螺丝。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把手转动至所需位置后,将螺丝穿过把手后螺纹连接于驱动轴周壁,此种固定方式操作简单,且造价成本较低。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反应釜本体底端设置有排水口,所述反应釜本体侧边设置有蓄水槽,所述排水口与所述蓄水槽之间连通有排水管,所述蓄水槽内腔设置有增压泵,所述增压泵上连通设置有可与所述水管接头连接的进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冲洗反应釜本体内壁时,将进水管与总输水管通过水管接头连通,增压泵将蓄水槽中的水抽出经过进水管和总输水管流动至喷头中,再由喷头喷出,冲洗过后的污水由排水口流至蓄水槽中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在一定程度上节约用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蓄水槽内腔设置有滤网,所述增压泵设置于所述滤网下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蓄水槽内腔中设置滤网,便于将污水中的杂质过滤,防止杂质进入喷头中将喷头堵塞。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设置清洗组件自动清洗反应釜本体内壁,具有简单高效的优点;

2.通过在出水槽处设置挡料板,防止叶片搅拌物料时物料由出水口进入叶片内腔,将喷头堵塞;

3.通过设置蓄水槽以及增压泵实现水资源的重复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面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反应釜本体;11、进料口;111、端盖;12、出料口;13、排水口;2、搅拌组件;21、驱动轴;211、避让槽;22、安装座;23、电机;24、叶片;241、出水槽;3、清洗组件;31、喷头;32、总输水管;33、分输水管;34、水管接头;4、蓄水槽;41、排水管;411、阀门;42、滤网;43、增压泵;44、进水管;5、挡料组件;51、挡料板;6、驱动件;61、第一同步轮;62、第二同步轮;63、转轴;64、同步带;65、转轮;651、卡槽;66、驱动杆;67、把手;68、螺丝;69、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反应釜,包括中空设置的反应釜本体1,设置于反应釜本体1顶壁的进料口11,设置于反应釜本体1底端侧壁的出料口12,设置于反应釜本体1上的搅拌组件2和清洗组件3,进料口11和出料口12处均设置有端盖111。

参照图1,搅拌组件2包括转动连接于反应釜本体1顶壁的驱动轴21,设置于反应釜本体1顶壁的安装座22,固定于安装座22上且与驱动轴21连接的电机23,以及设置于反应釜本体1内腔且沿驱动轴21周壁周向均布的多个叶片24,本实施例中将叶片24的个数设置为3个,驱动轴21和每一叶片24均为中空设置,且驱动轴21与每一叶片24连通。

参照图1和图2,每一叶片24远离驱动轴21的一端均贯穿开设有与叶片24内腔连通的出水槽241,清洗组件3包括设置于每一出水槽241处且依次向下排布的多个喷头31,设置于驱动轴21中的总输水管32,以及与总输水管32连通且与每一喷头31连通的分输水管33,本实施例中,喷头31为高压喷头,分输水管33为硬质材料且固定连接于叶片24内壁,喷头31固定连通于分输水管33上,总输水管32的自由端伸出驱动轴21位于反应釜本体1外部的一段,且总输水管32伸出驱动轴21的一端端部连接有水管接头34。

参照图1,反应釜本体1底端设置有排水口13,反应釜本体1侧边设置有蓄水槽4,排水口13与蓄水槽4之间连通有排水管41,蓄水槽4内腔设置有滤网42,蓄水槽4内腔设置有位于滤网42下方的增压泵43,增压泵43上连通有可与水管接头34连接的进水管44,排水管41与进水管44上均设置有阀门411。

参照图1和图3,每一叶片24远离驱动轴21的端壁均为圆弧形,每一叶片24的出水槽241处均设置有挡料组件5,挡料组件5包括转动连接于每一叶片24顶壁且与出水槽241开口匹配的挡料板51,以及与挡料板51连接的驱动件6。

参照图3和图4,驱动件6包括设置于每一叶片24内腔顶壁且与挡料板51连接的转轴63,与转轴63连接的第一同步轮61,以及连接于每一第一同步轮61周壁的同步带64,同步带64的内齿与第一同步轮61周壁的外齿啮合,相邻两个叶片24与驱动轴21的交界处均设置有与第一同步轮61位于同一水平面的转轮65,同步带64与设置于转轮65周壁的卡槽651卡接,卡槽651内壁与同步带64的外圈均为光滑设置,驱动轴21内腔转动连接有驱动杆66,驱动杆66底端连接有与同步带64内齿啮合的第二同步轮62,驱动杆66伸出反应釜本体1顶壁的一端设置有带动驱动杆66转动的动力件。

参照图5,沿驱动轴21周壁开设有避让槽211,动力件为穿过避让槽211与驱动杆66连接的L形把手67,把手67上设置有限位件,驱动轴21周壁设置有多个螺纹孔69,限位件为穿过把手67的竖直段与螺纹孔69螺纹连接的螺丝68。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初始状态下,挡料板51位于初始位置,即为将出水槽241堵住,此时总输水管32上的水管接头34与水源断开,即为水管接头34不用连接任何水管,此时排水管41上的阀门411为关闭状态。

搅拌物料时,将物料从进料口11注入反应釜本体1内腔中,搅拌组件2开始搅拌物料,此时电机23带动驱动轴21转动,驱动轴21带动叶片24转动以将物料搅拌均匀,待反应釜本体1中的物料充分搅拌与反应之后,将物料由出料口12排出,待物料排出后,需要清洗反应釜本体1内壁。

首先打开排水管41上的阀门411,在蓄水槽4中盛放用于清洗反应釜本体1内壁的水,将进水管44与总输水管32上的水管接头34连通,然后将挡料板51打开以露出出水槽241,打开挡料板51时,首先将螺丝68从螺纹孔69中拧出,将把手67沿着避让槽211转动,便可带动驱动杆66和设置于驱动杆66底端的第二同步轮62转动,第二同步轮62转动时带动与之啮合的同步带64沿着转轮65上的卡槽651运动,同时同步带64可带动第一同步轮61转动,第一同步轮61转动时带动转轴63与挡料板51同步转动,便可露出出水槽241,然后增压泵43将蓄水槽4中的水抽出由喷头31喷出至反应釜本体1内腔,然后电机23带动叶片24每次正转150°之后在反转同样的角度,以此循环,此时水流从反应釜本体1内壁经由排水管41流出至蓄水槽4中,污水中的杂质停留于滤网42上表面,过滤后的水再由增压泵43抽出至喷头31中以达到水资源循环利用。

当反应釜本体1内壁清洗结束后,将进水管44从水管接头34中拔出,然后关闭排水管41上的阀门411,通过把手67转动驱动杆66将挡料板51驱动至初始位置即可。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一种反应釜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73803.8

申请日:2019-01-16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7(西安)

授权编号:CN209465027U

授权时间:20191008

主分类号:B01J 19/18

专利分类号:B01J19/18

范畴分类:23E;

申请人:陕西瑞星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陕西瑞星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710016 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未央路中段B2区16号赛高大厦1幢2单元120809号

发明人:马勋超;樊五民

第一发明人:马勋超

当前权利人:陕西瑞星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一种反应釜论文和设计-马勋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