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课题着重对两株疑似新种微生物进行了多相分类学研究,通过基因及系统发育分析确定种系归属并选择适当的参照菌株,结合参照菌株进行生理生化特征,化学分类学指标的测定,综合各项分类学指标的测定结果,确立其分类学地位并作为新种正式提出。通过Realtime-PCR定量和高通量测序手段,对祁连山冻土区DK8-19钻孔微生物量及群落组成进行分析,初步探索了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转化与微生物活动之间的关系。菌株DK6-66T分离自祁连山冻土区地下岩芯,为革兰氏阴性菌,严格需氧生长,无运动性,不产生孢子。与其亲缘关系最近的已知菌株是Hymenobacter arcticus KACC16881T16S rDNA 相似度为 98.2%,菌株DK6-66T的基因组G+C mol%为60.4 mol%,生长最适pH为7,最适温度为22℃。主要的呼吸醌为MK-7。主要的极性脂为磷脂酰乙醇胺(PE),两种未鉴定糖脂,四种未鉴定氨脂,两种未鉴定氨磷脂和五种未鉴定极性脂。主要脂肪酸是 summed feature 3(C16:1ω7c/C16:1ω6c)(26.8%),summed feature 4(anteiso-C17:1 B/iso-C17:1 I)(23.9%),iso-C15:0(18.7%),anteiso-C15:0(16.3%)和 C16:1ω5c(5.3%)。综上所述吗,将菌株DK6-66T作为Hymenobacter属的一株新种提出,命名为Hymenobacter bucti sp.nov,模式菌株为 DK6-66T=CGMCC 1.15795T=KCTC 52629T。菌株G168T分离自赤水河茅台段水体,是一株Brevibacillus属的新种微生物,为革兰氏阳性菌,严格需氧生长,无运动性,产生椭圆形内生孢子,菌落呈奶油色,圆形,光滑凹陷,其中最适生长温度为28℃,最适 pH 为 8。菌株 G168T的基因组 G+C mol%为 52.7 mol%,与其16S rDNA相似度最高的已知菌株为Brevibacillus panacihumi DCY35T相似度为97.8%,化学分类学研究显示,其细胞内主要极性脂为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甘油(PG),三种未鉴定极性脂和四种未鉴定氨脂,主要呼吸醌为MK-7,主要脂肪酸为iSo-C15:0(18.9%),Summed features3(C16:1ω7c/C16:1ω6c)(17.2%),C16:0(16.7%),Summed features 1(C15:1iso H/C13:030H)(12.7%)和 anteiso-C15:0(12.0%)。综上所述,将菌株G168T作为新种提出,命名为Brevibacillus buctense模式菌株为 G168T(=CGMCC 1.1591 6T=KCTC 33863T)。通过Realtime-PCR测定,可知DK8-19钻孔中细菌的微生物量随深度增加呈波动变化,高通量测序显示古菌群落组成中Methanobrevibacter 属均占绝对优势,还发现了少量Methanocorpusculum属,可能与天然气水合物的产生及转化有关。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陈汉祎
导师: 吕杰
关键词: 多相分类学,环境微生物,新种鉴定,微生物群落分析
来源: 北京化工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农业科技
专业: 生物学,农业基础科学,农艺学
单位: 北京化工大学
分类号: S154.3
DOI: 10.26939/d.cnki.gbhgu.2019.000916
总页数: 98
文件大小: 6887K
下载量: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