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均匀度指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指数,多样性,物种,均匀度,卧龙,植物群落,种数。
均匀度指数论文文献综述
张玉娟,曲建光,王强,李丹[1](2018)在《结合均匀度理论和Moran’s I指数、广义G指数的景观格局全局自相关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塔子沟林场为研究区域,以1997年8月28日和2009年8月25日两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辅助大量非遥感数据,借助ENVI 5.1、Arc GIS 10.3和Geoda095i等软件,将均匀度理论分析方法引入到景观格局空间相关分析中,对研究区域景观格局全局自相关进行了分析,并与Moran’s I、广义G指数的分析方法获得结论进行了对比。经计算,1997年的景观格局均匀度为0.320 7,介于景观均匀度置信区间[0.297 2,0.339 7],景观格局判定为随机分布,2009年的景观格局均匀度为0.288 3,小于下限值0.296 9,景观格局判定为聚集分布。1997年Moran’s I值为-0.11,景观格局判定为分散分布,2009年Moran’s I值为0.42,景观格局判定为聚集分布。1997年研究区域Z Score值为0.92,2009年研究区域Z Score值为2.06,根据景观格局判别可知,2009年研究区域景观格局呈现出明显的高值空间聚集(H-H聚集),即该期景观格局为聚集分布。结果表明3种分析方法得到的结论相同,即从1997—2009年的12年间,研究区域的格局状况由随机格局到聚集格局变化,说明将均匀度理论分析方法引入到景观格局空间相关分析中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测绘通报》期刊2018年11期)
王彦平[2](2017)在《利用Dobbertin指数构造低差分均匀度函数》一文中研究指出有限域上多项式型的低差分均匀度函数在分组密码的非线性组件S盒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增强S盒的混淆作用,应用在S盒中的函数应具有较高的非线性度和较高的代数次数.文章通过改变Dobbertin类的单项式函数在有限域F_(2n)的一个子域上的函数值,构造了两类新的多项式型的低差分均匀度函数,并确定了这两类多项式型函数的代数次数和第二类函数的非线性度.(本文来源于《系统科学与数学》期刊2017年04期)
黄金燕,周世强,谭迎春,周小平,王鹏彦[3](2007)在《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研究: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64个植被样方调查资料,分析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不同植被类型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值H′、D和均匀度指数Jsi基本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常绿落叶阔叶林>温性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温性针叶林>亚高山针叶林,而物种丰富度S变化为温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林>亚高山针叶林>温性针阔混交林。在不同的植物群落中,由于地形地势、坡度、土壤、水热条件等原因,其物种多样性指数不同,但其多样性测度指标除物种丰富度外均呈现出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随海拔的升高,大熊猫栖息地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变化先增加,然后下降,最后趋于平稳。坡度不是影响卧龙野生大熊猫栖息地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因子。不同的坡向其物种丰富度S变化为西>北>东>南,物种多样性指数H′、D呈现西>南>北>东的递降格局,均匀度指数Jsi呈现南>西>东>北的递降格局。在不同的群落中,物种丰富度变化表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且42·9%群落中乔木层大于灌木层、64·3%群落中乔木层大于草本层、92·9%群落中灌木层大于草本层,落叶针叶林乔木层树种丰富度小于灌木层和草本层,但其灌木层物种丰富度大于草本层。在同一或不同生长型中,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变化大体一致。(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期刊2007年03期)
王小明,游水生[4](2002)在《福建武平米槠林恢复生态学研究 Ⅵ不同人为干扰尺度对各层次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优势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优势度角度分析了不同人为干扰尺度 (原始米槠林、择伐更新、天然更新、人促更新和种植杉木林 )对福建武平米槠林各层次恢复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着不同人为干扰尺度加大 ,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呈线性下降、而优势度呈线性上升 ,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呈“下降—上升”交替变化趋势、而优势度延伸至 B级后上升 ,草本层和层外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上升至 B级或 C级后下降、而优势度上升至 A级后下降 ;人工种植杉木后各方面指标与原始米槠林相距甚远 ,目前较难恢复到米槠顶极群落 ,而其余更新方式以顶极种米槠为第一优势种或第二优势种 ,各方面指标与原始米槠林相距较近 ,将能恢复到米槠顶极群落 .(本文来源于《中南林学院学报》期刊2002年01期)
陈廷贵,张金屯[5](2000)在《山西关帝山神尾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环境关系的研究I.丰富度、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一文中研究指出以 8 9个植物群落调查样地数据为基础 ,运用 8个多样性指数对山西关帝山神尾沟物种多样性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1)群落总的表现为 :多样性和均匀度随海拔升高而下降 ,丰富度从 170 0m下降到2 40 0m后开始升高 ;(2 )群落不同层次表现为 :乔木层和灌木层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随海拔升高而下降 ,草本多样性和均匀度表现为上升趋势 ,丰富度下降到 190 0m后开始上升 ;(3)乔灌草叁者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值以及变化幅度都表现为草本层 >灌木层 >乔木层 ,叁者均匀度相差不大 ;(4)群落不同坡向表现为 :阳坡多样性和丰富度都大于阴坡 ,均匀度相差不大 .图 6参 7(本文来源于《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期刊2000年05期)
马克平,黄建辉,于顺利,陈灵芝[6](1995)在《北京东灵山地区植物群落多样性的研究Ⅱ丰富度、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125块植物群落调查样地资料为基础,从不同类型、层次的丰富度、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及其与海拔的关系等方面对东灵山地区植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本区亚高山草甸植物群落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是: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随海拔升高而下降;物种均匀度则随海拔升高而增加。植物生长型与群落多样性指数的关系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物种丰富度指数相近且明显低于草本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均匀度指数相近,群落间变异幅度较小,乔本层则变异幅度很大;物种多样性指教则表现出草本层>乔本层>灌木层的规律。物种盖度和地上生物量作为测度指标计算群落多样性所得结果相近,且优于以株数作为测度指际计算的结果。(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1995年03期)
陈宽智[7](1979)在《介绍四个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息论的发展逐渐渗入生态学领域,多样性指数(Diversity Index)是信息论在自然生态学中应用的一个实例,多样性指数是种类和数量分布的一个函数,它是依据从生物群落中获得的信息关系编排成的数学方程式,通过这种方程式演算出来的数值可以比较系统而明晰地显示出生物群落的结构,同时也可以反映出生物群落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1979年02期)
均匀度指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有限域上多项式型的低差分均匀度函数在分组密码的非线性组件S盒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增强S盒的混淆作用,应用在S盒中的函数应具有较高的非线性度和较高的代数次数.文章通过改变Dobbertin类的单项式函数在有限域F_(2n)的一个子域上的函数值,构造了两类新的多项式型的低差分均匀度函数,并确定了这两类多项式型函数的代数次数和第二类函数的非线性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均匀度指数论文参考文献
[1].张玉娟,曲建光,王强,李丹.结合均匀度理论和Moran’sI指数、广义G指数的景观格局全局自相关分析[J].测绘通报.2018
[2].王彦平.利用Dobbertin指数构造低差分均匀度函数[J].系统科学与数学.2017
[3].黄金燕,周世强,谭迎春,周小平,王鹏彦.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研究: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J].林业科学.2007
[4].王小明,游水生.福建武平米槠林恢复生态学研究Ⅵ不同人为干扰尺度对各层次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优势度的影响[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2
[5].陈廷贵,张金屯.山西关帝山神尾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环境关系的研究I.丰富度、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0
[6].马克平,黄建辉,于顺利,陈灵芝.北京东灵山地区植物群落多样性的研究Ⅱ丰富度、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J].生态学报.1995
[7].陈宽智.介绍四个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测量[J].环境科学.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