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洁: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关系的调查论文

崔洁: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关系的调查论文

・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探究家庭环境和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间的关系。方法随机抽调自愿参与研究的3~6岁儿童共300名及其父母进行研究,根据儿童家庭环境和父母关系随机分成两组各150名,对照组家庭环境和父母关系均正常,观察组均为父母离异、单亲以及父母两地分居等,对两组儿童均进行长达三个月的心理行为追踪观察,探究其心理行为问题和家庭环境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率及家庭环境的综合影响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差异对比显著,P<0.05。结论家庭环境和父母关系会对儿童的心理行为产生巨大影响,家庭及父母关系融洽的儿童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的的几率更小。

【关键词】心理行为问题;家庭环境;学龄前儿童

目前对于学龄前儿童暂无明确定义,常认为3岁以后,6岁以前未上小学的儿童均属于学龄前儿童,该阶段内的儿童模仿性极强,具备一定认知能力,且未受过任何教育,因此家庭环境和父母对其心理行为问题有着重要影响,同时对其性格塑造也起着较大作用[1]。儿童的主要心理行为问题包括孤独、内向孤僻等,情绪方面包括暴躁易怒、恐惧、焦虑等,行为方面包括多动症等,身心健康上包括生长发育迟缓、龋齿、牙齿异常排列、营养不良等。若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没有得到及时关注,会对其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早期发现这些问题,并尽早采取干预措施往往能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2],本文调查家庭环境和儿童行为问题间的关系,为早期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出参考依据,现进行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调自愿参与研究的3~6岁儿童共300名及其父母进行研究,根据儿童家庭环境和父母关系随机分成两组各150名,观察组有89名男性儿童,61名女性儿童,年龄范围3~6岁,平均(3.25±0.48)岁,71名为父母两地分居,38名为父母离异,30名为单亲家庭,11名为遗孤。对照组有90名男性儿童,60名女性儿童,年龄范围4~6岁,平均(3.30±0.45)岁,家庭关系和父母关系均正常。

式中,a是和吸附反应初始速度有关的常数;b指与吸附活化能有关的常数;qt为t时刻Cd的吸附量(mg/kg);k2为伪二级反应速率常数〔kg· (mg/h)〕;qe为Cd平衡吸附量(mg/kg)。

入选标准:⑴年龄均在3~6岁;⑵均为幼儿园入学儿童;⑶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得到儿童家长同意知情。

排除标准:⑴存在不良孕产史者;⑵伴有脑部器质性疾病者;⑶伴有精神运动发育落后者;⑷伴有躯体器质性疾患者。

1.2 方法

总之,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的新发展,展示了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巨大的政治勇气,昭示了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建设理论上的新境界、新方向,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理论,成为指导今后中国共产党全面推进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的新纲领、新指南,也将有助于世界各国政党加强自身建设和处理执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1.3 观察指标

选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选择±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选择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 统计学处理

比较两组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情况以及家庭环境对两组儿童的综合影响。

选择家庭环境量表、访谈、自制问卷以及儿童行为量表(CBCL)分析两组儿童的心理行为,在专业调查员的陪同下,对儿童表现进行仔细观察,依据儿童的具体行为完成CBCL量表表格的填写,后对儿童家长进行采访,与其进行交谈,家长独立填写问卷调查以及家庭环境量表。最后统计出两组儿童的家庭环境和心理行为问题。

观察组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见表1。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情况

城市的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与保障,智慧城市对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扬中市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实施雷公岛直达通道、建设路等项目,运营公交主枢纽,入选“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创建示范市”,加快智慧交通建设步伐;开工建设天然气高压管线、万太220千伏输变电等工程;建成防汛指挥中心等一批水利工程,建设智慧水利项目,实现防汛调蓄能力提升;加快建设宽带扬中、无线扬中,构建与“智慧扬中”相配套的网络基础设施,实现家庭百兆宽带接入网服务和4G网络全覆盖;完善公共服务和便民设施,推动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

第一,师生关系较冷漠。我国大学教育中往往强调知识教育,忽视态度、精神、能力的培养。教师的职责以传授知识为主,师生之间则主要以知识为主要媒介进行单向传输。而关于学生个人生活、思想上的这些问题师生之间很少交流,老师与学生心理上存在着一定距离感。

表1 比较两组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情况(例,n=150) [n(%)]

组别 正常 易怒暴躁 多动症 性格孤僻 总发生率对照组 147 1 0 2 3(2.00)观察组 109 8 9 24 41(27.33)x2 - - - - 25.635P- - - - <0.05

2.2 家庭环境对两组儿童的综合影响

观察组身心健康、心理行为方面问题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见表2。

表2 家庭环境对两组儿童的综合影响(例,n=150)[n(%)]

组别 情绪变化 学习能力 发育状况 牙列问题 发生率对照组 8 7 2 9 26(17.33)观察组 21 15 11 27 74(49.33)x223.041P<0.05

3 讨 论

父母是孩子的首任老师,会对其心理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不仅是其依靠,更是其心灵指导师,在维持其心理健康中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3]。有研究提出,父母关系冷漠、紧张以及长期不和是儿童出现精神障碍的首要原因,影响较精神病家庭更大。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率及家庭环境的综合影响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提示家庭生活环境会对儿童心理行为产生较大影响。父母关系和睦、家庭环境良好的儿童出现心理行为问题几率较小,仅有少数出现问题,分析可能和先天性因素有关,而家庭环境较差儿童存在多种心理健康问题,包括情绪多变、性格发育不全、焦虑、暴躁、恐惧、多疑、自卑、自负等,同时还会出现营养和维生素缺乏、挑食厌食、发育迟缓等健康方面问题,尤其需要注意学龄前儿童的牙齿发育问题,该时期儿童正处在替牙列期,儿童缺乏对牙齿的保护意识,易出现牙齿排列不整齐和龋齿等较多问题,父母应尽早发现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以促进其牙齿和身心健康发育。为确保儿童能够健康发育和成长,社会应尽可能营造出积极向上和家庭和睦的风气。

总体而言,家庭环境和儿童心理行为间有着密切关系,二者相辅相成,为使儿童能够健康成长,应给其营造一个和睦友善的家庭环境。

参考文献

[1] 顾莉萍,陈 昂,邓 成,等.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关系的调查[J].临床儿科杂志,2014,9(10):965-969.

[2] 胡湘英,孙 洁,徐剑慧,等.上海市静安区学龄前儿童行为调查及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21(12):1333-1336.

[3] 叶春红,顾莉萍,李 璟,等.中山市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关系的调查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21(4):394-396.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34.176.02

本文编辑:李 豆

标签:;  ;  ;  ;  ;  ;  ;  ;  ;  ;  ;  

崔洁: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关系的调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