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射频消融术应用于小肝癌对患者血清AFP、CEA、GPC3水平的影响探讨

经皮射频消融术应用于小肝癌对患者血清AFP、CEA、GPC3水平的影响探讨

湖南省株洲市中心医院湖南株洲412000

【摘要】目的:经皮射频消融术应用于小肝癌对患者血清AFP、CEA、GPC3水平的影响探讨。方法: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15年3月-2016年5月这期间内接收的78例小肝癌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开腹切除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则给予经皮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6%,而对照组患者为33.33%,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AFP、CEA、GPC3各项指标之间差异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对比治疗前,血清AFP、CEA、GPC3各项指标之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小肝癌患者过程中,使用经皮射频消融术能够更好地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且能够显著的降低患者血清AFP、CEA、GPC3水平,为此,将经皮射频消融术应用于小肝癌对患者血清AFP、CEA、GPC3水平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经皮射频消融术;小肝癌;血清水平

小肝癌在临床中属于消化系统类的恶性肿瘤疾病,并且发病率也较高,在临床中较为常见,致死率也非常高,经过相关研究调查显示,其在临床癌症疾病中致死率占据第2位[1]。在治疗小肝癌患者过程中,早期的发现能够有利于对病情的控制,而患者血清AFP、CEA、GPC3水平能够影响到患者治疗的准确性[2]-[3]。我院主要对经皮射频消融术应用于小肝癌对患者血清AFP、CEA、GPC3水平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具体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15年3月-2016年5月这期间内接收的78例小肝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医学诊断,并且都已签署同意书,将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在实验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39.48±7.24)岁;而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39-72岁,平均年龄(40.21±7.31)岁。对比两组患者其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均无太大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开腹切除术进行治疗,在对患者麻醉之后,选择对患者机体脏器损伤最小的路径进行开腹,沿患者切口对其进行逐层剥离,并将其完全暴露,然后再选择合适的方式对其进行切除,之后再对其进行缝合。实验组患者则给予经皮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在手术过程中,首先对患者进行麻醉,然后再造影超声引导下标记处穿刺点,并选择对患者损伤最小的路径对其进行肿瘤内部穿刺,直到进入患者肿瘤底部,之后就可以打开射频仪器对患者进行消融,其消融时间需要按照患者肿瘤大小来控制,若患者肿瘤大于3cm,就对其进行逐步15分钟的消融覆盖,并且还需要一起进行15分钟的消融,若患者肿瘤小于或者是等于3cm,就对其进行持续15分钟的消融。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在手术完成之后,分别对其进行跟踪随访,对比患者血清AFP、CEA、GPC3各项指标之间的水平差异,并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两组患者的统计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6%,而对照组患者为33.33%,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AFP、CEA、GPC3各项指标之间差异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对比治疗前,血清AFP、CEA、GPC3各项指标之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小肝癌在临床中属于发展性疾病,会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要想最大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就需要尽早的对其进行治疗[4]。但是,在对这类患者进行诊治的过程中,患者病症极有可能可其它症状混淆,从而就会出现误诊或者是漏诊的现象[5]。针对这一现象,有相关研究者提出了将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作为诊断小肝癌的标志,并且还证实了血清AFP、CEA、GPC3等指标在诊断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经皮射频消融术是按照物理能量转化这一原理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在使用过程中,其能将电能有效地转化成热能,从而对患者肿瘤造成影响,使其僵硬坏死进而就能脱离患者体内。相比较于开腹切除术而言,经皮射频消融术更加具有优势,其创伤更小,不会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痛苦,并且操作也十分简单。在本次研究调查中显示,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显著,这一结果就是因为患者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创伤较小,恢复时间就较快,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所以较为安全。除此之外,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后,患者血清AFP、CEA、GPC3各项指标之间相比较于治疗之前数据差异都较为显著,并且降低幅度都较为明显,这一结果表明,在治疗小肝癌患者过程中,将血清AFP、CEA、GPC3三项指标水平对患者进行评价,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在治疗小肝癌患者过程中,使用经皮射频消融术能够更好地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且能够显著的降低患者血清AFP、CEA、GPC3水平,为此,将经皮射频消融术应用于小肝癌对患者血清AFP、CEA、GPC3水平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白春辉,王冠秀,石伟欣,等.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小肝癌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AFP、CEA、GPC3水平的影响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45(6):644-646.

[2]李建华,白吉明,王翔,等.AFP、CEA、GPC3单独及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J].现代肿瘤医学,2012,20(11):2351-2353.

[3]许方,李晓兰,吴小利.血清GPC3与AFP的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意义比较[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6):1053-1056.

[4]王延峰,李南阳,任雅玲,等.GPC3和AF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5,35(3):366-368.

[5]肖平.AFP、CEA、GPC3联合检测用于原发性肝癌诊断的应用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3,20(10):1268-1269.

标签:;  ;  ;  

经皮射频消融术应用于小肝癌对患者血清AFP、CEA、GPC3水平的影响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