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

河北省广宗县大平台小学贾音

摘要:新世纪的教育也将是实施创造性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育,发挥语文学科的思维功能,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利用课堂资源,巧设情景,引导他们学会多向思维,使他们的思维触角伸向更广阔的领域。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发展思维

21世纪,人类将全面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新世纪的教育也将是实施创造性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育。创造性教育是基础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从基础做起。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结构、内容、评价等方面充分体现了改革创新精神,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因此,发挥语文学科的思维功能,显得尤为重要。如何紧紧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

一、激发兴趣,培养思维的积极性

以往的教学一般从学科知识开始,认为知识之间有一定的逻辑顺序,这样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平稳地由已知向未知、由旧知向新知过渡。这有它的合理性,但是这仅仅是教师单方面按教材和成人的思路设计的教学开端,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语文课以学生感兴趣的语言问题入手,通过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值得注意的是,语文课的问题与杜威的兴趣观不同,不是以学生一时一事的个人兴趣为基础的,而是以语文知识中的基本概念或原理在生活中的表现形式"问题"作为活动的开始,因而不仅学生具有浓厚的探索兴趣,而且使之与系统语文知识的掌握相联系,从而使由兴趣而来的学习动机变成为稳定的、持久的探索动机。

积极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们课堂上要注意营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氛围,让学生时刻处在一种轻松自如的学习情绪中,这样无论是记忆,还是思维都会得到最好的发挥。一方面搜寻有用信息激活学生思维。现代教学论倡导建立某种问题情境进行教学,主张把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积极思维结合起来,鼓励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热情。另一方面运用合理评价机制拓展学生思维,使学生踊跃回答问题,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做法。但是,老师必须严格把关,既要保护好中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又不要使他们的发言漫无边际、正误不分。

二、揣摩句子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阅读文章总是从词语到句子,从句子到段落,一边阅读,一边把文章的各个词语、各个句子、各个段落的内容联系起来,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如果对部分语句、段落不理解或理解不透,自然影响对文章整体的理解。因此,对语句、段落的隐含义的质疑释疑,无疑是阅读的基础。对语句、段落的隐含义的理解,一不能离开特定的语境,二不能忽略写作的背景。切不可断章取义、望文生义。

因此,在品读课文重点句段时,尤其要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遇到和日常生活、日常概念、科学观念等不一致的情形,产生疑问;让学生面临需要加以解释的事实,产生疑问;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新设想,并检验设想,进而产生疑问,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三、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根据已有的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展开性思维方式。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以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及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使师生共同提样到探究性学习的兴趣。

1、创设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氛围,引发学生发散性思维。

在字词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和培养,经常要求学生永一个字组成尽可能多的词,永一个词造出尽可能多的句子,我也经常采用连词造句法,要求学生把一篇课文中的好词连成句子,通过多渠道的训练,学生既学会了词语的应用,又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2、充分挖掘教材内容,诱发发散性思维。

语文是思维的载体,语文知识是发展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基础,同时又是创造性思维的产物。低年级有许多课文没有明确定出结论,留给学生充分发散性思维的空间,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潜在因素,利用课文的“空白”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想象能力的发展,如《咕咚来了》一课,课文最后写道:“大伙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哦!明白了。”大家究竟明白了什么?课文留下了这一空白,促使学生展开想象,积极思维。于是我利用课文本身这一优势,要求学生想象大伙儿明白了什么?并要求学生模仿课文的写法说说《急性子的小兔》。由于课内与课外延伸的结合,学生对课文有较深的理解,同学们跃跃欲试,丰富的想象,令人欣慰。由此可见,善于挖掘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不但提高儿童说话的能力,更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有效地提高了儿童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四、挖掘课文“空白”,发展学生想象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意根据课文特点,挖掘其“空白”,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异想天开的想象力。

在课堂教学中,凭借教材的“空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意义无疑是重大的。因为想象是思维的体操,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内驱力,经常进行想象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和创造性。如课文中常常出现用感叹词组成的短句,句子虽短,而其信息量却特大。围绕这样的独词句,我设计一连串问题,多层次、多角度地展开,让学生结合肯文内容分组讨论。这些问题一般不会在课文的情节上打转,学生无法套用原文中的语句来应付,必须深入思考,检索过去大脑中贮存的相关表象,并凭借这些相关表象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这就调动学生思维的激情,激发创新的欲望。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一些创新品质培养,如合作能力、意志力、探索欲、挑战性等。相信只要我们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坚持不懈地培养下去,那么,埋在孩子们心底的智慧种子,定有一日能结出丰硕的创新之果。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利用课堂资源,巧设情景,引导他们学会多向思维,使他们的思维触角伸向更广阔的领域。

标签:;  ;  ;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