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路内固定论文_李娟

导读:本文包含了前路内固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前路,损伤,后路,手术,脊髓,脊柱,颈椎。

前路内固定论文文献综述

李娟[1](2019)在《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采用前路减压内固定结合综合康复治疗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采用前路减压内固定结合综合康复治疗效果。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后路减压内固定方式治疗,给予观察组前路减压内固定结合综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分析意义。结论: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采用前路减压内固定结合综合康复治疗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临床效果,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人人健康》期刊2019年22期)

徐进,程建华,郑璟,严力军[2](2019)在《前路减压复位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应用前路减压复位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2015年11月—2018年11月襄阳市中心医院收治86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前路组43例与后路组43例。前路组男性28例,女性15例,年龄19~65岁,平均(45.23±7.37)岁,采用前路减压复位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后路组男性27例,女性16例,年龄19~67岁,平均(45.31±7.40)岁,行后路减压复位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在各项手术指标、治疗前后骨折脱位复位情况、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植骨融合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前路组手术时间(76.02±10.74)min、伤口长度(32.15±7.05)mm、住院时间(34.87±4.52)d相比后路组[(122.75±27.34)min、(36.82±7.80)mm、(46.19±4.98)d]较短,术中失血量相比后路组较少[(171.85±16.83)mL vs.(342.72±107.53)mL](P<0.05);前路组与后路组治疗后Cobb角、水平移位均小于治疗前,而前路组治疗后水平移位小于后路组(P<0.05);前路组脊髓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后路组(P<0.05);前路组植骨融合时间短于后路组(P<0.05)。结论前路减压复位融合内固定术应用于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中可获得较理想的临床疗效,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以及颈椎解剖结构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创伤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杨小勇,武东升,吕曦,张建,孙亮[3](2019)在《一期前路减压内固定联合后路减压术治疗颈椎外伤后骨折脱位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一期前路减压内固定联合后路减压术治疗颈椎外伤后骨折脱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颈椎外伤后骨折脱位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一期后路扩大减压固定联合前路减压术,观察组给予一期前路减压内固定联合后路减压术。观察两组围手术期一般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JOA评分、轴性症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 014、-0. 009,P=0. 495、0. 496);两组患者手术前JOA评分无差别,手术后,观察组患者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 885,P<0. 001);手术后,观察组患者轴性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 182,P=0. 027);两组患者手术前神经功能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 641,P=0. 958),手术后,观察组患者D级和E级例数明显较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 087,P=0. 003)。结论一期前路减压内固定联合后路减压术对颈椎外伤后骨折脱位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且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低,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四川医学》期刊2019年11期)

赵涛,梁亚萍,高腾飞,方海林,彭茂轩[4](2019)在《经第12肋骨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第12肋骨单纯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钢板螺钉内固定术与单纯后路钉棒内固定术结合病灶清除钛笼植骨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120例胸腰段椎体结核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经第12肋骨单纯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后路钉棒内固定术结合病灶清除钛笼植骨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输血率、平均住院时间,Cobb角的变化、血沉变化、神经功能恢复及术后脊柱畸形情况、伤口感染情况及治愈率和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100~150 min,平均时间(120.11±25.19)min,术中出血量300~900 ml,平均出血(550.41±142.91)ml,输血者22例,输血率36.67%,Cobb角术前后平均变化(20.8±4.9)°,血沉术前后平均变化(19.7±6.2)mm/h,术后脊柱侧弯畸形者4例,后凸畸形者3例,伤口感染0例,延迟愈合0例,无一例复发,治愈率100%。对照组手术时间110~170 min,平均时间(128.61±29.34)min,术中出血量400~1050 ml,平均出血量(660.36±158.85)ml,输血者26例,输血率43.33%,Cobb角术前后平均变化(19.6±4.5)°,血沉术前后平均变化(18.3±5.9)mm/h,术后脊柱侧弯者1例,后凸畸形者0例,伤口感染者3例,延迟愈合或不愈合者2例,复发4例,治愈率93.33%。术后随访15~24个月,平均18个月。治疗后两组患者Cobb角和ESR及神经功能情况均较术前均有较大程度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Cobb角变化量和ESR变化量、神经功能评分及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输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第12肋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失血量少、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本文来源于《陕西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王璐,谷雨[5](2019)在《前路螺钉内固定与后路寰枢椎融合术治疗ⅡB型齿状突骨折的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前路螺钉内固定与后路寰枢椎融合术治疗ⅡB型齿状突骨折(OF)的疗效。方法将86例ⅡB型OF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为螺钉组(42例,行前路螺钉内固定)和融合组(44例,行后路寰枢椎融合术)。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后颈椎屈曲、旋转活动度、颈椎疼痛、颈椎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螺钉组明显少(低)于融合组(P <0. 01,P <0. 05)。两组均获得随访,时间8~16个月。术后3个月颈椎屈曲、旋转活动度螺钉组明显高于融合组(P <0. 01)。术后3个月颈椎疼痛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两组明显低于术前(P <0. 05),而螺钉组两项均明显低于融合组(P <0. 01)。结论与后路寰枢椎融合术比较,前路螺钉内固定治疗ⅡB型OF创伤小、骨折愈合时间短、颈椎活动度更好。(本文来源于《临床骨科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刘伟,林鸳,吴骏[6](2019)在《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于都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2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1例。试验组行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Zero-P)治疗,对照组行cage联合颈前钛板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治疗情况,手术前后神经功能、吞咽障碍,术后6个月椎间隙融合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分别为(101.04±18.63)min、(5.47±1.46)d,均短于对照组的(115.36±16.74)min、(7.48±1.25)d,术中出血量为(86.78±12.72)ml,少于对照组的(98.15±10.36)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均高于术前,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试验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SS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椎间隙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Zero-P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颈椎神经功能恢复,改善其吞咽功能障碍,且椎间隙融合效果满意。(本文来源于《医疗装备》期刊2019年19期)

杨云飞,霍志伟,桂大金,吴博,陈占法[7](2019)在《颈前路切开内固定治疗齿状突Ⅲ型骨折及急性颈髓损伤方法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颈椎外伤致枢椎齿状突骨折(Axial odontoid fracture)合并急性颈髓损伤(Acute 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ACSCI)是常见的颈部外伤之一。常见于高处坠落伤、车祸等造成的颈部高能量损伤,颈部损伤之后采取紧急颈部颈托固定制动,平卧位,避免频繁搬动及翻身引起颈椎的转动,造成颈髓进一步损伤。诊断明确后,可早期行手术治疗,空心螺钉稳定枢椎齿状突骨折,前路颈椎椎体次全切解除脊髓压迫,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80期)

冯骁原,尚显文[8](2019)在《前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开展前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在我院2018年4月~2019年3月抽取54例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双盲法分组,为27例实验组患者开展前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为27例对照组患者开展常规治疗方法。结果对比对照组,明显实验组术后6周运动评分、触觉评分、伤椎高度、Cobb's角均更理想,差异明显(P<0.05);对比分析2组患者手术前运动评分、触觉评分、伤椎高度、Cobb's角,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开展前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效果满意。(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78期)

李向涛[9](2019)在《前路与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颈椎过伸性损伤的疗效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由交通事故引起的颈椎损伤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颈椎过伸性损伤(Cervical hyperextension injury,CWI)占有较高比例,占所有颈椎损伤的40%~70%[1]。我院近年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CWI,取得了显着的疗效,现与后路手术的疗效进行比较,报告如下。(本文来源于《颈腰痛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刘勇[10](2019)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与前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效果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后路内固定融合术与前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上栗县中医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80例,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参考组与观察组,各40例。参考组行前路内固定融合术,观察组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变化、脊柱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并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参考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参考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考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变化以及ODI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与前路内固定融合术相比,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良好,其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且安全性较高。(本文来源于《临床合理用药杂志》期刊2019年27期)

前路内固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应用前路减压复位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2015年11月—2018年11月襄阳市中心医院收治86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前路组43例与后路组43例。前路组男性28例,女性15例,年龄19~65岁,平均(45.23±7.37)岁,采用前路减压复位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后路组男性27例,女性16例,年龄19~67岁,平均(45.31±7.40)岁,行后路减压复位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在各项手术指标、治疗前后骨折脱位复位情况、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植骨融合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前路组手术时间(76.02±10.74)min、伤口长度(32.15±7.05)mm、住院时间(34.87±4.52)d相比后路组[(122.75±27.34)min、(36.82±7.80)mm、(46.19±4.98)d]较短,术中失血量相比后路组较少[(171.85±16.83)mL vs.(342.72±107.53)mL](P<0.05);前路组与后路组治疗后Cobb角、水平移位均小于治疗前,而前路组治疗后水平移位小于后路组(P<0.05);前路组脊髓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后路组(P<0.05);前路组植骨融合时间短于后路组(P<0.05)。结论前路减压复位融合内固定术应用于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中可获得较理想的临床疗效,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以及颈椎解剖结构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前路内固定论文参考文献

[1].李娟.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采用前路减压内固定结合综合康复治疗的研究[J].人人健康.2019

[2].徐进,程建华,郑璟,严力军.前路减压复位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研究[J].创伤外科杂志.2019

[3].杨小勇,武东升,吕曦,张建,孙亮.一期前路减压内固定联合后路减压术治疗颈椎外伤后骨折脱位的效果观察[J].四川医学.2019

[4].赵涛,梁亚萍,高腾飞,方海林,彭茂轩.经第12肋骨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临床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9

[5].王璐,谷雨.前路螺钉内固定与后路寰枢椎融合术治疗ⅡB型齿状突骨折的疗效[J].临床骨科杂志.2019

[6].刘伟,林鸳,吴骏.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效果[J].医疗装备.2019

[7].杨云飞,霍志伟,桂大金,吴博,陈占法.颈前路切开内固定治疗齿状突Ⅲ型骨折及急性颈髓损伤方法讨论[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8].冯骁原,尚显文.前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9].李向涛.前路与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颈椎过伸性损伤的疗效比较[J].颈腰痛杂志.2019

[10].刘勇.后路内固定融合术与前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效果的比较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

论文知识图

前路内固定应力分布)(图8前路一9Zep恤颈推前路内固定打板系统...C5椎体骨折 A·术前MRI; B·前路按病人基础体质选择前路内固定前路内固定模型)(图6后路内固定模...1-1:全内置式可膨胀型生物涂层脊柱~...

标签:;  ;  ;  ;  ;  ;  ;  

前路内固定论文_李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