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发射极材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发射极,转换器,离子,能量,涂层,组织,材料。
发射极材料论文文献综述
黄洪涛,魏永峰,钟武烨,王卫军,屈彦杰[1](2015)在《热离子能量转换器发射极材料显微组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热离子能量转换是一种基于热电子发射从而实现热能到电能直接转换的静态转换技术,在深空探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论文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金相显微技术以及电子探针技术研究了热离子能量转换器1 600℃下服役1 000 h的发射极显微组织。研究结果表明,在发射极单晶钨涂层表面出现小晶粒,有贯穿整个涂层的小晶粒,也有未贯穿整个涂层的小晶粒。沿发射极轴向方向越靠近中间位置,钨、钼元素互扩散深度越大,最大互扩散深度约为18μm。发射极下端塞焊缝区域整个薄壁管厚度内组织基本为单晶状态,"鼓包"组织为多晶状态;上端加长段焊缝区域,不仅产生了少量的小角晶界,也产生了贯穿整个发射极壁厚的大角晶界,且焊缝组织沿环向存在不均匀现象。(本文来源于《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四卷)——中国核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5册(核材料分卷、辐射防护分卷)》期刊2015-09-21)
黄洪涛,魏永峰,钟武烨,王卫军,屈彦杰[2](2014)在《热离子能量转换器发射极材料显微组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热离子能量转换是一种基于热电子发射从而实现热能到电能直接转换的静态转换技术,在深空探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论文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金相显微技术及电子探针技术研究了热离子能量转换器1 600℃下服役1 000 h的发射极显微组织(图1)。研究结果表明,在发射极单晶钨涂层表面出现小晶粒,有贯穿整个涂层的小晶粒,也有未贯穿整个涂层的小晶粒。沿发射极轴向方向越靠近中间位置,钨、钼元素互扩散深度越大,最大互扩散深度约为18μm(本文来源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期刊2014年00期)
发射极材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热离子能量转换是一种基于热电子发射从而实现热能到电能直接转换的静态转换技术,在深空探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论文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金相显微技术及电子探针技术研究了热离子能量转换器1 600℃下服役1 000 h的发射极显微组织(图1)。研究结果表明,在发射极单晶钨涂层表面出现小晶粒,有贯穿整个涂层的小晶粒,也有未贯穿整个涂层的小晶粒。沿发射极轴向方向越靠近中间位置,钨、钼元素互扩散深度越大,最大互扩散深度约为18μm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发射极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1].黄洪涛,魏永峰,钟武烨,王卫军,屈彦杰.热离子能量转换器发射极材料显微组织分析[C].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四卷)——中国核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5册(核材料分卷、辐射防护分卷).2015
[2].黄洪涛,魏永峰,钟武烨,王卫军,屈彦杰.热离子能量转换器发射极材料显微组织分析[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