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大肠杆菌,素性,毒素,免疫,因子,仔猪,小鼠。
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论文文献综述
范晴,谢芝勋,谢志勤,谢丽基,黄娇玲[1](2019)在《可视化多重荧光LAMP鉴别诊断牛轮状病毒和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同时检测牛轮状病毒(BRV)和产肠毒大肠杆菌(ETEC)的多重荧光LAMP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中BRV和ETEC的基因保守区域设计3套LAMP引物,在每条内引物FIP的5’端标记荧光基团,在同一体系中进行多重LAMP扩增,对各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应用该方法对采集自广西各地牛场的56份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能特异地鉴别牛轮状病毒和产肠毒大肠杆菌,并与其他对照病原不发生交叉反应;每个反应的检测灵敏度均为100拷贝。对56份腹泻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BRV的感染率为14.3%,ETEC的感染率为57.1%,2种病原的混合感染率为8.9%;与荧光PCR和常规PCR检测方法相比,此多重LAMP方法敏感性为100%,符合率为100%。建立的方法可快速、准确地检测2种犊牛腹泻病原体,为病原学诊断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吴文文,丁雪燕,洪天旗,羊扬,段强德[2](2019)在《猪源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主要毒力因子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是引起婴幼儿和幼畜腹泻的主要细菌性病原,初生幼畜感染后常因剧烈腹泻脱水而死亡。菌毛黏附素和肠毒素是ETEC目前研究最多的2类毒力因子,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一些新型毒力因子不断被发现,如鞭毛、非菌毛黏附素、肠聚集性耐热毒素(the enteroaggregative heat-stable toxin1,EAST1)、自转运黏附蛋白、细胞溶血素等。本综述主要针对猪源ETEC的主要毒力因子以及新型毒力的结构功能及致病性进行阐述,为进一步深入探索ETEC的致病机理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姜玲玲,杨丽娟,伍春红,卢昱希,张涛[3](2018)在《猪源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耐热肠毒素STⅡ基因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盒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建立猪源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的快速准确诊断方法,根据Gen Bank收录的ETEC耐热肠毒素(STⅡ)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采用SYBR GreenⅠ荧光染料建立ETEC荧光定量PCR诊断试剂盒,并验证该检测法的敏感度、特异性、重复性及试剂盒长期保存的稳定性。结果显示:该诊断试剂盒的最低灵敏限度达1.0×101拷贝/μL,特异性强,对羊源、牛源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基因未检出;用该试剂盒检测猪场分离的149株临床样品,同时与传统的分离培养后普通PCR比较,该方法检出率高;试剂盒于-20℃保存3~6个月对阳性标准品拷贝数无影响。本研究研制的试剂盒在临床检测大肠杆菌比传统检测方法快且结果表明建立的试剂盒适合于ETEC的检测,为该病的快速诊断和防治提供基础。(本文来源于《畜牧与兽医》期刊2018年10期)
李星月,董秀梅,陶婧,李婷婷,张萍[4](2018)在《新型凝集技术快速检测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菌毛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建立以彩色二氧化硅微球(CSN)为载体,快速检测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菌毛K88ab、K99、987p和F41的新型凝集技术,本研究采用反相微乳液法制备二氧化硅微球,将其与菌毛单因子血清偶联制成免疫彩色二氧化硅微球(ICSN),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快速检测ETEC菌毛的方法。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ICSN只与携带其对应菌毛的菌株发生反应,与携带其它菌毛的菌株无交叉反应;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菌液的最小检出浓度为1.0×10~6cfu/m L~5.1×10~6cfu/m L;稳定性试验显示4℃保存30 d,ICSN特异性、敏感性无明显变化;双盲样品检测准确率为100%。本研究有助于ETEC菌毛的快速检测和幼畜大肠杆菌性腹泻的诊断。(本文来源于《中国预防兽医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刘玉芹,闫平,隗金玲,董淑珍,魏晓燕[5](2018)在《仔猪源肠毒素性大肠杆菌毒力因子的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河北省腹泻仔猪源产毒素性大肠杆菌肠毒素的流行分布情况,试验采用PCR方法以质粒DNA为模板对40株大肠杆菌进行肠毒素基因Sta和Stb的检测,并通过对其序列比对分析菌株之间的同源性。结果表明:在40株大肠杆菌中成功扩增出Sta基因36株,Stb基因23株,其中有19株同时携带2种肠毒素,占全部菌株的47.5%(19/40);单独携带肠毒素Sta基因的有17株,占肠毒素阳性菌株的42.5%(17/40)。Sta和Stb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显示,已测序的试验菌株之间的同源性在99.6%~100%之间。说明河北省致仔猪腹泻大肠杆菌流行株所携带的肠毒素主要是Sta+Stb及Sta,各地区流行菌株所携带的ST基因具有高度的同源性,具有相近的亲缘关系。(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8年05期)
陈吴康,韩辉,周燕楠,乌日嘎[6](2018)在《首都机场口岸一例输入性新型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感染病例的处置》一文中研究指出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是导致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是发展中国家儿童腹泻和旅行者腹泻最主要的病因~([1])。ETEC可以同时或单独分泌两种肠毒素:热敏肠毒素(heat-labileenterotoxin,LT)和耐热肠毒素(heatstableenterotoxin,ST),ST根据其是否溶于甲醇可分为STI(又称STa)和STII(又称STb)两类,STI又根据其来源和核苷酸差异,分为STIa和STIb,STIa由牛、猪或人源ETEC产生,又称Stp~([2-3])。(本文来源于《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王士霞,常春龙,翟军军,朴范泽,倪宏波[7](2017)在《牛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菌蜕的制备及裂解条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言菌蜕(bacterial ghosts)又称菌影,是无繁殖能力、缺乏细胞浆和核酸的细菌空壳,通过噬菌体PhiX174的裂解基因E在革兰氏阴性菌内表达而形成~([1,3])。裂解基因E表达后,细菌的内外膜融合形成跨膜孔道,在渗透压的作用下,细菌的细胞质、核酸和核糖体等胞质成分经此通道释放到菌体外,留下细菌空壳,即"菌蜕",菌蜕完好地保留了菌体表面的各种抗原的天然结构和粘附活性,可以(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7-08-20)
张强[8](2016)在《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F4-F5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及通用型免疫原的免疫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猪大肠杆菌病是影响新生和断奶仔猪的重要疾病,其主要病原之一是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eheriehia coli,ETEC)。ETEC血清型众多,主要包括k88(F4)、k99(F5)、987P(F6)、F41、O138、O139和O141等。目前对于ETEC的防控有抗菌药治疗、多价苗、高免血清等,但是无论是哪种防治措施都只针对某种(或者某几种)血清型,难以同时防控多个血清型。前期研究,运用反向疫苗学从II型分泌系统缺失的ETEC菌株中筛选到3个免疫原性良好的广谱靶标抗原,本研究旨在评估叁个广谱免疫原混合使用的免疫效力,以不同免疫途径接种小鼠,多个血清型(本研究为F4血清型)作为攻击菌株,通过检测血清IgG和粪便SIgA,以及攻毒保护率,评价其免疫效力,为研制猪ETEC通用型疫苗奠定基础,以期同时防控多个血清型。同时构建F4-F5为检测靶标的二重间接ELISA技术,用于猪ETEC优势血清学流行病学分析提供有效手段。本研究的主要工作如下:(1)ETEC F4-F5融合基因蛋白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根据GenBank中登陆F4和F5基因序列,分析保守区,优化密码子,合成F4-F5串联基因,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表达重组蛋白His-F4-F5。以纯化的His-F4-F5蛋白作为检测抗原,建立检测ETEC抗体的间接EIISA方法。经酶切和DNA序列分析,成功构建重组菌BL21(pCold I-F4-F5),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融合表达的F4-F5分子量为29 kDa,与ETEC高免阳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条带单一。经优化筛选的间接ELISA最佳反应条件为:抗原包被浓度6 ng/孔,待检血清稀释比例1:200,HRP-羊抗猪二抗的工作浓度1:15,000,5%脱脂奶封闭2 h,底物作用时间15 min。本研究建立F4-F5间接ELISA方法经过特异性试验、重复性试验和保质期试验,证明该方法具有较强的特异性、重复性和稳定性。(2)通用型免疫原的制备及小鼠实验:以原核表达系统表达大肠杆菌共有的叁个蛋白,分别命名为734、739和696。将734、739和696按照1:1:1比例混合,分别与白油佐剂、水佐剂(gel 01)和粘膜免疫佐剂(LTMT)乳化制备疫苗,皮下和腹腔两种接种途径注射小鼠。二免后,攻击5MLD(minimum lethal dose)的F4。免疫前后采集血清和粪便,间接ELISA检测IgG和SIgA。攻毒后,观察小鼠的精神状态,记录死亡数,对于存活的小鼠七天后进行肠道冲洗液中SIgA的检测。结果显示:皮下免疫组,739+734+696+gel01(IV)和739+734+696+LTMT+白油(V)诱导极高滴度血清IgG,而粪便和肠道SIgA较低,其中V组SIgA滴度明显高于IV,表明LTMT通过皮下免疫仍然能够诱导粘膜抗体SIgA,但攻毒保护率(20%)明显低于IV组(80%),原因有待分析。腹腔免疫组,696+739+734+LTMT,相比皮下免疫组739+734+696+LTMT(III),粪便和肠道SIgA滴度相当,腹腔组诱导较高的血清IgG,说明LTMT通过皮下和腹腔接种,均能诱导SIgA。攻毒保护率,两组有较大区别,腹腔组保护率(80%)高于皮下III组(60%)。综合分析,可以初步得出结论,不管皮下免疫还是腹腔免疫,739+734+696+LTMT均是良好的多价免疫原;皮下免疫739+734+696和水佐剂gel 01乳化疫苗,是良好的多价免疫原。(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期刊2016-05-01)
赵宁[9](2016)在《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感染小鼠致腹泻LncRNA表达谱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 ETEC)是引发全球性的幼畜及幼崽水样性腹泻的主要病原微生物,畜牧业及养殖业的发展被ETEC严重制约。在发展中国家,人类公共卫生安全的问题也由于ETEC而受到严重威胁,主要原因是ETEC是引发旅游者及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近年来,关于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的致病机制研究较多,黏附素(Adhesion)和肠毒素(Enterotoxins)[2-41是ETEC关键的两种致病因子,但是,对于感染性疾病而言,其发生与发展均是病原菌和宿主细胞互相作用的结果。因此,深入研究病原微生物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机制是彻底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关键所在。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长链非编码RNA (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 在癌症、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等众多疾病致病机制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LncRNA是不编码蛋白质,而在多环节中调控基因表达的一类RNA分子的总称,其转录本长度超过200核苷酸,主要位于细胞核内,可从转录及转录后或表观遗传等层面。而目前有关于LncRNA与ETEC引发的肠道感染性疾病的研究尚未见报道。目的:建立及评价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感染小鼠致腹泻的模型,通过LncPath芯片技术筛选显着性差异表达的LncRNA并验证。方法:将ETEC腹腔注射感染小鼠建立感染性腹泻的模型,通过形态学观察,体重变化,腹泻率/腹泻指数记录及组织病理学观察,对小鼠模型进行初步评价。提取小鼠肠组织中的全蛋白,通过标记法蛋白芯片的技术,检测感染ETEC后小鼠肠组织中Th1 Th2, Th17细胞因子的变化,进一步评价动物模型。提取小鼠肠组织中的总RNA,通过LncPath芯片技术,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筛选显着性差异表达的LncRNA和mRNA,预测ETEC引发的感染性疾病的靶基因。结果:(1) ETEC感染小鼠后,小鼠腹泻率、腹泻指数均显着升高,体重下降。(2)组织病理学观察,ETEC感染小鼠后,肠组织结构被破坏,微绒毛脱落,组织严重损坏且有炎性细胞浸润。(3)ETEC感染小鼠后,肠组织中IL-1β、IL-2、IL-3、IL-4、IL-5、IL-6、IL-10、IL-23、GM-CSF均显着性升高,且Thl、Th2细胞因子的总体水平上高,Thl/Th2的比值降低。(4)ETEC感染小鼠后,肠组织中有9条LncRNA表达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表达水平上调2条,表达水平下调7条。肠组织中差异表达的mRNA有26条,其中表达水平上调15条,表达水平下调1]条。结论:(1)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感染后小鼠发生腹泻,体重下降,肠组织被破坏。(2)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感染小鼠后肠组织中Th1/Th2细胞因子的动态平衡发生漂移,偏向Th2型细胞因子,导致机体发生炎症反应。(3)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感染小鼠后肠组织中LncRNA存在差异表达。(4) LncRNA ENSMUST00000122226可能调控ETEC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的炎症反应的发生与发展,为研究感染性腹泻提供新的靶点。(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期刊2016-03-01)
张培晏,刘峻[10](2016)在《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菌毛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常引起仔猪腹泻,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ETEC的致病作用与其具有粘附性菌毛和肠毒素密切相关,ETEC菌株的菌毛可与宿主黏膜上皮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并在局部组织定居、繁殖和产生毒素,损伤小肠黏膜,使小肠吸收分泌功能失常而致腹泻。本文针对ETEC菌毛的生物学特性、表达条件、免疫原性等方面作一概述。(本文来源于《四川畜牧兽医》期刊2016年01期)
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是引起婴幼儿和幼畜腹泻的主要细菌性病原,初生幼畜感染后常因剧烈腹泻脱水而死亡。菌毛黏附素和肠毒素是ETEC目前研究最多的2类毒力因子,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一些新型毒力因子不断被发现,如鞭毛、非菌毛黏附素、肠聚集性耐热毒素(the enteroaggregative heat-stable toxin1,EAST1)、自转运黏附蛋白、细胞溶血素等。本综述主要针对猪源ETEC的主要毒力因子以及新型毒力的结构功能及致病性进行阐述,为进一步深入探索ETEC的致病机理提供理论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论文参考文献
[1].范晴,谢芝勋,谢志勤,谢丽基,黄娇玲.可视化多重荧光LAMP鉴别诊断牛轮状病毒和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的研究[J].中国兽医科学.2019
[2].吴文文,丁雪燕,洪天旗,羊扬,段强德.猪源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主要毒力因子研究进展[J].中国兽医学报.2019
[3].姜玲玲,杨丽娟,伍春红,卢昱希,张涛.猪源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耐热肠毒素STⅡ基因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盒的研制[J].畜牧与兽医.2018
[4].李星月,董秀梅,陶婧,李婷婷,张萍.新型凝集技术快速检测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菌毛的研究[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8
[5].刘玉芹,闫平,隗金玲,董淑珍,魏晓燕.仔猪源肠毒素性大肠杆菌毒力因子的分布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8
[6].陈吴康,韩辉,周燕楠,乌日嘎.首都机场口岸一例输入性新型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感染病例的处置[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18
[7].王士霞,常春龙,翟军军,朴范泽,倪宏波.牛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菌蜕的制备及裂解条件优化[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7
[8].张强.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F4-F5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及通用型免疫原的免疫反应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6
[9].赵宁.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感染小鼠致腹泻LncRNA表达谱的构建[D].宁夏大学.2016
[10].张培晏,刘峻.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菌毛的研究进展[J].四川畜牧兽医.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