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制度论文-秦林燕

共和制度论文-秦林燕

导读:本文包含了共和制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法国大革命,共和制,君主制

共和制度论文文献综述

秦林燕[1](2015)在《法国近代政体的更替和共和制度的确立及相关教学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法国近代政体更替及共和制度的确立”这一概念涵盖着从法国大革命到法兰西第叁共和国正式建立起议会民主制度为止。时间上是从1789年到1879年。在这90多年的时间里,法兰西民族历经曲折反复,从绝对君主制社会过渡到了议会制民主社会,最终建立起来了有别于英国和美国的资本主义共和制。这是在世界范围内真正意义上建立起来的由中央政府主导的民主制大国,是以后的各个旧大陆国家开展革命和追求民主的楷模。在“法国共和制度的确立”这一过程中诞生的无论是积极还是消极的元素,都对之后的世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我国历史学界对“法国近代政体更替及共和制度的确立”的相关内容的研究已经很成熟,但遗憾的是现阶段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并没有对此充分体现。而本文通过对高中教材中涉及“法国近代政体更替及共和制度的确立”相关内容的课程、知识与教学研究的考察,分析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深入分析研究法国近代政治体制频繁更替的原因以及最终共和制确立的原因和意义,探讨关于这些内容的相关教育教学问题,从而提出提升优化教学的建议。论文包括绪论、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四部分。其中正文部分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结合“法国近代政体交替和共和制的确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深入探究法国近代政体更替的历史根源——根深蒂固的君主制传统,第二章具体分析研究法国政体更替的现实原因,第叁章是对相关教育教学提出的建议,最后在附录部分做出具体的教学设计完善教学。(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5-06-01)

蔡丽娟[2](2013)在《格拉古改革与共和制度的困境》一文中研究指出格拉古兄弟的改革是挽救共和国的第一次尝试。改革的失败表明,在征服战争中获得完善的共和体制无法解决帝国权力带来的政治社会危机。大规模对外战争结束后,支撑共和体制的叁种政治力量执政官、元老院和人民大会之间无法再保持和谐一致,暴力成为解决政治冲突的手段,高级公职人员在保护国家的名义之下行使不受法律约束的权力,保民官以人民的名义对元老院控制国家的权威形成冲击,个人独裁权力随后兴起。最终,共和国在内战中灭亡。(本文来源于《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6期)

晏绍祥[3](2012)在《17世纪英国革命期间共和派对古典民主与共和制度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17世纪英国社会与文化具有浓厚的古典氛围,基础教育和大学教育的古典特色,上层社会的古典修养,以及近代资源的缺乏,让共和派思想家们大量借用古典民主与共和传统,抨击君主专制,积极阐述共和政治的优点,并以古代雅典、斯巴达和罗马的共和制为基础,构想近代国家的制度与体系。在某些情况下,古典传统可能直接激励了英国人的革命行动。霍布斯对古代自由和永恒战争状态的抨击,从反面体现了古典共和传统的积极作用。但英国革命毕竟是近代的产物,革命进程主要由17世纪英国的社会基础决定,而且共和派只是当时思想潮流的一个分支,其理论基础也主要来自近代的契约理论与天赋人权。古典共和传统主要是给他们已有的信念和行动增加权威的一种手段。(本文来源于《世界历史》期刊2012年02期)

周兴梁[4](2012)在《孙中山与南京临时政府的创建》一文中研究指出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它“为中华民族之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本文来源于《团结报》期刊2012-03-29)

周泰宇[5](2011)在《民国十年公债票见证湖北人民捍卫辛亥革命共和制度成果历史》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7年前收藏一张罕见的民国十年(1921年)湖北地方公债伍圆公债票(以下简称‘公债票'),该票幅尺25.57~*17.8。目前仅见2010年2月长江日报(罗时汉)报道汉口崇仁路"求是斋"主周启壮所藏一枚。值得纠正的是罗时汉文中的"这次由王占元私自发行……"严重失实,下文将有详解。经笔者查阅这一时期的大量史料分析考证表明,这一"纸品"是湖北人民捍卫辛亥革命共和制度成果的最好见证物。(本文来源于《湖北钱币专刊(总第10期)》期刊2011-12-10)

孙林[6](2010)在《民国初年制度意识缺失条件下制度破坏路径分析——考察第一届国会存续期间民主共和制度存废》一文中研究指出民国初年(以下简称民初)中国民主共和制度初造,虽不完备但框架已立,相对于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然而由于国人制度意识缺失,使民初民主共和制度在"立——破——立——破"的路径上逐渐式微,在民初1912年至1914年第一届国会存续期间表现得尤为突出。本文试图祛除价值评价,依据史料力争客观地分析民初民主共和制度的破坏路径。需要指出的是,在民初民主共和制度的立与破中,政治精英制度意识缺失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拟从制度意识缺失立论,探寻分析第一届国会存续期间(1912—1914)年间民主共和制度破坏路径。(本文来源于《党政干部学刊》期刊2010年11期)

李朝津[7](2007)在《民初有关共和制度的争论——省思中国初次民主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章士钊与戴季陶有关内阁制与总统制之争论为主题,藉此探讨民国建立之初,知识分子对民主建设的认识。向来研究民初政治都把总统、内阁争议归究为对袁世凯的态度问题,即反袁者为克制袁世凯,故主张内阁制度,而支持袁世凯者则站在总统制一方。上述看法不是没有道理,但亦因此忽略辛亥革命后中国有史以来初次实践民主的经验。由章士钊及戴季陶二人的争论观察,可以看出民初知识分子对民主满怀理想色彩:民主就是法治,法治就是宪法的制订,故总统制或内阁制的宪法模式便成为当时的争点,亦反映出19世纪西方流行之“形式民主”是辛亥时期民主的关注重点。至于民主制度与社会的关系或其社会实践过程为何,则完全不在两人讨论之列。有关宪法的浪漫想法,直到曹锟当选总统后,各界对共和制度再不抱任何希望,民初的民主争议才告一段落。(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研究》期刊2007年04期)

张重阳[8](2007)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民主共和制度名实难副原因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1912年~1928年,中国处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革。在政治领域,这一时期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开始建立和经受严峻考验的时期。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本文来源于《驻马店日报》期刊2007-01-27)

李朝津[9](2006)在《民初有关共和制度的争论——省思中国初次民主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辛亥革命成功,创立亚洲以至20世纪世界中第一个民主国,当时言必称共和,但共和一词意指什么,除了推翻帝制外,革命成功以前似乎并没有一个共识,亦是民国创立后引起争论的来源。简而言之,辛亥革命所追求的民主,主要是代议政治、选举、宪法创立等各种民主机制,今天称为自由式民主(liberal democracy),又由于它重视国家统治机构,故又称之(本文来源于《“1910年代的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6-08-01)

王大庆[10](2000)在《对民主与共和的历史学思考——评《古代民主与共和制度》》一文中研究指出由施治生、郭方主编的《古代民主与共和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年 12月第 1版 ,以下简称《制度》。凡从该书引文 ,均只标明页码 )一书 ,是中国世界古代史学界继《古代王权与专制主义》(施治生、刘欣如主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年版(本文来源于《世界历史》期刊2000年02期)

共和制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格拉古兄弟的改革是挽救共和国的第一次尝试。改革的失败表明,在征服战争中获得完善的共和体制无法解决帝国权力带来的政治社会危机。大规模对外战争结束后,支撑共和体制的叁种政治力量执政官、元老院和人民大会之间无法再保持和谐一致,暴力成为解决政治冲突的手段,高级公职人员在保护国家的名义之下行使不受法律约束的权力,保民官以人民的名义对元老院控制国家的权威形成冲击,个人独裁权力随后兴起。最终,共和国在内战中灭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共和制度论文参考文献

[1].秦林燕.法国近代政体的更替和共和制度的确立及相关教学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

[2].蔡丽娟.格拉古改革与共和制度的困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

[3].晏绍祥.17世纪英国革命期间共和派对古典民主与共和制度的运用[J].世界历史.2012

[4].周兴梁.孙中山与南京临时政府的创建[N].团结报.2012

[5].周泰宇.民国十年公债票见证湖北人民捍卫辛亥革命共和制度成果历史[C].湖北钱币专刊(总第10期).2011

[6].孙林.民国初年制度意识缺失条件下制度破坏路径分析——考察第一届国会存续期间民主共和制度存废[J].党政干部学刊.2010

[7].李朝津.民初有关共和制度的争论——省思中国初次民主实验[J].社会科学研究.2007

[8].张重阳.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民主共和制度名实难副原因浅析[N].驻马店日报.2007

[9].李朝津.民初有关共和制度的争论——省思中国初次民主实验[C].“1910年代的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

[10].王大庆.对民主与共和的历史学思考——评《古代民主与共和制度》[J].世界历史.2000

标签:;  ;  ;  

共和制度论文-秦林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