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模态论文_钱磊

导读:本文包含了驱动模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陀螺仪,陀螺,模态,数字,锁相环,频率,回路。

驱动模态论文文献综述

钱磊[1](2018)在《基于参数激励的MEMS环式陀螺驱动模态研究与系统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MEMS环式陀螺仪是一种基于哥氏力效应设计出的测量角速度的惯性传感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低功耗、易数字化等诸多优点,故而被广泛的应用于航空、航海、兵器、汽车等多项领域。因为MEMS环式陀螺仪性能与其驱动模态有直接关系,所以MEMS环式陀螺仪驱动模态的研究对提高陀螺仪性能至关重要。参数激励法是改变运动系统中某一参数使运动系统成为参数周期性变化的参变系统驱动方式。当参数激励法应用于MEMS环式振动陀螺仪的驱动模态时,能有效降低驱动信号,从而减小驱动模态对敏感模态的电馈,提高陀螺的信噪比和Q值。本文以MEMS环式陀螺仪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参数激励应用于陀螺驱动模态下的效果,主要工作如下: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运用参数激励驱动MEMS环式陀螺时对驱动模态的增益效果,并通过仿真验证。其次,以PLL-AGC控制系统为基础,引入参数激励信号的控制,确定了参数激励法驱动MEMS环式陀螺的总体方案。再次,从闭环驱动控制与检测电路的算法实现方面,考虑系统中数字信号处理中的量化误差和资源占用,对系统各模块进行了分析和设计,完成了整套基于FPGA芯片的数字测控系统。保证了系统相位、幅度控制精度。最后,根据完成的系统,对MEMS环式陀螺仪进行测试实验。验证了参数激励方法的效果。(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8-04-01)

杨成,李宏生[2](2015)在《硅微陀螺仪驱动模态离散控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硅微陀螺仪数字控制系统,为了有效控制陀螺仪的驱动模态,采用离散域(Z域)分析方法,全面分析、研究并实现了基于数字锁相环(DPLL)和数字自动增益控制的(DAGC)驱动模态控制。分别建立了基于离散域分析的相位控制模型和幅度控制模型,给出了相应稳定控制的参数条件,并且进行了仿真验证。最后设计了一种基于FPGA的数字化双闭环驱动控制电路。试验结果表明,室温条件下,驱动检测幅度相对变化量小于2′10~(-5),在温度变化-40℃~60℃条件下,驱动频率与自然频率的最大相对误差为8′10-6数量级,频率跟踪特性和幅度控制稳定性均达到了良好的效果。试验验证了硅微陀螺仪驱动模态全数字化分析的可行性。该数字控制系统方案实现了陀螺驱动模态的高精度控制。(本文来源于《中国惯性技术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丁徐锴,李宏生,倪云舫,邵安成[3](2015)在《具有硬弹簧非线性的MEMS振动式陀螺仪驱动模态控制方法(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当振动式MEMS陀螺仪的驱动模态的振幅较大时,驱动模态中的硬弹簧非线性将变得显着。在驱动模态具有此非线性的情况下,比较了MEMS陀螺仪中常用的两种控制方法,即锁相环驱动和自激驱动。由于非线性模态在频域内的相位响应有迟滞效应,锁相环驱动方式不能稳定地锁定非线性模态的谐振频率。然而得益于自激驱动方式的工作原理,自激方式可以将非线性模态驱动在谐振点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数字锁相环驱动方式。该改进的驱动方式以较大的驱动力为代价,提高了控制回路的稳定性。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相一致,并且验证了所提出的驱动方式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惯性技术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王晓雷,张印强,杨成,李宏生[4](2013)在《基于数字锁相环控制的硅微陀螺仪驱动模态分析与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有效控制硅微陀螺仪的驱动模态,采用基于数字锁相环的相位控制方案对驱动信号振动频率进行跟踪控制.首先,分析了硅微陀螺仪驱动模态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数字锁相环控制驱动信号频率的方法;其次,阐述了基于锁相环的硅微陀螺仪驱动模态闭环控制原理,并分析了锁相环频率控制的稳定性;然后,对锁相环控制的驱动模态频率变化和跟踪情况进行了仿真,验证了驱动频率动态跟踪特性;最后,设计了一种基于锁相环的FPGA数字电路控制方案,并制作成实际电路,同时,对硅微陀螺仪驱动模态的开环谐振频率驱动和闭环频率驱动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当温度在-40~60℃内变化时,该控制方案能够保证驱动频率时刻跟踪驱动模态谐振频率的变化,且跟踪相对误差为2.5×10-5.(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4期)

何胜,王巍[5](2009)在《MEMS振动陀螺驱动模态稳幅特性与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机电哥氏振动陀螺控制系统分析主要包括驱动模态和检测模态两个部分。对于微机电哥氏振动陀螺驱动控制多采用类比LCR振荡电路的间接分析方法,不能精确定量的分析微机电哥氏振动陀螺驱动稳幅控制的系统特性与控制参数,也未能明确提出微机电哥氏振动陀螺的驱动稳幅回路对象模型及其特点;针对这一问题,采用脉冲响应函数法,推导了微机电哥氏振动陀螺的驱动稳幅回路被控对象数学模型,经过实际系统测试验证了模型分析的准确性。在分析了该模型特点和物理本质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践阐述微机电哥氏振动陀螺驱动稳幅控制回路的两种实现方式,并比较了两种实现方式的优缺点。(本文来源于《中国惯性技术学报》期刊2009年04期)

殷勇,王寿荣,王存超,杨波,盛平[6](2009)在《双质量硅微陀螺仪驱动模态测试(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双线振动双质量硅微陀螺仪环境适应性强且两个质量块的差动输出能够有效消除共模干扰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型双质量陀螺仪。依据双质量硅微陀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对该陀螺的驱动模态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提出了简化的动力学方程。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陀螺的驱动模态进行了数值仿真,并对陀螺仪样品进行了电路测试。通过几种不同的加载方式,分别得到了相应的仿真和测试的幅频曲线,结果表明,仿真和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完全一致,且双边驱动方式要优于单边驱动方式,反向驱动方式可以使陀螺仪在工作模态运动。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双质量硅微陀螺的驱动模态特性。(本文来源于《光学精密工程》期刊2009年06期)

驱动模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硅微陀螺仪数字控制系统,为了有效控制陀螺仪的驱动模态,采用离散域(Z域)分析方法,全面分析、研究并实现了基于数字锁相环(DPLL)和数字自动增益控制的(DAGC)驱动模态控制。分别建立了基于离散域分析的相位控制模型和幅度控制模型,给出了相应稳定控制的参数条件,并且进行了仿真验证。最后设计了一种基于FPGA的数字化双闭环驱动控制电路。试验结果表明,室温条件下,驱动检测幅度相对变化量小于2′10~(-5),在温度变化-40℃~60℃条件下,驱动频率与自然频率的最大相对误差为8′10-6数量级,频率跟踪特性和幅度控制稳定性均达到了良好的效果。试验验证了硅微陀螺仪驱动模态全数字化分析的可行性。该数字控制系统方案实现了陀螺驱动模态的高精度控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驱动模态论文参考文献

[1].钱磊.基于参数激励的MEMS环式陀螺驱动模态研究与系统实现[D].苏州大学.2018

[2].杨成,李宏生.硅微陀螺仪驱动模态离散控制分析[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15

[3].丁徐锴,李宏生,倪云舫,邵安成.具有硬弹簧非线性的MEMS振动式陀螺仪驱动模态控制方法(英文)[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15

[4].王晓雷,张印强,杨成,李宏生.基于数字锁相环控制的硅微陀螺仪驱动模态分析与实验[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5].何胜,王巍.MEMS振动陀螺驱动模态稳幅特性与控制[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09

[6].殷勇,王寿荣,王存超,杨波,盛平.双质量硅微陀螺仪驱动模态测试(英文)[J].光学精密工程.2009

论文知识图

温度上升20℃时X方向的变形(×10-6...改进前后微机械陀螺的检测模态幅频特...机械-控制集成设计方法分类Figure1-7...悬臂梁的动态响应曲线优化前后微机械陀螺检测模态和驱动单一振动模态分解激振方式的驱动机理...

标签:;  ;  ;  ;  ;  ;  ;  

驱动模态论文_钱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