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例恶性肿瘤所致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放射治疗的护理

26例恶性肿瘤所致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放射治疗的护理

颜芳张宝红(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234000)

【摘要】上腔静脉综合征(SCVS)是由于肿大的淋巴结直接侵犯或压迫上腔静脉致静脉回流受阻,使上腔静脉或两侧无名静脉显著狭窄或阻塞,导致血液回心脏受阻,引起的以急性呼吸困难面颈部肿胀为特点的一组症候群。80%由恶性肿瘤引起,最常见的是支气管肺癌及淋巴瘤[1]。采用放疗的方法治疗恶性肿瘤合并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能较快地解除上腔静脉压迫症状,有效地缓解患者呼吸困难,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6-0284-01

【Abstract】Thesuperiorvenacavasyndrome(SCVS)isduetothelymphnodeenlargementdirectinvasionoroppressionofvenacavavenoussuffocatesuffocate,makethesuperiorvenacavaorbothunknownveinsignificantstenosisorjam,causebloodtotheheartthwartedandcauseofacuterespiratorydifficultytothefaceandneckforagroupofthecharacteristicsoftheswellingofthesyndrome.80%ofmalignanttumorcause,themostcommonisbronchiallungcancerandlymphoma.Usingthemethodofradiationtreatmentofmalignanttumorwiththesuperiorvenacavasyndromeoppression,canquicklyremovethesuperiorvenacavacompressionsymptoms,effectivelyrelievepatientsbreathedifficulty,improvethequalityoflife,survival.

现将我院放疗科2007年1月-2012年3月共收治26例恶性肿瘤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患者,的护理体会如下:

1临床资料与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26例,男性18例,女性8例。年龄40-88岁,中位年龄56岁,其中小细胞肺癌11例,肺鳞癌6例,肺腺癌3例,鼻咽癌2例,恶性淋巴瘤3例,纵膈神经内分泌瘤1例。26例患者均采用外照射治疗。仪器采用山东新华6MV-X直线加速器照射。开始每次3.0—4.0Gy,每天一次,每周5次,3—4次后改为常规分割。全组病例在放疗期间同时应用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脱水剂、利尿剂,部分病例给予吸氧、抗感染、维持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

2护理

2.1监测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2.1.1严密观察呼吸及临床表现,保持呼吸通畅:呼吸困难、胸闷、窒息感是SVCS的主要症状,尤其以夜间为甚,因此保障气体交换应放在所有治疗的首位。为减少SVCS患者静脉回流量,减轻心脏负担,应在应用脱水剂的同时,给患者取半卧位,床头抬高45°~50°,利用头颈血液回流,膈肌下降,胸廓扩大,增加肺通气量,减轻水肿和呼吸困难。同时给予低流量吸氧3L/min;剧烈咳嗽,呼吸紧迫口唇发绀者立即给予高流量吸氧6~7L/min,以提高血氧饱和度,减轻脑缺氧,改善呼吸困难。清醒患者鼓励深呼吸以纠正呼吸性酸中毒,中毒缺氧者,监测血气分析,以指导呼吸机各种参数的调整和酸碱紊乱的处理。经上述处理本组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

2.1.2观察咳嗽程度,避免发生昏厥SVCS剧烈咳嗽时胸腔内压力急剧升高,右心搏压也升高,静脉回流障碍,右心排血量降低,脑供血不足而致昏厥。教会患者有效咳嗽排痰,坚持翻身拍背,促进体位引流,对于剧烈咳嗽者应遵医嘱给予镇咳药,对痰多不宜咳出者行超声雾化吸入。

2.1.3观察体温的变化对发热者在医生的指导下联合应用抗生素。嘱其多饮水,超过38.5℃者给予温水擦浴,头部冰敷或按医嘱行药物降温。

2.1.4观察水肿情况,准确记录24h时出入量注意患者面部肿胀程度及双上肢皮肤淤血、水肿和胸部浅静脉曲张情况,了解上腔静脉压力变化。水肿严重者给予利尿剂和激素,可迅速缓解液体潴留所致的症状,同时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失调。碱化尿液、增加尿量均有助于防止由于大剂量放疗所产生的坏死组织而造成高尿酸血症。

2.2基础护理

2.2.1环境适宜

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新鲜,温度、湿度舒适,光线柔和,急性期限制探视。

2.2.2测量血压以左上肢为准

必要时两侧对照测量,因上肢静脉回流受阻,静脉压增高,使右肱动脉压力亦增高,右上肢血压随之增高。故不宜选择右上肢测量血压。

2.2.3皮肤护理

由于SVCS患者上半身水肿,血液循环障碍,皮肤弹性降低,再加上放疗对皮肤的放射性刺激,极易引起皮肤破损,应禁用热水袋。班班检查皮肤完好情况,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必要时卧气垫床,协助患者定时翻身拍背,注意保暖,温水擦浴,勤更换全棉宽松的内衣,减轻局部皮肤压迫,防止褥疮发生。

2.2.4预防感染

放疗时注意保暖,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因放疗后,患者体免疫力下降,加上纵隔的压迫致引流不畅,患者极易继发上呼吸道感染,其常是放射性肺炎的诱因,一旦出现放射性肺炎时应停止放疗,遵医嘱应用大剂量抗生素及激素治疗。可见有效的预防感染很重要能促进本组病人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还应加强对口腔、皮肤、肛周等皮肤黏膜的护理,以局部预防局部黏膜皮肤的感染。

2.3输液的护理

严格限制补液量,控制输液速度,选择下肢静脉穿刺。让液体通过下肢静脉回流到右心房,血液无受阻。输液时下肢应抬高,病情缓解后尽早拔管,避免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禁用上肢静脉输液及颈外静脉、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输液,以免增加上腔静脉血容量而加重压迫症状。

2.4疼痛护理

肿大的淋巴结组织侵犯胸膜压迫神经都可引起疼痛。调整情绪和行为是疼痛治疗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能帮助患者获得自我控制能力,减轻或消除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指导患者取舒适体位,深呼吸,转移和分散注意力,还可以给与疼痛部位的按摩以缓解疼痛。应用药物止痛时,严格遵守“癌性三阶梯止痛”原则,遵医嘱给予止痛剂,减轻由胸痛或呼吸困难引起的焦虑和不适,有助于睡眠。

2.5预防血栓

由于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加之头颈部静脉回流障碍,患者极易引起血栓形成。因此,卧床时应在床上适当活动肢体,病情缓解后尽早下床活动。也可以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血栓形成,如疑有血栓存在,可根据遗嘱应用抗凝剂及纤溶药物。

2.6饮食护理

患者为消耗性疾病,全身营养情况差,加上放疗可损伤食道黏膜,致黏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此组病人均出现咽痛、吞咽困难,导致患者进食疼痛,而拒绝进食,甚至拒绝饮水,可给予粘膜保护药物减轻食管粘膜炎症。应为患者创造良好的饮食环境,增进食欲,指导进优质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易消化软质或流质食物,鼓励少食多餐,必要时可遵医嘱于饭前口服止痛药物,以使患者能顺利完成饮食动作来补充机体的营养需要。必要时可静脉营养支持治疗。

2.7放疗的毒性护理

2.7.1恶心、呕吐的护理

本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反应,遵医嘱常规使用止吐药物如:甲氧氯普胺,格拉司琼,阿扎司琼等。呕吐时将患者扶起或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进入气管,引起呛咳或窒息。同时及时补液,防止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的发生。呕吐后及时清除呕吐物,协助患者漱口或给予口腔护理,以增加病人舒适感。

2.7.2骨髓移植的护理

放疗期间应每周复查血常规,一旦发现有骨髓抑制,应立即遵医嘱予以升白药物治疗,同时还应保持病室空气清新,每日紫外线消毒,床单元、地面用含氯消毒液擦拭,做好保护性隔离,置层流床。嘱患者注意保暖,避免受凉。保持口腔清洁,鼓励餐前、餐后用甲硝唑漱口液漱口,用软毛牙刷刷牙,防止口腔黏膜和牙龈出血。保持肛周清洁,便后清洗外阴或用l: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预防感染。

3讨论

上腔静脉位于狭窄的右前上纵隔,在其与奇静脉吻合处,四周为淋巴结所围绕,由于其特殊的解剖位置,加之管壁薄,内压低[2],当上述淋巴结肿大时,最易压迫管壁薄、内压低的上腔静脉和奇静脉,从而出现相应的循环障碍表现。病灶压迫喉返神经可致声带麻痹,引起声音嘶哑;压迫气管、支气管可致呼吸道狭窄引起呼吸困难、咳嗽、咯血等;压迫腔静脉可致回流受阻,引起颜面及上肢顽固性浮肿,颈静脉怒张;痰液引流不畅易合并肺部感染;持续缺氧导致颅内压增高。因此SVCS发现时多数病期较晚,若治疗不及时,进展很快,常危机生命。我们通过对16例并发此症患者进行规范化治疗和精心护理,有效的缓解了患者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延长了生存期,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汤钊猷主编,现代肿瘤学[M](第二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567-569.

[2]何建.止血剂致多发性血栓形成并上腔静脉综合症.临床误诊治疗,2005,18(1):57.

标签:;  ;  ;  

26例恶性肿瘤所致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放射治疗的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