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其中显示面板包括若干功能层,触控功能层和显示若干功能层叠层设置;其中,若干功能层中至少包括第一功能层和第二功能层,第一功能层包括第一可弯折部,第一可弯折部包括第一弯折区和第一非弯折延伸区;第二功能层包括第二可弯折部,第二可弯折部包括第二弯折区和第二非弯折延伸区;第一弯折区和第二弯折区相对设置,第一可弯折部和第二可弯折部通过第一粘结层相贴合,第一粘结层至少设置于第一延伸区和第二延伸区之间,简化了显示面板的弯折工艺,同时降低了走线断裂的风险。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功能层,所述若干功能层叠层设置;其中,所述若干功能层中至少包括第一功能层和第二功能层,所述第一功能层包括第一可弯折部,所述第一可弯折部包括第一弯折区和第一延伸区;所述第二功能层包括第二可弯折部,所述第二可弯折部包括第二弯折区和第二延伸区;所述第一弯折区和所述第二弯折区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可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可弯折部通过第一粘结层相贴合,所述第一粘结层至少设置于所述第一延伸区和所述第二延伸区之间。
设计方案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功能层,所述若干功能层叠层设置;
其中,所述若干功能层中至少包括第一功能层和第二功能层,所述第一功能层包括第一可弯折部,所述第一可弯折部包括第一弯折区和第一延伸区;所述第二功能层包括第二可弯折部,所述第二可弯折部包括第二弯折区和第二延伸区;
所述第一弯折区和所述第二弯折区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可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可弯折部通过第一粘结层相贴合,所述第一粘结层至少设置于所述第一延伸区和所述第二延伸区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在显示区内,所述第一功能层和所述第二功能层通过第二粘结层相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结层与所述第二粘结层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结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延伸区和所述第二延伸区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结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延伸区和所述第二延伸区之间,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弯折区与所述第二弯折区之间的部分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弯折部上设置有第一金属引线,所述第二可弯折部上设置有第二金属引线;
所述第一粘结层在所述第一弯折区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金属引线无交叠,和\/或所述第一粘结层在所述第二弯折区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金属引线无交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结层和所述第二粘结层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结层和所述第二粘结层为相同粘结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能层为显示功能层,所述第二功能层为触控功能层,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偏光片,所述偏光片设置于所述显示功能层和触控功能层之间,所述触控功能层和所述偏光片之间通过所述第二粘结层相贴合。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柔性显示装置凭借其轻薄、可弯折、耐冲击的特性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柔性显示装置通常包括显示面板和外挂式触摸屏,为提高屏占比,通常将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以及外挂式触摸屏与显示面板非显示区对应的边框区折叠到屏体背面。
然而,现有的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以及外挂式触摸屏的边框弯折工艺复杂,且会增加触摸屏边框区内走线断裂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以简化显示面板的弯折工艺,降低触摸屏边框区内走线断裂的风险。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若干功能层,若干功能层叠层设置;
其中,若干功能层中至少包括第一功能层和第二功能层,第一功能层包括第一可弯折部,第一可弯折部包括第一弯折区和第一延伸区;第二功能层包括第二可弯折部,第二可弯折部包括第二弯折区和第二延伸区;
第一弯折区和第二弯折区相对设置,第一可弯折部和第二可弯折部通过第一粘结层相贴合,第一粘结层至少设置于第一延伸区和第二延伸区之间通过至少在第一延伸区和第二延伸区之间设置第一粘结层,使得第一功能层和第二功能层的第一弯折区和第二弯折区的弯折可以通过一次弯折工艺实现,简化了显示面板的弯折工艺,同时降低了走线断裂的风险。
其中,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在显示区内,第一功能层和第二功能层通过第二粘结层相贴合。通过第二粘结层将显示区内的第一功能层和第二功能层进行粘合,可以使得整个显示面板的模组结构更加紧凑可靠,使显示面板更加耐用。
其中,第一粘结层与第二粘结层间隔设置。该间隔可以是第一粘结层与第二粘结层之间的镂空区域,第一粘结层和第二粘结层的镂空区域可以设置在与第一功能层的第一弯折区和\/或第二功能层的第二弯折区对应的区域,以减薄整个显示面板的弯折区(包括第一弯折区、第二弯折区以及第一弯折区与第二弯折区之间的部分)的厚度,使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更加容易弯折。
其中,第一粘结层设置在第一延伸区和第二延伸区之间,进而使得整个显示面板的弯折区的厚度大大降低,使得显示面板的弯折区更容易弯折;并且,由于第一延伸区和第二延伸区内存在第二粘结层,在保证通过一次弯折即可实现对第一功能层和第二功能层同时弯折的前提下,减薄了整个显示面板弯折区的厚度,使得显示第一弯折区和第二弯折区的弯折更加容易实现,并且使得第一弯折区和第二弯折区不易出线应力不均的问题,进而降低第一弯折区和第二弯折区内走线断裂的风险。
其中,第一粘结层设置在第一延伸区和第二延伸区之间,以及设置在第一弯折区与第二弯折区之间的部分区域,使得第一功能层和第二功能层被牢固地结合在一起,使得整个显示面板在弯折时不容易出现开胶现象,使显示面板的模组结构更加紧凑和牢固。
其中,第一可弯折部上设置有第一金属引线,第二可弯折部上设置有第二金属引线;
第一粘结层在第一弯折区上的正投影与第一金属引线无交叠,和\/或第一粘结层在第二弯折区上的正投影与第二金属引线无交叠,使得显示面板的整个弯折区内,第一金属引线和\/或第二金属引线对应的部分厚度都变薄,从而使得第一金属引线和\/或第二金属引线不容易断裂,使得显示面板的显示功能和\/或触控功能更加良好。
其中,第一粘结层和第二粘结层相连接,则可将第一粘结层和第二粘结层同时粘合于第二功能层,再与第一功能层进行贴合;或者可以将第一粘结层和第二粘结层同时粘合于第一功能层,再与第二功能层进行贴合,简化工艺步骤。
其中,第一粘结层和第二粘结层为相同粘结材料。将第一粘合层和第二粘合层为相同粘结材料时,可将第一粘结层和第二粘结层在一道制备工艺中制备出来,制备工艺简单。
其中,第一功能层为显示功能层,第二功能层为触控功能层,显示面板还包括偏光片,偏光片设置于显示功能层和触控功能层之间,触控功能层和偏光片之间通过第二粘结层相贴合。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方面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至少在第一延伸区和第二延伸区之间设置第一粘结层,使得显示面板的第一功能层和第二功能层的第一弯折区和第二弯折区的弯折可以通过一次弯折工艺实现,简化了显示面板的弯折工艺,同时降低了走线断裂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的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粘结层和第二粘结层展开后的俯视图;
图4是图3沿A-A’方向的截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粘结层和第二粘结层的展开后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粘结层和第二粘结层的展开后的俯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粘结层和第二粘结层的展开后的俯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现有技术中的显示面板结构,存在非显示区以及外挂式触摸屏的边框弯折工艺复杂,增加触摸屏边框区内走线断裂的风险的问题。经发明人研究发现,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内显示功能层和触控功能层之间不具有粘合结构,触控屏为外挂结构时,在非显示区内显示功能层与外挂式触控屏之间亦不存在粘合结构,显示功能层和触控功能层(或外挂式触控屏)之间的间距很小,使得显示功能层进行弯折时,必须连同触控功能层一起弯折,因非显示区内显示功能层与触控功能层之间不存在粘合结构,触控功能层会恢复展平,触控功能层需要再经历一次弯折,使得显示面板的弯折工艺较为复杂,且触控功能层需要经历两次弯折过程,使得触控功能层弯折区内的走线容易断裂。
基于上述原因,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技术方案,参考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包括若干功能层,所述若干功能层叠层设置;其中,若干功能层中至少包括第一功能层100和第二功能层200;
其中,第一功能层100包括第一可弯折部110,第一可弯折部110包括第一弯折区111和第一延伸区112;第二功能层200包括第二可弯折部210,第二可弯折部210包括第二弯折区211和第二延伸区212;
第一弯折区111和第二弯折区211相对设置,第一可弯折部110和第二可弯折部210通过第一粘结层310相贴合,第一粘结层310至少设置于第一延伸区112和第二延伸区212之间。
参考图1,显示面板的若干功能层层叠设置,第一功能层100与第二功能层200之间可包括其他功能层400,例如偏光片等。为了实现显示面板的窄边框,提高屏占比,显示面板模组结构在展平状态下,分别将第一功能层100与对应的第一驱动芯片500邦定,第二功能层200与对应的第二驱动芯片600邦定后,将显示面板的第一功能层100的第一弯折区111和第二功能层200的第二弯折区211同时进行弯折,例如对于单侧发光的显示面板,弯折时可以是第一功能层100的第一弯折区111和第二功能层200的第二弯折区211同时向与显示面板出光面相背的一侧弯曲,然后对第一功能层100进行邦定。由于第一功能层100的第一延伸区112和第二功能层200的第二延伸区212内存在第一粘结层310,使得在进行第一功能层100邦定时,第二功能层200的第二弯折区211不会恢复展平,而保持弯折状态,无需再对第二功能层200的第二弯折区211进行第二次弯折,使得显示面板的弯折工艺得到简化,减少了显示面板的第二功能层200的弯折次数。同时,由于第二功能层200的第二弯折区211内通常包括金属走线,第二功能层200的第二弯折区211弯折次数的减少,可以降低第二功能层200的第二弯折区211内走线断裂的风险。邦定时,第一功能层100可以与第一驱动芯片500连接邦定,第二功能层200可以与第二驱动芯片600邦定,第一驱动芯片500和第二驱动芯片600通过一个柔性线路板700与显示面板的主板(图中未示出)相连,具体是该柔性线路板700可通过连接器800与主板相连。同时,第一可弯折部110的第一延伸区112之间可以存在垫高块900,以及第一功能层100靠近垫高块900的一侧可以包括支撑膜(图中未示出),以使第一弯折区111和第二弯折区211可以保持一定的弯折半径,使第一弯折区111和第二弯折区211上的走线不易断裂。其中,第一延伸区112和第二延伸区212可以与显示面板的出光面平行,第一粘结层310可以是压敏胶或光学透明胶。
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仅示出了在第一延伸区112和第二延伸区212内存在第一粘结层310的结构,当第一可弯折部110和第二可弯折部210内的其他位置(例如第一弯折区111和第二弯折区211)也存在第一粘结层310时,第一功能层100和第二功能层200可以被粘合的更加紧密,更加可以实现通过一次弯折工艺完成对第一弯折区111和第二弯折区211的弯折,简化显示面板的弯折工艺,减少显示面板的第二功能层200的弯折次数,降低第二功能层200第二弯折区211内走线断裂的风险的效果。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至少在第一延伸区和第二延伸区之间设置第一粘结层,使得第一功能层和第二功能层的第一弯折区和第二弯折区的弯折可以通过一次弯折工艺实现,简化了显示面板的弯折工艺,同时降低了第二功能层因多次弯折造成的走线断裂的风险。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另外一种显示面板的技术方案。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2,可选的,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AA,在显示区AA内,第一功能层100和第二功能层200通过第二粘结层320相贴合。
继续参考图2,其中,第一功能层100位于显示区AA内的部分可以是第一功能层100的第一功能部120,第二功能层200位于显示区AA内的部分可以是第二功能层200的第二功能部220,第一功能部120和第二功能部220可以包括多个膜层结构,图2示意性的示出了第一功能部120包括第一膜层结构121、第二膜层结构122、第三膜层结构123,第二功能部220包括第三膜层结构221、第四膜层结构222的结构。例如,当第一功能层100为显示功能层,第二功能层200为触控功能层时,第一膜层结构121、第二膜层结构122、第三膜层结构123分别可以是柔性基底、驱动背板和有机发光器件(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结构层,第三膜层结构221、第四膜层结构222分别可以是柔性薄膜基底和触控电极层。第一可弯折部110可以包括柔性基底121和金属引线层113,即第一功能层100进行弯折时,柔性基底121和金属引线层113进行弯折。第二功能层200的第二弯折部210可以包括位于柔性薄膜基底221上的金属引线层213,第二可弯折部220可以包括柔性薄膜基底221和金属引线层213。第二功能部220通过第二粘结层320贴合于第一功能部120。其中,第二粘结层320为透明结构,例如可以是光学透明胶。显示面板还可包括盖板910,盖板910可通过光学透明胶920粘合于显示区内的第二功能层200的功能部远离第一功能层100的一侧,以保护显示面板。通过第二粘结层320将显示区内的第一功能层100的功能部和第二功能层200的功能部进行粘合,可以使得整个显示面板的模组结构更加紧凑可靠,使显示面板更加耐用。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关于第一功能层和第二功能层的膜层结构仅是作为解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示例,本实用新型不对第一功能层和第二功能层的膜层结构进行具体限定。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不限定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也可为液晶显示面板。
可选的,第一粘结层310与第二粘结层320间隔设置。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粘结层和第二粘结层展开后的俯视图。图4是图3沿A-A’方向的截面图。参考图3和图4,第一粘结层310和第二粘结层320的高度相等,其上下表面可以粘贴轻离型膜340和重离型膜350,制作显示面板模组结构,将第二功能层贴合于第一功能层时,可撕去轻离型膜340,将第一粘结层310和第二粘结层320暴露出的表面贴合于第二功能层的表面,或者第一功能层100的出光面,然后撕去重离型膜350,将二者进行贴合。第一粘结层310和第二粘结层320间隔设置,参考图3和图4,第一粘结层310与第二粘结层320之间包括镂空区域350,结合图1和图2,例如第一粘结层310和第二粘结层320的镂空区域可以设置在与第一功能层的第一弯折区111和\/或第二功能层200的第二弯折区211对应的区域,以减薄整个显示面板的弯折区(包括第一弯折区111、第二弯折区211以及第一弯折区111与第二弯折区211之间的部分)的厚度,使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更加容易弯折。
继续参考图1和2,可选的,第一粘结层310设置在第一延伸区112和第二延伸区212之间。第一功能层100的第一弯折区111和第二功能层200的弯折区为同心圆,第一粘结层310设置在第一延伸区112和第二延伸区212之间,结合图3、图4,第一粘结层310和第二粘结层320之间的镂空区域350在第一弯折区111和第二弯折区211内的投影将第一弯折区111和第二弯折区211覆盖,进而使得第一弯折区111和第二弯折区211之间没有膜层结构,整个显示面板的弯折区的厚度大大降低,进而使得显示面板的弯折区更容易弯折;并且,由于第一可弯折部110的第一延伸区112和第二可弯折部210的第二延伸区212内存在第二粘结层320,在保证通过一次弯折即可实现对第一功能层100和第二功能层200的同时反折前提下,减薄了整个显示面板弯折区的厚度,使得显示第一弯折区111和第二弯折区211的弯折更加容易实现,并且使得第一弯折区111和第二弯折区211不易出现应力不均的问题,进而降低第一弯折区111和第二弯折区211内走线断裂的风险。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5,可选的,第一粘结层310设置在第一延伸区112和第二延伸区212之间,以及设置在第一弯折区111与第二弯折区211之间的部分区域。
为了保证第一功能层100和第二功能层200之间的粘合效果,也可在第一延伸区112和第二延伸区212之间,以及第一弯折区111与第二弯折区211之间的部分区域设置第一粘结层310,使得第一功能层100和第二功能层200被牢固地结合在一起,使得整个显示面板在弯折时不容易出现开胶现象,使显示面板的模组结构更加紧凑和牢固。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粘结层和第二粘结层的展开后的俯视图。参考图2和图6,可选的,第一可弯折部110上设置有连第一金属引线113,第二可弯折部210上设置有第二金属引线213;
第一粘结层310在第一弯折区111上的正投影与第一金属引线113无交叠,和\/或第一粘结层310在第二弯折区211上的正投影与第二金属引线213无交叠。
参考图6,结合图2和图5,镂空区域350在第一弯折区上的正投影可以覆盖第一金属引线和\/或镂空区域350在第二弯折区上的正投影可以覆盖第二金属引线。具体的,第一功能部120可通过第一金属引线113与第一驱动芯片500相连接,以接收第一驱动芯片500提供的驱动信号;第二功能部220可通过第二金属引线213与第二驱动芯片600连接。第一粘结层310在第一弯折区111上的正投影与第一金属引线113无交叠,可以使得显示面板的整个弯折区内,第一金属引线113对应的部分厚度变薄,从而使得第一金属引线113不容易断裂,使得显示面板的性能更加良好;相应的,第一粘结层310在第二弯折区211上的正投影与第二金属引线213无交叠,可以使得显示面板的整个弯折区内,第二金属引线213对应的部分厚度变薄,从而使得第二金属引线213不容易断裂,使得显示面板的性能更加良好;当第一粘结层310在第一弯折区111上的正投影与第一金属引线113无交叠以及第一粘结层310第二弯折区211上的正投影与第二金属引线213无交叠,可以使得显示面板的整个弯折区内,第一金属引线113和第二金属引线213对应的部分厚度都变薄,从而使得第一金属引线113和第二金属引线213都不容易断裂,使得显示面板的性能都更加良好。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粘结层和第二粘结层的展开后的俯视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粘结层和第二粘结层的展开后的俯视图,参考图6-图8,可选的,第一粘结层310和第二粘结层320相连接。第一粘结层310与第二粘结层320相连接,则可以将第一粘结层310和第二粘结层320同时粘合于第二功能层,再与第一功能层进行贴合;或者可以将第一粘结层310和第二粘结层320同时粘合于第一功能层,再与第二功能层进行贴合,简化工艺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第一粘结层310和第二粘结层320的部分360的形状可以是图6所示的矩形形状,也可以是图7所示的梯形形状,还可以是图8所示的边缘为弧形的形状,只要避开第一金属引线和\/或第二金属引线即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另外,连接第一粘结层310和第二粘结层320的部分360可以是与第一粘结层310或第二粘结层320的材料相同,也可以与第一粘结层310和第二粘结层320的材料不同,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的,第一粘结层310和第二粘结层320为相同粘结材料。
将第一粘合层和第二粘合层为相同粘结材料时,可将第一粘结层310和第二粘结层320可以在一道制备工艺中制备出来,制备工艺简单。
因第一粘结层310位于整个显示面板的底端,且靠近或处于弯折区,第一粘结层310应更加考虑应力释放和弹性性能,故也可将第一粘结层310和第二粘结层320设置为不同粘结材料。同时由于第二粘结层320位于显示面板的背光面,第一粘结层310位于显示面板的显示区AA,故可将第一粘结层310设置为透明材料,例如光学透明胶;第二粘结层320设置为非透明材料,例如压敏胶。
继续参图2和图5,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第一功能层100为显示功能层,第二功能层200为触控功能层,显示面板还包括偏光片410,偏光片410设置于显示功能层和触控功能层之间,触控功能层和偏光片410之间通过第二粘结层320相贴合。
显示面板集成显示和触控功能,显示功能层可包括位于显示区AA内的显示功能部,触控功能层可包括位于显示区内的触控功能部,显示功能层位于显示区AA的显示功能部可以进行画面的显示,触控功能层位于显示区AA的触控功能部可以接收用户的触控动作并进行响应。显示功能部可以包括多个膜层结构,例如可以包括自下而上层叠设置的柔性基底121、驱动背板122和有机发光器件(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结构层123,在非显示区NAA内包括位于柔性基底121上的金属引线层113,第一可弯折部110可以包括柔性基底121和金属引线层113,即显示功能层进行弯折时,柔性基底121和金属引线层113向显示面板的出光面相背的一侧进行弯折。触控功能部可以是电阻式触控结构,也可以是电容式触控结构。例如触控功能层为电容式触控结构时,也可以包括多个膜层结构,例如触控功能部内可以包括柔性薄膜基底221和触控电极层222,在非显示区NAA内可以包括位于柔性薄膜基底221上的金属引线层213,第二可弯折部220可以包括柔性薄膜基底221和金属引线层213。触控功能部220通过第二粘结层320贴合于显示功能部120的出光侧,例如,可以是触控功能部220的柔性薄膜基底221与显示功能部120的有机发光器件结构层123通过第二粘结层320进行粘合。其中,第二粘结层320为透明结构,例如可以是光学透明胶。显示面板中的偏光片410设置在显示功能层100与第二粘结层320之间,触控功能层200与偏光片410通过第二粘结层320粘结。当显示面板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时,偏光片410可以消除有机发光显示面板金属电极表面的反射光,使得即使在强光下,显示面板显示的信息依然清晰可见;当显示面板为液晶显示面板时,偏光片410可控制特定光束的偏振方向,自然光在通过偏光片410时,振动方向与偏光片410透过轴垂直的光将被吸收,透过光只剩下振动方向与偏光片410透过轴平行的偏振光。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显示装置10可以包括本实用新型任意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1000。显示装置10可以为图9所示的手机,也可以为电脑、电视机、智能穿戴显示装置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本实用新型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功能层和第二功能层,第一功能层和第二功能层分别包括的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第一可弯折部包括第一弯折区和第一延伸区;第二可弯折部包括第二弯折区和第二延伸区;通过至少在第一延伸区和第二延伸区之间设置第一粘结层,使得第一功能层和第二功能层的第一弯折区和第二弯折区的弯折可以通过一次弯折工艺实现,简化了显示面板的弯折工艺,同时降低了走线断裂的风险。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35203.2
申请日:2019-01-09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103266U
授权时间:20190712
主分类号:G06F 3/041
专利分类号:G06F3/041;G06F3/044;G06F3/045
范畴分类:40B;
申请人: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15300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玉山镇晨丰路188号3号房
发明人:黄根茂;袁波;乔贵洲;徐古胜;陈龙
第一发明人:黄根茂
当前权利人: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代理人:张海英
代理机构:11659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远智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偏光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