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泽交错带论文-巢林,刘艳艳,吴承祯,洪滔,林卓

沼泽交错带论文-巢林,刘艳艳,吴承祯,洪滔,林卓

导读:本文包含了沼泽交错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白桦,长白落叶松,辽东桤木,种群动态

沼泽交错带论文文献综述

巢林,刘艳艳,吴承祯,洪滔,林卓[1](2017)在《沼泽交错带白桦——长白落叶松优势种群的年龄结构及其动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径级结构替代年龄结构与建立种群年龄结构模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沼泽交错带白桦—长白落叶松优势种群的年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白桦、长白落叶松和辽东桤木种群的年龄结构呈纺锤型,龄级—个体数间的关系可用Lognormal函数表征;种群动态量化指数V'_(pi)为辽东桤木(9.57%)>白桦(4.02%)>长白落叶松(1.83%),均趋近于0,说明种群处于稳定型向衰退型过渡阶段;白桦、长白落叶松及辽东桤木种群幼龄个体严重不足,白桦和辽东桤木种群的存活曲线趋于Odum-B3型,而长白落叶松种群趋于Deevey-I型。白桦、长白落叶松及辽东桤木种群具有前期增长、中后期衰退的特征;白桦、长白落叶松和辽东桤木种群数量受基波影响显着,种群整个生活史阶段未显现小周期波动,种群发展较稳定;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未来2、4和6个龄级后,白桦、长白落叶松和辽东桤木种群老龄个体数均有增加,但由于更新幼苗个体稀少,未来必然呈衰退趋势。森林—沼泽交错带的白桦、长白落叶松及辽东桤木种群对外界环境变化有强烈的敏感性和脆弱性,人类活动扰动会影响其发育与演变,从而提高了森林—沼泽交错带地区沼泽化的风险。因此,应减少人类活动对森林—沼泽交错带的干扰,加强对这一地区植被群落的保护与管理。(本文来源于《广西植物》期刊2017年11期)

巢林,刘艳艳,张伟东,杨庆朋,汪思龙[2](2017)在《沼泽交错带白桦个体生长动态及径级结构与种内种间竞争》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野外调查数据,对长白山沼泽交错带白桦个体生长动态、径级结构以及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进行研究,并探讨竞争强度与径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白桦植株胸高断面积与树高之间存在显着的Sigmoid函数关系,胸径和树高分别为18.3 cm和19.4 m,是白桦由高生长向径生长过渡阶段;白桦种群更新幼苗稀少,径级结构呈纺锤形,径级-株数密度分布规律可以用Lognormal函数很好地表征;白桦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分别为48.80%和51.20%;白桦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的顺序为:白桦种内>长白落叶松>辽东桤木>山杨>蒙古栎>稠李>水曲柳>色木槭>茶条槭>春榆;竞争强度随对象木胸径的增加而降低,当对象木胸径在20 cm以内时,竞争强度较大,当胸径达20 cm以上时,竞争强度变化很小,竞争强度与对象木胸径较好地服从幂函数关系(CI=AD~(-B)),该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沼泽交错带白桦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7年03期)

高蕾,万书成,张树宝,孙海龙,韩建军[3](2013)在《森林沼泽交错带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国内外森林沼泽交错带及森林沼泽交错带植物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对森林沼泽交错带进行研究的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世界》期刊2013年10期)

万书成[4](2013)在《森林/沼泽交错带建群种营养器官生物量分布格局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样带网格法、标准木法、收获法及建立经验模型方法,研究了牡丹江地区森林/沼泽交错群落建群种白桦和毛赤杨生物量在树干、树根、树枝、树叶及树皮等营养器官的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的鲜重和干重,分别建立白桦和毛赤杨的胸径与其营养器官生物量之间的经验模型,进而揭示群落建群种在个体营养器官的分布规律性。(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8期)

马广礼,汪正祥,雷耘[5](2009)在《鄂西二仙岩泥炭藓沼泽—草甸交错带植物群落的β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二元属性数据和数量数据对二仙岩泥炭藓沼泽—草甸交错带植被的β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在5个样地的25个样方内共记录25种高等植物.二元属性测度的β多样性与数量数据测度的β多样性所得结果相似:沿二仙岩草甸向泥炭藓沼泽内部逐渐过渡时,β多样性呈现递减的趋势,物种替代的速率逐渐减小,群落逐渐趋于稳定.该结果反映了泥炭藓沼泽由外部草甸向沼泽内部延伸植物群落所受人为活动的影响逐渐减小.(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3期)

苏平,白国强[6](2005)在《绥阳林区森林—沼泽交错带群落结构特征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绥阳林区森林和沼泽过渡带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带网格的调查方法,并应用系统软件分析方法建立了经验回归模型,揭示了森林———沼泽过渡带群落的结构、生产力、植物多样性等群落梯度和交错带环境梯度的相关规律,并结合交错区环境梯度分析这些群落特征形成机制和演替规律,为该地区沼泽地保护与经营管理交错带生物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林副特产》期刊2005年06期)

牟长城,宋洪文,苏平,万书成,孙志虎[7](2005)在《长白山毛赤杨和白桦/沼泽交错带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样带网格调查方法和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分析方法,研究长白山毛赤杨、白桦/沼泽交错带和干扰白桦/沼泽交错带植物多样性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①毛赤杨、白桦/沼泽交错群落植物多样性随着交错区环境梯度变化呈现出凸型水平分布格局,其植物多样性指数为相应地段森林群落的1.5倍,沼泽群落的2~3倍。干扰白桦/沼泽交错群落植物多样性随着交错区环境梯度变化呈现出凹型水平分布格局,其植物多样性指数仅相当于相应地段沼泽群落或森林群落的80%左右,仅为毛赤杨、白桦/沼泽交错群落的70%;②毛赤杨、白桦/沼泽交错群落植物多样性呈现“金字塔型”垂直分布格局,其垂直分布格局是草本层(5):灌木层(3):乔木层(1)。而干扰白桦/沼泽交错群落植物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为草本层(5):灌木层(0.4):乔木层(1),并未呈现典型“金字塔型”分布。因此,人为经营活动不仅降低了森林/沼泽交错带植物多样性水平,也改变了其分布格局。(本文来源于《自然资源学报》期刊2005年02期)

牟长城,万书成,苏平,宋宏文,孙志虎[8](2004)在《长白山毛赤杨和白桦-沼泽生态交错带群落生物量分布格局》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样带网格、树干解析和经验模型方法 ,研究了长白山毛赤杨和白桦 沼泽交错群落生物量分布格局 ,揭示群落建群种生长过程、器官生物量分布、群落生物量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规律性 .结果表明 ,毛赤杨和白桦在生长过程及适宜生境方面存在差异 .毛赤杨生长速度是白桦的 2~ 3倍 ,随交错区环境梯度旱化 ,其生长呈减缓趋势 ,而白桦生长呈加快趋势 ,故白桦是耐水湿树种 ,毛赤杨是喜湿树种 .毛赤杨和白桦个体营养器官生物量表现出相似的分布规律 .两者营养器官生物量分布格局为树干 1/ 2、树根 1/ 4、树枝 1/ 10、树皮 1 5 / 2 0、树叶 1/ 2 0 .乔木层生物量占群落生物量的 87%~ 90 %、灌木层占 7%~ 9%、草本层占 2 %~ 3% .群落生物量沿沼泽到森林交错区环境梯度呈显着线性递增趋势(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04年12期)

牟长城[9](2003)在《长白山落叶松和白桦-沼泽生态交错带群落演替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长白山落叶松、白桦沼泽生态交错带群落演替规律 .通过野外观测和建立斑块状态、林木蒸腾量与林木年龄的相关模型 ,利用相关模型定量地分析斑块和林木蒸腾量随林木年龄增长的动态变化过程 ,并分析了区域气候变化和群落演替的关系 ,探讨森林沼泽交错群落对湿地生境改造作用、湿地生境的中生化过程以及区域气候变暖对森林湿地演替的影响机制 ,揭示森林沼泽生态交错带群落的演替规律 .结果表明 ,斑块宽度、高度、面积、体积随林木年龄增长均呈现叁次式相关关系 ,林木蒸腾量随林木年龄增长呈现幂函数相关关系 .落叶松、白桦沼泽交错群落经过 6 0年左右时间发育 ,斑块将不断扩大 ,使地势平均升高 0 .4 0 5~ 0 .5 90m ;林木蒸腾量也不断增大 ,平均降低水位 1.0 5 0~ 1.4 4 2m ,森林湿地生境将演变为中生化的森林生境 .同时 ,区域气候变暖与森林树种向湿地侵入存在密切关系 .区域气候变暖将加快森林向湿地侵入进程 ,进而森林沼泽交错群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 (5 0~ 6 0年 )将演替为森林群落 .(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03年11期)

苏平[10](2003)在《牡丹江林区森林/沼泽交错带群落结构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牡丹江林区森林和沼泽所形成的两大类型过渡带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带网格调查方法和建立经验回归模型分析方法,探讨森林/沼泽过渡带群落的结构、生产力、植物多样性等群落梯度和交错带环境梯度的相关规律,并结合交错区环境梯度分析这些群落特征形成机制,以便为保护与经营管理该地区森林湿地过渡带生物资源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①森林/沼泽生态交错带群落种类数目沿着沼泽至森林方向的环境梯度呈现明显的叁次式曲线递增的趋势。②交错群落优势种径级分布均在小径级上形成分布高峰值,随着径级增大,相对应的株数比例逐渐减小,其分布呈现明显的近正态分布规律。其主要原因是其沼泽化由强减弱的环境梯度制约着建群种的生长状况。③优势树种年龄分布均以小龄级上形成分布高峰值,随着龄级增大,相对应的株数比例逐渐减小,其分布也呈现近正态分布规律。④沿着自沼泽到森林环境梯度,交错群落与沼泽群落相似性降低,而与森林相似性增大,且交错带中相邻群落两两间的相似程度高,可见群落由沼泽逐渐过渡到森林。⑤交错带植物多样性沿着沼泽至森林方向的环境梯度均呈现增加的趋势。⑥交错带的生物量沿着沼泽向森林的环境梯度的变化均呈现叁次式曲线增加的趋势。沼泽最低,森林最大,交错区居中。⑦白桦/沼泽群落是在采伐迹地季节性积水生境上形成先锋群落,且不稳定。毛赤杨、白桦/沼泽群落在比较自然状态形成的,属原生演替群落,比较稳定。(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03-10-01)

沼泽交错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据野外调查数据,对长白山沼泽交错带白桦个体生长动态、径级结构以及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进行研究,并探讨竞争强度与径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白桦植株胸高断面积与树高之间存在显着的Sigmoid函数关系,胸径和树高分别为18.3 cm和19.4 m,是白桦由高生长向径生长过渡阶段;白桦种群更新幼苗稀少,径级结构呈纺锤形,径级-株数密度分布规律可以用Lognormal函数很好地表征;白桦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分别为48.80%和51.20%;白桦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的顺序为:白桦种内>长白落叶松>辽东桤木>山杨>蒙古栎>稠李>水曲柳>色木槭>茶条槭>春榆;竞争强度随对象木胸径的增加而降低,当对象木胸径在20 cm以内时,竞争强度较大,当胸径达20 cm以上时,竞争强度变化很小,竞争强度与对象木胸径较好地服从幂函数关系(CI=AD~(-B)),该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沼泽交错带白桦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沼泽交错带论文参考文献

[1].巢林,刘艳艳,吴承祯,洪滔,林卓.沼泽交错带白桦——长白落叶松优势种群的年龄结构及其动态[J].广西植物.2017

[2].巢林,刘艳艳,张伟东,杨庆朋,汪思龙.沼泽交错带白桦个体生长动态及径级结构与种内种间竞争[J].生态学杂志.2017

[3].高蕾,万书成,张树宝,孙海龙,韩建军.森林沼泽交错带的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世界.2013

[4].万书成.森林/沼泽交错带建群种营养器官生物量分布格局的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

[5].马广礼,汪正祥,雷耘.鄂西二仙岩泥炭藓沼泽—草甸交错带植物群落的β多样性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6].苏平,白国强.绥阳林区森林—沼泽交错带群落结构特征的研究[J].中国林副特产.2005

[7].牟长城,宋洪文,苏平,万书成,孙志虎.长白山毛赤杨和白桦/沼泽交错带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J].自然资源学报.2005

[8].牟长城,万书成,苏平,宋宏文,孙志虎.长白山毛赤杨和白桦-沼泽生态交错带群落生物量分布格局[J].应用生态学报.2004

[9].牟长城.长白山落叶松和白桦-沼泽生态交错带群落演替规律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3

[10].苏平.牡丹江林区森林/沼泽交错带群落结构特征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3

标签:;  ;  ;  ;  

沼泽交错带论文-巢林,刘艳艳,吴承祯,洪滔,林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