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新女性神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女性,冰心,神话,裂隙,闺秀,视角,文本。
新女性神话论文文献综述
徐畅[1](2018)在《五四新女性神话的建构与矛盾冲突——以冯沅君《卷葹》中的文本裂隙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五四"新文化的启迪催动下,"个性解放""婚恋自由"成为推动社会变革重要的启蒙话语,五四新女性神话在此阶段孕育而出。冯沅君的代表作《卷葹》以其大胆的笔触参与了这一时期五四新女性神话的小说文本的建构。但在五四新女性神话演绎的过程中,小说在作者新旧思想的多重作用下呈现出了复杂的文本裂隙。以冯沅君《卷葹》为代表的这种神话模型在文学群体中引起短时间的轰动之后,又很快消解,这与其所处时代的变化及个人后来对于婚恋问题的思想转变有关,同时也质疑了这一系列新女性神话的建构对启蒙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叁明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刘志华[2](2011)在《新女性神话》一文中研究指出乌利茨卡娅是当今俄罗斯拥有最多读者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富于想象,文化意蕴丰厚,视野广阔,情节上跨越多个历史时期,具有鲜明的创作特色。但纵观文学评论,目前对她的分析集中在某些人物序列、具体作品介绍和分析上,对乌利茨卡娅的整体创作特色却没有评析。乌利茨卡娅作为一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对生活具有独到见解的女作家,其作品无论从情节上还是结构上来看,都带有传统神话的影子。考虑到上述特点,本论文选择神话诗学作为理论依据。根据德国浪漫派的文学理论观点,神话是理想的艺术范型,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对原始神话的再创作。而俄罗斯神话学家梅列金斯基也认为,神话主义是20世纪文学中的显着现象,它既是一种艺术手法,又是为这一手法所系的世界感知。同时他指出,文学的神话主义在于展现某些经久不变的、永恒的因素,展现那些在经验生活和历史洪流表层下时刻显露的因素。而这种永恒性体现在作品结构上,则是对历史范畴和时间范畴的超越。体现在叙事内容中,是对传统仪典的创造性再现。本论文认为,乌利茨卡娅的特色在于将深刻的思辨成果融入生活事件,通过朴实的情节表现出来。其作品结构打乱时空顺序,不依据客观时间逻辑来安排情节,从作品内涵和结构安排上都与神话有异曲同工之妙。作家把文化传统放在当今世界中审视,解构并重构,赋予其新的涵义,通过构建新的世界体系,指出人在现实世界的能动作用,使传统文化观念具有了新的现实意义。作家强调个体人格发展过程中爱与宽容的重要意义,对传统女性在当今社会的角色进行重新审视。作家的打乱时空的叙事特点缩短了“当下”与“历史”的距离,使读者注意的焦点从事件发生转向内在精神逻辑的推理。叙事构成“失去身份——漫游并获得现实经验——重构身份”这个发展序列,显然带有“过渡性仪典”的风格。作者声音的隐没又给了读者充分的自我构建空间,这也可以视为一种宽容。本文认为,乌利茨卡娅的创作既创造性地化用了古代神话,又赋予其新的人文精神,创作内涵与创作手法方面都体现了女性特质,因此构成了“新女性神话”。本论文选取乌利茨卡娅具有代表性的四部中长篇小说作为对象,就创作主题和作品结构两个方面展开分析。论文包括引言、主体和结语叁部分。在引言部分对乌利茨卡娅的创作和神话诗学理论做简要介绍。主体部分分为创作主题和作品结构两章。创作主题将从人物、人物关系、现实世界、精神世界和矛盾解决方法五个方面展开。作品结构则从叙事结构和象征结构两个方面展开。这是由乌利茨卡娅的创作特色所决定的:整合两个世界和处于界限上的人,形成一个克服二元对立的“浑融体”。在这个“浑融体”中,精神-人-现实作为同属一个整体的叁元而互相影响、互动发展,而人作为能动者是其中的核心。因此为了表现乌利茨卡娅在创作中赋予这个“浑融体”世界的思想,主题分析部分从以上五个角度展开,并不局限于人物形象的分析,而是审视作品世界中人的形象——包括对传统的继承和人物在作品世界中根据己身实践经验而产生的对传统的再创造——以及人在该世界中的能动作用,指出其对“过渡性仪典”的模仿。正是由于乌利茨卡娅在创作主题上的浑融性和仪典性,导致了其作品创作结构的一系列特点。在分析作品结构时,首先分析叙事结构,着眼于作品情节的推动和发展,分析作家安排叙事线索的非理性化、同时化,并指出情节的推动力不在于外在逻辑而在于内在的象征逻辑;对象征结构的分析则着眼于作品思想层次的安排,指出乌利茨卡娅作品的推动力不是情节发展而是读者通过阅读、进行再次创作时获得的精神深度,同时指出这种写作方式给读者充足的自主空间。在结语部分,基于上述研究结果,结合文化传统中关于女性神话的研究,讨论乌利茨卡娅的创作在文学传统中的价值,展示她转向儿童文学创作的原因。本论文既是对乌利茨卡娅创作的总体性分析与评述,又是对神话诗学理论的实践性探索。(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1-05-01)
汪雨涛[3](2004)在《《花之寺》:五四新女性神话的消解——凌叔华小说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对传统女性文学“闺怨”模式的戏仿,对婚姻场景中男性视角叙述的反讽,以及对母爱主题的复调观,凌叔华在其小说集《花之寺》中实现了对五四新女性神话的消解。通过对文本的叙事分析,本文阐述了凌华小说以其客观化叙述策略对五四主流意识形态实行的暗中颠覆。(本文来源于《江西社会科学》期刊2004年09期)
汪雨涛[4](2003)在《“新女性神话”的缔造——试论冰心五四时期小说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冰心与“问题小说”,这是任何一本中国现代文学史都无法忽略的话题。令人惊异的是,中国女性在“五四”以前从未有过小说写作的历史,但当她们一踏入小说门,就在中国现代小说的初创期拿出了由她们首创并风光独领的小说文体。探寻原因,“五四”所提供(本文来源于《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期刊2003-06-30)
解玺璋[5](1996)在《新女性的神话:重新拥有自己──'95电视剧女性形象评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女性的神话:重新拥有自己──'95电视剧女性形象评述解玺璋历史行进的步伐把我们带进了20世纪的最后几年。中国妇女在经历了近百年争取自由与平等的革命和数十年被解放的生涯之后,又一次面临着机遇与选择。于是我们看到,无论在现实中还是在叙事中,无论在男性叙...(本文来源于《当代电影》期刊1996年05期)
新女性神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乌利茨卡娅是当今俄罗斯拥有最多读者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富于想象,文化意蕴丰厚,视野广阔,情节上跨越多个历史时期,具有鲜明的创作特色。但纵观文学评论,目前对她的分析集中在某些人物序列、具体作品介绍和分析上,对乌利茨卡娅的整体创作特色却没有评析。乌利茨卡娅作为一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对生活具有独到见解的女作家,其作品无论从情节上还是结构上来看,都带有传统神话的影子。考虑到上述特点,本论文选择神话诗学作为理论依据。根据德国浪漫派的文学理论观点,神话是理想的艺术范型,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对原始神话的再创作。而俄罗斯神话学家梅列金斯基也认为,神话主义是20世纪文学中的显着现象,它既是一种艺术手法,又是为这一手法所系的世界感知。同时他指出,文学的神话主义在于展现某些经久不变的、永恒的因素,展现那些在经验生活和历史洪流表层下时刻显露的因素。而这种永恒性体现在作品结构上,则是对历史范畴和时间范畴的超越。体现在叙事内容中,是对传统仪典的创造性再现。本论文认为,乌利茨卡娅的特色在于将深刻的思辨成果融入生活事件,通过朴实的情节表现出来。其作品结构打乱时空顺序,不依据客观时间逻辑来安排情节,从作品内涵和结构安排上都与神话有异曲同工之妙。作家把文化传统放在当今世界中审视,解构并重构,赋予其新的涵义,通过构建新的世界体系,指出人在现实世界的能动作用,使传统文化观念具有了新的现实意义。作家强调个体人格发展过程中爱与宽容的重要意义,对传统女性在当今社会的角色进行重新审视。作家的打乱时空的叙事特点缩短了“当下”与“历史”的距离,使读者注意的焦点从事件发生转向内在精神逻辑的推理。叙事构成“失去身份——漫游并获得现实经验——重构身份”这个发展序列,显然带有“过渡性仪典”的风格。作者声音的隐没又给了读者充分的自我构建空间,这也可以视为一种宽容。本文认为,乌利茨卡娅的创作既创造性地化用了古代神话,又赋予其新的人文精神,创作内涵与创作手法方面都体现了女性特质,因此构成了“新女性神话”。本论文选取乌利茨卡娅具有代表性的四部中长篇小说作为对象,就创作主题和作品结构两个方面展开分析。论文包括引言、主体和结语叁部分。在引言部分对乌利茨卡娅的创作和神话诗学理论做简要介绍。主体部分分为创作主题和作品结构两章。创作主题将从人物、人物关系、现实世界、精神世界和矛盾解决方法五个方面展开。作品结构则从叙事结构和象征结构两个方面展开。这是由乌利茨卡娅的创作特色所决定的:整合两个世界和处于界限上的人,形成一个克服二元对立的“浑融体”。在这个“浑融体”中,精神-人-现实作为同属一个整体的叁元而互相影响、互动发展,而人作为能动者是其中的核心。因此为了表现乌利茨卡娅在创作中赋予这个“浑融体”世界的思想,主题分析部分从以上五个角度展开,并不局限于人物形象的分析,而是审视作品世界中人的形象——包括对传统的继承和人物在作品世界中根据己身实践经验而产生的对传统的再创造——以及人在该世界中的能动作用,指出其对“过渡性仪典”的模仿。正是由于乌利茨卡娅在创作主题上的浑融性和仪典性,导致了其作品创作结构的一系列特点。在分析作品结构时,首先分析叙事结构,着眼于作品情节的推动和发展,分析作家安排叙事线索的非理性化、同时化,并指出情节的推动力不在于外在逻辑而在于内在的象征逻辑;对象征结构的分析则着眼于作品思想层次的安排,指出乌利茨卡娅作品的推动力不是情节发展而是读者通过阅读、进行再次创作时获得的精神深度,同时指出这种写作方式给读者充足的自主空间。在结语部分,基于上述研究结果,结合文化传统中关于女性神话的研究,讨论乌利茨卡娅的创作在文学传统中的价值,展示她转向儿童文学创作的原因。本论文既是对乌利茨卡娅创作的总体性分析与评述,又是对神话诗学理论的实践性探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女性神话论文参考文献
[1].徐畅.五四新女性神话的建构与矛盾冲突——以冯沅君《卷葹》中的文本裂隙为中心[J].叁明学院学报.2018
[2].刘志华.新女性神话[D].东北师范大学.2011
[3].汪雨涛.《花之寺》:五四新女性神话的消解——凌叔华小说浅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4
[4].汪雨涛.“新女性神话”的缔造——试论冰心五四时期小说创作[C].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2003
[5].解玺璋.新女性的神话:重新拥有自己──'95电视剧女性形象评述[J].当代电影.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