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腔内球囊扩张术论文_常永

导读:本文包含了经皮腔内球囊扩张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腔内,支架,动脉硬化,下肢,闭塞,成形术,造影。

经皮腔内球囊扩张术论文文献综述

常永[1](2019)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采用球囊扩张术与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和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采用球囊扩张术与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100例,按照随机的方法进行平均分组,把所有患者分成两个组别,各50例,分别采用观察和对照命名,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球囊扩张术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则是给予患者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的治疗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临床上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患者,给予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进行治疗,其效果比较明显,疾病也能够得到改善,有着非常良好的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13期)

姚申申,刘大伟,刘思洋,孔艳杰,刘东波[2](2019)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采用球囊扩张术与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球囊扩张术与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承德市中心医院中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10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为对照组(n=50)和实验组(n=50)。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球囊扩张术,给予实验组患者球囊扩张术联合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和复发率,同时观察两种方式的止血效果。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的实验组,其血管再通率高达98.00%,而实施常规治疗的对照组,血管再通率为8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的复发率为8.00%,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为38.00%,两组对比差异显着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球囊扩张术联合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治疗中效果良好,有效提高血管再通率并降低患者的复发率。(本文来源于《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1期)

杨艳莉[3](2018)在《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行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行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40例患者的护理过程,并对患者的术后情况及并发症进行统计。结果:40例患者中,38例获得成功,成功率95.0%;成功病例随访3个月后的血流量为230~250ml,其中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经相关处理后均痊愈,并未影响内瘘的扩张效果。结论:对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患者性个性化、全面的综合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保证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荐。(本文来源于《健康之路》期刊2018年12期)

闫旭[4](2018)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采用球囊扩张术与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采用球囊扩张术与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在本院患有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的患者一共有8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对照组对患者采取球囊扩张术,实验组对患者采取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针对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踝肱指数和跛行距离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患者采取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的治疗效果可靠,使患者的下肢血液流动得到明显改善,使发生终点事件的几率明显降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8年30期)

文玉先,李运梅,李家莲,徐立,莫国华[5](2017)在《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皮血管腔内数字减影造影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自体动静脉瘘功能不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6例采用经皮血管腔内数字减影造影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自体动静脉瘘功能不良患者,在治疗前后采取个性化的护理措施,综合干预,并观其护理效果。结果 26例病例中,25例获得成功,成功率96.2%;成功病例3个月随访血流量均可达230~250mL以上,并发症发生率11.5%;经积极处理后,并发症均治愈,未影响内瘘的扩张效果。结论综合全面、有个性化的护理及精湛的穿刺技术是手术成功及治疗效果重要保障,并可以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本文来源于《护士进修杂志》期刊2017年24期)

白斗,蒋岚杉,武少辉,张效杰,王雪钢[6](2017)在《球囊扩张术与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效果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分析球囊扩张术与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92例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降糖、降压、抗血小板、调脂等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球囊扩张术,观察组采用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治疗前、治疗6个月踝肱指数、跛行距离及术后随访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3%,显着高于对照组的7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踝肱指数、跛行距离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脑出血、脑梗塞、冠心病、截肢、死亡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效果更佳,可明显改善踝肱指数、跛行距离,降低终点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西南军医》期刊2017年06期)

石勇胜,傅麒宁,胡良柱,刘杨东[7](2016)在《经皮腔内球囊扩张术及支架置入术治疗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狭窄长期临床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狭窄/闭塞透析患者经皮腔内球囊扩张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或支架置入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tenting,PTS)的远期通畅率及治疗费用。方法对我中心于行PTA或PT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纯PTA 3,6,12,24月初级通畅率为88.2%,73.3%,57.1%,37.5%,次级通畅率为94.1%,86.7%,71.4%,50.0%;PTA+PTS 3,6,12,24月初级通畅率为88.9%,66.7%,33.3%,0%,次级通畅率为100%,83.3%,66.7%,33.3%。首次PTA平均费用为20 938.50元,首次PTS平均费用为32 599.58元。结论目前介入治疗费用较高,远期通畅率仍有赖于技术发展获取进一步提升。(本文来源于《中国血液净化》期刊2016年10期)

傅懋林,戴为正,王双虎,何文钦[8](2014)在《经皮腔内球囊扩张术治疗肢体抖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女,50岁,因发作性右侧肢体抖动20 d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0 d突然出现右下肢不自主抖动,抖动幅度较大,每天发作1次,每次持续约10~20 min,可自行缓解,无肢体偏瘫、言语含糊、意识障碍,发作间期无不适症状,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经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聚集、阿托伐他汀钙薄膜衣片稳定斑块等药物治疗后症状呈进行性加重。人院前5 d出现右上、下肢不自主抖动.每天发作约2~3次,性质同前,就诊我院。既往高血压病史,服药及血压控制情况不详。入院查体:BP 106/76 mm Hg,心肺听诊无异(本文来源于《疑难病杂志》期刊2014年02期)

王李华,陆炜,陈雪花[9](2008)在《经皮血管内球囊扩张术治疗椎动脉狭窄》一文中研究指出椎动脉狭窄是引起后循环缺血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轻者表现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或TIA,重者可发生脑干梗死,甚至危及生命。单纯的内科药物治疗效果难以肯定。近年血管内应用经皮血管内球囊扩张术治疗椎动脉狭窄已取得早期成功经验。我院应用经皮血管内球囊成形术治疗椎动脉狭窄共3例,现将近期疗效及随访结果报告如下。(本文来源于《2008年浙江省血管外科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08-10-01)

杨国慧,周文虹,王宁[10](2002)在《经皮腔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及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我科从2000年3月至2001年11月,采用进口材料及美国GE公司生产的血管造影机,对21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进行经皮腔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经皮腔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stent)术治疗,取得非常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对象:我科近1年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符合标准,每1例均有典型的心肌酶谱改变及心电图改变。21例中男18例,女3例,年龄46岁~77岁,18例经过溶栓治疗,其中8例临床判断溶栓成功。吸烟7例,高血压10例,糖尿病6例,高脂血症14例。(本文来源于《吉林医学》期刊2002年04期)

经皮腔内球囊扩张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索球囊扩张术与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承德市中心医院中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10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为对照组(n=50)和实验组(n=50)。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球囊扩张术,给予实验组患者球囊扩张术联合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和复发率,同时观察两种方式的止血效果。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的实验组,其血管再通率高达98.00%,而实施常规治疗的对照组,血管再通率为8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的复发率为8.00%,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为38.00%,两组对比差异显着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球囊扩张术联合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治疗中效果良好,有效提高血管再通率并降低患者的复发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经皮腔内球囊扩张术论文参考文献

[1].常永.下肢动脉硬化闭塞采用球囊扩张术与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

[2].姚申申,刘大伟,刘思洋,孔艳杰,刘东波.下肢动脉硬化闭塞采用球囊扩张术与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效果观察[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9

[3].杨艳莉.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护理[J].健康之路.2018

[4].闫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采用球囊扩张术与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8

[5].文玉先,李运梅,李家莲,徐立,莫国华.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7

[6].白斗,蒋岚杉,武少辉,张效杰,王雪钢.球囊扩张术与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效果对比分析[J].西南军医.2017

[7].石勇胜,傅麒宁,胡良柱,刘杨东.经皮腔内球囊扩张术及支架置入术治疗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狭窄长期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血液净化.2016

[8].傅懋林,戴为正,王双虎,何文钦.经皮腔内球囊扩张术治疗肢体抖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J].疑难病杂志.2014

[9].王李华,陆炜,陈雪花.经皮血管内球囊扩张术治疗椎动脉狭窄[C].2008年浙江省血管外科年会论文汇编.2008

[10].杨国慧,周文虹,王宁.经皮腔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及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02

论文知识图

支架术后MPR左侧颈内动脉起始段软斑左侧头钟静脉狭窄及闭塞,侧支循环开放球班扩张治行中1-3PCI基本步骤1.3冠脉支...1-3PCI基本步骤1.3冠脉支...

标签:;  ;  ;  ;  ;  ;  ;  

经皮腔内球囊扩张术论文_常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