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电机的三相线转接结构,壳体内设有接线端子以及与接线端子相配合的接线座和接线座盖,接线端子的两侧端设有一组平行设置的平面,接线端子的中部设有一组凹槽,接线座和接线座盖分别卡设在接线端子的两侧端,并且分别与凹槽相配合;接线端子上下各分别设有一钻孔,上、下钻孔不连通。使用时,本设计减小了整个三相线转接结构的空间尺寸,紧凑的结构可以防止外部的杂物进入电机内部,提高性能,同时集成外部和内部三相线束的方式,简化了操作,使得三相线束的替换更为便捷,便于后续的维护和管理。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用于电机的三相线转接结构,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壳体内设有接线端子以及与接线端子相配合的接线座和接线座盖,接线端子呈柱状,接线端子的两侧端设有一组平行设置的平面,接线端子的中部设有一组凹槽,接线座和接线座盖分别卡设在接线端子的两侧端,并且分别与凹槽相配合;接线端子上下各分别设有一钻孔,上、下钻孔不连通。
设计方案
1.一种用于电机的三相线转接结构,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壳体内设有接线端子以及与接线端子相配合的接线座和接线座盖,接线端子呈柱状,接线端子的两侧端设有一组平行设置的平面,接线端子的中部设有一组凹槽,接线座和接线座盖分别卡设在接线端子的两侧端,并且分别与凹槽相配合;接线端子上下各分别设有一钻孔,上、下钻孔不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机的三相线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接线座由两个主柱体和两个侧柱体平行连接而成,主柱体与主柱体之间、主柱体与侧柱体之间还设有连接桥,连接桥的内侧设有圆弧形凹槽,连接桥与接线端子的凹槽相配合,两个主柱体上设有两个接线座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机的三相线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接线座盖包括一个盖板和设在盖板上的若干个凸块,每个凸块上设有一圆弧形的缺口,凸块与凸块之间间隔与主柱体的宽度相同,凸块与接线端子相配合,盖板上设有两个接线座盖通孔,接线座盖通孔的高度、大小与接线座通孔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机的三相线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凹槽呈环形槽,环形槽的内顶面设有轴向限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机的三相线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壳体的一侧设有供外部三相线束通过的紧固螺纹孔,上钻孔为螺纹孔,用以设置外部三相线束;壳体内设有内部三相线,下钻孔用以设置内部三相线束。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电机的三相线转接结构,尤其涉及用于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的三相线转接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常用三相线引出结构有以下几种:
1、直接甩线:电动物流车领域应用比较广但是三相线束不能更换,可维护性比较差,同款产品因线束长度不同也需要区分管理,给仓储物流带来很大的管理成本。
2、传统三相转接结构:电机汽车也应用比较多,但是接线座仅提供固定三相线的螺纹孔或者螺柱。内部线束和外部线束端子叠加到一起固定到接线座上,操作比较困难。线束端子的孔容易偏离固定孔,另外占用空间比较大。
因此,市场上急需要一种结构简单、紧凑,集成效果好,同时操作简单的三相线转接结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用于电机的三相线转接结构,它可克服现有技术中结构占用空间大、操作不便捷的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电机的三相线转接结构,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壳体内设有接线端子以及与接线端子相配合的接线座和接线座盖,接线端子呈柱状,接线端子的两侧端设有一组平行设置的平面,接线端子的中部设有一组凹槽,接线座和接线座盖分别卡设在接线端子的两侧端,并且分别与凹槽相配合;接线端子上下各分别设有一钻孔,上、下钻孔不连通。
优选的,接线座由两个主柱体和两个侧柱体平行连接而成,主柱体与主柱体之间、主柱体与侧柱体之间还设有连接桥,连接桥的内侧设有圆弧形凹槽,连接桥与接线端子的凹槽相配合,两个主柱体上设有两个接线座通孔。
进一步,接线座盖包括一个盖板和设在盖板上的若干个凸块,每个凸块上设有一圆弧形的缺口,凸块与凸块之间间隔与主柱体的宽度相同,凸块与接线端子相配合,盖板上设有两个接线座盖通孔,接线座盖通孔的高度、大小与接线座通孔相同。凹槽呈环形槽,环形槽的内顶面设有轴向限位。
更进一步,接线端子的一侧设有供外部三相线束通过的紧固螺纹孔,上钻孔为螺纹孔,用以设置外部三相线束;接线端子另一侧设有内部三相线的压接孔,下钻孔用以设置内部三相线束。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除了整体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包括很多细节方面的改进,具体而言,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改进方案,本设计的壳体内设有接线端子以及与接线端子相配合的接线座和接线座盖,接线座和接线座盖分别卡设在接线端子的两侧端,并且分别与凹槽相配合,减小了整个三相线转接结构的空间尺寸,紧凑的结构可以防止外部的杂物进入电机内部,提高性能;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中,接线端子上下各分别设有一钻孔,上、下钻孔不连通,上钻孔用以设置外部三相线束,下钻孔用以设置内部三相线束,这种集成外部和内部三相线束的方式,简化了操作,使得三相线束的替换更为便捷,便于后续的维护和管理;
3、本实用新型改进了接线座和接线座盖的结构,使得两者与接线端子之间的固定更为牢固,起到对接线端子的防护作用;
4、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布局合理,使得出线更加灵活,便于调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接线端子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接线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接线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接线座盖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平面、2下钻孔、3上钻孔、4轴向限位、5接线端子、6接线座、7接线座盖、8内部三相线束、9外部三相线束;
61主柱体、62侧柱体、63连接桥、64圆弧形凹槽、65接线座通孔;
71盖板、72凸块、73圆弧形的缺口、74接线座盖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电机的三相线转接结构,具体参见图1,包括壳体,其与现有技术的区别在于:壳体内设有接线端子以及与接线端子相配合的接线座6和接线座盖7,接线端子呈柱状,接线端子的两侧端设有一组平行设置的平面1,这一组平行设置的平面1,用来承受力矩,使得接线端子在使用过程中更为稳固,这里的平面宽度为半径的1--1.2倍。
接线端子的中部设有一组凹槽,接线座和接线座盖分别卡设在接线端子的两侧端,并且分别与凹槽相配合;接线端子上下各分别设有一钻孔,上、下钻孔2、3不连通,之间的间隔为3-5mm。这里的下钻孔用以提供电机内部三相线8压接,上钻孔用以提供外部三相线束9的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接线座由两个主柱体61和两个侧柱体62平行连接而成,主柱体与主柱体之间、主柱体与侧柱体之间还设有连接桥63,连接桥的内侧设有圆弧形凹槽64,连接桥与接线端子5的凹槽相配合,两个主柱体上设有两个接线座通孔65。具体而言,主柱体的宽度是侧柱体的两倍,主柱体和侧柱体均为长方形柱体结构,连接桥设置在主柱体高度三分之二处。
进一步,接线座盖包括一个盖板71和设在盖板上的若干个凸块72,凸块为方形凸块,每个凸块上设有一圆弧形的缺口73,缺口设置在方形凸块的一角处,凸块与凸块之间间隔与主柱体的宽度相同,凸块与接线端子相配合,盖板上设有两个接线座盖通孔74,接线座盖通孔的高度、大小与接线座通孔相同。接线座和接线座盖分设在接线端子的两侧,通过各自的结构与接线端子配合,使之牢固,并且结构更为紧凑,可以防止外部的杂物进入电机的内部。
进一步,所述的凹槽呈环形槽,环形槽的内顶面设有轴向限位,这里的轴向限位用以卡合组接线座盖。壳体的一侧设有供外部三相线束通过的紧固螺纹孔,上钻孔为螺纹孔,用以设置外部三相线束;壳体内设有内部三相线,下钻孔用以设置内部三相线束。
具体来说,壳体包括罩体和与罩体相连的底板,底板的中部设有接线端子安装孔,接线端子安装孔的两侧分别设有固定孔,其内设有螺栓用以固定壳体。
进一步,所述的接线端子选取黄铜H62作为接线端子的材料。此材料既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又有较高的强度,可以承受固定线束需求的扭矩。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结构紧凑、性能可靠,同时在接线端子上集成了内部三相线和外部三相线,使得操作更为简易方便的接线结构。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只局限于上述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2255554.2
申请日:2018-12-29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389833U
授权时间:20190913
主分类号:H02K 5/22
专利分类号:H02K5/22
范畴分类:37A;
申请人:苏州英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苏州英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15027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苏虹中路200号综合保税区A区环普国际产业园三期3A厂房
发明人:裴瑞琳;袁月顺
第一发明人:裴瑞琳
当前权利人:苏州英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王佳妮
代理机构:31320
代理机构编号:上海世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