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用建筑材料耐磨性实验工具,涉及耐磨性实验器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工程用建筑材料耐磨性实验工具,包括外防框,所述外防框的表面设置有连接口,所述连接口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一侧设置有插接口,所述插接口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护挡板,所述防护挡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磨合盘,所述磨合盘的表面活动连接有传动带,所述传动带的底部位于磨合盘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转动辊,所述防护挡板的下方设置有研磨圈,所述研磨圈的外表面设置有摩擦环,所述研磨圈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框。该建筑工程用建筑材料耐磨性实验工具,具有防护能力好、工作效率优秀、结构精简和安全可靠能力强的优点。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建筑工程用建筑材料耐磨性实验工具,包括外防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防框(1)的表面设置有连接口(2),所述连接口(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3),所述固定块(3)的一侧设置有插接口(4),所述插接口(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护挡板(5),所述防护挡板(5)的上表面设置有磨合盘(6),所述磨合盘(6)的表面活动连接有传动带(7),所述传动带(7)的底部位于磨合盘(6)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转动辊(8),所述防护挡板(5)的下方设置有研磨圈(9),所述研磨圈(9)的外表面设置有摩擦环(10),所述研磨圈(9)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框(11),所述固定框(11)远离研磨圈(9)的一侧设置有卡接口(12),所述卡接口(12)的背面固定连接有转动电机(13),所述防护挡板(5)远离插接口(4)的一端设置有测量口(14),所述外防框(1)的底部设置有固定箱(15),所述固定箱(1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平衡架(16)。
设计方案
1.一种建筑工程用建筑材料耐磨性实验工具,包括外防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防框(1)的表面设置有连接口(2),所述连接口(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3),所述固定块(3)的一侧设置有插接口(4),所述插接口(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护挡板(5),所述防护挡板(5)的上表面设置有磨合盘(6),所述磨合盘(6)的表面活动连接有传动带(7),所述传动带(7)的底部位于磨合盘(6)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转动辊(8),所述防护挡板(5)的下方设置有研磨圈(9),所述研磨圈(9)的外表面设置有摩擦环(10),所述研磨圈(9)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框(11),所述固定框(11)远离研磨圈(9)的一侧设置有卡接口(12),所述卡接口(12)的背面固定连接有转动电机(13),所述防护挡板(5)远离插接口(4)的一端设置有测量口(14),所述外防框(1)的底部设置有固定箱(15),所述固定箱(1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平衡架(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建筑材料耐磨性实验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箱(15)的底部设置有配电箱(17),所述平衡架(16)的两端均设置有固定卡块(18),所述固定卡块(18)固定连接于外防框(1)顶部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建筑材料耐磨性实验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防框(1)的外形为圆筒,所述转动辊(8)的背面均设置有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设置于外防框(1)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建筑材料耐磨性实验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防框(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脚(19),所述支撑脚(19)的下表面与固定箱(15)的底部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建筑材料耐磨性实验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挡板(5)的表面开设有测试口(501),所述防护挡板(5)的两端设置有螺纹接口(502),所述防护挡板(5)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架(50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建筑材料耐磨性实验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503)的一侧与装置插接口(4)固定连接,所述防护挡板(5)远离插接口(4)的一侧与装置测量口(14)固定连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耐磨性实验器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工程用建筑材料耐磨性实验工具。
背景技术
建筑工程,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包括厂房、剧院、旅馆、商店、学校、医院和住宅等,满足人们生产、居住、学习、公共活动等需要,对于建筑材料的使用是极其考究的,越坚固抗磨损性能好的建筑材料,才能保证建筑的稳固与安全可靠能力,耐磨性能是其考量的最重要的一项指标,而耐磨的仪器也是越来越高级与完善,然而现在的实验对于耐磨损性的测验方式比较麻烦,多种数据的整合不方便,使得测验物品没有更为直观的测验表现。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建筑工程用建筑材料耐磨性实验工具,具有防护能力好、工作效率优秀、结构精简和安全可靠能力强的优点。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用建筑材料耐磨性实验工具,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建筑工程用建筑材料耐磨性实验工具,包括外防框,所述外防框的表面设置有连接口,所述连接口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一侧设置有插接口,所述插接口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护挡板,所述防护挡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磨合盘,所述磨合盘的表面活动连接有传动带,所述传动带的底部位于磨合盘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转动辊,所述防护挡板的下方设置有研磨圈,所述研磨圈的外表面设置有摩擦环,所述研磨圈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远离研磨圈的一侧设置有卡接口,所述卡接口的背面固定连接有转动电机,所述防护挡板远离插接口的一端设置有测量口,所述外防框的底部设置有固定箱,所述固定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平衡架。
可选的,所述固定箱的底部设置有配电箱,所述平衡架的两端均设置有固定卡块,所述固定卡块固定连接于外防框顶部的两侧。
可选的,所述外防框的外形为圆筒,所述转动辊的背面均设置有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设置于外防框的底部。
可选的,所述外防框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脚,所述支撑脚的下表面与固定箱的底部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防护挡板的表面开设有测试口,所述防护挡板的两端设置有螺纹接口,所述防护挡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架。
可选的,所述固定架的一侧与装置插接口固定连接,所述防护挡板远离插接口的一侧与装置测量口固定连接。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用建筑材料耐磨性实验工具,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建筑工程用建筑材料耐磨性实验工具,通过设置外防框,能够使该装置整体结构强度进行强化,从而提高该装置在运转过程中的稳定效果,能够避免装置在运转过程中过量的震动来影响装置对测试样本的数据采集,提高了装置整体防护能力,通过设置磨合盘,磨合盘在装置传动带的带动下,来对装置整体进行工作,通过传动带来对测试样本表面进行摩擦测验,从而来测试装置的抗磨损程度,达到了轻便有效的效果,同时,在通过磨合盘的整体框架支撑下,使得传动带的接触点更加精简,并且减少了装置整体占地面积,使得装置的灵活性能得到有效的强化。
2、该建筑工程用建筑材料耐磨性实验工具,通过设置研磨圈,能够使该装置对测试样本底部进行磨损测试,同时在与装置磨合盘的配合使用下,使得该装置对测试样本的磨损测试能够更加精确,同时提高了装置整体的工作效率,通过设置防护挡板,防护挡板的设置对测试样本起到了固定平衡的作用,使得该装置在测试过程中更加的平稳,并且使测试样本不会轻易脱离测试轨道,以此来提高装置的整体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外防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外防框的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防护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防护挡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防框、2-连接口、3-固定块、4-插接口、5-防护挡板、501- 测试口、502-螺纹接口、503-固定架、6-磨合盘、7-传动带、8-转动辊、9- 研磨圈、10-摩擦环、11-固定框、12-卡接口、13-转动电机、14-测量口、15- 固定箱、16-平衡架、17-配电箱、18-固定卡块、19-支撑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用建筑材料耐磨性实验工具,包括外防框1,通过设置外防框1,能够使该装置整体结构强度进行强化,从而提高该装置在运转过程中的稳定效果,能够避免装置在运转过程中过量的震动来影响装置对测试样本的数据采集,提高了装置整体防护能力,外防框1的外形为圆筒,转动辊8的背面均设置有转动电机,转动电机设置于外防框1的底部,外防框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脚19,支撑脚 19的下表面与固定箱15的底部固定连接,外防框1的表面设置有连接口2,连接口2的设置提高了防护挡板5的牢固性,同时连接口2的设置方便了对防护挡板5的取出和安放,以此来提高了装置的灵活性能,连接口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3,固定块3的一侧设置有插接口4,插接口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护挡板5,通过设置防护挡板5,防护挡板5的设置对测试样本起到了固定平衡的作用,使得该装置在测试过程中更加的平稳,并且使测试样本不会轻易脱离测试轨道,以此来提高装置的整体工作效率,防护挡板5的表面开设有测试口501,测试口501的大小与装置研磨圈9和磨合盘6相契合,从而方便该装置工作过程中的测试,并且为测试样本提供了一定的稳定性,防护挡板5的两端设置有螺纹接口502,防护挡板5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架 503,固定架503的一侧与装置插接口4固定连接,防护挡板5远离插接口4 的一侧与装置测量口14固定连接,防护挡板5的上表面设置有磨合盘6,通过设置磨合盘6,磨合盘6在装置传动带7的带动下,来对装置整体进行工作,通过传动带7来对测试样本表面进行摩擦测验,从而来测试装置的抗磨损程度,达到了轻便有效的效果,同时,在通过磨合盘6的整体框架支撑下,使得传动带7的接触点更加精简,并且减少了装置整体占地面积,使得装置的灵活性能得到有效的强化,磨合盘6的表面活动连接有传动带7,传动带7的底部位于磨合盘6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转动辊8,转动辊8的外表面于传动带 7固定连接,通过转动辊8带动传动带7运转来完成装置整体的测试,以此节省了空间,使装置整体体积更加灵巧,防护挡板5的下方设置有研磨圈9,通过设置研磨圈9,能够使该装置对测试样本底部进行磨损测试,同时在与装置磨合盘6的配合使用下,使得该装置对测试样本的磨损测试能够更加精确,同时提高了装置整体的工作效率,研磨圈9的外表面设置有摩擦环10,研磨圈9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框11,固定框11远离研磨圈9的一侧设置有卡接口 12,卡接口12的背面固定连接有转动电机13,防护挡板5远离插接口4的一端设置有测量口14,测量口14的表面设置有刻度标,通过测量口14的对照来采集装置整体磨损程度数据对照,完成对测试样本抗磨损程度的检测,外防框1的底部设置有固定箱15,固定箱15的底部设置有配电箱17,平衡架 16的两端均设置有固定卡块18,固定卡块18固定连接于外防框1顶部的两侧,固定箱1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平衡架16。
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
综上所述,该建筑工程用建筑材料耐磨性实验工具,使用时,通过设置外防框1,能够使该装置整体结构强度进行强化,从而提高该装置在运转过程中的稳定效果,能够避免装置在运转过程中过量的震动来影响装置对测试样本的数据采集,提高了装置整体防护能力,通过设置磨合盘6,磨合盘6在装置传动带7的带动下,来对装置整体进行工作,通过传动带7来对测试样本表面进行摩擦测验,从而来测试装置的抗磨损程度,达到了轻便有效的效果,同时,在通过磨合盘6的整体框架支撑下,使得传动带7的接触点更加精简,并且减少了装置整体占地面积,使得装置的灵活性能得到有效的强化,通过设置研磨圈9,能够使该装置对测试样本底部进行磨损测试,同时在与装置磨合盘6的配合使用下,使得该装置对测试样本的磨损测试能够更加精确,同时提高了装置整体的工作效率,通过设置防护挡板5,防护挡板5的设置对测试样本起到了固定平衡的作用,使得该装置在测试过程中更加的平稳,并且使测试样本不会轻易脱离测试轨道,以此来提高装置的整体工作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46552.4
申请日:2019-01-1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4(山西)
授权编号:CN209640135U
授权时间:20191115
主分类号:G01N 3/56
专利分类号:G01N3/56;G01N3/02
范畴分类:31E;
申请人:张君
第一申请人:张君
申请人地址:037006 山西省大同市城区旧建材里5楼1单元4号
发明人:张君
第一发明人:张君
当前权利人:张君
代理人:陈娟
代理机构:11427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